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工分值外, 对农民来说,更要紧的是“每年分多少粮食”?

华府采菊人
楼主 (文学城)

产啥吃啥是个基本原则,东北尤其是辽宁只好吃大碴子, 就是这个道理, 南方的幸福指数高些, 就在于多数南方地区产米较多。

俺在江西插队时所在的大队, 丘陵地带, 人均耕地不小, 所以幸福指数真的比较高, 大队里较好的生产队大约七八毛一个工,男性青壮年就差不多一年能挣到二百多块钱了,全劳力年分毛粮约八百斤谷子, 现在的人或真或假不知道什么叫毛粮,谷子的出米率为70%,七八五十六,一年有五百多斤米啊!

旁边那个大队更好, 一个工块把钱,全劳力毛粮900多斤谷子!

可是山区就不行啦,虽说人均耕地不小, 但梯田多, 加上山里无霜期较短,上级又强行规定非得种双季稻, 累得个半死多打不了几斤谷。

还有在“以粮为纲”的杠杠下,生产对无法大规模搞副业, 那儿的老俵们说, 如过只种一季稻, 腾出手来搞副业, 挑柴伐木砍竹挖笋烧炭等等, 能赚很多很多钱呢, 有钱还怕买不到谷子?!

老俵们朴素的小农意识, 碰上了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咋也不能严丝密缝,只好请老俵们一个工一两毛钱, 一年毛粮三四百斤了, 包括那些三十年代参加“闹红”, 又没有跟着外出的乡亲们, 咋也想不明白了。

那个县清末民初,在外面读书的不少, 辫帅张勋对家乡进京赶考的举子, 您家有钱俺不管, 穷书生住到江西会馆吃住老子全包!科考没了学堂兴起,在北京读大中学校的学生,有钱父母负责,没钱找俺老张!

 

r
rreegg0
城郊农民中生活好些的是赶大马车常来往于城乡间的车把式
清迈
年分粮800斤算得上天堂了。73年大规模进口化肥之前辽宁许多地方每人每年毛粮不到400斤最少有320斤的 当然60年

到62年三年挨饿时期没有算在内

c
coach1960
“长鞭那一呀地甩唉。。。啪啪滴响哎。。。”
信笔由墨
钱广。
c
chufang
有些家庭,分红后还成了倒挂户。
老生常谈12
我下乡随便吃,男知青每顿吃1斤到1.5斤大饼子,女知青也能吃8两到1斤。

第一年吃商品粮,每月有4斤白面和2斤大米,大队还给当年新玉米。

每10工分5角多钱。亩产玉米800斤,地多人少,没有人饿着。

家父走五七道理的村子是苹果之乡,渤海边,有鱼吃,土地肥沃,历史上一直富裕,是满清册封之地。粮食每人600斤-800斤,每10公分8角到一元钱。很多家里有赚工资的小集体工人,大集体工人,甚至国营工人,本生产队里姓任的基本月工资120多元。此地有一个同名的3万多人的镇和环绕镇的3万多人的公社,公社里不少人到镇里工厂上班。现在公社和镇合并了,有12万人,常驻15万人。很富的地方。

我从来没有饿过。

4
401.king
钱广赶车——打一当时歇后语。。。。。

老BB。

 

大阿牛
钱广过青松岭要摔三鞭子。
T
Tiger666
呵呵,你们不错哟!俺这里每年就五百多斤玉米棒子,根本不够吃。七六年八月份就断粮,只能跑回家了。工分值第一年(七五年)

0.24元,第二年0.13元,第三年0.098元!

c
coach1960
“跑回家”?我爸送我插队的那天,

绷着脸对我说,“以后要努力劳动,不可以随便回家!”,我牢牢地记住了。

后来上大学,工作,出国后都很少回家。

父亲到了暮年,总是问我“什么时候放假回来?”,我每年都回国看望他,可惜也就那么短暂的几年。

江上一郎
我欠20元,就因为知青的口粮不按工分配,农民是没这个优待的。必须按分配粮。
江上一郎
请教:“每月有4斤白面和2斤大米”---你一个月吃40多斤“大饼”是什么做的?
T
TheHawk
有个歌,“钱广赶大车,老四来送货,,,”。
t
tomcat801
老钱最喜欢啪啪啪!哈哈哈

三鞭子一甩大车纹丝不动!

t
tomcat801
玉米面大饼子!贴在大锅边上一圈……
老生常谈12
当年产的新鲜玉米面大饼子特别香,还有甜味
老生常谈12
口粮按人口分配,小孩子口粮少一些。

有些人家小孩子多,但是还没到15-16岁的时候,粮食很够吃。而成年人多的家反而不够吃。

我爷爷家除了三两粮那3年以外,粮食一直够吃的,主要是那里因为人虽然多,地更多。

t
tomcat801
我们下去后先吃商品粮,秋后分口粮好像是每个人450斤。刚分了几个月又说贫下中农有意见,又改回上粮库买粮食。把口粮又还回去

了。

当然了,我参加劳动挣的工分还是给记帐,

年底核算。

我第二年就当“打头的”了,率领中小学生参加队里的各种劳动!

我房东,我们叫他“老叔”是队里“打头的”

c
coach1960
“大车一出黑风口,那马也惊了。可人家老钱呢,啪啪啪就是三鞭子,大车咯噔一声,纹丝不动!”
江上一郎
你说”下放“--但知青一般都说“插队”,是农场么?吃饭还计算斤两?知青自己煮饭,没称。
江上一郎
那是你们的农村----四五个孩子都没劳动力--就成“救济户”了--多劳多得,否则,工分分等级有啥意义?
江上一郎
那是郭颂的《货郎歌》---好听!
老生常谈12
工分分等级是算工钱,不是算分粮。
p
puyh
青松岭主题歌,郭颂是推着小车来送货,哪来的啪啪地响呢。
p
pvct
那电影没劲。原都以为有俊女帅小伙朦胧恋爱,结果搞个老头李仁堂。“万山大叔进马棚”谈心时观众都挺担心的。
X
XYZ94538
有工分粮,工分多,出工多,年底分红就有额外的工分粮,最多可多分100斤。
江上一郎
我记错了:(
江上一郎
看来,每个地方不尽相同。
游水皖鱼
辽宁那说下放,习惯
T
Tiger666
兄弟,饭都没得吃了!先在农民家蹭了几天,后来实在不忍心才回家的!直到公社批了补助粮才返回集体户!
T
Tiger666
我上大学后还欠生产队三十多元,是家里帮还的债!
老生常谈12
我上大学后,青年点点长给我送来35元工钱。
c
coach1960
明白,若非断了口粮,一般人是不愿回城啃老父母的
吃素的狼
呵呵,这么说,楼上的知青们日子好过的不多,比俺们兵团战士们差多廖。就是冷一点,离家远一点。

兵团战士按照国家一级农工计算工资和福利待遇。

每月32元大毛,预扣6元作为包伙的伙食费,粮票没啥子印象,好像探亲假给一些,回家交给家里就完事廖。

吃饭就是有什么吃什么,管够。主要就是白面馒头,小米粥,咸菜,豆腐煮汤,汤煮豆腐,实在不行,腌豆子,炒豆子。这个伙食好坏取决于司务长好坏。碰上拍马屁的司务长,上头来人他把大家伙儿的油盐伺候领导,大家只能喝汤。好司务长总是把最难吃的饭菜招待领导,叫苦哭穷,上边多少都会“下拨指标”。其实俺们一个连队养上千头猪,都被上交拉走廖。一旦求得一个“杀猪指标”,大家就算过年廖。

连队头儿还是很体谅知青滴,把两头“报废奶牛”拉来,喂豆腐渣,挤出奶来喂知青。没几天,大家喝牛奶喝得翻白眼,只好算廖。

麦收时节是个硬活儿,百十个劳动力,上万亩麦子说熟就熟,晚收两天,麦子断头就算完球廖。时间有限,全靠机械,但是夏天是雨季,一下雨,麦子塞收割机,收割机陷在烂泥里,死活拖不出来。那就是个拼命的时候。一天吃五顿,顿顿有肉。天不亮就开干,天黑到看不见才收工,人累得爬不上炕,衣服不脱就睡着廖。也有干脆睡在地号里,被机器碾死的。

那时节,还有一帮叫做“盲流”的人们,就是各地自己跑到兵团求生存的人们,多数也是兵团老职工的乡下亲戚。机械收割浪费严重,一亩地丢个20斤麦粒,多数是收割机“跑粮,漏粮”,而且是一滩一滩地分布在麦田里。他们拿个小扫帚背个麻袋,一人一天能收获200多斤。他们多数用乌拉草和小叶张搭个马架子栖身,夏收秋收两季的收获足以维持一年的消耗。

其实,那些插队知青不如到俺们那里,收入应该比插队农村要好得多。反正浪费在大田里的粮食,也都喂了地鼠子们廖。

所以,每到探亲假大家都是怀揣几百元,大包小包一百多斤扛回家,归队又是同样重量扛回来,也许扛得更多。因为还要帮老职工买上海的“瘦腿裤子”,上海手表,知青们改造教育贫下中农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