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的学习乐器热

为人父
楼主 (文学城)

岁数大了,眼前的事经常记不住,可小时候的事却记忆犹新,只是时间线记不准了。

大概是一九六七年秋天,我们结束了停课闹革命,开始复课闹革命。我印象里就是从这时开始,大院孩子和全国各地的城市孩子一样,掀起了一股学习乐器的热潮。

在此之前,我们大院只有北三楼我同学的大哥吹竹笛,他大哥是铁西一个工厂的工人,比我们大十几岁,其竹笛水平堪称专业级的。每天晚上,我们在院里玩的时候都能听到他哥哥清脆悠扬的竹笛曲,尤其是雨过天晴的夏天,在院里下棋或玩游戏时听他的竹笛是一种特别的享受。也因此我对大院的记忆总是带着很多温馨。他最常吹的就是这首文革时家喻户晓的笛子曲:

等我们这些小孩子开始赶时髦学乐器时也受他的影响,大部分都选择了学竹笛。当然,他的影响只是原因之一,其实最重要原因是竹笛便宜,当时最便宜的竹笛只有一毛钱。我就买了根一毛钱的竹笛跟着学了几天,后来自觉没有天赋,早早就放弃了。也曾想跟二楼邻居何兵和我同学小凡一样学拉二胡,可二胡太贵,买不起,就只好放弃。有的孩子买不起二胡,就买把京胡拉,京胡最便宜的只有一块钱一把,但那声音太闹,招人烦。当时样板戏还没普及,我们大院学拉京胡的几个人也没一个学出来的,都半途而废了。

那些天放学回家,吃完晚饭后,院子里响起各种刺耳的竹笛声,以至于我同学大哥都不愿意站阳台上吹笛子了。有和他熟悉的孩子想拜他为师,他基本不教,很是看不上这些瞎起哄的孩子。当时全院孩子里学竹笛的不下几十人,可真正学出来的只有我邻居小哥宪立。宪立哥大我两岁,很文气,很懂事,也很有音乐天赋,他两个姐姐也都有文艺天赋,家风如此。宪立哥学竹笛非常认真,进步很快,单吐、双吐,甚至三吐都很快掌握了。到六九年年末或七零年年初,宪立哥跟着父母下放到朝阳前,已经能吹很多当时的流行笛子曲了。

下放到朝阳后,小哥曾给我来过信,我现在还记得他信上的话,话中带着一种沧桑和宿命的味道。他在信中说:以前我总是羡慕高干家的小楼,到了农村后才知道,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在暖和的屋子里睡个好觉。朝阳冬天很冷,农村的房子不严实,有的四处透风。我想小哥刚到农村时没怎么睡好过,心情一定很抑郁。艰苦的生活会压低人的幸福阈值,也会压缩人的欲望,让人容易知足。

小哥在农村没什么说得来的朋友,所有的闲工夫都用来学笛子,这也成了小哥的精神寄托。后来,小哥又跟二姐夫学会了长笛,水平接近专业级。在农村最寂寞的几年,是小哥笛子技艺长进最快的时期。音乐学院恢复高考后,小哥报考了长笛专业,成绩排第四,遗憾的是那年沈阳音乐学院只有三名长笛名额,小哥与音乐学院失之交臂。

可小哥的音乐学院梦并没有熄灭,后来在他女儿的身上实现了。她女儿从小就学钢琴,后来考进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可能觉得钢琴专业太普及了,没什么独特性,后来他女儿又转学古筝,老师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为了让女儿学古筝,小哥每周陪女儿飞上海一次,小嫂子卖服装赚的钱都交了女儿学费。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他女儿是音乐学院为数不多的古筝老师之一。

文革时的革命歌曲,我最熟悉的就是《铁树开花》,这全因为我家楼上的王宏伟每天都拉这个小提琴曲。王宏伟也比我大几岁,表情严肃,沉默寡言,学什么都很认真。从他一开始像锯木头一样鼓捣那个小提琴,到后来完整地拉出《铁树开花》大概不到一年时间,我觉得进步飞快。据说他家帮他请了一个专业老师,那时能买得起的小提琴的家庭不多,能请到专业老师的更是凤毛麟角。他家就他一个孩子,所以生活水平远高于我们这种孩子一大堆的家庭。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这首小提琴曲非常好听,是文革中的佳作。

 

几个学二胡的发小,后来都算没辜负家里买的二胡。二楼邻居何冰,一楼发小小虎和南三楼的同学小凡后来二胡拉的都很好,都成了学校和单位的文艺骨干。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那段时间是下放前大院最幸福的时期。夏天的晚上,几个学各种乐器的发小们会凑在一起,来一段合奏。等到下放后,院里就开始冷清了,经久不衰的只有何冰的二胡声。他最得意的二胡独奏就是《赛马》,这也是文革时的神曲之一。

而我同学小凡在下放前每天必拉的曲子是有点悲悲切切的《听妈妈讲那过去事情》和《二小放牛郎》,这和他当时的心情很契合。

我后来对吉它着迷了一段时间,是因为何冰的一段情缘。这个故事留待以后再讲。我的吉他是跟西二楼的小马学的,小马家里就俩孩子,他上面有个姐姐,那时已经工作了,所以他家有钱买得起吉他。吉它曲基本都是洋曲,比那些民族乐器洋派不少。我记得当时最时髦的曲子是《红河谷》,我学的第一首吉它曲就是《红河谷》,还有印象的则是《灯光》、《小路》这些俄罗斯音乐。我其实是在插队前那半年跟他学的吉他,没想到这点本事插队后还真派上了用场,使我得以混入冬天的文艺宣传队,享受几天不干活可以拿工分的日子。

以前我一直以为我对文革时的一些音乐的喜爱是一种怀旧情绪,也只有我们这代人才会觉得文革时的音乐好听,后来知道不是这么回事,我们的下一代八零后和九零后,也有很多喜欢这些音乐的。这说明,好的音乐是能够超越政治,穿越时代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文革时的学习乐器热 与书法无缘的我 Butternut 瓜做汤很好喝 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法西斯运动 烹调心得
c
chufang
说上海成了维也纳,都是提琴,笛子,二胡声,笙歌鼎沸。都为了插队后可以入小分队。
为人父
一开始还没想那么远,主要是比较闲,没有功课压力,后来才有了进宣传队的想法。
f
f2022f
第一首好听,只是节奏慢了点,快进以后就更好了。
为人父
是,节奏快点显的更欢快。:)
申芝堂主
我们楼里是二胡准专业级的,口琴和竹笛凑凑热闹。
f
f2022f
在五七干校时,有些大孩子手真巧,能用当地的竹子自己做成快板,笛子等等,用瓶盖做成象棋子。
f
f2022f
这首也不错,笛子,骏马奔驰保边疆

 

为人父
这是李双江的歌,旋律太美了!
为人父
口琴那时很多人都会,也是因为口琴便宜。:)
f
f2022f
现在的年轻人也喜欢这首歌

 

老生常谈12
蒋大为的歌
L
Lisland_2013
主要是闲,生活压力不大。80年代也好多街头乐队
为人父
对。主要是闲的。
信笔由墨
加入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4
401.king
俺的口琴不要钱。。。。。
老生常谈12
口琴2元一个。
为人父
是这段吧?这俩老爷子大概就是那时练的口琴。:)

 

大阿牛
当年的动机就是希望凭借一技之长逃避繁重的农活,还有更多机会被工厂和部队选中,早点吃商品粮。
十具
正解,动机多是凭一技之长逃避下乡。我的表哥表姐中就有歪打正着成了专业音乐和舞蹈演员的。其实他/她们后来都后悔了。还有就是

学外语成风,尽管当时满世界地反帝反修。

十具
10亿人缺吃少穿,吃公粮的还以革命的名义闲,这是有悖中华文化的毛氏社会病。当时中国白领给外国记者的映像是又穷又懒,一个个

穿的灰不拉几,面无表情,一杯茶,一张报纸,混一天算一天。工厂里,人们也是磨洋工,消极抗议艰苦沉闷,看不到希望的生活。

4
401.king
这俩老哥才年近七十?看着怎么着也得七十好几啊。。。

王志祥,口琴大师。

学琴时的年纪跟俺差不多,都成大师了。

另一个干脆就是退了休才学的艺。

 

十具
闲适?我们当时生活在不同的中国?我亲历的是地里的知青和车间的青工都磨洋工,消极抗议贫穷沉闷还看不到希望的生活。其实人们知

毛时代的人们还是知道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不为自己的人生受控受限而悲哀?除非是有认知障碍。

不要浪漫化那个荒唐的年代。

为人父
我倒是觉得你过于黑化那个年代了。我在工厂劳动时就没发现有青工普遍偷懒的现象,个别的肯定有。
c
chufang
如果是手风琴,那就成了乐队的台柱。
大阿牛
我当年音乐美术天分差,以为学外语没有鸟用,拼命练排球,又喜欢又好玩,指望打进专业队,可惜身高练不出来。
十具
我一听激情燃烧就作呕。大锅饭是邓深恶痛绝的,毛时代的劳动生产率低过非洲,不受穷就没有经济学了。游手好闲也没玩出名堂来,要

么是为政治服务的宏大干嚎,要么是对红皇的肉麻吹捧。

十具
中国人天性吃苦耐劳,40年下来积下了产能过剩,再拼就“涉嫌”掠夺了。是真的该放松一下,花点心思繁荣文化艺术了。
4
401.king
低过非洲?说的不错,连建个铁路都要坦桑尼亚赞助!

坦赞铁路吗。

 

十具
别拿非洲最落后的说事。我的一个邻居阿姨作为援非医生70s去过坦桑尼亚,她归国带回的东西让邻居们羡慕不已。
z
zhu286
我从小学开始吹竹笛,初中考入宣传队。后来转学手风琴,但都没达到专业水平。原因可能没有专业老师指。靠这一行吃饭不客易。幸运

我从小学开始吹竹笛,初中考入宣传队。后来转学手风琴,但都没达到专业水平。原因可能没有专业老师指。靠这一行吃饭不客易。幸运的是,我的文化课没受影响,而且还挺不错,所以77年(78年初)成为文革后的首届大学生,并且成功留美。哈哈,人生还是有意义的。

4
401.king
收音机还是电视机?别告诉大家是象牙啊。哈
f
f2022f
吹一段竹笛,弹一段手风琴贴上来。
为人父
每一种人生都是唯一的,干什么都有机会成本,但所有的经历都是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塑造了今天的自己。
z
zhenleilren1
那时都叫(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z
zhenleilren1
写的不错, 很真实! 一毛一只的应该是军笛, 不带笛膜的那种,走老师应该很在行,那个年代不多的娱乐了, 其他还有口琴。。
z
zhenleilren1
都是不用老师教就能整出个调调的便宜乐器,我家那时还买过一只箫, 学吹的第一首曲大部分是东方红, 。。。。
为人父
没错!我吹笛子就能吹东方红。:)
z
zhu286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几十年在学堂里读学位,然后工作养家,太忙了。也失去了当年的青春活力和热情。专注点有了巨大的变化。
z
zhu286
My favorite 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