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去世后,悼词极为特别,中央领导问其儿女:咋一个都不参军

千里
楼主 (文学城)
黄克诚去世后,悼词极为特别,中央领导问其儿女:咋一个都不参军  

1986年,北京。

84岁的开国大将黄克诚,因直肠癌住院。手术后,他身上插了3根管子。平日里,有中央领导来看他,黄克诚总想和他们说说话,可惜却连坐起来都有困难。

遇到发烧咳嗽时,他经常一咳就累得全身大汗,脸也憋得通红。医护人员看到了,总是心疼得很。日子久了,大家发现他开始不配合治疗。有时候,趁没有人注意时,他会自己拔掉针头和呼吸机的管子。

一代大将,半生戎马,什么风雨没有经历过。临老了,咋会输给病痛?

很快,大家就知道了原因,他对儿女们说:

“别治了,我这样一个油尽灯枯的人,还要浪费国家的钱来治病干啥!” *****

 

 

黄克诚

儿女们听了,直抹眼泪。不治?中央不会同意,人民不会同意。

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时,黄大将开始出现幻觉。有时候,前一秒他还在和家里人念叨着枪炮,后一秒他就会突然说:“不行,我得赶紧去朱总司令那里去报告情况!”

他忘了,朱德总司令10年前就已经离开人世。

1986年12月28日,开国大将黄克诚病逝于北京。追悼会,于次年的1月7日在北京举行。

老将军一生低调,儿女们没想请太多人。但最后,仍然有3000多人前来。这些人有坐轮椅的,他们多是黄大将昔日的老战友;有全国各地来的普通群众,包括湖南永兴老家过来的乡亲们。

也就是在追悼会这一天,一份很“特别”的悼词被当众读了出来。

岁月匆匆,在新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今天,笔者要跟大家谈一谈发生在黄大将身上的一些事。或许,了解了这些事,于今日处于世界大变局期间的年轻人来说,会有诸多裨益。

一:悼词极为特别

毛主席在世时,定下了10位开国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这10位大将中,有善战的、有善做政治工作的、有善于开拓根据地的。

他们过世后,中央的评价都高度凝练、精准:

粟裕大将1984年2月5日病逝,在他的讣告里,有一句话被称为是军中“绝无仅有的”,这句话是:尤其擅长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生前曾指挥百万大军作战。 *****

 

 

粟裕

陈赓大将于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罗瑞卿致悼词:“陈赓的一生,是光荣的、革命的、战斗的一生”。

大将张云逸1974年11月19日病逝,老战友邓小平亲致悼词,《人民日报》登:积极工作,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生

黄克诚去世,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杨尚昆,用一段颇为“特别”的话作为悼词。杨将军当着众人的面,说:

“黄克诚同志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不盲从,不苟同,坚持真理,刚正不阿。他在历史上多次因为坚持正确意见而受到错误的批判、打击,甚至被撤职、降级,但始终保持刚直敢言、为人民无私无畏的高尚品德。”

很显然,这不止是杨尚昆个人对黄克诚的态度,更是中央对他的定论。

细读这样的评价,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有人说,经历过“九上九下”的黄克诚是“最不怕得罪人”的将军。

二:他有多敢说、多敢做?

黄克诚是湖南永兴县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靠着同村亲戚们的接济,他才读完了8年私塾。

建国前,黄克诚就是一个很敢说的将军。晚年的他,“脾气”不减当年。这种“火爆”的脾气,体现在两个方面。 *****

 

 

黄克诚

第一个,是对金钱的“抠”。

1952年9月,由毛主席亲自点将,黄克诚调任总参第三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长。一上任后,他就定了一系列规矩。

而这个时候,恰恰是新中国刚刚成立,抗美援朝又让各军区的将军们意识到:扩充军备太重要了。于是,各军区、各军种的将军们纷纷找上门来,有要经费的、有要物资的、有干脆直接要装备的。

面对“十分抠门”的黄克诚,各位将军都有话要说。

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意见不小,他对黄克诚说:

“黄老,你知道的,国防工程建设计划是军委和毛主席已批准了的……你这样卡我,我的计划是不可能完成的!”

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将军,脾气也一直很直,他直接用手叩了叩桌子,对黄克诚说:

“我的黄副总长啊,炮兵的预算有几项也砍得太多了……你要知道,咱们炮兵可是突击兵种啊!”

年轻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则一手拎起随身带的文件,站起来说:

“黄老啊,我有意见!海军的预算不能消减!毛主席才提出,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呢!” *****

 

 

萧劲光

都是在烽火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悍将,哪一个不是为了新中国国防建设好。

而在他们的争吵之下,是一个无比残酷的现实:新中国太穷了。毛主席亲自定了调子,是时候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了。

吵到最后,几位将军都“眼巴巴”地望着年长数岁的黄克诚,希望他能给个准信儿。

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毛主席把黄克诚安排到这个位置上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在这个岗位上,若是没有黄克诚这样的军中老将坐镇,如何“镇”得住这些更年轻的将军们。要知道,他们哪一个不是“李云龙”式、个性十足的猛将。

黄克诚清了清嗓子,众人都停止了讨论。随后,黄老说了3点:

1、我理解你们

2、国家穷;

3、你们要顾全大局,不向国家和人民伸手,学会自行解决一些问题。

诸位将军一听,知道没戏了。只能摆摆手,互相安慰道:“我们只有回去再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再从哪里抠一点出来!”

多年后,这些将军们再回忆起这段“你争我抢”的岁月时,仍会感叹:黄老那个位置,也就他顶得住。

从那时候起,黄克诚就多了一个外号,叫:抠门佬。毛主席和周总理听说后,都觉得很有趣。周总理直接说:“老黄啊,你给他1万块钱,他能当10万块钱用!”毛主席也表示:“我就是喜欢黄克诚这一点!” *****

 

*****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毛主席和周总理

1977年复出后的黄克诚,一样敢说、一样敢做。(在复出之前,在那特殊的年代,黄大将率直的个性,让他受了太多的苦。)

复出后,已年近八旬的黄克诚被委以重任,主抓中纪委的工作。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得罪人”的工作。只是极少有人想到,黄大将会有那么“较真”。

第一个受到“教训”的是开国上将杨勇。

众所周知,杨勇上将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生前的爱将,军中有名的“三杨”之一。而且,因为在抗美援朝中的完美表现,他在朝鲜也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

1980年1月,在总参工作的杨勇,请战友吃了一顿饭。当时,李达和张才千两位将军要调离总参,而张震将军又刚从别的部门调到总参来。都是当年的生死之交,杨勇想着总参应该表示一下。于是,平时一向节约的杨上将便特意带着几位老战友下了次馆子。

就这么一件事,黄克诚知道后,硬是气不打一处来。他下令:

“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看看是谁出的主意!”

杨勇、张震都非常了解黄老的脾气,毕竟,当年他们都曾是黄克诚的老部下。知道自己犯了大错的杨勇,于是赶紧给老首长打电话,想解释一下当时的情况。谁知,黄克诚更加生气,直接在电话里训杨勇:

“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

放下电话,杨勇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事办错了。于是,他赶紧骑着自行车,来到黄老办公室。随后,他当众做了深刻检讨。 *****

 

 

杨勇

后来,杨勇将军提起这件事后,仍感慨万千,他感叹道:“那时候好多人给我求情,都没用。我知道,黄老是对的!我服气!

1985年后,因为身体原因,黄克诚辞去了所有职务。考虑到他年纪大了,上楼下楼不方便,中央便安排他住进了南池子的一处平房小院里。因为从来不提自己的身份,南池子附近的老百姓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每天拄着拐杖遛弯的“老头儿”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

三:儿女无一人参军

黄克诚的丧事办完后,总参的一位领导为表达中央对家属的慰问,特意把黄克诚的4个子女叫来吃饭。这4个孩子分别是:

长女黄楠,生于1943年

长子黄熙,生于1944年

次子黄晴,生于1948年

次女黄梅,生于1950年

吃饭期间,这位领导一一了解这4个孩子的情况。最后,他发现:黄家4个子女中,居然无一人参军。

不过,4个孩子都是学霸。其中大女儿黄楠是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大儿子黄熙是工程师,小儿子黄晴在报社工作,小女儿黄梅在中科院工作。

这样的情况,让这位领导觉得多少有些奇怪。毕竟,中国人都讲究子承父业,黄家好几个孩子都是烽火年代出生的,按理来说肯定会受到父亲的影响。再说,黄克诚的妻子唐棣华也是一个久经考验的革命者,几个儿女怎么就无一参军呢?

于是,这位中央领导便问:“这是为啥呀?”结果,几个孩子非常有礼貌地说出了实情:“我们4个跟父亲一样,都是天生的近视,参不了军!

孩子们说的是事实。黄克诚是天生的高度近视,当年陈毅元帅曾当众评价他:“你们的师长眼睛虽然近视,但他看事情却是千里眼啊!” *****

 

*****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陈毅

在近视无法当兵这件事上,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如果黄克诚稍稍帮孩子说句话,他们干个技术军种是没有问题的。毕竟这几个孩子里,黄楠和黄晴都是北大毕业的,黄熙是清华毕业的,个个都是有能力的。但孩子们都知道,父亲无论如何都不会开这个口。

这种家风,早在1949年10月,黄克诚和妻子唐棣华就已经商量好了。当时,黄克诚奉毛主席的亲令,由天津赶到湖南担任湖南省委书记。

途经武汉时,黄克诚和妻子特意去把革命年代养在岳母家里的孩子接上了。孩子们多年没见过父母,一个个躲在外婆身后,不敢站出来。

孩子们回到身边后,黄克诚便和唐棣华定下了家规:

“今后孩子们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了,条件是比过去好了,但一定要记住,我们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高级干部的家风影响着党风政风。从今天起我们家要订两条家规:一、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办私事;二、不准向公家伸手要照顾!”

从那时候起,夫妻俩便以这种态度来教育孩子们。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都不知道父亲的军职有多高。长女黄楠知道父亲的“高官”身份,是15岁上中学时,看到同学拿的一份报纸,上面刊登着父亲黄克诚接外宾的照片。 *****

 

 

黄克诚夫妇和孩子们

孩子们知道父亲的身份后,夫妻俩对他们的要求就更高了。1980年,小儿子黄晴要结婚,黄克诚要求必须简办,没有摆酒席、没有贵重的家具、也没有布置像样的新房。

黄克诚身边的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问:“将军,别的都不要,咱能不能用一下小车把新娘接进门?用不了一会儿!”黄克诚听到这个话,立马变了脸色,怒问:“摆这个谱有什么意思!那是公家的车!”

尾声:

“仰不愧天,俯不怍人”,这是1986年,黄老将军葬礼上的一则挽联。

有老将如斯,国之大幸!

a
akc
黄克诚一生做错就是58年的反教条主义。粟袼,韩先楚不与黄克诚交往。
p
puyh
”年轻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则一手拎起随身带的文件,站起来说: “黄老啊。。。“,黄比萧就大一岁,萧年轻,黄怎么就成老了呢

”年轻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则一手拎起随身带的文件,站起来说:  “黄老啊。。。“,黄比萧就大一岁,萧年轻,黄怎么就成老了呢?

p
puyh
再说那时萧已经50岁了,还是年轻的司令?真能扯。
明初
网上有故事传言黄老这个出典。黄老属于总理帮派军内打手、急先锋。小时候耳旁听人含蓄议论过,现在联想,就是这样了。

黄老一生就是变着花样,反对毛主席。

黄克诚张爱萍这些人,是上海中央派往彭德怀红3军团做控制拉拢工作的。早年毛泽东去红3军团被武力扣押,就是这批人背后鼓动别人干的。

网上同样传言黄老要大家不要诬陷毛主席。早不做晚不说的,也是觉得过火了像是国民党反攻倒算, 同时又怕反攻倒算一发不可收拾殃及自己才无奈出面这么讲几句。还有个可能就是作表面文章,放烟幕弹。

 大人讲话,要回避小孩啊,否则谎言难存后患无穷。

 

 

 

a
akc
柯庆施比毛少10岁。可是柯老呀!
p
planet
X老, 对德高望重的人的一种称呼
c
chufang
刘少奇和陈丕显吹牛,刘不能是刘老,有成刘姥姥之疑,毛也不是毛老,听起来怪怪的。
a
akc
朱也不是朱老。延安五老可称老。
B
BeagleDog
放到今天,肠癌治愈率还是很高的。可惜86年还是太早,那时癌症没什么治疗方法。
a
akc
治愈率高,但复发率也很高。
诚信
"不治?中央不会同意,人民不会同意。" --真幽默。
竞选
黄克诚在庐山会议说了什么导致他被打成反党?
诚信
“他赶紧骑着自行车,来到黄老办公室” --真幽默。
h
h1h2
人民有资格 答应或不答应吗? 哈哈哈哈哈
y
yma16
记得吴法宪说他贪污。
空城之主
黄克诚没有彭德怀整他,文革必死无疑。
a
akc
可參考 黄克诚:我所知道的庐山会议。
a
akc
黃自始至终称毛为主席或毛主席。解释是叫惯了。
老生常谈12
从苏北带着三师的黄金到东北,没花完,又带到了天津。
弯刀月
那个时代好像人死的都很痛苦
竞选
全国就一个主席,不设国家主席,工会主席改成工会主任,所以,只要称呼主席,大家都知道就是指毛主席
天堂之令
延安时期,某人把”黄瞎子老提意见 ”说成了”黄老瞎提意见。。。从此“黄老”传遍江湖
信笔由墨
彭黄反党集团之黄。
走资派还在走
黄晴我见过,有过简单的交谈,确实是近视。
立竿见影-1
林彪以正面形象上了电影(大决战辽参平津),跟黄大将的谈话有关,如黄对“辞海”中“林彪”的谈话,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意见
b
bayroam
(年青的海军)+ 的 + 司令员
吾道悠悠
好像改开前高层能称老的也就延安5老以及柯老郭老。
吾道悠悠
杨勇那次是用公款在京西宾馆请客,

起先不以为是,后在黄的教训下,不得不自掏腰包付了400元。

B
Bobshanghai
黄克诚虽然眼睛不好,但他到湖南任省委书记时一眼就认出了大叛徒彭祜。彭祜简介如下:

彭祜,湖南宜章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参加湘南起义,随着朱德部队上了井冈山。曾任红四军一纵队党代表(司令员是林彪)。1933年秋,调任闽赣军区政治部主任、闽赣省委委员、政治保卫局委员。这个人擅长做群众工作,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闽赣军区军中的影响不可小视。1935年5月,在福建大田紫山被俘叛变投靠国民党反动当局。1949年湖南解放后重新混入革命队伍。在湖南省民政厅工作。后被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发现,逮捕归案。1953年被人民政府以反革命罪处决。

S
Sunflower28
都是把中国带入邪恶共产党极权的中华民族的罪犯!
p
puyh
军头们互称有老总,某帅,好像还没有称某老的,这是用改开后称呼来写50年代的事情。
L
Laren
中央不会同意,人民不会同意 -- 笑死了
华府采菊人
拥护打倒邓小平, 人民笑了; 拥护邓小平恢复工作, 人民又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