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文革期间的“黑市”多不多?

华府采菊人
楼主 (文学城)

所谓文革期间, 也得把时间分一分段。

革命形势最好, 武斗打得热火朝天那阵, 倒也没人去管这些小事了,在武斗“时与空”的间歇中, 就会有人串街走巷,卖点农副产品, 其中也出售的是自家产品。也有“能人”到农村去收购, 再到城镇设法卖掉, 赚个差价, 按当时的定义, 标标准准就是投机倒把。

政权问题解决后,新上台的革命委员会呢, 当然是遵循毛主席指示:“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哎嘿嗨, 哎嘿嗨, 哎....哎.....”(想一想是哪儿来的这段?), 自由市场是不可以存在的, 农村贫下中农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后的农闲时, 到指定的集市上出售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是允许的。

注意这几个词:

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农闲时间, 指定的集市,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

缺一不可, 否则就是“黑市”。

当时没有城管, 但有“市场管理委员会“, 简称”市管会“,只负责市场, 随地大小便吐痰丢弃废物倾倒废水等, 一律不管,市管会同志尿急了钻进一条小胡同, 找个角落, 左右看看没人(女人),放一泡是正常的。

市管会是个常设机构, 但没几个正式工作人员,挺清闲的。

记住一件事, GCD干什么都喜欢用”运动“的方式来进行,说点河南的经历。

1974-1975年, 小平当家比较”右倾“,各级领导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乡们卖点鸡蛋西瓜柿子小磨香油啥的,懒得去管,县城那些吃商品粮的, 也要买的呀。

形势紧张的时候, 比如1976年, 上面有个什么精神, 底下就有办法把目前的任务靠挂上去, 包括割资本主义尾巴, 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于是农村限喂鸡喂猪的数目, 房前屋后的小片荒不准个人开,农副产品必须先完成派购的任务, 然后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去出售,市管会的人就不够用了, 咋办? 县委县革委会抽点一些人帮忙。

中国以前的农村,老乡们一般是把东西拿到离家不远的集镇上, 路边找个人气旺的地方, 蹲下来, 双手袖筒立一揣,做起小生意了, 有了市管会的严格管理, 就不那么方便了。

但是, 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

离县城近的农村老太太,挎(谁知道kuai字咋写?)个篮子, 装有二三十个鸡蛋, 盖上一块布或毛巾,走到那个院里, 甚至县委大院,往后面的家属院走, 敲敲门问”要鸡蛋么“?

真的是灯下黑,敢于跑县委大院卖鸡蛋的老娘们, 一定是老手, 知道即便是县委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 才懒得管这号小事呢, 再说书记主人老婆, 也想买点鸡蛋的呀, 实事求是地说, 那时的书记主任之流,时不时找个由来到招待所小食堂以招待谁的名义,胡吃海喝一顿, 但家属到小食堂乱拿东西的事, 还真不多见。

那时机关单位流行分东西, 肉啊糖啊等等,这时司务长权势就很大了,巴结领导是不用学的,给领导分了不好的那块肉,倒不一定是领导本人会叽歪司务长, 挡不住的是老婆吹出来的枕头风,也许就会挡住了司务长的上升渠道。

也就是说, 即便是限制最严最严那阵, 还是挡不住所谓黑市的存在, 甚至那些真的是做小买卖的人,也还是有存在的空间, 只不过买卖都很地下。

一旦风头一过, 该咋的还是咋的, 也就是GCD做事的运动方式, 往往是一阵风。

那些头知青过年回家, 总能带些农副产品回家,大概也没那么多是出于自家的, 还不都是”黑市“买的!

本人那是回上海过年, 带过鸡蛋麻油苹果等,那是买的, 酒就不用花钱了,本人在酒厂当过司务长和采购员,跑车间”掂“就行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有人问文革期间的“黑市”多不多? 正想说“鹅螺丝下一个目标是波兰, 还是芬兰”? 1967年特别是夏天形势大好的武斗期间, 自杀的人不多 咋觉得反倒是上海市在和小刁下一盘比“大”的棋呀 ZT。 李逊:上海红卫兵运动的异端中串会
老商
老电影《青松岭》主题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老商
黑市有啊!江湾,大八字(第二十三所对面)常有人贩卖泥蟹,一串串活的。
老商
老西门,西门浴室旁,有人贩卖活的红虫(给家里养的热带魚吃)
老商
当时举缸(金魚缸)抓线(羢线),男的养金魚,女的结羢线,消极(有意无意之中)抵抗文革,
d
delta2020
那个时候的酒是不是真的古法酿造的?
桂雨1
上海阿姨小姑娘手巧欢喜结绒线,没有想得那么高深,跟政治目的不搭界,老商又言过其实 :)
c
coach1960
差不多,非常原始,我在二锅头酒厂“学工”一个月
老商
当时报纸上就有一个口号:"砸烂魚缸闹革命!",当然. 过于关心一针上二针下,(织毛衣)也会影响革命意志的,哈哈!
信笔由墨
钱广。
信笔由墨
民以食为天,县镇乡集一直都有。起码公社一级的吃官粮的菜蔬是在自由市场买的。
信笔由墨
是不是古法不知道,但至少不是今日的邪法。
老商
不是自家后园种的。
老商
比如:酒精兑水,
信笔由墨
酒兑水,绝对古法,自有卖酒的就有此技了。地沟水是新发,至少2000年后发明的。
信笔由墨
老乡曾挑着牛肉上门卖,五角钱一斤,真上好的新鲜黄牛肉。……

福建有的生产队养有专门拉石料的黄牛,水牛再壮也不行,非黄牛不可。上等的一头牛能独自拉一条四、五米长,40公分左右宽,10多公分厚的踏步条石。据老乡说,这些牛食料中要混入蛇肉。但是,这种牛不能伤筋动骨,一旦伤动筋骨就废了。除了宰杀卖肉,没其他用了。这种牛肌腱非常发达,烧出来的肉非常可口。

不要说那些乡民不道德,人穷啊。

公鲨
现代中国境内最早的酿酒古迹就在河南舞阳,7000年了,加水估计也加了7000年。

河南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的最新考古发现表明,生活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老祖先已经开始发酵酿酒了

走资派还在走
北京不叫红虫,叫线虫或红线虫。拿一乒乓球,上面挖以窟窿,

底下用针扎很多眼儿。把线虫装进乒乓球,用绳儿吊在鱼缸里。线虫从乒乓球中探出来de,就被热带鱼给吃了。

不能把直接放入鱼缸,那样的话线虫就会钻进沙子里,鱼就吃不着了

老商
你也养过魚?
走资派还在走
养过,热带有,神仙,斑马,红箭,黑玛丽,红绿灯。金鱼养过

龙睛,帽子,水泡,望天儿,绒球儿,还有狮子头。

没养过珍珠,珍珠太难养

飯盛男
趕個大車都是先進生産力的代表、搶着干
雾蒙蒙雨霏霏
没下过乡,但是听说每年知青过年回家那一段时间,农民养的鸡鸭都吓得不愿意出屋,也不敢出声。
信笔由墨
是啊。没关系,你当不了车把式。那可是技术活。北方农村雇的长工,不会赶车当不了大工。
世事沧桑
哈哈哈,那不叫黑市,叫黑手。
飯盛男
小時候看那電影時想、把村頭那棵死樹挖掉不就解決問題了嗎、、、看来我的階級闘争観念還不強、引不出階級敵人
j
johniewalker
那时候黑市一般没有集中“市”,而是个人之间直接交易。上海就有走街串巷换米的、卖鸡或鸡蛋的

即便是江南鱼米之乡,那时候农民的口粮也往往不够吃。而城里人的口粮是按照年龄、性别来定的,男孩子多的家庭会不够吃,但是老人、女人女孩多的家庭粮票往往有富余的。国营粮店里卖的米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陈米(粮仓里每年新米进来,陈米出去),可能的情况下大家当然都愿意吃新米。于是上海周围农村就常有农民背着新米,到上海走街串巷找人换旧米,一斤新米可以换更多的旧米。或者把新米卖给你,但是要多收粮票,甚至完全用粮票来换米。

悄悄走街串巷卖鸡蛋、卖鸡鸭的也有。居委会的人、警察一般也睁一眼闭一眼 --- 他们自己和家人谁不想多吃一口?

世事沧桑
定量口粮和粮食之间是怎么折算的?吃不完的定量可兑换粮票吗?
d
dudaan
有个骑自行车的农民到胡同里来用大米换白面

我们家买了他的一口袋米,给了他同样重量的面粉,结果发现这袋米上面是米,下面是沙子。

华府采菊人
社队酒厂真的是依“古法”胡乱蒸馏酒, 质量完全无法保证,不用酒精勾兑是因为买不到!酒精是国家统配物资
z
znr0505
我们那里是凭单位出差证明到定点粮店换粮票(省票、全国粮票-扣食油定量)
华府采菊人
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的贾湖遗址, 八千来年的骨笛出土于此
c
chufang
以前在贵州厂里,有家的买菜都在自由市场上买。国营蔬菜店基本上是空的。
c
coach1960
瞎扯吹牛的多,插队知青是被再教育的弱势群体,哪里敢造次。知青回城探亲一般都会给村民朋友办点事
X
XYZ94538
胡言
公鲨
想象出来的,76年之前上海市区对外来人口管理的十分严格,知青探家都会被催报临时户口,敢走门串户?马上工人民兵伺候!
花似鹿葱
主要都是后期。到北京上海出差总要找当地人偷换点买点工业券纺织券,否则你有钱也买不了许多东西。
j
johniewalker
城里,你的粮食定量就是以两票为准。数量比较复杂,看你在哪里:一般的米面等,钱+粮票一斤买一斤。

但是买红薯时,一斤粮票能买 7斤,这说的是上海。上海粮票的最低面额是半两,买个蛋糕、油条之类的。

婴儿粮食限量最低,随着年龄增长一路上调,到 20 来岁时最高,上海男的最高好像是每月 31斤,以后限量又有所减少。从事重体力活的会有额外的粮食。

北京:一直到 80年代还有粮票,而且分为米票、面粉票和粗粮票,分别限量。记得我到北京上大学时是每月米票 7 斤,面票 14斤,粗粮票 9斤。女大学生每月大约25、6斤定量,但大多数人吃不完。

农村:看你在哪里了,绝大多数地方看收成,一般都是不能敞开吃的。上海郊县,鱼米之乡,农民一般早晚都喝粥,只有中午吃干饭。农忙时太累 ,三顿干饭。 上海周围一般农民分的都是米,你想吃面食,就提着米,去镇上的国营粮店换面粉或面条等(加上用钱补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