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烟记事(386) 错车

烟斗狼
楼主 (文学城)

【四月二日是个星期六,写到最后一章,却不想写了。前几天搞冲击的时候,情绪很亢奋,这会儿忽然消沉下来。狂奔过后就是虚脱,我确实不适应专业作家的写作方式。

下午借了一辆自行车出门,打算找家裁缝店,把那件将军呢上衣改短。过王府井大街时,迎面骑来一人。就在错车的工夫,我恍惚看到一张熟悉的脸,不禁叫了出来:“张政委!”赶紧刹住车。那人也正停下来,转身瞅我。竟然就是政委!当下又惊又喜,想不到在首都会有如此巧遇!相别八载,今日重逢,真是说不出的激动。政委也十分高兴,不过他有急务在身,只跟我简单交谈几句,留下住址,让我晚上去找他,便继续前行了。

离开速中以后,我和政委通信不多,但是联系未断。两年前他告诉我,他要调往北京了,却没有说明去哪里。我感觉是个保密单位,因为此后的来信地址都不具街道,只印有×××信箱。信中也没多少具体内容,除了问候、鼓励之外,就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所以我对他的近况并不了解。

找间店铺把衣服撂下,在王府井逛了一圈,买些点心糖果上门用,路过中国照相馆时,又乘兴进去拍了一张相片。之后转到附近的小胡同里,在一家小店吃了四个“河间驴肉火烧”——政委非常忙,我不想麻烦他,故而告诉他我饭后再过去。小店的口味很地道,我要了一碗豆汁,喝了两口便罢。

时近黄昏,我骑车前往东交民巷10号院。到达目的地,又在巷子里转了半个钟头,为的是躲过饭点。这里是旧使馆区,异国风情浓郁。八国联军的后代到此一游,恐会生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之类的惆怅来。但10号院都是新建筑,几栋带有阳台的三层灰砖楼,看着厚实而庄重,张政委就住在其中之一。我掏出证件,向门口的哨兵说明来意。他让我到一旁的传达室登记,领了入门条,这才放我进院。

到了政委家,刚敲两下门,他便笑着出来了,口中说道:“我正担心你迷路了!”身后却钻出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骨碌着两只大眼看我。我差点就喊“小娟”,再想不对——多年未见,政委女儿应该已经长成少女,怎可能还这么大点?

进到客厅,女主人从里屋出来,政委马上向我介绍:“小烟,这位是我的爱人,罗红。”我忙道:“罗大姐好!”她爽快地笑道:“小烟好!吃饭的时候老张一个劲儿念叨,说你该来了。呵呵,你再不来,他都要下楼去迎你了!”说完低下头问小姑娘:“英子,你叫叔叔没?”英子刚才挺胆大,这会儿却藏到妈妈身后,只探出半个小脸来,怯怯地喊了声“叔叔”。

罗红是一个瘦削精干的女人,外貌和气质与王耘全然不同。我心中纳罕,脸上却没有显露出来。政委拉着我坐在双人沙发上,罗红则抱着女儿坐在旁边的小沙发上。这时保姆端着茶水从厨房出来,我想起自己买的东西,连忙放在茶几上打开。英子跳过来左顾右盼一阵,最后拿了个棒棒糖含在嘴里。

闲聊了半个小时,小姑娘有点犯困了,罗红抱着她到里屋睡觉,张政委就带我去小屋谈——“这间是我大女儿的,她平时住校,周末才回家。”

我忍不住问道:“是小娟吗?”

“是啊!”政委顿了顿,终于长叹一口气:“你还不知道,她妈妈已经去世了。”

我大吃一惊:“啊!怎么会?王耘?去世了!”

政委坐在女儿的床上,痛苦地摇摇头:“那是一场事故……”

我到北大荒半年后,政委一家也随军调往太原。两年前一个冬日清晨,王耘骑车上班途中,被迎面而来的一辆自行车给剐上了。那辆车的后轴上装有两个加长螺丝帽,为的是带人时脚可以踩踏。车主是个老工人,螺丝帽是他自己在车床上加工出来的,每个足有十公分长。他骑速很高,错车时螺丝帽挂住王耘的后轮,她一下就飞了出去,后脑重重着地,当即昏迷不醒,被送往医院抢救。政委其时正在兰州,得知消息马上坐飞机返回,但妻子已经去世。

不久政委调到北京,在国防工办做组织工作,参加了一个高度机密的军工项目,所有往来通信都会受到检查,因此不便和我谈及家事。一年前,他与罗红重新组建了家庭。小娟已经长大,虽然对继母很有礼貌,却不愿常住家中,政委也只好由她。英子尚小,逐渐接受了自己的新爸爸。目前三人组合还算不错,但政委提起发妻,悲哀之情仍然溢于言表。中年丧偶,实乃人生至痛,我也陪着他长吁短叹。想不到我和王露婷的关系竟会终结得如此彻底,连媒人都不复存在了。】

2022-11-12

明初
政委住的带有阳台的三层灰砖楼,比较典型。非军队干部从地方调北京,有些背景的都不太情愿,能推脱的都推脱了。
烟斗狼
北京的军事单位可能比地方的纪律要严,因为容易涉密,人身限制多。
烟斗狼
我怀疑政委参加的高度机密项目,就是造原子弹或氢弹,两者都是国防工办负责的。
明初
张政委属于军队基层干实事或和平年代的 “军事行动”,这点能理解。其它中央各机关部门包括国务院,就不一样了,复杂。
烟斗狼
他在高度机密项目里做组织工作,这是机密中的机密。8年了,不会仍是基层干部。从待遇也能看得出来。
萧嵐
文革前夕,军队的师级干部调北京,不知能否住带有阳台的三层楼

那时候,部队的师级干部及地方的司局级干部那么多,不太可能住带有阳台的三层楼。

烟斗狼
是的
烟斗狼
我写此书最不喜欢弄出巧合来,因为会影响真实性。但本章却是老烟自传里的实录,现实中确实发生了,我也没法删改。
烟斗狼
尤其此事将在未来对他、甚至我的人生产生极重要的影响,很难跳过。我想了许久,没法躲避这个巧合,只能照实写了。
烟斗狼
政委是严守纪律的,老烟自传里没有一处交待政委在国防工办的官职。尽管我很好奇,却不敢给他弄出一个头衔来,因为不知道怎么弄。
b
borisg
上校大校,可住4房间带厨房浴室阳台的单元。少将中将是两家一栋的小楼。
明初
我说的 “基层”,相对于军委或军区机关的工作,大概就是野战军一级的那种具体下命令或监督执行的工作和任务。
萧嵐
在南京的上将住原马歇尔公馆,只有两层楼。几步路不远处住着少将

也是独门独院的两层小楼,小一点。

 

宁海路。

 

文革前夕北京的师级干部,已经不可能是将官。北京哪里有那么多的带阳台的三层小楼。

 

那位张政委有要务在身,也只是骑自行车,也不像个将军

 

明初
也是看地方或者是否正好有这样的安排与否,机遇到处存在不过灰砖倒是个 “传统” :-) 不知是不是属于部队基建的规定。
烟斗狼
政委不是基层干部,但在北京也算不得高干,否则就会配车了。
b
borisg
三层楼,一共十八家,三个单元,每个单元一层两户。北京复兴路一串大院都是用的一个设计。
明初
我觉得很好,反映了当时部队干部的作风和对人的态度。
萧嵐
楼主的意思是张政委独住一栋带有阳台的三层楼。

“几栋带有阳台的三层灰砖楼,看着厚实而庄重,张政委就住在其中之一”。

 

意思是张政委独住一栋带有阳台的三层楼。

烟斗狼
老烟没有这样说。
明初
读这段文字,我也没有感觉有独住的意思。照老烟的组织性纪律性,就算知道还住有其他什么人,也不会多描述。
萧嵐
看怎么理解那句话。

看来我的理解不是原意。

萧嵐
只需说明住在这几栋三层楼中的一个单元,扯不到其他人,

与组织纪律无关 

烟斗狼
我觉得不会住独栋。前面已说了,高干会配车,就没有骑车的巧遇了。
明初
干过部队的组织性纪律性最基本的 ”约定俗成“ 一条就是: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
p
puyh
就是,没必要特别说明,和他所记述的事情没什么关系。
华府采菊人
没说是一家人住,那种三层楼六家人住的公寓式, 带阳台很正常,三里河那个两边都有大门的大院

一侧是独栋,乃部长楼,另一边就是三层楼带阳台的公寓,司局长级住的,好像是国务院系统的

绿
绿珊瑚
你说得是南沙沟。建于七十年代末,文革刚结束,建的。属国务院行政管理局。

那时候刚被解放的高干民主人士及子女都被分到一侧的四层楼。我记得有黄胄,钱钟书,李可染、乌兰夫子女等。

雨女
后来英子每天早晨穿过马路,走过美丽的Shengmi E’ler Catholic Church。去上小学。

老烟有多久没回去了?网上给你找几张图片。我上个月刚回来。

  

 

 

 

h
hongshankou
珊瑚好!:)
h
hongshankou
雨女好!:)
明初
对,这和老烟此行的 “任务” 无关并由于长期部队等组织机关养成的习惯,潜意识下就没有要去表述那么详细的动机。
雨女
你还在这里呀。祝感恩节快乐!有个写京西水系的博文。估计你也有兴趣读。在博客那里。
p
pvct
老烟争取进京改稿是命运的安排
h
hongshankou
好,去看:)))
h
hongshankou
谁啊?摸不着头脑??也祝感恩快乐!!!
吾道悠悠
当年在上海,少将大都住独栋的花园洋房,

转地方的上校大校不少住4房独套的新公房(工人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