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最后一仗,摆脱了胡宗南的追击。胜利到达陕北。贫困的陝北如何能养活数万名红军。红军第一方面军为了摆脱战略困境,毛泽东决定由陜北苏区东渡黄河(彭德怀极力反对,东征后彭高呼英明),对山西境内阎锡山部进行战略进攻(省略战斗过程)。红军在山西边打边休整了两个多月,毛泽东认为东征的目的已经达到,边下令撤兵回陕北根据地。短时期的东征,红军就扩充了8000多人,筹款五十多万元,对于前不久还处于极度穷困中的红军来说,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缴获各种枪支4000余支,火炮20余门,组建地方游击队30余支,筹集大量粮草教项,开辟了新的经济來源。陕北建立巩固根据地的任务就这样初步实现了。
失败了,撤回来了。
在红1军团转战晋南的同时,红15军团也穿越同蒲铁路,突破汾河堡垒防线,转战汾阳、孝义,围困交城、文水,先头骑兵连抵达晋祠、小店,威胁省城太原,迫使阎锡山将李生达、杨效欧所部晋军主力由晋西南撤回,保卫太原,围堵红15军团,从而有力地配合了晋南、晋西红军的战略行动。3月下旬,15军团由交城县岔口挥师西向,转战于古交、楼烦、静乐、岚县、兴县、岢岚,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开粮仓,分官盐,扩红筹款,创立苏维埃政权,把一向号称“白地”的晋西北地区闹了个天翻地覆。
发现延安如此贫穷,土地贫瘠,根本养不起兵,难以发展。
有3条发展计划:
1. 向北打通蒙古,和苏联连接。此路艰难,漠南漠北荒无人烟,和蒙古接壤地区的苏联也是人烟稀少。此方案为下策。
2. 向西打通甘宁青疆到新疆,可以打出一片隔绝的天地。可是进疆后难以出疆逐鹿中原,只能是困守局域新疆,这是违背当时闹革命夺取全国政权的初衷,此为中策。
3. 过黄河向东发展。晋冀鲁豫人烟稠密,土地不错,物产丰富。据中原可的天下,这是上策。
“打到成都吃大米”只是张主席的一句鼓劲口号。
取胜把握不大,撤回陕北是正确的。
毛刚到陕北时曾向徐海东借了几千银元。徐海东的部队钱又多,武器又好。徐海东虽是四方面军的,可是却对毛非常忠诚。
长征最后一仗,摆脱了胡宗南的追击。胜利到达陕北。贫困的陝北如何能养活数万名红军。红军第一方面军为了摆脱战略困境,毛泽东决定由陜北苏区东渡黄河(彭德怀极力反对,东征后彭高呼英明),对山西境内阎锡山部进行战略进攻(省略战斗过程)。红军在山西边打边休整了两个多月,毛泽东认为东征的目的已经达到,边下令撤兵回陕北根据地。短时期的东征,红军就扩充了8000多人,筹款五十多万元,对于前不久还处于极度穷困中的红军来说,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缴获各种枪支4000余支,火炮20余门,组建地方游击队30余支,筹集大量粮草教项,开辟了新的经济來源。陕北建立巩固根据地的任务就这样初步实现了。
失败了,撤回来了。
在红1军团转战晋南的同时,红15军团也穿越同蒲铁路,突破汾河堡垒防线,转战汾阳、孝义,围困交城、文水,先头骑兵连抵达晋祠、小店,威胁省城太原,迫使阎锡山将李生达、杨效欧所部晋军主力由晋西南撤回,保卫太原,围堵红15军团,从而有力地配合了晋南、晋西红军的战略行动。3月下旬,15军团由交城县岔口挥师西向,转战于古交、楼烦、静乐、岚县、兴县、岢岚,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开粮仓,分官盐,扩红筹款,创立苏维埃政权,把一向号称“白地”的晋西北地区闹了个天翻地覆。
发现延安如此贫穷,土地贫瘠,根本养不起兵,难以发展。
有3条发展计划:
1. 向北打通蒙古,和苏联连接。此路艰难,漠南漠北荒无人烟,和蒙古接壤地区的苏联也是人烟稀少。此方案为下策。
2. 向西打通甘宁青疆到新疆,可以打出一片隔绝的天地。可是进疆后难以出疆逐鹿中原,只能是困守局域新疆,这是违背当时闹革命夺取全国政权的初衷,此为中策。
3. 过黄河向东发展。晋冀鲁豫人烟稠密,土地不错,物产丰富。据中原可的天下,这是上策。
“打到成都吃大米”只是张主席的一句鼓劲口号。
取胜把握不大,撤回陕北是正确的。
毛刚到陕北时曾向徐海东借了几千银元。徐海东的部队钱又多,武器又好。徐海东虽是四方面军的,可是却对毛非常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