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我讲评书《岳飞传》

老生常谈12
楼主 (文学城)
我讲评书《岳飞传》 作者:刘兰芳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30 15:11:11  

  文|刘兰芳

  刘兰芳,1944年1月生,辽宁辽阳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刘兰芳出身说书世家,从小喜欢东北大鼓和评书艺术,多次拜师,勤奋敬业,一部《岳飞传》蜚声艺坛,享誉四方,成为一位深受广大听众喜欢的评书艺术家。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拥军先进个人、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新中国曲艺60年突出贡献曲艺家等称号。

  刘兰芳的表演独具一格,热情奔放,神采飞扬,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形神兼备,潇洒大方。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华鼎奖、乡土文化人物奖和中国金唱片奖等奖项。

  近日,刘兰芳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评书传承人,目前致力于说新书,说好书,培养青年演员。

  本期“星·美文”栏目,特邀刘兰芳讲讲她和评书《岳飞传》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我说的评书《岳飞传》通过电台播放,可以说家喻户晓。从此,我与《岳飞传》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岳飞传》大家都喜欢听,所以就记住了我。后来又说了《杨家将》、《陈毅》、《红楼梦》等几十部评书,效果也都很好。我说观众听,有的见过面,有的没见过面,通过空中舞台,我们以评书会友,天长日久,一晃30多年过去了。

  在这30多年里,经常会有人问我:“你当年怎么就想起说《岳飞传》的呢?”这话还要从头说起。

  我出生在关东的文化古城辽阳,因为母亲是曲艺演员,唱东北大鼓,受家里的影响,我自小也喜欢上了曲艺。1959年,16岁的我经常到茶馆听书,说书的先生是鞍山市曲艺团书曲队队长杨呈田,说的就是评书《岳飞传》,他那评书说得好,观众也爱听,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令人着迷。他当时就发现,我一个小姑娘躲在角落里听书听得入神,就走过来问我,家里父母是谁呀,我就说了家里的情况。当时的鞍山曲艺团正在招学员,杨队长就跟我说,能不能到曲艺团去学习说书,当时年龄小自己不敢做主,于是,杨队长就找到我家,劝说我的母亲。那时,家里生活还是很困难,在杨队长的劝说下,母亲就同意了。你想呀,如果我去鞍山学艺,家里就少一张嘴吃饭,减轻不少负担了呢。

  我到了鞍山,杨队长就给我们上课,教的也是《岳飞传》。之后又跟其他老师学习,三年满徒后,我登台演出,在茶馆演说《岳飞传》,这是我的“底活”,也是给我开蒙的评书。就这样,开启了我的说书生涯。

  《岳飞传》为什么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呢?我曾深思过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好书,首先,作品本身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民族英雄岳飞遭到奸臣的陷害,屈死在风波亭上,这是古代一大冤案。对岳飞的同情,对奸臣的痛恨,借说书人之口,来宣泄胸中的积郁,缅怀忠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是很自然的。其次,岳飞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民族英雄。他的“精忠报国”与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爱国精神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就非常崇拜岳飞,201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习总书记在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参观时,当看到孩子们写的“精忠报国”4个大字,颇有感慨地说:“我从小就受这4个字影响。四五岁时妈妈买了小人书,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刺字不疼啊?妈妈说,虽然疼,但岳飞会始终铭记在心。我记到现在。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后来,总书记又讲:“我从小就想当兵,学岳飞。”总书记的话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抚今追昔,历朝历代对岳飞都有褒奖,称岳飞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之光,当年孙中山先生首先提倡“岳飞魂”,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

  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缅怀民族英雄岳飞,在全国各地建设有数百个祠堂庙宇,台湾也有十几处,这些纪念性的建筑,昭示着精忠报国、忠文武穆的岳飞精神。

刘兰芳为百姓说书

  1986年,我到老山前线慰问演出,看到在部队卫生营的门口,用松枝搭成的彩门上写的一副对联,上联写:志在岳飞背,下联对:技在华佗手。“岳飞背”,含义就是精忠报国,用岳飞精神鼓励战士英勇尽忠保卫祖国。“技在华佗手”,就是激励卫生营的战士们学会高超的医术报效国家。我还碰到一个小战士,从家里带出一整套《岳飞传》录音带,他爸爸告诉他,要用岳飞精神来激励自己,要不怕牺牲,英勇战斗。

  生活中常有人问我,打仗的时候学习岳飞精神,那么在和平时期我们怎么样学习岳飞的精神呢?

  在我看来,当代人要学习岳飞的人格、思想、行为与业绩,归纳出来,我觉得是“忠、孝、严、廉、强”5个字。

  首先就是“忠”,对岳飞来说,精忠报国是母训,也是自己的誓言,是人生的信条,要说到做到。岳飞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就连新加坡领导人李显龙,前些年也呼吁,要用岳飞精神教育年轻一代,培养他们的爱国心和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而我们现在一直在提倡爱国精神,这是相一致的,精忠报国是我们民族之魂。

  第二,还我河山,保家卫国。岳飞从小受家庭教育就懂得爱国,20岁就当兵入伍,因为给皇上上奏文,被贬回乡,后来因为金兵入侵,又二次从军,临走时,岳母给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为了抗金兵,渴饮刀头血,睡卧马鞍心,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调回,害死在风波亭上,岳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感天震地。再说近代,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侵占了台湾,宜兰人民为了表达爱国之志,修建了碧霞宫即是岳飞庙,世代纪念岳飞,缅怀英烈,教育后代,弘扬了祖国统一的思想。

  第三,岳飞是个大孝子,忠孝两全。忠是基础,孝是延伸,忠是对国家的孝,孝是对父母的忠。试问,一个人要是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么会热爱和忠于自己的祖国呢?岳飞侍母至孝、教子甚严,培育了优良的家风,成为忠孝两全的典范。

  第四,清正廉明,堂堂做人。岳飞有一句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这句话成了千古名训,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不怕苦不怕死,并告诫士兵,要爱护百姓,不要扰民,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虏,先公后私,爱憎分明。杨再兴杀了他的弟弟岳翻,后来杨再兴被俘,牛皋等人都要杀了杨再兴报仇雪恨,岳飞不这么做,他对杨再兴说,只要投降,共同杀敌,就不计前嫌。杨再兴深受感动,归降岳飞,在小商河一战,奋勇杀敌,大退金兵,后来马陷淤泥,被金兵用弓箭射死,壮烈牺牲,火化杨再兴遗体时,光箭簇就拣出来一升。立了大功,岳飞深受感动,给他修了坟墓,亲手用枪尖,点刻了碑文“杨再兴之墓”。我到小商河采访时,亲眼见到,深受教育。还有一次攻城战役中,岳云率先登上城头,打开了通道,夺下了城池。战后,表功时,岳飞不给岳云记功,大伙儿不干,说岳飞不公平,不一视同仁。岳飞说,岳云年纪小,以后打仗立功的机会多着呢,这回就不记了。岳飞这样的人格,处世行为给古今之人都树立了榜样。今天,对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启迪和诫勉的作用。

  第五,发奋图强,勤奋好学。岳飞出身农民,自幼好学,沙盘做纸,柳枝当笔,跟母亲学习文化,11岁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刀枪棍棒,长拳短打,样样精通,后来又靠勤学苦练,刻苦自修,习读兵书战策,不断进取,文武双修,上马能征战,下马会诗文,最后成为了至忠至孝,乃文乃武,近乎完人的伟大英雄。他的感人经历和诗词《满江红》,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当今更能激励和鼓舞当代青少年克服追求享受、读书无用的不良思想。鼓励青少年立志成才,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才,为建设文明社会,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刘兰芳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评书传承人

  岳飞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他的那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中国人民在战争年代的动员令和进军号,也是和平年代居安思危的警世钟。我曾写过一副对联——“岳飞精神传万代,浩然正气贯千秋”,表达了我对岳飞、对岳飞精神的敬佩和推崇,我们应该向岳飞学习。我想,《岳飞传》会永远讲下去的。

 

老生常谈12
把少壮军人的跟帖提上来。
老生常谈12
百度和维基是任何人都可以添加条文和编辑的,我亲身经历的事比它们准确可靠。
老生常谈12
我亲身经历的77年公社马拉松及72年女知青抽调回城镇当老师轻施粉黛淡妆遭到无知之人的质疑辱骂,世界很大多样化
老生常谈12
我是1976年听刘兰芳评书《岳飞传》的

主席逝世9月9日至开追悼会9月18日期间停播。

 

n
nnndayd
你老关于论十大关系的记忆就是不准确的

1975年底到1976年初,正是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时候,中学会将论十大关系作为教材?

老生常谈12
不是教科书,是课外的读物,也不仅仅是学校学,社会上也学。

工厂单位也都组织学习。

我的这些记忆都有事件参考点的。

关于论十大关系,我是在家属宿舍楼的大门洞和别人讨论的,并且给别人背诵了一段。这是在下乡插队前,我是1976年10月14日下乡的。

说刘兰芳评书的时间参考点就是9月9日主席逝世那天的中午,我们在门洞里打牌,等待听刘兰芳的岳飞传,突然广播用低沉的口音播送通知:请注意,今天下午2点钟有重要通知,请注意收听。反复播放几遍。

下午2点钟就宣读了主席逝世的消息,并宣布9月18日举行追悼会。

全体市民低头致哀3分钟,同时全市的汽车和轮船都鸣笛3分钟。

n
nnndayd
你们那里用北京时间吗?告人民书的预告是北京时间下午3点开始播的,告人民书是4点播出的。

不可能中午的时候预告下午三点有重要新闻。

老生常谈12
是北京时间。

记得是12点预告下午2点重大新闻。因为主席去世是全世界的惊世新闻,预告不一般,其实之前从未经历过这种突发预告,九大召开预告也不是这种突发预告。

n
nnndayd
所以说你的记忆不可靠

三点预告,4点播出。

 

老生常谈12
大事记得住,细节有出入。

本坛大部分人是用google 查出来的数据。

你也不能因为一件事的细节不准确就否定其余记忆,毕竟我同龄人记忆力不如我的人是大多数。

论十大关系记忆没错,13000字,分10部分背下来的能记错?

n
nnndayd
你是1976年底背的还是1975年底背的,这就是争论的焦点

1976年9月9日,电台中午播刘兰芳的评书,让你听到了3点钟开始播的重要消息预告,这也是对不上的细节。

评书如果在两点半或者3点播出,那是上学时间,你听不了。但是重要消息预告肯定是3点播出的,告人民书是4点播出的。这个我记得,也有历史资料佐证。

 

 

 

老生常谈12
是这样的

1976年9月7日,全市欢送几万(7万人?)应届毕业生下乡,我没有随这拨人走,不上学了。

还有几位留城未下乡,我们就在门洞里们打2副牌的“升级”。

1976年10月14日我就下乡插队走了,论十大关系是没毕业中学里面学的。别说背下来这么万字长篇是唯一的一次,就是背诵老三篇也是终身难忘的。

事情过去45年多不可能记忆一点错没有,但是大的概况没错。你很认真,但是别用一个细节否定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