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吃食

闲来无事事
楼主 (文学城)

北京小吃大家一搜就出来了,什么炒肝豆汁之类的。

其实还有很多不上榜的,上榜的我认为多是老满人然后流行的吃食,那些都不算家常便饭了,就是老北京街上卖的。

还有很多是家里吃的,家家吃是穷人吃,连卖都觉得丢人的。比如苦累,其实就是蒸烂菜叶子。现在流行的是榆钱,槐花,扫帚苗什么的,这也就是野菜,我们小时候大院春天就去摘榆钱槐花,这是好吃食,还有杨叶柳米(就是柳树的花)等等就有点苦味了,不过也好吃。平时用胡萝卜,芹菜叶,或者老豆角(豆角卖的太老了那种)胡萝卜叶子,等等都可以和一点面蒸,小时候是加玉米面或者荞麦面,现在用白面,蒸好了加上蒜汁搅拌。现在还有各种其它蔬菜的,比如茼蒿,最糟糕的我吃过的是白菜帮子。

这旧社会就是没有粮食就拿那些没法吃的剩菜叶子蒸一下果腹。

还有豆渣饼子,菜饼子,现在豆渣还有人因为健康食品的原因吃,不过说实话那就是喂猪的东西,人无食只好吃之。每年过年做了豆腐剩下的豆腐渣子都做了各种食品吃好久,到我们这一代都已经是做好东西了。(北京人又说了,那个时候怎么做豆腐啊?不都是供应吗?那个时候是供应才做豆腐,春节前一般是称上20 斤黄豆到豆腐坊自己做,给师傅一块豆腐)菜饼子就更不要说了,啥菜都行,加了五香粉,葱,盐蒸熟。

小时候最爱吃的是锅贴饼子不是窝窝头,再就是饼子切开了烤焦加香油和盐,那个香啊。我们叫椒盐饼子。

还有很多就不说了,随着生活和食品的极大丰富,这些东西大概也就慢慢的被忘记了。

自然
你说的不是郊区吧,城里哪有过豆腐坊?“称上20 斤黄豆到豆腐坊自己做” 闻所未闻,说北京没啥好吃的真不算委屈北京。
闲来无事事
宣武门大槐树

很多是你不知道不是没有

自然
但是你也不能说我们不知道是不可能的,我们过去是没见过,反而是近年看到北京街上有卖,吃没吃过也没印象。

实话说宣武门大槐树一代算京城里比较穷的区,龙须沟附近地区?其他城区真不见得有卖这类杂粮的。没恶意啊,客观描述。

闲来无事事
挨着北京小学

俺家又不是老北京,也是解放后住进去的,过去穷富和政府供应无关啊。

粮本全市都可以购买,而且供应比例是完全一样的。某个时间可能某个店面没有某个东西。换句话说俺这可是住了文革前老市委的不少干部。

h
hertzian
我道听途说的北京食品包括:什锦果脯蜜饯,煎饼果子,酱肘子等。。。

还有鱼头火锅,北京烤鸭,芝麻酱烧饼~~

离岸
还有糊饼:)
宗阕
一半儿都不是
闲来无事事
又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现在好像也没有见卖的

俺家邻居是满人,但是糊饼做的极好吃

宗阕
我们家就是老北京,但是我们只吃米,但是我见过别人家吃压饸饹
自然
宣武崇文是北京的低收入区也是事实,现在为了抬升房价才分别和东城西城合并。
离岸
有些吃的

我后来再没见过吃过,名字也渐渐忘记了,哈哈

宗阕
西城有
闲来无事事
老北京也很杂,老北京应该算移民城市,所以习惯也很大差异。
h
hertzian
你说起的对。上面那位朋友爱吃大米,可能祖辈来自南方
s
sylphy
您知道一斤黄豆能出多少豆腐吗
自然
对啊,肯定记错了,一次称20斤黄豆做豆腐,家里得有一个连的编制吃,要不怎么存啊。lol
b
bushihandyman
我们那儿过年时家家做,大约20斤豆子,做成豆腐,千张皮等。一部分豆腐发酵成臭豆腐
b
bushihandyman
泡豆子,磨豆子都是自己干,点豆腐压豆腐有师傅干
B
Bounty
东北人也吃大米。
闲来无事事
你们怎么就这样肯定你们不知道的东西别人错了呢?

我说那个时候过年要买半扇猪,你肯定说我家要有一个连最起码一个排才行吧?平时猪肉按量供应,过年的时候我老爸就能从下边调猪肉上来,比供应稍微贵点,俺那一胡同就家家买半个猪,最少四分之一。当时这叫走后门。这个半头猪做肉馅,用调料码好了冻起来可以吃到二月二。剩下的就是1,煮熟的熏肉,酱肉和白肉,以后可以做蒸碗回锅肉红烧肉啥的,2.生肉冻起来,这个最少,基本上就是吃过了初五就没了。盐腌起来的咸肉可以吃半年。腊肉可以吃个半年。

20斤豆子不能少不能多,而且只做豆腐,做一板豆腐,多少斤不知道,就现在市场卖豆腐那一板,

回家做炸豆腐,冻豆腐,豆腐丸子

闲来无事事
握手,点了豆腐先吃豆腐脑北京也叫老豆腐,那香啊
h
hertzian
好像是浸泡在水缸中,吃的时候,掏几块出来。冬天估计能持续1-2个月时间
铜锣烧
那你家够富有的 我们过年才分两条鱼

娘叫看书的爹帮忙去买。爹带了个漏网兜。哈哈

e
emma22
榆钱和棒子面一块蒸的那个叫什么来着?好像我只会说不会写。还有糊塌子也好吃.
丁师傅
楼上的家里都不是双职工吧?我从小就去食堂打饭,记得最爱玉米面儿的贴饼子。爹妈没空儿做饭
b
bushihandyman
父母去干校了我们才去吃食堂
b
bushihandyman
煮豆浆的锅上还可以揭两张豆油皮,就像卖的腐竹那种东西,那时肚子里没油水,说是包油条比较好吃
b
bushihandyman
所以那个年代,就北京小胖子多,全国人民肚里都没油水 :-)
成熟的桃子
您说的这些好像我都没见过。好吃的可多了,可是您一样没提。糖油饼,焦圈儿,艾窝窝,炸糕,驴打滚儿,凉粉儿,糖火烧,糖三角,烤白薯,
W
Windy2009
通常, 国内某些地区的第一代人进京初来乍到吃不惯当地饮食, 水土不服, 也正常地缘和饮食习惯差别非常大的。

传统上上, 老北京文化自古包括饮食其实基础上本身是河北当地老百姓的日常饮食,加上点满蒙回等多民族影响。进京做小买卖都是山西人(面食),餐厅厨师多为山东人(鲁菜), 鲁菜比较讲排场能端上台面。南城百姓吃饭属于糊弄事儿, 吃点炸酱面疙瘩汤烙张饼就算一顿饭。城里郊县都各有各自的习惯。天津也是属这一片的但是更为丰富, 汉族菜系为主, 人群比较固定所以本地特色保留完整, 而且临海。回族的点心也是宣武区的特色, 比如说牛街, 很多回族开的清真餐饮店。还有, 北京一些过去的满族的宫廷饮食, 满族和蒙族有个特点, 甜食里喜欢带有乳制品的东西, 而且宫廷点心精致外形佳, 追溯起来也是大致以关外和承德这些地方的饮食为其基础。而像稻香村这个糕点一看就是江浙苏杭那一带的东西, 素素淡淡的甜, 软糯带点清香, 不像北京的本地甜食普遍呴儿甜。北京人确实相对口重, 喜欢筋道点儿的,面食质感偏硬, 甜食可能相比之下有点儿硌牙, 简单的例子就是北京的月饼。明代其实有不少江淮人进京带来他们家乡的饮食。所以清代文化其实也带有一些明代的继承。忘了是哪个朝代吧, 据说京城里面设有南果铺, 还有满蒙民族的点心铺, 称为饽饽铺。南果铺一般就是指江南一带的糕点。明代因为朝廷官宦从南京迁都, 少不了金陵的饮食, 例如烤鸭就是一例, 安徽这一带的人比较爱吃鸭子, 爱做这方面生意, 他们自己说的, 南京也应类似, 江淮河流较多所以食鸭也符合常理。这些地方的人应该是吃米饭为主了。

既然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 口味也是自幼养成的, 入乡随俗才是个合理常规, 这也是一种基本的尊重。

W
Windy2009
北京 本身是个政治中心, 首都, 讲究不讲究吃不大要紧, 一般人不太在意。那些经济发达小康衣食生活安逸地区又没影响力, 不过如此
深巷酒香
北京大多是移民,老家的饮食起居习惯有所保留,不能算是“北京人的吃食”。
黑黑黑黑
当当当当~~~~ Cookoff Week 4: 上班族的蘑菇盖饭

本周主题:鲜蘑菇。做法不拘。 恰好两个作法都是上班族的盖饭类,方便快捷,又香又营养。这不叫灵犀,啥叫!但两者之间还是要请大家踊跃评出自己喜欢的一款,多谢多谢,作揖作揖!!

作品1: 五花肉片炒鲜菇

作法:

1. 新鲜蘑菇清理干净,尽量减少与水接触的时间,用手撕成小块。

2. 作为上班族及爱吃肉族,家中必须常备一块(或数块)盐水煮好的五花肉。不必过熟。平时下班后到家捞一块出来切切炒炒就能迅速吃上一顿香喷喷的晚饭。必须强力推荐。

3. 肉片先下锅炒出油来,再下蘑菇翻炒。

4. 小碗内放入蚝油,白胡椒粉,生粉,少许水调匀勾芡,洒葱花起锅。

5. 快手,营养,香喷喷,what more do you need?? 

作品2: 口水湿哒哒的香菇土豆肉末饭

作法:

一勺菜一勺饭,拌一起快速解决带饭问题,好吃又有营养,实属上班族的午饭利器。   1. 准备好一磅肉末,新鲜香菇,土豆,红椒,绿椒切丁丁。红椒绿椒只是点缀作用(这次好像加多了:P),微辣的椒更有口感,家里不能吃辣的就用彩椒十字椒代替。 2. 2. 葱姜切段后用热油炒香,再加入肉末一起炒熟。 3. 把土豆和香菇丁丁扔进去翻炒几分钟。依次加入两勺生抽,一勺老抽,两勺蚝油,半勺糖和少量胡椒粉。 4. 混匀后加红椒绿椒丁丁,翻炒两分钟。时间如果过长红椒绿椒就会失去本色。 5. 最后勾芡起锅,大功告成!来一大勺放米饭/:eat 旁边!

请大家踊跃投票!祝大家感恩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