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新疆
时间:1979年2月
哈密是新疆一个大站,许多列车在这里编组上水,站台的北面就是绵延不断的灰黄色的高山,只是这些山上没有植被,和灰黄的大地连成一体,究其原因是缺水少雨。尽管这样,这些山脉依然具有其粗犷、简单、高耸的个性。而站台上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军人,几乎没有百姓,特别显眼的反而是铁路制服混杂在大量身着绿色军服军人群中。站台陆续不断的有军列停靠,大量的军人从车上跳下。同时又有大量军人上车向西行驶。
1980年的哈密火车站
我们连队被安排在站台上吃饭,这次还好,兵站改变供应了方式,以营为单位,所以先前的吃饭战术随即取消。虽然是一个营,却是来自坦克11师的三个团,干部们抓紧时间相互熟络,战士们也在迅速认老乡。其实我们这3个连队一年多前打过交道,彼此并不陌生,都是1977年底参加武汉军区大比武的尖子连队。
吃过饭后发现车站周遭一个奇怪现象,鲜有当地人,就是所谓的维族人,开往内地车上几乎是清一色的汉族。直到吐鲁番,我才知道其中的原因。
三线区域划分
汽笛响起,军列又要开拔,我们站在车厢门口,望着这片陌生的地方,都在盼望能够早日到达目的地?这时候刚刚从营部开会回来连长发话了:
“同志们,通过近十天的行军,我们就要到达终点站吐鲁番的大河沿,然后我们还要坐两天汽车才能到我们的驻地和静。我们要保证不掉队,按照上级指定的时间到达集结地域。大家有信心没有?”
七八十年代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
大家听说快要到了,顿时活跃起来,说实在坐在走走停停的火车让战友们憋闷的不得了,听连长这么一说,兴奋的异口同声的喊道;
“有!”
傍晚,军列终于停在了吐鲁番,战士们一面卸着给养,一面议论着:
“都说吐鲁番的葡萄特别甜,怎么没有看见?”
一个老兵发话:
"亏你还当了3年兵,冬天那里有葡萄?这里现在要有也是葡萄干。”
正说着,就见一个穿着脏兮兮拿着破旧帆布旅行袋三十多岁的汉族男人凑了过来:
“大军!要不要葡萄干?你看这葡萄干多好!”
吐鲁番葡萄干
说着将旅行袋打开,只见淡绿干瘪的葡萄干足有半旅行袋,战士们好奇,原来葡萄干是这样的。当问到价格是3块钱一公斤时,只能撇撇嘴,对于这些只有几块钱或十几元津贴的战士,葡萄干太奢侈了,况且现在面临打仗,许多人都把钱存起来留给家人,没有一个人买。而是借着这个机会向这个小贩询问新疆情况:
“老乡,怎么那么多的孩子回内地?”
“大军!你们知道吗?现在在新疆边境有几十万苏联军队,仗就要打起来了。政府要求把孩子老人送回内地,留下青壮年准备拿起枪和苏联人干。”
“怎么没有见维族人走?”
“哼!他们才不会走,天天唱歌跳舞兴高采烈,简直就是幸灾乐祸。”
这人愤愤的说。
“你呢?”
“我无业,准备把这些葡萄干卖掉凑些路费回内地。”
战友们一听,都厌恶的走开,实在瞧不起这个贪生怕死的。只见那人提着破旧的旅行袋呆呆的站在那里,他不明白战士们为什么不再理睬他,其实很简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过经这人一说,大家更感觉新疆形势严峻。
晚上我们营在车站附近的一个大车间里搭地铺睡下,这是近十天以来第一次睡在不会晃动的地下。也是第一次经历一百多人睡在一起。
一夜无话,早晨天没有亮,全连就打点行装,坐着军车向吐鲁番盆地南方驶去......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观看表演时与美国总统卡特一起向观众致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而且都是从济南、南京、武汉三个军区抽调,排除陆地边境一线的坦克师,因为这三个方向战事吃紧。
使然。我没看出来打仗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不去内地避战,是他们怕丢了祖宗的基业。
就不会以为是民族习俗。后面帖子会叙述。
直没法换肩。当即被网友一顿狂轰乱炸。
演出结束曾经单独逛库车城,无意走入维族住宅区域,看到的是仇视杀人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其源于王震进疆所实行的政策。我们部队有规定,不许个人外出营房,必须两人以上,即使这样也常常出事。我在住教导队时亲眼所见保障连队一个战士被维族人用碗口粗的棍棒将腰椎打断,被直升机送军区医院。不过打人的维族也受到惩罚。故事太多,在后面帖子叙述。
我估计当年每个军区的坦克部队训练方式都不一样。
就是民族矛盾的真实反映。许多信息内地无法获得,当年这种事件屡屡发生。
直觉得怪怪的:彭八十年代初就出名,八三年开始上春晚。经人介绍于八六年与习相识。习会不知道彭是何人?
战事紧急, 到了新疆应该没有时间再进行战术演练了。 可是后一种方案需要时间磨合。
不过, 这与如何使用坦克部队有关系。 如果在战场上坦克连作为一个基本战术单位单独行动, 那就不需要坦克连之间的战术配合。 可是, 如果这样的话, 因为是小规模使用坦克部队, 必然需要与步兵/炮兵配合。 这也需要时间。
你们当年演练过与步兵、炮兵协同战术吗?
06年游新疆,开车一直到喀纳斯湖。
在大巴扎的维族摊位,不能只问价,不买东西。在维族人多的地方,也感觉到那种眼神。相当来说,哈萨克族人要温和多了。那还是在07年出事之前。
新疆是个好地方。
严重。你们在那样的环境中还要努力去保护包括他们在内的人民,辛苦了!
所以抽调部队以坦克分队为基准。坦克部队训练大纲都是全军统一,都是一个苏军师傅教出来,差别不大。到新疆后我参加教导队,训练方法都一样,没有差别,只是教员授课略有不同。再者抽调部队我们不是最后一批,我帖子中曾经说过,在我们连队之前已经有18批,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是最后一批。一个团抽调一个连队没有多大问题,如果是一个整建制营,再加上直属分队,战斗力一定会大打折扣。武汉军区本身就是补充兵员军区,像现在的中部战区,当年动静太大,面对苏联越南两个方向,总参谋部有顾虑。
战术配合也只限于单车,如战斗射击。符合条件考核通过的才能进入坦克部队,分到连队才能进行单车进攻、排向既定方向驾驶,连进攻,连驾驶等一些战术科目。
小孩往往马上停止哭泣。在维族孩子心中王震如此的可怕,这种阴影会伴随一辈子。
通信信息传递都受到限制,所以大部分人不知道新疆的情况。假如内地知道苏军也准备和中国一战,必定人心惶惶,抢购生活必需品,囤积食物,整个国家就会被拖入战争恐慌当中。
才重启具有规模性的兵种演习,是解放军前所未有的。
在新疆经常可以遇到。
纯粹的,男的不是为了女的名声(当时彭比习更为人知)。
趋缓,这两年我都在新疆,具体原因可以查相关资料。
60岁退休在北京和女儿女婿生活。他算是老新疆了,有很多维族同事朋友,甚至会说维语。在他看来,维汉民族矛盾没办法解决。
初识新疆
时间:1979年2月
哈密是新疆一个大站,许多列车在这里编组上水,站台的北面就是绵延不断的灰黄色的高山,只是这些山上没有植被,和灰黄的大地连成一体,究其原因是缺水少雨。尽管这样,这些山脉依然具有其粗犷、简单、高耸的个性。而站台上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军人,几乎没有百姓,特别显眼的反而是铁路制服混杂在大量身着绿色军服军人群中。站台陆续不断的有军列停靠,大量的军人从车上跳下。同时又有大量军人上车向西行驶。
1980年的哈密火车站
我们连队被安排在站台上吃饭,这次还好,兵站改变供应了方式,以营为单位,所以先前的吃饭战术随即取消。虽然是一个营,却是来自坦克11师的三个团,干部们抓紧时间相互熟络,战士们也在迅速认老乡。其实我们这3个连队一年多前打过交道,彼此并不陌生,都是1977年底参加武汉军区大比武的尖子连队。
吃过饭后发现车站周遭一个奇怪现象,鲜有当地人,就是所谓的维族人,开往内地车上几乎是清一色的汉族。直到吐鲁番,我才知道其中的原因。
三线区域划分
汽笛响起,军列又要开拔,我们站在车厢门口,望着这片陌生的地方,都在盼望能够早日到达目的地?这时候刚刚从营部开会回来连长发话了:
“同志们,通过近十天的行军,我们就要到达终点站吐鲁番的大河沿,然后我们还要坐两天汽车才能到我们的驻地和静。我们要保证不掉队,按照上级指定的时间到达集结地域。大家有信心没有?”
七八十年代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
大家听说快要到了,顿时活跃起来,说实在坐在走走停停的火车让战友们憋闷的不得了,听连长这么一说,兴奋的异口同声的喊道;
“有!”
傍晚,军列终于停在了吐鲁番,战士们一面卸着给养,一面议论着:
“都说吐鲁番的葡萄特别甜,怎么没有看见?”
一个老兵发话:
"亏你还当了3年兵,冬天那里有葡萄?这里现在要有也是葡萄干。”
正说着,就见一个穿着脏兮兮拿着破旧帆布旅行袋三十多岁的汉族男人凑了过来:
“大军!要不要葡萄干?你看这葡萄干多好!”
吐鲁番葡萄干
说着将旅行袋打开,只见淡绿干瘪的葡萄干足有半旅行袋,战士们好奇,原来葡萄干是这样的。当问到价格是3块钱一公斤时,只能撇撇嘴,对于这些只有几块钱或十几元津贴的战士,葡萄干太奢侈了,况且现在面临打仗,许多人都把钱存起来留给家人,没有一个人买。而是借着这个机会向这个小贩询问新疆情况:
“老乡,怎么那么多的孩子回内地?”
“大军!你们知道吗?现在在新疆边境有几十万苏联军队,仗就要打起来了。政府要求把孩子老人送回内地,留下青壮年准备拿起枪和苏联人干。”
“怎么没有见维族人走?”
“哼!他们才不会走,天天唱歌跳舞兴高采烈,简直就是幸灾乐祸。”
这人愤愤的说。
“你呢?”
“我无业,准备把这些葡萄干卖掉凑些路费回内地。”
战友们一听,都厌恶的走开,实在瞧不起这个贪生怕死的。只见那人提着破旧的旅行袋呆呆的站在那里,他不明白战士们为什么不再理睬他,其实很简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过经这人一说,大家更感觉新疆形势严峻。
晚上我们营在车站附近的一个大车间里搭地铺睡下,这是近十天以来第一次睡在不会晃动的地下。也是第一次经历一百多人睡在一起。
一夜无话,早晨天没有亮,全连就打点行装,坐着军车向吐鲁番盆地南方驶去......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观看表演时与美国总统卡特一起向观众致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而且都是从济南、南京、武汉三个军区抽调,排除陆地边境一线的坦克师,因为这三个方向战事吃紧。
使然。我没看出来打仗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不去内地避战,是他们怕丢了祖宗的基业。
就不会以为是民族习俗。后面帖子会叙述。
直没法换肩。当即被网友一顿狂轰乱炸。
演出结束曾经单独逛库车城,无意走入维族住宅区域,看到的是仇视杀人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其源于王震进疆所实行的政策。我们部队有规定,不许个人外出营房,必须两人以上,即使这样也常常出事。我在住教导队时亲眼所见保障连队一个战士被维族人用碗口粗的棍棒将腰椎打断,被直升机送军区医院。不过打人的维族也受到惩罚。故事太多,在后面帖子叙述。
我估计当年每个军区的坦克部队训练方式都不一样。
就是民族矛盾的真实反映。许多信息内地无法获得,当年这种事件屡屡发生。
直觉得怪怪的:彭八十年代初就出名,八三年开始上春晚。经人介绍于八六年与习相识。习会不知道彭是何人?
战事紧急, 到了新疆应该没有时间再进行战术演练了。 可是后一种方案需要时间磨合。
不过, 这与如何使用坦克部队有关系。 如果在战场上坦克连作为一个基本战术单位单独行动, 那就不需要坦克连之间的战术配合。 可是, 如果这样的话, 因为是小规模使用坦克部队, 必然需要与步兵/炮兵配合。 这也需要时间。
你们当年演练过与步兵、炮兵协同战术吗?
06年游新疆,开车一直到喀纳斯湖。
在大巴扎的维族摊位,不能只问价,不买东西。在维族人多的地方,也感觉到那种眼神。相当来说,哈萨克族人要温和多了。那还是在07年出事之前。
新疆是个好地方。
严重。你们在那样的环境中还要努力去保护包括他们在内的人民,辛苦了!
所以抽调部队以坦克分队为基准。坦克部队训练大纲都是全军统一,都是一个苏军师傅教出来,差别不大。到新疆后我参加教导队,训练方法都一样,没有差别,只是教员授课略有不同。再者抽调部队我们不是最后一批,我帖子中曾经说过,在我们连队之前已经有18批,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是最后一批。一个团抽调一个连队没有多大问题,如果是一个整建制营,再加上直属分队,战斗力一定会大打折扣。武汉军区本身就是补充兵员军区,像现在的中部战区,当年动静太大,面对苏联越南两个方向,总参谋部有顾虑。
战术配合也只限于单车,如战斗射击。符合条件考核通过的才能进入坦克部队,分到连队才能进行单车进攻、排向既定方向驾驶,连进攻,连驾驶等一些战术科目。
小孩往往马上停止哭泣。在维族孩子心中王震如此的可怕,这种阴影会伴随一辈子。
通信信息传递都受到限制,所以大部分人不知道新疆的情况。假如内地知道苏军也准备和中国一战,必定人心惶惶,抢购生活必需品,囤积食物,整个国家就会被拖入战争恐慌当中。
才重启具有规模性的兵种演习,是解放军前所未有的。
在新疆经常可以遇到。
纯粹的,男的不是为了女的名声(当时彭比习更为人知)。
趋缓,这两年我都在新疆,具体原因可以查相关资料。
60岁退休在北京和女儿女婿生活。他算是老新疆了,有很多维族同事朋友,甚至会说维语。在他看来,维汉民族矛盾没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