不忘历史:一个混世魔王的内心世界
---- 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毛泽东治下的中国,不让人读古诗古词,全国人民,只能读毛诗毛词唱赞歌。结果是大多数和我同龄的中国人,一提到诗词,脑子里自然冒出来的,都是他的句子。直到现在,不由自主地哼哼唱,一哼哼,不是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就是共产党的恩情比海深。我这可不是个别现象。与我同龄的朋友中,即使对他的评价极端负面,但是同意他是大诗人的,大有人在。
不过批评人,要客观公道。说毛诗毛词,有多烂多不像话,我也不赞成。 现代人,作诗作词,要超过古人,是不可能的事,他能写出声调算是合规矩的诗,也算是难能可贵。至于模仿古人,谁都难免。天下的雅句, 都被诗圣写完了,好的俗句,也给白乐天说尽了。要么不写,写就不可能不模仿,也不可能有古人的雅致。毛泽东中国古文化的素养,比江核心写打油诗用英文背林肯的三民显摆自己有文化,总还是强不少。
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就评一评大家都知道的七律《长征》。先把原诗抄在这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起首两句,开得平直自然,人物事情,也交代得简洁明了。不怕,只等闲,气势情绪,都表达得清楚。声调音韵,也中规中矩。第三第四句,就不好了。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不错,但是接腾细浪,走泥丸,就成了故作惊奇之语,有很重的生造的痕迹。特别是走泥丸三字,是全诗的败笔,接乌蒙磅礴,不但意思表达不到位,而且不雅。虽然没有他后来的不须放屁那么粗俗不堪,但是好不到哪里。这两句,要表达的意思 也清楚,但是表达本身,完全失去了作诗的分寸。
第五第六句,说的是长征中红军生死存亡的两件事。诗人的表述没毛病,但是太过平淡。第七句的更喜二字,又是败笔,想说爬过来了,心情不坏,没什么不对。但是岷山的千里雪,对每一个红军战士,包括对他自己,都不可能有一点点的可喜之处。
红军长征,说是远征也好,逃亡也罢,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极端的艰难困苦。我读过一个美国人重走了红军长征的全程,沿途采访后写的一本书,书名是《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他说长征在人类史上,也是少有的在极端的环境下求生存的艰苦卓绝的故事。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所有经历过长征的人写的回忆录,都验证了这句话,这些回忆录,都是满纸的辛酸血泪。
但是在毛泽东的这首诗里,除了第一句的最后,平平常常的一个难字,全体红军战士经历的苦难牺牲,都被他抹掉了。他是这个历经艰辛苦难的人群的领袖,是带他们走出来的人。你不可能说,这些艰难困苦,苦痛灾难,他不了解。三十万人从江西出发,再加上四方面军的十万精兵,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剩下了不到三万人。如此灾难性的死里逃生,让人不忍卒读的惨痛,在这首诗里,你看不到,也读不到。
最可怕的是,这首诗,是毛泽东对长征真实的个人感受。他不是一个多么出色的诗人,但是说他的性格里,有诗人的气质,是过得去的。诗言志,诗是诗人表达情感的最直接了当,最简便的方式。这首诗,表达的是毛泽东对长征的真实感受。什么样的感受呢?是终于松了一口气,是这几十万人的极端的苦难伤痛都不算什么,是老子终于可以开颜大笑了的洋洋自得。被冻死在雪山上,被草地吞食了的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呢?他们的悲惨而又短暂的人生,在诗人的眼里,什么都不值,也什么都不是。
文革中解这首诗,说诗人是在表达红军战士的浪漫主义,乐观主义的精神情怀。一提到这个浪漫情怀,我就想爆粗口。有谁去问过那些成千上万,冻饿而死在路上的原本是鲜活的生命,他们的真实感受?不错,诗人感受到的,也表达得明了不过的,是乐观浪漫的情绪。但是诗人对他的部下经历的极度的苦难,没有一点同情同理之心。这是什么样的彻底泯灭了人性的乐观浪漫呢?对死在雪山草地上的人,这是趴在你身上,吃完了你的肉,喝完了你的血,然后笑话你脑残。这种洋洋得意,志得意满的灭绝人性的浪漫,是一个混世魔王的毫无人性,绝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 (全书目录链接)
总括的说,少数人所发动的武装暴动,暴力革命,建立这种那种的革命政权,实行专政的统治,必然会抛弃初期的理想主义,人道主义和道义,代之以权力的观念,计谋,恐怖和残忍等等。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专政,骨肉相联,因之,独裁的丑恶现实必然会淹没了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
不忘历史:一个混世魔王的内心世界
---- 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毛泽东治下的中国,不让人读古诗古词,全国人民,只能读毛诗毛词唱赞歌。结果是大多数和我同龄的中国人,一提到诗词,脑子里自然冒出来的,都是他的句子。直到现在,不由自主地哼哼唱,一哼哼,不是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就是共产党的恩情比海深。我这可不是个别现象。与我同龄的朋友中,即使对他的评价极端负面,但是同意他是大诗人的,大有人在。
不过批评人,要客观公道。说毛诗毛词,有多烂多不像话,我也不赞成。 现代人,作诗作词,要超过古人,是不可能的事,他能写出声调算是合规矩的诗,也算是难能可贵。至于模仿古人,谁都难免。天下的雅句, 都被诗圣写完了,好的俗句,也给白乐天说尽了。要么不写,写就不可能不模仿,也不可能有古人的雅致。毛泽东中国古文化的素养,比江核心写打油诗用英文背林肯的三民显摆自己有文化,总还是强不少。
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就评一评大家都知道的七律《长征》。先把原诗抄在这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起首两句,开得平直自然,人物事情,也交代得简洁明了。不怕,只等闲,气势情绪,都表达得清楚。声调音韵,也中规中矩。第三第四句,就不好了。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不错,但是接腾细浪,走泥丸,就成了故作惊奇之语,有很重的生造的痕迹。特别是走泥丸三字,是全诗的败笔,接乌蒙磅礴,不但意思表达不到位,而且不雅。虽然没有他后来的不须放屁那么粗俗不堪,但是好不到哪里。这两句,要表达的意思 也清楚,但是表达本身,完全失去了作诗的分寸。
第五第六句,说的是长征中红军生死存亡的两件事。诗人的表述没毛病,但是太过平淡。第七句的更喜二字,又是败笔,想说爬过来了,心情不坏,没什么不对。但是岷山的千里雪,对每一个红军战士,包括对他自己,都不可能有一点点的可喜之处。
红军长征,说是远征也好,逃亡也罢,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极端的艰难困苦。我读过一个美国人重走了红军长征的全程,沿途采访后写的一本书,书名是《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他说长征在人类史上,也是少有的在极端的环境下求生存的艰苦卓绝的故事。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所有经历过长征的人写的回忆录,都验证了这句话,这些回忆录,都是满纸的辛酸血泪。
但是在毛泽东的这首诗里,除了第一句的最后,平平常常的一个难字,全体红军战士经历的苦难牺牲,都被他抹掉了。他是这个历经艰辛苦难的人群的领袖,是带他们走出来的人。你不可能说,这些艰难困苦,苦痛灾难,他不了解。三十万人从江西出发,再加上四方面军的十万精兵,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剩下了不到三万人。如此灾难性的死里逃生,让人不忍卒读的惨痛,在这首诗里,你看不到,也读不到。
最可怕的是,这首诗,是毛泽东对长征真实的个人感受。他不是一个多么出色的诗人,但是说他的性格里,有诗人的气质,是过得去的。诗言志,诗是诗人表达情感的最直接了当,最简便的方式。这首诗,表达的是毛泽东对长征的真实感受。什么样的感受呢?是终于松了一口气,是这几十万人的极端的苦难伤痛都不算什么,是老子终于可以开颜大笑了的洋洋自得。被冻死在雪山上,被草地吞食了的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呢?他们的悲惨而又短暂的人生,在诗人的眼里,什么都不值,也什么都不是。
文革中解这首诗,说诗人是在表达红军战士的浪漫主义,乐观主义的精神情怀。一提到这个浪漫情怀,我就想爆粗口。有谁去问过那些成千上万,冻饿而死在路上的原本是鲜活的生命,他们的真实感受?不错,诗人感受到的,也表达得明了不过的,是乐观浪漫的情绪。但是诗人对他的部下经历的极度的苦难,没有一点同情同理之心。这是什么样的彻底泯灭了人性的乐观浪漫呢?对死在雪山草地上的人,这是趴在你身上,吃完了你的肉,喝完了你的血,然后笑话你脑残。这种洋洋得意,志得意满的灭绝人性的浪漫,是一个混世魔王的毫无人性,绝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 (全书目录链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不忘历史:一个混世魔王的内心世界 不忘历史:焚书坑儒的毛泽东时代 完美理想的世界在哪里? 到底什么是猫什么是狗 最聪明的人是谁
总括的说,少数人所发动的武装暴动,暴力革命,建立这种那种的革命政权,实行专政的统治,必然会抛弃初期的理想主义,人道主义和道义,代之以权力的观念,计谋,恐怖和残忍等等。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专政,骨肉相联,因之,独裁的丑恶现实必然会淹没了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