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ibo.com/2417467071/5167435906288286
人生若如初见第15集也写得太好了! 写穿了社会对男人的驯化,写穿了男人的幼稚和懦弱。 前面铺的戏都不是白铺的,这就是梁乡的成年礼。这个成年礼如此猝不及防,如此莽撞,如此狼狈又如此让他自己都不明所以。 一个男人如何成为一个男人? 最简单的方式:占有一个女人。 这场戏是怎么拍的?是当成一场冲锋的战役去拍的!这就是梁乡这个纯傻冒对爱情的理解。把爱情和征服混淆了。这就是有毒的男子气在他潜意识的构造。 所以他在完事后,对着菽红那样开心的笑,为什么啊?他觉得他打赢了一场战争!他觉得他成为了一个男人!他根本对女人一无所知。他觉得他长大了,他甚至非常傻帽地觉得女人也得到了幸福。 这是多少男的傻帽的青春期缩影!男孩理解跟女人的关系,就是战争。(不是说大家都去qj,剧里采取了一种最极致的方式来表现) 然后菽红一耳光,打得他都懵了。他无法理解,回到宿舍还在懵圈。
而吴天白真正地展现了一个男人全部的懦弱,自卑,内疚,心虚。 他痛苦吗?痛苦。他痛苦他不再是个男人。 这个戏牛叉的地方就在于,一个男人看着另一个男人成为了男人,而自己却永远失去了男人这个身份。因为男人这个身份是建立在占有女人这件事上的。 当吴天白无法从另一个比他更强大有力的男性手里拯救他的女人,至少曾经是他的女人,他就再也不是一个男人。他被男性的同盟永远开除在外。 这是一个男人的奇耻大辱。他没法面对,于是把所有的气全撒到菽红身上。 这一夜,三个人都直面了一种真实的残酷。 菽红,最无辜的一个,也是最清醒的一个,她经历的痛苦也来源深深折磨这两个男人的集体无意识。 她是这个集体无意识暴力的最终承受者。而这样的承受也是女性普遍性的承受。 什么叫个体里藏着普遍性?这就是。 三个人的暗夜时刻,灵魂长夜。 太文学了,这一集。
菽红和杨凯之真正恋爱,志同道合,凯之为国捐躯…… ………
应该是悲剧结尾吧? 历史剧好像没有喜剧结尾的
回望历史,应该是感慨而不是感动吧?
共情的基因缺陷者都比他有人性。编剧应该加个清理者的角色。
https://weibo.com/5990950095/5167439765833016
《人生》不仅仅在于写出了清末他们的溃烂和挣扎,更塑造了菽红的悲悯和勇敢、向阳和坚韧。 写出了每一丝呼吸都下坠的泥潭,更写出了绝境中的光。 还是那句话,我完全不能认同写菽红被梁乡伤害,是“编剧的恶趣味”。 施暴者残酷,旁观者猥琐可鄙,受害者不幸而勇敢。 哪一条恶趣味? 恶趣味是把悲剧的伤口娱乐化,把严肃的伤害谐谑化。 《人生》完全不是。
印象很深刻的画面,是菽红被侵犯受伤之后,发现二楼处吴天白垂头而望,而等她再看时,那头又缩了回去。
吴天白为拉拢梁乡,为一个所谓好归宿,一声不吭。
他当初一边启蒙一边CPU菽红,半是骗半是强迫、拽着菽红去晚宴放炸弹,裹挟着她来了日本。 抠着脚丫子说着楚霸王,一边滔滔不绝谈海阔天空的大事业,一边喋喋不休“劣等牛肉只能红烧不能白煮,我说过很多次了只有活鱼能白煮”。 空想浪漫主义,又自命不凡,炸弹不该响的时候响,该响的时候不响。 要扫天下但连一屋都扫不明白,总爱支使菽红。 瘫痪之后依旧不屈不挠,依旧心怀天下,当得起一句“身残志坚、心有苍生”的夸奖,可是菽红受害时他居然不吭声,未尝不是从腿的瘫痪,走向了心神的瘫痪。 他缩头回去那一刻,冷漠、窝囊、迁怒、逃避,千言万语都在无声的一缩头中。
梁的暴行,菽红是受害者,吴天白算广义上沉默的帮凶,他居然先发火“你别碰我”。 他辩解的不是我没有救你的物理能力,他在女性被强暴时说“我有什么资格管你”,接近“他强暴你、你顺势跟他过吧”的可悲可鄙旧式观念洼地。 他有点把强暴混淆为“狗男女情投意合”,倒打一耙指责“你跟谁都可以,但不能是和腐朽清廷贵族”。
他一定程度上是某种先驱者,但失于激进和半空想,且又深深被半埋“旧式封建”中。
就那个脸上贴满条的小二世祖也穿上革命军的军服一脸坚毅地拿起枪革命了
男主可能如原型爱新觉罗. 良弼终身都是保皇党,没有加入革命
李人竣依旧是袁党,和杨和良乡三人成了打罗圈架的不同的对立面,李进宫赶皇帝出宫,良乡和李对峙。
大概猜到兄弟仨决裂,应该是悲剧收场
浪漫的
后面还有产子的戏
这应该是那个年代女性在两性关系和社会体系中的真实地位,讽刺的是只有菽红这个女性角色是最善良 勇敢 聪明 顽强的,没有高谈阔论,没有好高骛远,实实在在的照顾革命者吴天白,为革命党输血,倒成了革命党活动的主要经济赞助者。最弱小,也是最底层的菽红倒是这部剧里活得最独立、最闪亮的一个。
春夏演得真不错,我想不出同龄的其他女演员谁能演出这样的效果。
这一两年古偶中女主全是大女主,开店卖花的,卖脂粉的,开金店开餐馆的,卖伞卖布的,零零总总,已经看腻味了,比这革命大女主爆弱了
所以,为了导演的目的,强奸戏必须有,而且是多次。
我本以为不至于这样比喻,难道没有别的更好的表达方式,又或者为啥一定要用女主代表中国?用强奸代表受辱 ,累不累啊
于是,第一次,想弃了这部剧了
老实说古偶剧的改编还不如网文有想象力有逻辑有文化,网文的粗糙是它的发表形式决定的,影视剧二次创作还不如网文我不知道说是剧方能力差还是赚钱的能力太强了。
会更多元更精彩。
菽红一直照顾吴天白,和梁乡似乎有个孩子,这个孩子是革命者。
https://weibo.com/2417467071/5167435906288286
人生若如初见第15集也写得太好了!
写穿了社会对男人的驯化,写穿了男人的幼稚和懦弱。
前面铺的戏都不是白铺的,这就是梁乡的成年礼。这个成年礼如此猝不及防,如此莽撞,如此狼狈又如此让他自己都不明所以。
一个男人如何成为一个男人?
最简单的方式:占有一个女人。
这场戏是怎么拍的?是当成一场冲锋的战役去拍的!这就是梁乡这个纯傻冒对爱情的理解。把爱情和征服混淆了。这就是有毒的男子气在他潜意识的构造。
所以他在完事后,对着菽红那样开心的笑,为什么啊?他觉得他打赢了一场战争!他觉得他成为了一个男人!他根本对女人一无所知。他觉得他长大了,他甚至非常傻帽地觉得女人也得到了幸福。
这是多少男的傻帽的青春期缩影!男孩理解跟女人的关系,就是战争。(不是说大家都去qj,剧里采取了一种最极致的方式来表现)
然后菽红一耳光,打得他都懵了。他无法理解,回到宿舍还在懵圈。
而吴天白真正地展现了一个男人全部的懦弱,自卑,内疚,心虚。
他痛苦吗?痛苦。他痛苦他不再是个男人。
这个戏牛叉的地方就在于,一个男人看着另一个男人成为了男人,而自己却永远失去了男人这个身份。因为男人这个身份是建立在占有女人这件事上的。
当吴天白无法从另一个比他更强大有力的男性手里拯救他的女人,至少曾经是他的女人,他就再也不是一个男人。他被男性的同盟永远开除在外。
这是一个男人的奇耻大辱。他没法面对,于是把所有的气全撒到菽红身上。
这一夜,三个人都直面了一种真实的残酷。
菽红,最无辜的一个,也是最清醒的一个,她经历的痛苦也来源深深折磨这两个男人的集体无意识。
她是这个集体无意识暴力的最终承受者。而这样的承受也是女性普遍性的承受。
什么叫个体里藏着普遍性?这就是。
三个人的暗夜时刻,灵魂长夜。
太文学了,这一集。
菽红和杨凯之真正恋爱,志同道合,凯之为国捐躯……
………
应该是悲剧结尾吧? 历史剧好像没有喜剧结尾的
回望历史,应该是感慨而不是感动吧?
共情的基因缺陷者都比他有人性。编剧应该加个清理者的角色。
https://weibo.com/5990950095/5167439765833016
《人生》不仅仅在于写出了清末他们的溃烂和挣扎,更塑造了菽红的悲悯和勇敢、向阳和坚韧。
写出了每一丝呼吸都下坠的泥潭,更写出了绝境中的光。
还是那句话,我完全不能认同写菽红被梁乡伤害,是“编剧的恶趣味”。
施暴者残酷,旁观者猥琐可鄙,受害者不幸而勇敢。
哪一条恶趣味?
恶趣味是把悲剧的伤口娱乐化,把严肃的伤害谐谑化。
《人生》完全不是。
印象很深刻的画面,是菽红被侵犯受伤之后,发现二楼处吴天白垂头而望,而等她再看时,那头又缩了回去。
吴天白为拉拢梁乡,为一个所谓好归宿,一声不吭。
他当初一边启蒙一边CPU菽红,半是骗半是强迫、拽着菽红去晚宴放炸弹,裹挟着她来了日本。
抠着脚丫子说着楚霸王,一边滔滔不绝谈海阔天空的大事业,一边喋喋不休“劣等牛肉只能红烧不能白煮,我说过很多次了只有活鱼能白煮”。
空想浪漫主义,又自命不凡,炸弹不该响的时候响,该响的时候不响。
要扫天下但连一屋都扫不明白,总爱支使菽红。
瘫痪之后依旧不屈不挠,依旧心怀天下,当得起一句“身残志坚、心有苍生”的夸奖,可是菽红受害时他居然不吭声,未尝不是从腿的瘫痪,走向了心神的瘫痪。
他缩头回去那一刻,冷漠、窝囊、迁怒、逃避,千言万语都在无声的一缩头中。
梁的暴行,菽红是受害者,吴天白算广义上沉默的帮凶,他居然先发火“你别碰我”。
他辩解的不是我没有救你的物理能力,他在女性被强暴时说“我有什么资格管你”,接近“他强暴你、你顺势跟他过吧”的可悲可鄙旧式观念洼地。
他有点把强暴混淆为“狗男女情投意合”,倒打一耙指责“你跟谁都可以,但不能是和腐朽清廷贵族”。
他一定程度上是某种先驱者,但失于激进和半空想,且又深深被半埋“旧式封建”中。
就那个脸上贴满条的小二世祖也穿上革命军的军服一脸坚毅地拿起枪革命了
男主可能如原型爱新觉罗. 良弼终身都是保皇党,没有加入革命
李人竣依旧是袁党,和杨和良乡三人成了打罗圈架的不同的对立面,李进宫赶皇帝出宫,良乡和李对峙。
大概猜到兄弟仨决裂,应该是悲剧收场
浪漫的
后面还有产子的戏
这应该是那个年代女性在两性关系和社会体系中的真实地位,讽刺的是只有菽红这个女性角色是最善良 勇敢 聪明 顽强的,没有高谈阔论,没有好高骛远,实实在在的照顾革命者吴天白,为革命党输血,倒成了革命党活动的主要经济赞助者。最弱小,也是最底层的菽红倒是这部剧里活得最独立、最闪亮的一个。
春夏演得真不错,我想不出同龄的其他女演员谁能演出这样的效果。
这一两年古偶中女主全是大女主,开店卖花的,卖脂粉的,开金店开餐馆的,卖伞卖布的,零零总总,已经看腻味了,比这革命大女主爆弱了
所以,为了导演的目的,强奸戏必须有,而且是多次。
我本以为不至于这样比喻,难道没有别的更好的表达方式,又或者为啥一定要用女主代表中国?用强奸代表受辱 ,累不累啊
于是,第一次,想弃了这部剧了
老实说古偶剧的改编还不如网文有想象力有逻辑有文化,网文的粗糙是它的发表形式决定的,影视剧二次创作还不如网文我不知道说是剧方能力差还是赚钱的能力太强了。
会更多元更精彩。
菽红一直照顾吴天白,和梁乡似乎有个孩子,这个孩子是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