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故事原创系列(75)秘而不宣的报告会

少壮军人
楼主 (文学城)

秘而不宣的报告会


      1979年对整个中国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2月17日我们对越作战,战前我们连队调离中原坦克师进入新疆参战,表面是组建陆4师坦克团,实际是阻止苏军从新疆进入。当时新疆部队面临的战争压力远远超过对越作战的部队。原因就是广西云南作战部队无论从数量还是装备上对越军都占据绝对优势,而越军又是中国军事顾问训练出来的,师傅打徒弟有绝对把握。而我们新疆部队则不同,面对的是整个欧洲以及美国都十分忌惮擅长大纵深坦克集群作战的苏军。当时驻疆部队已报必死决心!坚决守住新疆,一旦苏军进入,也要迟滞在新疆境内,绝对不能让其进入内地。

    评定参战部队很简单,就是写遗书,按照部队要求我将遗书放在自己的行李中,外面的布条上写着家中地址,一旦牺牲遗书和行李将寄回家中。当时新疆军情紧急的令人窒息,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世界最强大的对手,与苏军装备有20年的代差,尤其新疆非常适合苏军装甲集群作战。我们整天荷枪实弹枪不离身,坦克车辆弹药全部启封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一天到晚的敌情通报,那根紧张的战争弦几乎要绷断,我们吃、住、睡都在坦克上,直到对越部队撤军战备解除。 


    经历过战争考验才知和平的珍贵,真正感受到和平的生活真好。我们刚刚经历完战争考验又迎来新疆风季和夏季考验,南疆的夏天虽然晚上后半夜站岗还要穿皮大衣,但白天的太阳仿佛要把大地烤化,一只鸡蛋放进戈壁的砂石中很快就会烤熟,穿着胶鞋在戈壁上行走,脚掌烫得生疼似乎要融化。尤其我们露天停放的坦克更是晒的滚烫,是绝对不能徒手接触坦克外部,保养必须戴上手套,如果进入坦克战斗室,不出5分钟就让工作服如同水中捞出,热度超出许多人的想象。也就是这个炎热的夏季,我们迎来了一个特殊报告团。

    早饭后上课号吹响,我们没有按以往的训练科目进行,而是军容整齐佩戴手枪脚穿单季马靴,步行到附近步兵10团大礼堂听报告。(我们没有营房、礼堂,当时还是住帐篷)随着值班员一声口令:

      “ 坐下!”

     让我们把目光全部集中在台上,只见5个年轻军人身穿崭新的军装危襟而坐在主席台中央,脸上没有微笑没有紧张,目光中露出历经战争硝烟的坚毅,我甚至看到与经历战场硝烟多年的军人父亲眼中同样的寒光和杀气,旁边的团首长也一脸严肃。大礼堂舞台上方横幅写着“对越反击坦克作战经验巡回报告会”几个红色大字。

      这个巡回报告团就是针对全军坦克部队,讲解对越作战中坦克部队的经验教训。首先做报告的是某军坦克团一名基层军官,他胸前没有佩戴军功章,而赢得我们热烈掌声的是标准的军姿和久久不能放下的军礼。他凝视着我们这些台下的战友,第一句话就是向在西北防御作战成为他们坚强后盾的战友致以云南广西参战部队的敬意,感谢我们让他们能够从容撤军回国。掌声经久不息远远胜过鲜花。这是被战后授予英雄坦克七连的部队,许森、李德贵就出自这个部队,然而报告的内容并不是英雄模范事迹而是战例,真真实实血淋淋的教训。报告内容涉及多方面,其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文革几乎把军队毁掉,天天政治学习搞生产完全没有把训练放在重要位置,战争来临受到重创。战例中告诉我们许多军人连最起码的手中武器都无法掌握,更不懂得战术配合。他痛苦的告诉我们,许多参战部队已经不会打仗,尤其坦克这个技术兵种与其他兵种之间协同混乱,造成许多战斗外的损失。


战例1:


      广州军区某坦克团驻扎在海南岛,接到参战命令立即赶赴集结地域,但这个部队长年在农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一把手驾驶二把刀,令人汗颜的是其中两个坦克营的驾驶员居然不会开坦克,该团只有一个坦克营保持着半训状态。今天的人无法理解,当兵不好好训练却去种庄稼?包括八十年代许多部队把精力放在经商,都是当时军队高层非常离谱举措。但是一旦战争来临,军令如山必须如期到达,让这支部队捉襟见肘。怎么办?只能由会驾驶的这个营驾驶员将坦克先开到集结地,再由运输机把他们载回海南,第二次第三次开赴,当将所有坦克开到集结地域,花去了许多时间。好在有一个战前准备,否则这样的部队如何能打仗打胜仗?那些从没有摸过操纵杆的坦克驾驶员,要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驾驭好坦克,简直就是开玩笑。通常坦克驾驶需要4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一个不错的驾驶员,优秀驾驶员需要6-8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坦克部队驾驶员许多都是超期服役。缺乏训练的结果是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该团某连八辆坦克,5辆翻沟一辆损坏,只有两辆坦克可以参加战斗。仅仅一天时间全营26辆坦克损毁超过15辆,战损率接近六成,基本上已经退出战斗。


战例2:


   对越作战中坦克部队大多是配属步兵,然而许多步兵指挥员根本不懂坦克性能,坦克爬坡是30度,当坡度已经超过35度,指挥员仍命令坦克往上冲。坦克部队无奈必须执行命令,否则就要被执行战场纪律,结果是坦克一辆辆的翻,导致进攻失败,反过来步兵指挥员还责怪坦克驾驶技术不行。

      坦克搭载步兵在二战中就已经出现,而步兵因为缺乏与坦克协同训练,担心坦克行进颠簸将其摔下,就愚蠢的用背包绳将自己捆绑在坦克的扶手上,结果成了越军的活靶子。

      另一战例:某步兵团遭到越军炮火攻击,团长、政委同时负伤,该团立即向师指挥所报告。师指挥所立即派某坦克团以9连为主,出动12辆坦克前去增援解围,同时还派出一个加强步兵连(165人)搭载坦克前行,在行进过程中被隐藏在道路两旁山林的越军击毁4辆,剩下的8辆坦克继续前进。由于没有引导步兵,坦克不知需要增援的步兵位置,一个劲地猛打猛冲。冲过等待增援的步兵团位置。转而攻击另一位置的步兵团,误伤某步兵团2营。该步兵团2营见坦克攻击,以为是敌坦克,立即用反坦克武器射击,造成2辆坦克损毁。剩下6辆坦克和1辆指挥装甲输送车受视界限制,没有看到协同信号旗仍然前行。被埋伏的越军40火箭筒又击毁2辆。这时负责指挥的团长察觉情况不对,立即命令剩下的4辆坦克原路返回。最后这位团长乘坐的装甲输送车也被越军击毁,失血牺牲。

战例3;

    此次参战我军共投入坦克697辆,其中420辆是62式轻型坦克,而62式轻型坦克的战损次数超过500次,平均每一辆62式轻型坦克至少有一次战损。在整个对越作战期间我军共有40多辆62式轻型坦克被彻底损毁。

    对越作战62式轻型坦克是首次参战,在参战的6个坦克团当中,62式轻型坦克的就有4个团之多。62和59坦克从照片看很难分清,几乎是一模一样,我们是通过炮口来判断,当然实车还是很容易分清,明显一大一小。各位一定会有疑问,为何不派出59坦克?原因是59坦克自身重量不适合南方丘陵山地和水网稻田作战。而62式轻型坦克是针对这一地域定制的。62式机动性通过性均优于59,在战场环境适应性上占有明显优势,正是这个原因,军委决定在对越作战中大量投入62式轻型坦克,却忽略了该坦克的防护力。

     62式轻型坦克从设计到生产实际是一个怪胎,当年苏联援助我们兴建包头坦克制造厂是生产59式中型坦克。但59这种坦克不适合南方稻田的作战,而当时苏联也没有轻型坦克。国内坦克设计部门脑洞大开,按照59坦克设计图纸来了一个缩小版。59坦克是36吨,要变成21吨的62式轻型坦克,就必须在装甲防护上痛下杀手,减重的结果是炮塔前装甲最厚处仅为45毫米,车体前装甲为35毫米,这种装甲只能抵御14.5毫米重机枪,而坦克侧面和后方装甲仅能抵御7.62毫米穿甲弹射击。而越军40火箭筒和单兵榴弹发射器可以轻易将62式坦克击毁,在单兵反坦克武器面前62式坦克完全成为中看不中用薄皮肉包子。

        62式轻型坦克暴露出许多问题,没有火炮高低稳定器,一切操作都是人工,反应速度击发时间都会延迟。实战中暴露的另一弱点是坦克火炮威力不够,85毫米线膛炮面对越军坚固堡垒表现力不从心。特别是对越军一核心阵地连发数十枚炮弹,仅摧毁一个瞭望台,堡垒主体结构毫发无损,最后还是靠步兵火焰喷射器、炸药爆破才攻克。更值得一提的是62坦克安全门在驾驶员的后方,必须先将炮塔转动一定角度才能打开,也就是因为坦克中弹安全门无法打开,坦克乘员只能冒险从炮塔门撤离,造成很大伤亡。

     战后参战的部队对62式轻型坦克反映强烈,列举该型坦克许多诟病。一个凭空臆想设计的轻型坦克,在实战检验中成为一件十分糟糕的武器,让坦克部队受到不该有的伤亡。原本这些伤亡是可以避免的,完全是设计部门造成的。62式轻型坦克经过实战被参战部队判了死刑,战后停止生产很快被淘汰。

     军工设计部门切记,任何一项新的武器装备设计定型都要符合实战需求,否则就是拿无数军人生命做代价。经过对越反击战,坦克设计部门研发出我国新一代轻型坦克15式,与轻型坦克62式完全不同是。15式坦克重35吨,几乎与59中型坦克36吨重量差不多,先进的火控系统,超强的装甲防护力,强劲的动力,以及非常适合高原作战发动机增压装置,某些方面性能已经超过99A。该型坦克现在已经装备我的老部队新疆合成4师,有针对性的面对印度。

 

 

     另一战例就是某研究所将一多管火箭炮装甲车直接放到战场上试验,按设计理论应该是具有极大杀伤力。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当装填完火箭弹,升降机却无法将其升起,临时改进勉强升起,却造成整个电路烧坏。8辆车只有一辆可以实施射击,成了笑话!令人感叹是文革遗毒影响造成整个军工产品质量很差,在对越反击战中多次发生哑弹炸膛,无数鲜活的生命却因军品质量牺牲倒下,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小北京的牺牲就是真实反映。 

战例4、

    抗美援越中国军队派出许多军事顾问教导越军打仗,才使越军越战越强,我父亲六十年代曾作为军事顾问到越南训练越军特种作战,包括侦查、设俘、发报。当时国家为展示同志加兄弟的战斗情谊,让越军大量基层军官士兵到中国军校受训,如桂林陆军学院、昆明陆军学院等,毫无保留将多年作战经验教授给越军,加上大量的武器装备援助,同样的装备同样的训练方法,以至于越军对我军了如指掌。甚至将我军当年坦克编制秘密也告诉这个所谓同志加兄弟,我军坦克尾数编号为1和2都是指挥车,比如601就是坦克6连连长车602是坦克6连指导员车。结果在对越反击战中越军一旦发现尾数是1和2坦克,会集中火力首先攻击,造成我坦克连指挥失灵。战后我们总结教训,将坦克编号重新排定打乱,刚到新疆我的车是连长车701,战后改成707,当我调入营指挥2车(教导员车),车号变成710。

战例5、

     对越作战中补充大量新兵,因为开战之前许多部队都是简编师,变成满员师需要补充大量兵员,而刚刚入伍的新兵占了大多数。当兵都知道,新兵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兵。而这些新兵从入伍到打仗只有不到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些新兵只经过简单武器操作就匆忙拉上战场,听到炮声枪声撒腿就跑,不懂得隐蔽保护自己,当然也包括老兵,所以新兵伤亡很大。虽然老兵也没有打过仗,但毕竟受过长期军事训练。

     回过头再说坦克部队的新兵,补充的新兵对坦克这个技术性非常强的兵种根本不了解。时间紧迫,训练时间有限,战场上装填炮弹延迟,不懂坦克射击工作原理,忘记接通射击电路自动闭锁器,造成延误射击,被越军先发攻击,致使一个新兵造成坦克整车损毁乘员牺牲。而当时总参搞得战前所谓应急训练,完全是临渴掘井,把打仗当成儿戏。以至于战后兵员损失严重,不得不再次征兵。

战例6、

     越南属多山国家,植被茂密,公路两侧多是山林,容易视线受阻,不适合坦克作战。而我军却派出大量轻型坦克部队,在地形非常有利于越军反坦克武器设伏的情况下,造成我军大量坦克损毁。

战例7:

    反击战中曾发生越军坦克和我们坦克在两个山头对攻的场面,双方都是62式轻型坦克,越军62式坦克是早期抗美援越我国援助的,在装备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越军坦克射击需要目测,而我们坦克在此次作战中装备了激光测距仪,仅凭这一测距仪,在双方一顿开炮后,毫发无损的是我们的坦克,而越军的坦克则全部报销。

战例8:

   此报告会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步兵与坦克兵默契配合掏洞抓
“地老鼠”,当确认某山洞里藏有越军拒不投降时,步兵会从坦克上搬下装满汽油的油桶,打开油桶盖,再将汽油桶滚入山洞,汽油沿路流出,最后由坦克朝洞内打一发榴弹。山洞顷刻变成火海,然后就听到洞里越军烧得鬼哭狼嚎惨叫,当声音停止时,再掏下一个洞。步坦协同不亦乐乎。美军对付不了的越军,让中国军队用这种方式彻底收拾。听到这里整个会场才变得轻松许多,也是整个报告会最开心的一点。

b
borisg
许森、李德贵这个战例我记得很清楚。
少壮军人
borisg 兄所说没错,许森的坦克被击毁,他开着另一击伤坦克冒着越军的各种火力攻击,开回自己阵地。军人很勇敢,就是62

坦克太操蛋,那些设计坦克的应该上军事法庭。

b
borisg
问个外行的问题。。坦克有钥匙么,随便谁都可以开走?
少壮军人
有!不过这钥匙有点大,不是坦克兵的还真不知道。以前阿尔巴尼亚电影《地下游击队》开场有游击队员掀坦克炮塔门

向里面扔手榴弹那都是胡诌。没有炮塔钥匙就是给你十个人的力量也打不开。我以前曾经一篇帖子曾经画过一把炮塔钥匙准备贴出来,想想还是算了,还是保密为重。因为这种钥匙是统一的,可以把每辆坦克打开。

少壮军人
这种钥匙只是打开炮塔和驾驶舱门,开坦克不需要钥匙,只要电瓶在坦克上,任何人都可以开走,但是如果你没有炮塔钥匙,进不到

坦克里,坦克是无法开走的。

b
borisg
你是说,进去以后有个插销把门锁上,外面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
少壮军人
borisg 兄你太聪明了!你没有当兵可惜了!不过做学问更好。当给出条件就能正确推理是绝对的聪明。
少壮军人
不过不是插销而是把手。
b
borisg
珍宝岛那个T62倒是被人塞进个手榴弹炸毁了,不过 因为履带被地雷炸断,乘员打开盖子逃命,所以盖子大概是开的没有锁。车里未

珍宝岛那个T62倒是被人塞进个手榴弹炸毁了,不过 因为履带被地雷炸断,乘员打开盖子逃命,所以盖子大概是开的没有锁。车里未来得及逃走的苏方中校边防站长被炸死。
技术员
59式和62轻外观最明显的差别恐怕是履带

59式和62轻外观最明显的差别恐怕是履带。59式因为是双承重轮,履带诱导齿位于两轮中间的间隙处,从外面不容易看得见。62轻是单承重轮,诱导齿位于承重轮的两侧,从侧面能看见每一节履带的诱导齿。

正如少壮所说,当时推出62轻是为了适应南方水网地区作战而设计一种通过性适应地形的坦克。这种通过性并不只是针对水田,因为62轻在泥泞中的通过性并不比59式好。因为是单承重轮,履带比59式窄许多,或者反过来说。在南方地区的通过性主要是指桥梁。62轻立项时南方公路普遍比北方窄得多,路面也轻得多。桥梁不光多而且承重性弱。比如在六、七十年代即使是大城市上海近郊的最主要漕宝路,一路上的一号桥到七号桥(可能是八号,记不清),我见到的好像都是限重30顿,农村深处就可想而知了。

选用85mm炮我想可能是对坦克战和反坦克战的统一规划和配置,毕竟面对立项的当时的主流坦克,师属炮兵所配的反坦克炮也正从75mm改到85mm。62轻的车体和地盘可能以只能承受85炮。62轻的正面装甲不能确保抵抗85炮和40火箭筒,但还有一定的成功率。要是看一看63两栖坦克的装甲,侧后面的好像用手指都能敲出响声。

越南境内的道路和桥梁要比国内的差很多,有不少师属炮兵因为道路情况,过窄、过轻和过于拥挤,只好留在了境内,只让步兵过境,更不用说军属炮兵了。坦克倒优先通过了,是因为实在是真着急了。如少壮所说,中越边境处的多山地形不适于坦克作战。强行使用坦克风险极大,不用的话步兵又太吃亏。但是仗一旦打起来,损失就是第二位的。

我觉得坦克部队的损失重的主要原因是战术和技术问题。对应于不适合的地形,行军、进入、接敌、撤离时都更需要有效战术。因任务紧急,行军时出现密集通行。在接敌时,缺少车车、步坦和炮坦配合,常常是坦克单独行动,单独冲锋。这使得越军可以避开正面装甲,打击侧面和后面。反过来一想,越军根本就没有拿出成建制的反坦克部队,可能不光是因为地形,也出于就没准备跟大规模的坦克作战。

 

太宇
我是半参战,首长说,全烂在肚子里。结论1984年以前的仗,用师长的话讲,都是机八仗,参战的干部们基本都转业了。主要是干部

队伍不行。各级干部到都是老乡,警卫员,军训骨干基本到班长就准备复原吧。军事本领多过硬,没有关系提不起来。我们无线电部门还算好,但只有25%是靠技术上来的普通人家的子弟。营长连长基本是关系户。

少壮军人
技术员你好!62和59在外表有三处区别,负重轮、履带、炮口。62负重轮是单,而59是双。履带62窄纹路为人字形,
T
TheHawk
打高平时,706号车途中排长没了,车里人竟然不知道。可信吗?
少壮军人
1979反击战只能说是惨胜!尤其许世友指挥的东线伤亡惨重糟糕透顶,还是过去解放战争那一套。而杨得志

指挥的西线部队还不错,打得有张有弛。加上部队训练不扎实,常年诟病完全在战场上体现出来。假如台海开战,陆军需要面对面,很难说。

M
Meiyangren
真有这一说。我岳父在朝鲜战场和大舅哥8964天安门的细节全部烂在肚子里。8964的立功档案通过关系自己销毁。
L
Laogui123
坦克兵不会开坦克,军队不会打仗,应该是各部队自己训练问题。文革强调政治,也没有不让最基本的训练吧?难道全军都是这样吗?
明初
这个故事我以前在视频上听过;估计就是排长行为不光彩,被他们干掉,或者就是自己从坦克底门逃走了。顾及他的面子,就这么讲了
少壮军人
Laogui123 兄好!文革对部队影响很大,林彪搞突出政治,批判纯军事观点,你要提倡军事训练,就把你
信笔由墨
当时部队分等级,甲等部队是全训,乙等部队是下属各部轮训,丙等部队保持一部全训,其他搞生产。大概如此,各部具体执行不一。
p
puyh
评四五好其中就有军事训练好,怎么可能没有军事训练呢?
技术员
少壮说的是事实,62式不管在防护和火力上,要比59式差一大截

少壮说的是事实,62式不管在防护和火力上,要比59式差一大截。那些被击毁的62式,要是换作59式,可能有大量的能抗住,或可以保全乘员,或可以抢修再战,甚至不停车,咬牙继续。谁都知道坦克兵最愤愤不平的就是全身钢铁的车经不起打(不谈经不起开),再就是好不容易抓住机会,明明命中了目标,摧毁不了。总之,尽了努力,完不成任务,丢脸又丢命。将心比心,步兵在大量伤亡攻不上去时会想,平时在营房每天比我们多吃二毛钱肉,行军又在路中间让我们吃土的坦克兵上哪儿去了?他们大概不会想到坦克部队作战也要有条件的,也是要冒巨大危险,受损失受伤亡的。

反击战时坦克部队的作战条件太差,听说有些59式就没能够按时到达作战区域。更多的没领受到任务,甚至没过境。那些参战的62式一路上爬山涉水。真的是涉水,放着桥没法过,舟桥部队又上不来(同样原因),只好下水摸石头过河。好歹在兄弟部队的拥护下,拼命在整体上帮了步兵的大忙。

在部队里常会听到,“训练了和没训练就是不一样”,更别说是坦克兵等技术兵种了。在当时训练程度较低的情况下,训练少的部队大多只是在练技术,所有的兵种都只追求“开得动,打得准”。没有余暇训练战术,甚至连战术意识都不存在。指挥机关在很多情况下没有为坦克兵、炮兵、工兵这些大型技术兵种提供道路和战场的侦察,就下令开进。初接战时大多基层部队只凭自发的原始“战术”,往往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全凭抓紧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虽有进步,但还是多流了很多血。

 

明初
没有思想觉悟及意志,军事技术及装备再好也没用。一旦指挥员在突然袭击之下阵亡,或所谓的先进装备受敌所制,等于没人管了的囚

等于没人管了的囚犯,谁还会顽强并各自为战?

我看在批判 “政治挂帅” 下成长起来的连队,在这种指挥员突然阵亡、先进武器受敌所制或被摧毁的情况下,不会有谁还会顽强并迅速寻找有利地形实施反击,或不怕牺牲坚持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一哄而作鸟兽散是个现实。

二战德国军队能打仗,其士兵个人素质及战斗意志和懂得何为军人的荣誉,是个重要因素。

 

明初
也不等于在否定过去一切的歪风之下,出现的奇怪罪名:政治挂帅。美军攻打伊拉克之前,也把宗教抬出来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呢 :-)
明初
钱不够。
L
Laogui123
各行各业在政治学习的同时也照样生产,部队训练情况之糟糕,一推六二五,推到林彪四人帮身上,推的干干净净。
少壮军人
文革是中央否定的!不知道你是否经历过文革,又对军队在文革受到的影响知道多少?文革中军队每天要

做的,早期批刘邓陶,批三家店。批文艺界大毒草,接着就是,早请示晚汇报。天天读(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一帮一一对红,四忠于三无限,直到林彪垮台才结束这些劳什子。接着评法批儒,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批邓,打倒四人帮。这些政治运动每一个军队都要参与,还有大量积极分子报告会。下面是所查资料:三支两军从1967年2月起至1973年间,解放军共派出280多万军人参与“三支两军”工作。1967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全军支农部队即达73.9万余人,第2季度每天支农人员在50万人以上,支农的单位县(市)达2072个、公社达2万多个。到1968年,全军共抽出了116个团、119个营、2666个连、125个排、861个宣传队,到1236个县(市)的社、队,进驻定点支农。仅1968年第2季度支农就动用汽车2万多辆、各种机械800多台、马车3000多辆,劳动日达3000多万个,支援公社、农场1.5万多个。半年中支农出动飞机718架次、舰艇42艘。1967、1968年的支工人数,均达十几万人,1969年党的九大以后逐步减少,到1972年为四五万人。此外,军队还抽出一批技术、物质、车辆和人员,参加了许多重点工程建设如:武汉钢铁公司、第二汽车制造厂、辽阳化工厂、上海金山化工厂、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大庆油田、葛洲坝水利枢纽等。军队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在这些上面,哪里有时间训练?而且几乎所有部队院校都有到农场长期劳动的记录

f
f2022f
越南应该是中国团结争取的对象, 而不是 "打"的对象. 大的战略上就错了.就不用讨论细节了.

越南应该是中国团结争取的对象, 而不是 "打"的对象.  大的战略上就错了.  就不用讨论细节了.

太宇
到如今,各类媒体上说的,反击战的战损比,我都默不作声,这个比例要以越境,回国那几十天比统计时间段,就是机八仗。后来变守势

了,也有经验了,武器设备升级了,苏联也衰落了。综合比例就变过来了。

明初
我无法否认你说的,但全军都是这样,恐怕不会是个事实但有限的费用投入于精锐部队的强化训练,也不会不是个事实。
太宇
从胡志明逝世,周恩来拖着癌症参加葬礼到1979年撕破脸,中国一直努力团结越南,但黎笋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开始就与中国同学犯顶

几十年的仇恨,几千年的积怨。亚洲人,都以记仇忘恩为光荣。

f
f2022f
即使黎笋一人不好。越南还是有许多很感激中国的人。保持正常的国家关系,等黎笋下台,中越又是好朋友。比打仗树敌好上几百倍。

即使黎笋一人不好。越南还是有许多很感激中国的人。保持正常的国家关系,等黎笋下台,中越又是好朋友。比打仗树敌好上几百倍。

f
f2022f
另外越军也是从对美战争中锻炼出来的,勇敢,不怕死。 中国与越南打仗同南斯拉夫内战一样是亲者痛而仇者快。
前后左右
62式表现不好,不是设计师的责任吧

坦克的使用条件,已经限制了它的重量。在分配各系统重量的情况下,装甲厚度也只能如此。作战不力,责任应该在使用时的决策者。

59牛,但因为路况开不到战场。

62不好,但能在战场中露面。这是本质区别。

露面了,就是成功了。如果有损失,是不是比只有步兵冲锋损失小?

轻型坦克的定位就是这样,打步兵。有保护机枪的防御能力就可以了。

现在的15型,按重量已经是中型了。和62比不公平。

法国的轻型坦克,在滇边府也是不劲打。

战后与其说淘汰62,不如说淘汰的是轻型坦克。

至于军队骂62,还是推脱责任吧?

L
Laogui123
文革是中央否定,文革也是中央决议开展的,刘邓本人也都投票支持,不过大家都以为是自上而下,没想到最后是自下而上。
前后左右
当时军内,和老干部中确有反对打越的
f
f2022f
一定还有明白人,可是没有权。

一定还有明白人,可是没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