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mloops的曙光在四点半醒来,例行登记后,大巴带着原班人马来到小小车站。昨天的列车分成两班,一班开往Lake Louis,另一班开往Jasper。这次先跟着三文鱼逛吃逛吃去Lake Louis(露易丝湖),然后回家攒钱,下次去Jasper。
根据昨天的经验,旅馆的免费早餐咱不碰,上车先看菜单。六点准时出发,服务员立马给大家倒咖灰,“今天火车先经过Baby Rocky Mountain,然后Rocky Mountain,大家别打瞌睡。”后来跟盆友说起这趟旅程,费银子还费手机内存。
火车照例先在Kamloops绕行,深山里的大学城,与世隔绝的空气里,弥漫着年轻的青春和流浪的沉默,还有游客的喧嚣与匆匆。
慢慢的火车经过一座纪念碑,加拿大横贯铁路的最后一根铁钉在此落地。
当年修建这条铁路是愚公移山,等不到子子孙孙,只得大量招聘中国外劳,大部分的外劳也长眠于此,无名无姓筑成纪念碑。后人有幸看到这片湖光山色,请为先人们点赞致敬。当然,人家费尽心思劈山开路主要是运输货物,不是给大家看风景的;所以大家拿的铁路,货车优先。
今天特供不带酒精的鸡尾酒,顺便学个英文Mocktail,颜色灰常漂亮。服务小姐姐说喜欢就多来几杯,我喝了5杯。早餐依旧很不错,但是吃的很不专心,因为外面风景太美,手机一直搁在小桌板上,时不时来几张。
正式进入山区,蓝澄澄的天窗开始出现一座座雪山;想象头等舱可以躺着拍照的天窗,激起回家攒银子的强烈欲望。
铁路旁的河流左右飘忽,过一座桥就换一边,河水在阳光下呈现冰川区特有的蓝绿色。造成此种颜色的主因是冰川水里含有灰色的灰(dust),经过阳光反射呈现出蓝中带绿的颜色。这个灰不是火山灰,就是一种冰川地区特有的灰。理科僧帮忙详解一下。
午餐过后,火车正式进入落基山,积雪蔓延到铁路两边,温度明显降低,风景从秀丽变成壮观。不久火车慢慢经过Stoney Creek Bridge,高度排名第七,1885年建成,原是木头结构,1894年改建为钢结构。
哗啦啦的又爬过一个山头,火车在一块类似河床的火车站停下,等对面来的火车。然后,稀里糊涂的龟爬半小时,车子彻底在一堆枕木旁边停下。服务员除了给大家送小点心,立马又送一个不算小的Biscuit,此时离开我们的终点Lake Louis只剩下一个小时的路程。
大家等了十五分钟,列车长宣布前方路况:有辆车车故障了,原本以为能勉强爬到最近的火车站,结果是negative。紧急救援已经出动,大概得两小时,故决定给大家提供light dinner。正吃着热乎乎的鸡肉配马铃薯泥,一列货车风尘仆仆的扑过来,全场鼓掌。
火车再度启动来到Spiral Tunnel,八字形铁路。因为无法直线攻克大山,所以用类似之字形的铁路让火车迂回上山;之字形铁路有明显的前进后退,但是八字形铁路没有,理科僧详细解释一下哈,文科僧负责看风景。工程艰难,又是无数生命埋青山。
约莫半小时,火车到达露易丝湖Lake Louis车站已近八点;大半人在此下车,还有一部分人直接前往班芙Banff。道别列车服务员,登上大巴来到心心念念十多年的景点和旅馆。
走进湖景房,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把房间逛一遍。群里已经问了N+1次蓝宝石的景色……嗯……嗯……出门照相去!然后我跟两个娃在旅馆一楼绕来绕去,知道湖在外面,可不知道门在哪里。最后是旅馆服务人员带我们到大门口,“出门右转就是湖,小心路滑。”
冬天还没有,蓝宝石在冰块下面。
什么是“明显的前进和后退”?
火车再度启动来到Spiral Tunnel,八字形铁路。因为无法直线攻克大山,所以用类似之字形的铁路让火车迂回上山;之字形铁路有明显的前进后退,但是八字形铁路没有,
穿着背心短裤打雪仗,真的很奇特
加拿大落基山脉的铁路是世界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其修建、设计和运营充分体现了智慧、耐力与地理妥协。以下是主要设计方法与技术亮点: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CPR)穿越落基山脉的关键点就是海拔约 1,627 米的 Kicking Horse Pass,是可行的最低点之一。
尽管已选最低点,但依然面临极大坡度挑战。
最初铁路在山口的坡度高达 4.5%(即 100 米爬升 4.5 米),对于重载列车而言太陡,常发生事故。
1909年建成螺旋隧道系统:包括两个螺旋隧道:
上螺旋隧道(Upper Spiral Tunnel)
下螺旋隧道(Lower Spiral Tunnel)
作用是:列车在山体中绕一个圈再往上爬,将实际坡度降低到 2.2%,显著提高安全性。
列车的一部分甚至会在上山时与自己交错而过,非常壮观。
利用 Bow River、Kicking Horse River、Fraser River 等河谷地形修建线路,以避开最陡峭的山脊。
河流走向天然就是山脉中的“最弱路径”。
为应对长大坡度和重载货运,铁路会在关键路段增设额外的机车(通常挂在列车中部或尾部)来辅助牵引。
落基山冬季雪量极大,CPR和后来的加拿大国家铁路(CNR)沿线建有雪棚(Snow Shed),防止雪崩掩埋铁路。
同时设有大量隧道、桥梁,定期维护设备强大。
加拿大国家铁路(CN)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P)都建有穿越落基山的主干线,有时通过**不同山口(如Yellowhead Pass)**以缓解交通压力和提供冗余路线。
加拿大落基山脉铁路通过“螺旋隧道 + 缓坡设计 + 河谷路线 + 增设动力”的组合手段,实现了在严酷地形中安全高效运行。
如需我画出螺旋隧道示意图或设计分析图,也可以告诉我!
这样:
咱穷人爱吃旅馆的免费早餐,不敢碰果汁水果, 只喝热咖啡。
不用走很多路,点赞支持~
Kamloops的曙光在四点半醒来,例行登记后,大巴带着原班人马来到小小车站。昨天的列车分成两班,一班开往Lake Louis,另一班开往Jasper。这次先跟着三文鱼逛吃逛吃去Lake Louis(露易丝湖),然后回家攒钱,下次去Jasper。
根据昨天的经验,旅馆的免费早餐咱不碰,上车先看菜单。六点准时出发,服务员立马给大家倒咖灰,“今天火车先经过Baby Rocky Mountain,然后Rocky Mountain,大家别打瞌睡。”后来跟盆友说起这趟旅程,费银子还费手机内存。
火车照例先在Kamloops绕行,深山里的大学城,与世隔绝的空气里,弥漫着年轻的青春和流浪的沉默,还有游客的喧嚣与匆匆。
慢慢的火车经过一座纪念碑,加拿大横贯铁路的最后一根铁钉在此落地。
当年修建这条铁路是愚公移山,等不到子子孙孙,只得大量招聘中国外劳,大部分的外劳也长眠于此,无名无姓筑成纪念碑。后人有幸看到这片湖光山色,请为先人们点赞致敬。当然,人家费尽心思劈山开路主要是运输货物,不是给大家看风景的;所以大家拿的铁路,货车优先。
今天特供不带酒精的鸡尾酒,顺便学个英文Mocktail,颜色灰常漂亮。服务小姐姐说喜欢就多来几杯,我喝了5杯。早餐依旧很不错,但是吃的很不专心,因为外面风景太美,手机一直搁在小桌板上,时不时来几张。
正式进入山区,蓝澄澄的天窗开始出现一座座雪山;想象头等舱可以躺着拍照的天窗,激起回家攒银子的强烈欲望。
铁路旁的河流左右飘忽,过一座桥就换一边,河水在阳光下呈现冰川区特有的蓝绿色。造成此种颜色的主因是冰川水里含有灰色的灰(dust),经过阳光反射呈现出蓝中带绿的颜色。这个灰不是火山灰,就是一种冰川地区特有的灰。理科僧帮忙详解一下。
午餐过后,火车正式进入落基山,积雪蔓延到铁路两边,温度明显降低,风景从秀丽变成壮观。不久火车慢慢经过Stoney Creek Bridge,高度排名第七,1885年建成,原是木头结构,1894年改建为钢结构。
哗啦啦的又爬过一个山头,火车在一块类似河床的火车站停下,等对面来的火车。然后,稀里糊涂的龟爬半小时,车子彻底在一堆枕木旁边停下。服务员除了给大家送小点心,立马又送一个不算小的Biscuit,此时离开我们的终点Lake Louis只剩下一个小时的路程。
大家等了十五分钟,列车长宣布前方路况:有辆车车故障了,原本以为能勉强爬到最近的火车站,结果是negative。紧急救援已经出动,大概得两小时,故决定给大家提供light dinner。正吃着热乎乎的鸡肉配马铃薯泥,一列货车风尘仆仆的扑过来,全场鼓掌。
火车再度启动来到Spiral Tunnel,八字形铁路。因为无法直线攻克大山,所以用类似之字形的铁路让火车迂回上山;之字形铁路有明显的前进后退,但是八字形铁路没有,理科僧详细解释一下哈,文科僧负责看风景。工程艰难,又是无数生命埋青山。
约莫半小时,火车到达露易丝湖Lake Louis车站已近八点;大半人在此下车,还有一部分人直接前往班芙Banff。道别列车服务员,登上大巴来到心心念念十多年的景点和旅馆。
走进湖景房,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把房间逛一遍。群里已经问了N+1次蓝宝石的景色……嗯……嗯……出门照相去!然后我跟两个娃在旅馆一楼绕来绕去,知道湖在外面,可不知道门在哪里。最后是旅馆服务人员带我们到大门口,“出门右转就是湖,小心路滑。”
冬天还没有,蓝宝石在冰块下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拿大火车游记】火车2-2与落基山 【加拿大火车游纪】火车2之1 【加拿大火车游纪】起点温哥华 【杂纪】猫老板 【杂纪】直飞印度
什么是“明显的前进和后退”?
火车再度启动来到Spiral Tunnel,八字形铁路。因为无法直线攻克大山,所以用类似之字形的铁路让火车迂回上山;之字形铁路有明显的前进后退,但是八字形铁路没有,
穿着背心短裤打雪仗,真的很奇特
加拿大落基山脉的铁路是世界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其修建、设计和运营充分体现了智慧、耐力与地理妥协。以下是主要设计方法与技术亮点:
加拿大落基山铁路设计核心思路 1. 选择最平缓的山口:基克兰山口(Kicking Horse Pass)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CPR)穿越落基山脉的关键点就是海拔约 1,627 米的 Kicking Horse Pass,是可行的最低点之一。
尽管已选最低点,但依然面临极大坡度挑战。
2. 螺旋隧道(Spiral Tunnels) —— 精妙绝伦的工程创举最初铁路在山口的坡度高达 4.5%(即 100 米爬升 4.5 米),对于重载列车而言太陡,常发生事故。
1909年建成螺旋隧道系统:包括两个螺旋隧道:
上螺旋隧道(Upper Spiral Tunnel)
下螺旋隧道(Lower Spiral Tunnel)
作用是:列车在山体中绕一个圈再往上爬,将实际坡度降低到 2.2%,显著提高安全性。
列车的一部分甚至会在上山时与自己交错而过,非常壮观。
3. 沿河谷和缓坡修建路线利用 Bow River、Kicking Horse River、Fraser River 等河谷地形修建线路,以避开最陡峭的山脊。
河流走向天然就是山脉中的“最弱路径”。
4. 助推机车(Helper Locomotives)为应对长大坡度和重载货运,铁路会在关键路段增设额外的机车(通常挂在列车中部或尾部)来辅助牵引。
5. 修建雪棚与定期维护落基山冬季雪量极大,CPR和后来的加拿大国家铁路(CNR)沿线建有雪棚(Snow Shed),防止雪崩掩埋铁路。
同时设有大量隧道、桥梁,定期维护设备强大。
6. 多重路线并存加拿大国家铁路(CN)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P)都建有穿越落基山的主干线,有时通过**不同山口(如Yellowhead Pass)**以缓解交通压力和提供冗余路线。
著名路线与看点如需我画出螺旋隧道示意图或设计分析图,也可以告诉我!
这样:
咱穷人爱吃旅馆的免费早餐,不敢碰果汁水果, 只喝热咖啡。
不用走很多路,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