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进 西进 擦枪没走火

少壮军人
楼主 (文学城)

西进 西进 擦枪没走火

——40年前老兵日记 

文/玉龙 立革

 


有多少记忆,经得起人生的沧桑。能在记忆里沉淀下来的,必定有着当时的触动或感动。曾经的那个年代,因了战事的缘故,在“八一”军旗的指引下,我们“走马西来欲到天”去捍卫祖国的疆土。

 

我也因此邂逅了一段难忘的西域征程,邂逅了美丽的新疆。四十年后的今天,重温当年,仍然让我感动于当年的我们,感动于当时的英雄主义情怀。感动于西域路上的那份雄浑、苍茫、清透、辽阔、久远。。。。。。

 

谁说西线无战事,曾经的南京炮兵75师就有过一段厉兵秣马向天山的往事。 1979年春节前后的南北大动脉铁路线,在共和国最高统帅部的调兵布阵下,紧张而沉默的繁忙着。兵员、弹药、装备、辎重随着大动脉从祖国四面八方汇拢而来,又随着大动脉被输送到两疆滇桂(新疆、黑龙江、云南、广西)重兵压阵。于是,我和我的一批战友们,便有了一次开赴新疆的千里之行。

 

1979年的世界是冷战的世界,79年的中越边境摩擦不断,79年的中苏边境也在表面的轻松下紧张的对峙着。元旦过后,我南京军区高炮75师各基层连队的形势教育学习讨论不断。每个干部战士都做好了参战的思想准备。一月下旬得到消息,我们75师将抽调部分兵力开赴新疆,组建对苏作战的防空新力量。

 

这天,一月二十四日(农历腊月二十六),657团修理所指导员陈守根(江苏兴化人)找我谈话,整个谈话不到两分钟,简短干脆。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思前虑后。然后,我就成为了赴疆新部队的光荣一员。

 

二月一日,正月初五,宿迁晓店,南京炮兵75师659团所在地。这天,从本师各团抽调出的兵员,在这里集结起了一个新的作战团队——乌鲁木齐军区炮兵73师661团。这里,不见硝烟,但却是我们661团开赴西域,奔赴新疆的出兵原点。

 

在这里,我们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战友,紧张兴奋的脱下了内地配发的棉制军服,换上了高寒地区的皮制军服。四皮着身的我们(皮大衣、皮军帽、皮手套、大头毛皮鞋),相互审视着对面战友顿显粗壮的身形,心中明白了,从现在开始,除了饱满的战斗意志外,我们还该以怎样的身体准备,去适应即将进入的高寒环境。即将去参战,都说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心中却有着莫名的兴奋,期盼着即将开始的征程。也许是醉翁之意以外的一份激情吧。

 

二月五日12:50分,完成编队之后的9281次军列从新沂车站徐徐启动开出。说是军列,其实就是关上车门便是夜晚的闷罐子车厢。为了邀请光线和空气尽可能多的光顾入内,行进中的车门并不完全关闭,留着不足一米宽的间隙用绳索牵拦着。这不足一米的间隙,同时也是我们这一车大男人需要小小方便时的方便之门,因为闷罐车是没有厕所的。疾车行进中向着旷野来一次雄性的扬洒也算得上一种畅快淋漓。?


我们乘坐的这节车厢临时编号为561284,是一节50吨闷罐,里面一共安排住进了40名人物,也就是40个人和40个人的物品。40人清一色的全是661团修理所的。所长李鹤山,指导员孙殿荣。

 

上了车,战友们将行李物品安放好后,剩余便不宽敞。闷罐车厢无座,地板便是凳和床。车子开动后,大家席地而坐,厢徒四壁的闷罐子,目光无处可落,便纷纷投向车外。看近处,疾掠而过的树木、房屋、田野、路人。看远处,缓缓移动的还是树木、房屋、田野和路人,看久了,就倦了。于是,或三两对谈,或闭目思想,我为后者。想着此行的目的地——新疆。

 

新疆之于当时的我,有着三个层面的认识。第一层面的认识来自歌里唱到的 “我们新疆是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人人都说江南好,我说边疆赛江南。朝霞染湖水,雪山倒影映蓝天”。“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呀,两只眼睛真漂亮”。歌中赞美的新疆,引领我神往。但仅限于神往,未敢奢想能亲自用双脚去触摸那片辽阔的土地,用双眸去尽收那美丽的景色。现在,我和我的战友们却真真实实的向着新疆,来了。但此刻的我们无暇兑现那份神往。

此刻,我们是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气概担当而来。谁说龙城飞将已不在?我人民解放军战士个个赛过卫青小李广。为了保卫这片“燕歌未断寒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的祖国辽阔疆土,我们告别家乡父老,“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向着新疆,我们来了。

 

第二层面的认识来自古人出师西域,征战沙场的豪情诗章。“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那是怎样一种气概。千年前的楼兰古城已然化作大漠孤烟,但现今的新疆史简却早已刻下了它的永恒。“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秦汉将士,金戈铁马,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御敌于疆外。古有先人“誓扫匈奴不顾身”的骁勇善战,平定了西域,统一了大清。今有共和国人民子弟兵的前赴后继,保家卫国,捍卫着祖国新疆的和平、美丽、富饶。凭着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大可不输古人的高声朗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然后,在胜利的鼓号声中,一个不少的班师回朝。

 

第三层面的认识来自教科书:新疆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界线长5600多公里,周边与苏联等国接壤,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那时,还不可能知道它在若干年后还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我们此行新疆,与这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大有干系。基于此便有些许纳闷,此前的苏联老大哥以及越南的同志加兄弟,怎么就演化成了眼下的兵戈相向了呢?

接着又想到了近来兵营外、社会上逐渐盛行的麻将风和跳舞风,想到这几天听来的几句民间顺口溜:“八亿人民七亿舞,还有一亿正在赌,不跳不赌二百五”。想着我们正在向前线开发,有些人却在醉生梦死,“隔江犹唱后庭花”, 心中很是忿忿不平。想着该不该保卫这种人的太平日子。

军列有节奏的震动着,战友们开始寻找梦乡。“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岂止是戈相拨呀,40个人躺下来挤的可是腿叉腿呢。

 

第一夜,大家两两一对排列,身体垂直于铁轨而卧。随着列车运行和不时地刹车启动,我们的身体总被左右晃动,梦乡频频被扰,睡得很不安稳。第二夜,我们调整为四人一排,将身体平行铁轨而卧。这样,身体被左右晃动的影响基本消除,大伙睡的安稳多了。

 

白天,不足一米宽的车门间隙外,不时闪过友邻部队的军列南上北下,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尤其是在沿途的徐州、郑州、宝鸡等铁路枢纽站,与我们相向或同向而行的军列川流不息的擦轨而过。隔轨相望的陌生战友,都热情的相互挥动起手臂,高声向对方呼唤呐喊,有的还摘下军帽拼命向对方挥动致意。很有点“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时刻准备着在某个时刻为祖国献身的味道。这种场景,之前只在影视中看到过,现在轮到自己亲身体会,激动得热血澎湃。这是我在懂事以后,沧桑之前所少有的记忆深刻的激动。

 

二月六日至八日,军列经河南过陕西进甘肃,路况越走越差,车速越走越慢。那时的火车头是蒸汽机头,牵引的动力要靠工人师傅往炉膛里添煤。铁路多是单轨,时不时要在中途会车时临时停车让道。慢归慢,却也让我们一路收获了许多难忘的风景。?


二月七日上午8:15分到达宝鸡东站,下车开早饭后回到车上组织学习《新疆简况》。宝鸡古称陈仓,是刘邦进攻项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发生地。从宝鸡发车后我们就一路伴着渭河前行,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俗称禹河,不知是否与大禹治水扯得上关系。渭河在祖国江河水系中排名不知如何,在我当时的感受中,它很长很长,因为它牵着我的目光走了很久。古话说的“泾渭分明”应该就在这儿了,可惜我并没有看见清浊伴流的景象。北方的河流河床宽浅,泥沙沉积,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河心漫滩。两岸的崇山峻岭,催生了无数个隧道,此行钻过的隧道,超过了我此前人生的总和。

 

车过兰州后进入兰新线。二月八号凌晨2:45分军列停在了“打柴沟站”进行补给,我们在凌晨的熹微中下了车,这样的时刻站在旷野中,仰望天空似乎是本能。天空深蓝深蓝,蓝的发黛,蓝的深邃。未圆的冷月悄无声息地滑向了西地平线,星星一闪一闪,旷野愈显静谧,站在路基下的一簇簇军人配合着这静谧,控制压低了一切声音。


冰冷的空气裹紧了我们,寒气毫无商量的钻进了肺腑,却让人感到格外清新。这一切都在向我们传递着大西北的空旷与宁静,让人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净素简约之美。第一次体会大西北,原来是这样,清透、深邃、辽阔。这种感觉后来也在我的记忆里沉淀。?

 

军列再次启动不久,已经习惯了的节奏越来越慢,却增加了一种车身的左右晃动,晃动的幅度越来越大。呼啸的风声尖利的在车外相伴而行,同时以它的野性狠命晃动着钢铁的车身,这是列车在翻越乌鞘岭。乌鞘岭“盛夏飞雪”常年大风,年均气温-2.2℃,年均8级以上大风73天。风可以晃动火车,这是当时我人生阅历中的惊讶。惊讶过后我相信了,“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真不是古人笔下的夸张。这还没到轮台(今轮台县距乌鲁木齐360公里)呢,疾风就开始来显威了。

 

当时并不知道乌鞘岭的赫赫有名,后来的知识告诉我,乌鞘岭海拔三千多米,因南边的马牙雪山和北边的雷公山均高于它1000多米,海拔近5000米且终年积雪,使乌鞘岭处于南北夹击的高山严寒气流中,才会有那样的常年大风。又因为它低于周围万仞群山的垭口形状,便成了古今通往西域的唯一通道。那时的乌鞘岭还没建隧道。疾风陡坡,所有列车在翻越乌鞘岭时都要加挂一个车头,两个车头一头一尾,推拉着长长的车身在山谷间缓慢迂回行进。以我的想象来说,就是一个车头与风战斗,一个车头与坡战斗,斗着斗着就占了上风,晃着晃着我们就到了岭端。据说,旅客在岭底下车,徒步爬上岭后回身再看,还可欣赏到列车正在半山腰迂回奋力呢。


乌鞘岭位于甘肃武威段,属祁连山脉北支,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但一定不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而见的那座南山。据说“乌鞘”是突厥语和尚的意思,因为明代时岭上建有“湘子庙”。只知韩湘子是八仙之一,是不是和尚呢?不清楚。或是以和尚身渡的仙身吧。匈奴语中,“祁连”的意思是“天”,少年时的我曾很长时间的困惑于祁连是什么意思。?

乌鞘岭,以山势峻拔、地势险要驰名于世。是古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的重要关隘、东西部的交通要道、军事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年的过往商旅、征夫、使节们都要在此交验通关文牒。汉、明长城从岭上并肩穿越,见证了这里曾经的烽火狼烟。历史上汉将霍去病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左宗棠收复新疆,彭德怀挥师西北都曾在乌鞘岭留下过足迹。

过了乌鞘岭我们就进入了河西走廊。所谓河西走廊,是说它位于黄河以西,被祁连山和北山夹在中间,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长达一千多公里,宽度仅为几公里至一百多公里。说河西走廊是西域之路的咽喉,名副其实。

 

二月十日晨,军列经过了古老的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站。嘉峪关城楼举世闻名,可惜我们只能遥望,无法贴身体会它的雄伟高大。晚上20:35分到达“柳园”,吃上了柳园兵站为我们提供的大米饭。我们这批人中江浙兵居多,不擅长面食。一路上的馒头饼子干粮,让我们对大米饭产生了渴望。知道了这顿大米饭是军运处想尽办法为我们办的,挺感动的,狠劲吃。

 

二月十一日清晨,我们进入了新疆地段——哈密。

7:50分,军列停靠哈密站。大家下车吃早餐,馒头就着开水。都说维吾尔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果然不假。哈密站台上见一维族模样的男子手执弦琴,如处无人之境的边弹边唱,他会说汉语,我请他来一首《新疆好》,他便毫不客套的弹唱起来。“我们新疆是好地方呀,天山南北好牧场。。。。”歌声浑厚悠扬,带有浓浓的少数民族风味。下车伊始,我们便领教了民族兄弟的豪爽爱唱。

10:00军列驶离哈密站。

16;16分在鄯善停靠吃晚饭,有羊肉,令人头疼,还有不少战友和我一起头疼。没办法,坚持吃吧,这玩意以后多着呢。咋回事呢?那时的羊肉怎么就那么膻呢?进入新疆,对异域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的感知,从视觉、味觉和听觉同步开始。这其中就包括了羊肉的膻味和那位维族男子的歌声、琴声。

 

二月十二日凌晨3:30分,本次军列到达终点站——新疆乌鲁木齐。我与新疆的邂逅在此实现,它开启了我生命中与新疆长达九年的日夜厮守,成为我生命里非常宝贵的一段。? 九年,在人生的有效贡献时光中已不算短。从邂逅到告别,新疆——我与你有着太多值得回忆的往事,让我们在另篇中记叙吧。“走马西来欲到天”。9281次军列一路长啸到达了此次运兵的终点站——天山脚下的新疆乌鲁木齐。时间是二月十二日凌晨3:30分,距离出发日已是第七天,历时146个小时又40分。

 

乌鲁木齐时间与我们内地约有两小时的时差,此时应该正是乌鲁木齐的半夜三更。战友们带上打点好的行装下车整队。站台上,兵站的同志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热乎乎的饭菜,在那滴水成冰,寒气袭骨的环境里,我们的身体被补充了热能,我们的心更是感到了温暖。早饭后7:15分我们登上了卡车,从这里开始,9281次军列上的战友们,开始各就各位奔赴各自的阵地。? 我们的卡车迎着刺骨的寒风,向着乌鲁木齐市南郊的永丰公社驶去。车轮滚动了35公里后,在一块刻着35字样的里程碑处拐进了一截土路,然后将我们修理所全体人员卸在了乌鲁木齐县永丰公社永和大队的村庄里,时间是早晨8:40分,相当于我们内地的6点多种。

 

清晨,这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还关着门,只有门前的狗在对着我们“汪汪”乱叫。望远处山是白的,看近处大地是白的,老百姓的屋顶也是白的,真是一派银装素裹的世界。早晨九点钟了太阳还没出来,站在坚硬的冰冻大地上,虽然脚上有新装备的大头毛皮鞋,大家还是冻得来回的走动。


晨曦中,空气清新,能见度极好,位于北面的天山高峰博格达峰清晰可见。冰雪覆盖的博格达峰和它的母体天山一样,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在西部各民族的心目中,博格达是最富有神性的山峰。博格达一词就是蒙语“神灵”的意思。早年古代西域“骑者见之下马,行者见之叩首,就连官员路过此地也要停车下拜。”“南山伸臂云天处,西域昂头到日边”形象地写出了博格达峰的威严雄伟。? ?


没容我们细细欣赏西北大地的早晨风光,战友们就被领进了各自的房东家中。我和陈子良、李新茂(两人都是安徽阜阳人),我们三个战友住进的是一位回族老大娘的家。这里老百姓的房子从外面看一律的灰头土脸。房屋都是平顶,上面用砖头石块散乱的压住苫着屋顶的材料,整座房屋除了墙根处有石块垒着,其它完全不见砖瓦。

与我们内地的砖瓦房屋差异非常明显。乍一看,就像是没住人的废弃屋子。可一旦入了屋,就完全是另一种感受了。大娘的家里很干净,炉火烧的很旺,有温暖的炕。大娘还把家里的毯子拿给我们垫,我们遵守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婉谢了大娘。没两天,军需上给每个人配发的羊毛毡就发到了我们手中。那时,并不知道这上千条羊毛毡是怎样从乌拉泊连夜运达永丰的,看了黄日红(网名仙华山)战友三十多年后的回忆文章,知道了军需股的战友是怎样辛苦的连夜为广大战友运送、分发毡子的。事虽时隔多年,心中依旧感动。


现在,这条原始白的羊毛毡,每逢冬季都与我的家人亲密无间。大娘的家屋外冰天雪地,屋内绿意盎然,一盆盆的绿色植物把家里装扮的如同春天。开始,我们以为是好运气,撞上了一户会把春天搬进家里的房东。谁知,走访了其他战友的房东家后,发现这里的老百姓家家如此。不由得赞叹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绿意的呵护。再以后,当我有机会更广泛的接触乌鲁木齐的市民生活时,体会就更深。一盆文竹,在我的家乡永远是以纤细柔弱的身姿配着素雅的盆置于桌台。可在这里,它们可以盎然的高大,从地面的高盆中一直探触到厅室的屋顶,原本细若笔芯的茎竿茁壮到可以同南方庭院中的细竹相媲,把个寒冬中的厅室整出了植物园的味道。让我这个南来的当兵人发出惊异的仰叹。也许,会有品种的差异,但我宁愿相信这是大西北人给予它的爱意使然。这都是后话。

 

那天,在这冰雪世界的春天里,我们战友三人险些“出师未捷身先死”。由于不会烧那种与内地不同的炉子,我们在临睡前添过煤后,拿掉了烟囱前面的圆盖子,结果半夜两点多钟,三个人都煤气中毒,头昏呕吐。还好,人还能起来,赶紧开门通风。在以后,我都经常以这个例子提醒他人。那天,是二月十三日,也是我们的乌鲁木齐初夜。哈哈,难忘的初夜。

今天,我们也从此经过,留下了我们的轨迹。“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乌鞘岭以它的苍莽险峻、野性桀骜让我至今心怀敬畏。大山是不会被征服的,当人类没有出现时,它就屹立在这里,当我们一代一代离去时,它仍屹立在这里。我们只能是翻越它、敬畏它。若是现在重走兰新线,已无法体验那种翻越。


因为乌鞘岭特长隧道已经建成,并于2006年8月竣工通车了。? 所有经过的车辆都再不用匍匐于它雄浑的脚下恭敬爬行了。

房东大娘家姓马,好像回族里姓马的人特别多。

后来我看到的国家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回族人口中有66.9%姓马,真是了不得的大姓。大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务农,敦厚老实,叫马学贵。小儿子年轻精干,在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工作,叫马学义。

 

一九七九年年底,我的一位复转在陕西礼泉县公安局工作的老排长魏建忠,也是后来“军人联盟论坛”上的“中山虎”版主,来到乌鲁木齐搞外调,我还帮老排长走了马学义的捷径,外调做的溜顺。三十六年后,在老排长的QQ空间里我无意中看到了他对此事的回忆,心情滋滋的。


老排长

晚上,我们和大娘一起畅谈,她说,当地的老百姓很害怕对面的苏修老毛子打进来,当知道我们这些兵是为何而来时,老百姓担惊受怕的心情都轻松了许多。

 

冰天雪地中,当地百姓的吃用水都靠马车从河里拉冰块回来堆在院子里,用时搬些到锅中烧融化。我们发扬部队好传统,用汽车拉水送到各家各户,可是,他们却不用,还不准我们将水倒入缸里,好像是风俗或伊斯兰教义什么的,我们也只好尊重。

 

整个冬天,院子里堆着冰块和扫起的雪堆,我们有时也烧些雪水融化来洗衣服,偶尔,烧融的雪水里还会看到一粒粒的羊屎蛋子。烧融的雪水,有点苦苦的,不好喝。

 

二月十四日,上午进行了进疆的长途行军总结,下午,我们就看到了下大雪,这是进疆后的第一场雪。看着大雪从下午一直下到傍晚,仍然没有停的意思,“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幅纯美的诗情画面渐渐浮上我的脑海:纷纷扬扬的白雪,铺满了军营门前的大地,一面火红的战旗在凛冽的寒风中,以飘扬荡卷的姿态在长空中冻住,坚挺着无往而不胜的气概。古代大唐的屯兵戍边和眼下的我们重兵压境,在此刻发生了时空的重叠,如音画般。此情此景,发生在当时的永丰公社,我的脑海里,美不胜收。

 

还有一处美不胜收,发生在后来的永丰乡的土地上(八四年以后,全国公社撤社改乡)。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东经87°19′52",北纬43°40′37"。就在这里,1992年7月,经中科院新疆地理研究所长达两年的测算和实地考察勘定,确定了它是整个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点,简称“亚心”。同时,也验证了美国科学家“亚洲的中心在中国新疆北部”的断言。“亚心”是一个全方位的整体概念,它是亚洲大陆上与周边海岸线上任何一个测点直线距离均为最远的一个汇集点。作为地理科学工作的成果,意义重大,震动了国内外地理学界。

 

自此,一个几十户人家的贫穷小村庄,经众多媒体的报道,名声越来越大。它所具有的独特性和神秘感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的光顾。我,一个食着人间烟火的凡人,对这个点的科学意义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我可以没心没肺的这样理解:那里的住民永远不用担心地震,因为那里是大陆板块的最中间;那里的的住民也永远不必担心海啸,因为那里永远离海岸线最远。

 

那里,现已修建起一座占地宽阔的亚心公园。天圆地方的亚心广场汇集了象征亚洲49国文化结晶的石雕图腾、木质图腾和玻璃钢雕塑图腾。一座雄伟的“亚心“标志塔已拔地而起,塔顶地球仪直径4米,整个塔体造型像英文单词亚洲的第一个字母A,代表亚洲。从此,新疆不再边远,她是亚洲的中心。

 

二月十六日,收到了接装命令,命我所前去652团接收雷达装备。652团原是新疆的一个独立高炮团,与我们661团同时合并到新建的乌鲁木齐军区73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就是老大哥团,早已帮我们接好了装备,就等我们来了。

 

652团驻扎在市内的红山脚下。红山高耸于乌鲁木齐市的中心,山岩赤色,气势突兀,清晨和黄昏岩壁在阳光的斜射下,红光熠熠,故名红山。一早,所有接装人员带着干粮迎着寒风,来到团部所在地——新疆建设兵团农十二师的西山农场集结,简短动员后出发。这段情节,贾兴元战友(网名运河之都)一定也记忆犹新,他那时就在661团军械股。接枪、接炮、接装备,他们军械股忙的不亦乐乎。

 

出发的路上,我的心情比同来的战友多了一层兴奋,他们仅是接装的兴奋,我却因马上就能见到同校同系同雷达专业的同学程峰而更加兴奋。三年多的同窗,毕业后我去到东海之滨,他来到天山脚下,现在他就在652团任侦察股参谋。他一定想不到,我会在新疆突然出现。

 

当然,我们这些同学在毕业分手后,虽然都各奔东西,但“总后”经常会举办一些跨军区的技术骨干进修班学习班什么的,这些班基本上可看作是“总后”为我们这帮兄弟们办的同学聚会。只要接到通知,就知道又有一场同学聚会在等着我们了。但这次的见面不一样,它有一种相逢于战壕的庄重意义。况且程峰并不知道我会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这种惊喜的见面,能不激动吗?更为夸张的是,它居然应验了我的一个梦。在二月五日的军列上,调整了睡向的我们,没有了左右晃动,安稳沉入梦乡。那个晚上,我就是在睡梦里与程峰、王明军三个同学在前线相逢的,想不到,果然就要相见了。这究竟还是不是梦呢?掐掐腮帮子,还好,疼。?

 

到了652团,迅速办好接装手续,赶快去找老同学。那时还没有手机,无法事先联系。等见上了面,一个咧着大嘴笑,一个瞪着大眼愣,然后是搂肩拍背,一起大笑。至今,翻开旧时的小笔记本,还能看到那时写下的青涩句子:“莫道相距几千里,为了革命到一起,万一战死在疆场,天山处处葬忠骨”。这就是那时的我们,纯纯的。程峰这家伙有冲劲,后来干到了新疆军区副参谋长。去年春节,还寄来过一张明信照片。现在应该也退了。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在去往连队的路上,看到一辆辆满载弹药物资的军用卡车在疾驰,一派大战前的气氛。我们的雷达待命和保障也箭在弦上。

全军将士盼望已久的命令下来了,两广云南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今日打响了。军委命令我们西线做好对苏修的高度戒备,随时准备迎战。

 

根据分析,苏对我实行大规模进攻的条件不成熟,但发动小、中型进攻有可能。分析它的进攻方向:陕北太纵深,不行;东北69年(珍宝岛)试探过,不行;华北有重兵,不行;唯一方向是新疆,新疆此前力量最薄弱,伊宁地区有六个还乡团会与其里应外合。进攻方式有可能是:狂轰滥炸、包围边境、逐步深入、全面干扰、进攻乌鲁木齐市、利用还乡团长期纠缠。经中央军委调兵遣将,我方现有正规军30万,兵团民兵50万。

 

我们的任务是:以天山为屏障,死守阵地,保卫前指,保卫乌鲁木齐市。仗在眼前了,非打不可了。当时的小笔记本上有着这样一段话:“如果在此打起来,我要准备着一切,一切为了我国的领土完整,一切为了现代化的早日实现,一切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一切为了打败敢于入侵之敌,愿把自己的一切全部奉献。”重读这段话,我被自己感动了。这就是那时的我们,忠忠的。后来,对越南那边是迅速出击,迅速收兵,达到教训一下的目的就可以了。对苏联这边是高度戒备,未发一弹。

 

乌鲁木齐市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由于天山屏障,,大雪飘飘带来的冷空气往往滞留很久,乌市的冬天,从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4月,长达5个月。

 

转眼间冬天结束了,在马大娘家住下也已三个多月。为了营房建设需要,我所将要离开永丰公社,进驻市里进行营建保障。消息传到老百姓的家家户户,军民之间难分难舍。有兵住的房东家,忙碌着准备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奶茶和饭菜,含着泪拉着一定要让吃。那年代的人处的可是真感情,我们不想辜负马大娘的一片心意,于是,就到她家里欢聚一堂。算不算违反纪律呢?忘了。有没有付钱呢?也忘了。

 

五月二十五日,打起背包整好装具,向着全村群众挥手告别。看着老乡们眼泪鼻涕的,我们当中也有差点鼻涕的。上车后,8:00准时出发,35公里以后到达营建施工地附近的新疆啤酒厂驻扎下来。啤酒厂有200多人,从厂长到工人对我们都很友好。厂里沒有现成的空房子,他们把大礼堂腾出来给我们住,舞台上的木板条就是我们的床铺板,厂区周围的大片空地也成了我们的临时菜地。为了给菜地增加肥力,厂里还提供板车给我们拖土,拖到哪里去?拖到牧民们的羊圈去,用新土換他们起出来的圈肥土。那时候还沒兴用“双赢”这一说,但各取所需,还加深了军民友谊倒是真的。

 

在啤酒厂,厂长给我们介绍厂里有麦芽、啤酒、精工、锅炉四个车间,还告诉我们啤酒生产的全过程。那个时候咱当兵的满脑子尽想的是备战,什么生产工艺啊,流程啊根本就沒听进去。不过,倒是增加了一点关于啤酒花的知识。还知道了新疆的啤酒花是世界优良酒花之一。啤酒花又名酵母花,在酿制啤酒时加入它,可以使啤酒清纯透明,增加泡沬且可以防腐,有了它,啤酒里是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剂的。

 

厂长还说他们的啤酒在全国是排得上号的,去年华国锋主席来疆视察时,还品尝过他们厂生产的新疆啤酒。这荣耀,在那个年代也就说说而已,放到现在,那还不广告轰上了天。

 

七月二日下午,接到去阿渭滩军用机场检修雷达的任务。阿渭滩机场设在距乌鲁木齐30公里的昌吉县,由空9军37师的一个飞行团驻守。我们于17:30分乘坐一营派来接我们的北京牌吉普车离开啤酒厂,直奔阿渭滩。一路上,看天空,蓝的让人心颤,看田野,麦子是黄灿灿的一大片,田间已有收割的劳动者,越走越看越亲切。噢,忽然意识到夏天已经到了。

 

新疆的冬季和夏季很长,春秋两季较短,刚刚告别了冬季,还没来得及好好的拥抱一下春天,夏季就来临了。看着看着,天空飘来了云朵,乌云带来了狂风,北京吉普被风刮得左右晃动。开车的幸亏是个老兵,凭着过硬的驾技,小车平安无事。这里夏季的雨和风是缠绵的伴侣,它们合着伙的彰显霸气,你正着打伞它斜着刮,你斜着打伞它转着刮,肆虐的很嚣张。这里的老百姓基本不用伞。还好,咱军人的配备是雨衣,也不用伞。

 

在干旱缺水的大西北,能有一场降雨也是非常庆幸的事。就这样,我们在雨中到达了阿渭滩机场,并立即投入了检修。干到二十点,老天还没顾得上要天黑。那时的作息时间表上,开晚饭时间就是二十点。第二天接着干,顺利的排除了所有故障,又顺利的回到了啤酒厂。

 

九月八日准备了一天,九月九日零时准点出发,前往新疆玛纳斯炮兵靶场进行实弹射击。玛纳斯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下属县,地处新疆腹地,与北部的塔城县、西部的伊宁县呈三角鼎立之势,素有乌鲁木齐“西大门”之称。它东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126公里,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重镇,又是世界三大碧玉产地之一。玛纳斯碧玉,颜色鲜艳,玉质细腻,闻名中外。故宫博物馆至今仍完好保存着聚珍图等一批玛纳斯玉雕精品。玛纳斯县因河得名,蒙古语为玛纳斯郭勒。“郭勒”是河,玛纳是巡逻,斯指人。意思是有人巡逻的滨河之地。读懂了它的意思,你是否觉得这个地名很有一幅剪影式的画面感?即浪漫又写实。再把几层意思联起来,那就是“有人巡逻的出产美丽玉石的滨河之地”。

 

这么美好的土地,不应该誓死的捍卫吗?还有一部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典籍,书名也叫《玛纳斯》。它反映了历史上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卡勒玛克、契丹人的奴役,歌颂了古代柯尔克孜族人民对侵略者的反抗斗争,以及渴望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愿望。书中主人公的名字就叫玛纳斯。


夏季的深夜,按上级指令我们在七一酱油厂待命集结,等其他连队全部走完后,我们修理所跟随大部队殿后担任保障。夜深深,部队静悄悄的穿过市区,开上了通向玛纳斯靶场的道路。月光暗淡,不知走了多远,终于在早晨8:30分到达了靶场。新疆的早晨来的迟,在太阳还没升起之前,搭好帐篷住了进去。我们的帐篷搭建在靶场山脚下的红山发电站处。九号一整天都在紧张的做着实弹打靶前的准备工作。没有任务时的靶场是寂寞荒凉的,任务到来后的靶场是昂扬的。整个73师的一百多门高炮都雄立在山下的一片开阔地,高昂的炮管组成了一片钢铁的森林。我们的到来,顿使靶场上红旗飘扬,高炮林立,车蓬整齐,兵员攒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整个靶场炮声震天,不绝于耳。

d
delta2020
从此文发现当年PLA准备非常的仓促。2月17日南边已经开打了,北边这个临时组建的单位2月16日才接受装备。这辛亏苏

幸亏苏联当年没有动手

a
akc
不是仓促,促战促决中央认为苏联不会动手的,但准备还是要准备的。
d
delta2020
既然要准备就必须准备好。看回忆录非常的仓促,难道是用的空城计?
d
delta2020
你怎么会知道中央是怎么想的??现在又解密的文件吗??
信笔由墨
兰新线,乌鲁木齐前有一站——葡萄沟。可有印象?
老商
写得如此详尽生动,不容易 ! 中共建政至今四面受敌。但又不能四处同时出击!
白云蓝天
当时中苏打常规战,苏联必败无疑,因为苏联搞不定远东,一开始苏联会占点便宜,但稍后就会吃大亏,就如阿富汗以及日本大海战。
白云蓝天
中国可比阿富汗强大得多,比日本大海战时的日本海军也有更多得多的优势。
老商
看以色列。挑战整个阿拉伯,小日本要不是五分钟的误判,不会输掉太平洋海战。
老商
要是当时中苏开打,中国输,否则不会有后来的联美抗苏。
白云蓝天
日本大海战指的是日俄战争,俄国劳师远征,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白云蓝天
苏联根本搞不定中国,比苏联强大得多的美国都搞不定越南。联美抗苏,是不希望打仗,而不是怕输掉战争,最多怕的是苏联核武器。
老商
我眼花了,看错!
d
dakinglaile
这记忆力,实在是好的令人羡慕!能再加上一些当时的福利工资水平的细节吧?
d
dong140
寫得太好了。讓人心潮澎湃。我覺得您引用的古詩句描述西域的地貌,打仗有點多。可以去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