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部聘教授的遴选过程

毛囡
楼主 (文学城)

民国部聘教授的遴选过程

    部聘教授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实施的一项尊师重教、稳定教授队伍的重要举措。为发展学术、培养人才,稳定高水平师资队伍,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实行部聘教授制度。部聘教授是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直接聘任的教授。其人选由“于学术文化有特殊贡献者”担任,一旦当选,其薪资不但标准从优,且均由教育部开支直接下拨所在学校,并另有专门的研究补助费用。部聘教授的选拔标准和程序均很严格,为有章可循,教育部责成由吴俊升、傅斯年、吴稚晖、竺可桢等30余人组成的学术审议委员会,仔细研究,制定出《教育部设置部聘教授办法》并报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

 《办法》规定部聘教授需在国立大学或独立学院任教十年以上,对教学确有成绩,对所任学科有专门著作且具有特殊贡献并由教育部提经学术审议委员会全体会议出席委员2/3以上表决通过。首批部聘教授共30人,聘期五年。

    部聘教授的产生程序分三个阶段,首先为遴荐阶段,由各国立大学、独立学院或在教育部备案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在符合条件的学者中自由提名,教育部汇总提名合计121人,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又直接提名35人,组成共计156人的遴荐候选人名单。下面是一些高校推荐提名和最后候选人名单的原始资料:

中央大学推荐了(本校)43位教授,是推荐人数最多的大学:

浙江大学推荐了(本校)27位教授:

部聘教授候选人名单(部分):

各学科推荐人数统计:

    部聘教授当选名单及有关资料待后续。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首批部聘教授入选人资料 民国部聘教授的遴选过程 头衔称呼最多的领导人 他是国、共两党都认定的优秀党员 1947年民国大学教授人数最多的是哪个大学?
萧嵐
估计还是中央大学

估计还是中央大学的部聘教授的人数最多,超过其他的大学。在此之前,罗家伦当校长多年,贡献卓著。

 

部聘教授的遴选十分严格, 最后选出的人数比后来的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人数要少得多。

毛囡
首批30人中属中央大学5人艾伟、胡焕庸、孙本文、梁希、蔡翘;西南联大8人吴宓、汤用彤、吴有训、饶毓泰、曾昭抡、王琎、张景

首批30人中属中央大学5人:艾伟、胡焕庸、孙本文、梁希、蔡翘;西南联大8人:吴宓、汤用彤、吴有训、饶毓泰、曾昭抡、王琎、张景钺、庄前鼎。

战后包括第二批部聘教授(15人),在中央大学任教的最多,有13人。

萧嵐
联大实际算三所大学,

第一批部聘教授,西南联大的人数最多,中央大学第二。但是,联大实际是三所大学组成。

 

如果按两批部聘教授一起计算,中央大学的人数最多,也超过了西南联大。

a
allymcbeal
以外文系为例,中央大学上报的楼光来和浙江大学上报的郭斌和明显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楼光来是郭斌和的师辈。郭的资历,明显都比不上当时在中央大学的范存忠(范比郭年轻,但两人在差不多的时间上范拿到了哈佛博士,郭是硕士),但范在中大都还没资格上报部聘教授。不过三人都是出自中央大学系的人。

毛囡
范存忠也在中央大学的上报名单里(在另一页)。最后得票(英国文学科)吴宓第一(10票),楼光来第二(8票),郭斌和(3票)
毛囡
因英国文学科只设置1名部聘教授,吴宓入选,楼光来后来入选第二批部聘教授。
毛囡
你提到的三人56年都在南京大学定教授级别:范存忠定一级,楼光来定二级,郭斌和三级;吴宓在西南师范学院定了二级。
萧嵐
两位部聘教授楼和吴只定二级教授,不知为何?

在中央大学,楼还先后三次担任文学院长。

毛囡
56年评教授级别和学校、学科和年龄有关,年龄大近似退休的一般不评一级,解放前的院、校长,56年没有职务的,很多评了三级和

56年评教授级别和学校、学科和年龄有关,年龄大近似退休的一般不评一级,解放前的担任过院、校长的,解放后没有行政职务的,很多评了三级和四级。部聘教授有11人在56年评了二级到四级,如武汉大学的杨端六、余谦六都评了四级。

团圆二孩妈
南大和浙大底蕴最深厚
萧嵐
部聘教授按学校和机构的分布

按机构 机构 位数 姓名(领域) 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重庆大学国立江苏医学院N/A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中央研究院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师范学院国立浙江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武汉大学
12 艾伟(心理),胡焕庸(地理),孙本文(社会),梁希(林学),蔡翘(生理),胡小石(国学),楼光来(外文),柳诒徵(历史),常道直(教育),戴修瓒(法律),高济宇(化学),徐悲鸿(艺术)
1 何杰(地质)
1 何鲁(数学)
1 洪式闾(病理)
7 胡敦复(数学),秉志(生物),冯友兰(哲学),胡刚复(物理),萧公权(政治),邓植仪(农学),梁伯强(医学)
1 黎锦熙(国文)
1 李四光(地质)
1 茅以升(土木)
1 孟宪承(教育)
3 苏步青(数学),王琎(化学),吴耕民(农学)
9 吴宓(外文),陈寅恪(历史),汤用彤(哲学),吴有训(物理),饶毓泰(物理),曾昭抡(化学),张景钺(生物),庄前鼎(机械),刘仙洲(机械)
2 萧一山(历史),胡元义(法律)
1 杨树达(国文)
1 余谦六(电机)
3 周鲠生(法律),杨端六(经济),刘秉麟(经济)
a
allymcbeal
因为这些人中只有范存忠有博士学位。。。

估计在30年代,英美文学的教授只有中央大学的范存忠和陈嘉有博士学位吧。。。范存忠评为一级,陈嘉都未必是一级教授。

吴宓其实只有硕士,评上部聘,一是资格老,二是人脉广。

包括四十年代毕业的,后来全国英文界大咖王佐良李赋宁巫宁坤裘克安等等也只有英美等地的硕士学位。

赵萝蕤有博士学位,但是个女的,而且又疯了。

a
allymcbeal
浙大浅很多。
萧嵐
有道理!

这应该是原因之一。范50年代成为全国英文专业唯一的一级教授。   早期回国,真正有博士学位的并不多, 硕士学士生长没有学位当教授很多。   家族的长辈中有两位留学归国当教授。一位早期硕士回来,当民国的教授,每月两百多大洋。一位51年回来的哈佛博士,上医的三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