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宝钢从设计开始就使用进口原料”的可能性有多大

晚春123
楼主 (文学城)

按照楼下的说法,“宝钢从设计开始就使用进口原料,没有考虑过国产铁矿和煤矿。”

在1978年中国只有少量对经互会国家的出口,对西方国家出口基本为零,这种情况下,设计一个“开始就使用进口原料”,成品供应国内的可能性能???

 

而且如果一开始就打算使用进口的铁矿和煤,杭州湾大片的地,比宝山强多了

b
borisg
看这个。因为国外进口的铁矿砂可以有比国内任何来源都高的含量。

http://www.worldmetals.com.cn/viscms/jinritoutiao2308/20171023/242678.html

c
chufang
上海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
老生常谈12
宝钢设计就是要用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

从钢铁冶炼材质等来说,从港口运输来说,选择营口鲅鱼圈更合适,以鞍钢为基础。鞍钢到鲅鱼圈铁路专线很短。

但是从产品使用来说,长三角需要大量钢材,而辽宁已有鞍钢(第一大),本钢(第3大),北京有首钢(第2大),河北有唐钢。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中央决策人中,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财政部等上海人江浙人多,辽宁人很少。 

晚春123
这种就是历史revisionism。有传闻邓访美的时候外汇经费都凑不出来

这种情况下设计一个主要钢厂,完全使用进口原料,成品供应国内市场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华府采菊人
当时讨论的时候,就是准备用澳大利亚进口的矿石,选上海是考虑尽可能少从外地调人,上海任何专业都有

还是文革中上海严格控制户口的思维,金山石化调入的人好像是个位数,结果冶金部不知怎么说通上海市的,调入很多人,最大一支队伍是攀枝花的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大部分调到了上海,据说十九冶的特种安装能力是全国最强的,另外的小道消息说是十九冶建攀钢吃的苦太多了, 这次换个好地方让他们待待, 谁也没想到的是最后把十九冶变成了宝钢的修建部。

用澳矿的原因是品位高,二是从国内各地调运铁矿石的成本更高, 而且国内铁矿石已经不太够用了

老生常谈12
鞍钢也是任何人才都有。选上海是中央决策者沪江浙人多,沪江浙需要大量钢材。
l
ltb72
我是学炼钢出身,宝钢地质条件的确不适建钢厂,是当时国家为补偿上海建国以后没有什么投资。但地址建在沿海没问题,是学习日本
l
ltb72
中国的铁矿品质极低,九十年代鞍钢算过成本,从澳州运铁矿到鞍钢,生产成本也比鞍山自己的铁矿低
l
ltb72
宝钢是日本政府贷款,所以用光外汇是瞎说。当时中国的很多大型工程都是日本贷款。估计中国当时根本没有外汇储备
老生常谈12
金山石化,高桥化工,吴泾化工,都是国家对上海的大投资。
十具
违背经济规律和市场理性,就是决策者为了一己之私,借爱国主义洗劫本国民众。当年骄傲地喊”不蒸包子争口气“,要穷得有志气。明

明明万废待兴又缺资金,却要坚持“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明明国际粮价低廉,却要坚持“以粮为纲”。

p
pvct
是为了补偿上海。在宁波建厂经济上更划算,铁矿石从宁波港大船卸下再用小船驳到上海增加了成本。
方外居士
明明国际粮价低廉,却要坚持“以粮为纲:大户若进场大量买股票,低价也会变高价的。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你的技术观点没错,但从经济上,当时宝钢是中国能够负担得起的最先进(实际上快过时的)且转让技术的最佳选择,日本从生产线

没赚多少钱,从厂房施工赚了钱。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是华中止了文革把精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给职工加工资全力落实四三方案解决温饱走出国门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恢复高考都成了邓的功绩

后来连淮海战役都是邓指挥的了,就差参加一大了,不过拍一大题材的电影,还是让邓露了一下脸,人家在法国就组织指挥中国青年共产主义运动了。

最接近太阳的人
这都是不必要的争论.这是历史.
n
nnndayd
中国同样缺优质钢铁。建宝钢也是为了引进一个先进的钢铁厂。

宝钢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比国内同类工厂高一个台阶。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可以理解成四三方案的2.0版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可以理解成四三方案的2.0版
三河匹夫
大高炉对矿石品位有基本要求,中国铁矿石没一个能接近澳矿。硬要用无非出大量炉废渣。
h
hkzs
不见得。宝钢背靠长江上海,无论是供水还是物流,还是技术配套,都比宁波条件好得多。

建钢厂不是只要原料码头,产品和废料也要外运的。还要有人生活。

h
hkzs
瞎扯而已。上海地质条件稳定,又不处于地震断裂带,条件好得很。所谓沙滩云云那不过是外行胡叨叨。地质条件讲的是基岩不是地表硬
华府采菊人
以前有个人与我争论, 说“小高炉是炼铁的, 大高炉是炼钢的”! 嘴歪得厉害吧

所以中国的钢铁企业都得有个烧结厂, 就是先把贫铁矿“富集”成可以进高炉的程度,搞烧结的叫“团矿专业”,烧结厂的天不不是解放区的天,“烧结厂的天是黄色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