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和清华齐名,打下了中国工业的半壁江山的“工程师的摇篮”

J
JustWorld
楼主 (文学城)

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哈尔滨,拉开协助中共掌控中国的序幕。50年代初,苏共在哈尔滨重组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建哈军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两所学校的师资构成了当今中国众多院校的班底。有些秘密一直被掩盖。

https://www.sohu.com/a/351220895_120232529

曾和清华齐名,打下了中国工业的半壁江山的“工程师的摇篮”  2019-11-02 17:09 来源: 哏都研究者

随着各省市2020年高考报名开始,各个大学的“排名”也在不断更新着。很多时候,同学们其实十分看重大学的“名气”是否够大,像什么清北复交,什么浙科人航。然而有一所大学,由于地理因素往往被同学们所忽视。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一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科大学之母

哈工大有多牛?她号称中国的“工科大学之母”“工程师的摇篮”。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工大被拆分,迁往全国各地。于是,中国很多理工大学都与哈工大血脉相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52年,哈工大航空工程学院迁到清华大学,其后与四川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的航空系合并而成北航。 西北工业大学:1958年,哈工大学航空系的火箭及导弹专业援建西北工业大学,这就是今天西工大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前身。 1961年,哈工大的电力专业教师和学生300余人迁到北京电力学院,后发展成今天的华北电力大学。 1963年,哈工大的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专业,支援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后发展成今天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1964年,哈工大的高电压技术和电厂化学专业整体迁到武汉水利学院,该院2000年并入武汉大学,成就了武汉大学的王牌专业——水利。 武汉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的王牌专业,之所以在各自领域里独领风骚,其原因就是继承了哈工大第六系的血统。 今天的兰州理工大学,其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这是1965年哈工大的机械专业整体迁入甘肃的果实。 今天的大连理工大学的化工系,就是当年哈工大的化工系与原大连大学、东北工学院合并成的。 东北大学的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专业全国闻名,这是1952年哈工大矿山系的矿区开采业被并入的。 齐齐哈尔大学前身就是当初哈工大的化工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曾有“南交大,北清华,最先进的是哈工大”的说法。

最早的国际性大学

1954年,新中国首次确定了六所国家重点大学,即: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医学院(后并成为了北大学医学部)、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六所大学除去北大之外,也分别代表了“文、理、医、农、工”五大行业的顶尖高校。而其中的哈工大是当时唯一一所不在北京的重点大学。

20世纪20年代建校旧址(来源:哈工大官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为俄国于1920年在哈尔滨建立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至1928年10月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学良将军任校理事会主席。

当时,东北是全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在培养工科人才时,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办学经验。这也迎来了哈工大的黄金时代。

哈工大的艰难岁月

1950年,苏联将哈工大移交给中国,可是当时学校只有24个中国教师。于是,苏联派出80多名专家支援学校建设。

“不出国也能留学苏联”,这一下吸引了从全国各高校选派的800多名年轻的教师,义无反顾地奔赴哈尔滨。

到哈工大物理教研室的25名青年教师

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要在“一穷二白”基础上,为新中国工业的高等教育创设一批新兴学科。

苏联专家指导教师进行科研

创建中国激光专业的马祖光院士,曾经回忆:当时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没有资料,甚至没有一颗螺丝钉,怎么办?

实验需要蒸馏水,可是连装蒸馏水的塑料桶买不起,他就带着老师们去废品收购站去寻找旧的蒸馏水瓶。

实验需要抽真空的机械泵,他就到灯泡厂恳求,把人家退役的泵,用扁担抬着回来。

没有教材,他就白天查阅外文文献,夜晚翻译资料,第二天再给学生讲解。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新中国的激光专业诞生了。

这批年轻的教师,白天跟着苏联专家学,晚上复习消化,第二天再给本科生讲,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写。

哈工大“八百壮士”代表吴从炘手写的数学教学笔记(来源:新华社)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共和国新工业的很多专业科研教学理论形成了。

到1957年,哈工大以机、电、仪、土木、工程为主的专业教学体系的基本建成,创办了24个新专业,成为国内各工科院校兴办新专业的策源地。

1953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制图教研室全体教师合影

放弃小我,成就祖国,正因为这样的精神,这800教师后被称为“八百壮士”

一所大学的使命

回顾哈工大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大学的诞生,正是一个民族意志的觉醒和担当。

哈工大“八百壮士”是一个当时的精神符号,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需要紧紧结合在一起

也因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哈工大才具有优秀大学的品质:既能学术严谨,一丝不苟,又能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

于是,就有了今天看来很大胆的举措:

1962年,26岁的吴从炘从助教破格提升为副教授,这让当时高等教育界震惊。

当时哈工大有年仅20多岁的年轻人,就能开始担任系主任。

评定副教授40名,平均年龄为34岁.......

就是在他们的手中,中国工业多个第一诞生了: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第一台仿型立式车床,第一台会说话下棋的计算机,以及后来的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

第一个会下棋会说话的计算机

一群人的品格铸就一所学校,一所学校铸就一种时代精神。

可惜岁月变迁,随着东北工业和经济不再耀眼,哈工大也失去往日的辉煌。

可是新中国大学创业初期的这段历史不能被湮灭。

虽然现在的大学越来越来多,办学条件也越来越好,但好像少了一些什么。

担当与责任不能丢!毕竟,大学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编辑:Chaos 审核:Tong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44735.html

哈尔滨的真实历史被人为的掩盖了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64065.html

哈尔滨东正教圣母守护教堂的前生今世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64212.html

哈尔滨建城地标圣尼古拉教堂毁于文革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665236.html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真实历史

华府采菊人
中国的第一个航空系是中央大学, 第二个是清华大学, 没哈工大啥事
技术员
文中采用的照片《苏联专家指导教师进行科研》不是援助高教行业的苏联专家。老华可能作证。
技术员
关于文中采用的照片《苏联专家指导教师进行科研》老华可以辩错吗?
华府采菊人
应该是是援助某工业部门的专家
c
chufang
这张照片是在哈工大的官网上,所以解释没错。
J
JustWorld
1949年4月 矿冶系、化工系和航空系相继成立,系主任均为苏联人。
J
JustWorld
从1920年建校到解放前,哈工大一直按俄或日式办学,用俄语或日语授课,这使哈工大自建校起就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征。
J
JustWorld
解放前的30年,哈工大培养了许多在科技教育界享有声望的学者,也有的成为社会活动家。
硅谷工匠
老清华是文科学校
z
zhenleilren1
不是留美预备班?
P
Parkbrooke
应该列入黑名单,一点不冤!
华府采菊人
所谓官网随意找张照片的张冠李戴的不少,比如复旦某卢姓教授的照片就被某正式官网用成某美国华裔”汉奸“教授
华府采菊人
那段时候绝大多数教会大学都“具有”这种国际性特征,甚至很多国人自己大学的教授,上课用中英语交叉着说,很多专业词没有中文啊
飞来寺
地理位置决定俄系特征比较强的一所大学。大学受政治风向影响大,现在哈工大又有用武之地了。
华府采菊人
能红几天? 得看普习二位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