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30年代的兰州,一起看俗语“吹牛皮”的来历

整点笑话室
楼主 (文学城)


兰州在古代叫金城,有“固若金汤”之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西北重镇。早在公元四世纪“五胡乱华”时期,西晋重臣张轨建立了“凉”国,抵御胡人侵犯,兰州就在其范围内。这组照片来自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的影集。 图为1933年的兰州黄河岸边,一个人正在弯腰使劲吹起捆扎起来的牛皮,制作筏子渡河用。这种方法起于源早期的北方匈奴部落,据说就是俗语“吹牛皮”的来历。

图为两个人正在把吹鼓的牛皮捆扎起来,不漏气才行。这种大的皮囊是牛皮,也有用羊皮的,还有用狗皮的。图右的少年身穿棉袄,歪头看着相机,显然觉得新奇。

图为1930年代的黄河边,岸上放着几个吹好的牛皮囊,一个做好的皮筏子已经完成了下水仪式。结构比较简单,在木头龙骨上固定好皮囊就可以了。皮筏子古时候叫“革船”,秦汉之际的匈奴人就已经使用了,有的用干草填充再缝起来,另一种就靠吹了。

图为一个人背着皮筏子赶路。可以看见每个皮囊都用绳子拴在木头架子上。筏子估计分量不很重。

这是一张人扛皮筏子的正面照。这个小伙子单手扶着筏子,说明不重。这种筏子看样子搭乘不了几个人。

图为三个小孩子坐在黄河岸边的筏子上。筏子的龙骨看得很清楚,都是细细的棍棒。三个孩子笑的很开心。

图为一个年轻人在吹一张狗皮,毛都没有去除。有点像是藏獒的皮。狗皮应该用得比较少。

图为宽阔的黄河水面上,几个人正在划着皮筏子渡河。如果起大风或者水流急,这样过河还是有点吓人的。

这张照片还是人们用皮筏子渡河,镜头要近一些,原来皮筏子上还压了一层石块保持稳定。另一个筏子上白色的袋子也起到稳定作用。

最后这张照片是现代的,西北地区黄河边的人们仍然在使用皮筏子。不过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手艺和旅游特色,吸引游人。

信笔由墨
怪到没有“吹猪皮”一说。
立竿见影-1
以前看连环画“白毛女”,大春跑到黄河边,搭羊皮筏子过了河,估计就是说的这个
信笔由墨
怪乖隆地动,你家的羊儿大似牛哈。
c
chufang
看看这个羊个头大不大?

老商
不到黄河心不死,没人说不到长江心不死,
老商
可以掛牛头卖羊肉。
立竿见影-1
转基因?
p
puyh
不到乌江心不死。
信笔由墨
赔钱的买卖啊……
o
obama_北美101
我见过吹猪皮,现在想来那些人肺合量真大!
信笔由墨
不到桃花江不死心。
c
chufang
好像杀猪时杀猪匠要吹猪皮。
信笔由墨
不把猪吹鼓足了,毛刮不了。
y
yunshangao
现在又鼓风机。但私家里杀猪,好多还是用嘴吹
y
yunshangao
现在又鼓风机。但私家里杀猪,好多还是用嘴吹
老商
桃花江里美人窝,环肥燕瘦任你挑,妙 !
信笔由墨
自行车出现后,有用打气筒的。
信笔由墨
吹猪,先在后蹄拉一个两指多宽的口子,然后用一粗细的长签子捅几道,再吹。不捅是吹不动的。
信笔由墨
奇怪的是,买肉时却从没见到捅的痕迹。
老商
剖膛后气放掉了 !肉收缩,捅的痕迹消矢啦!
立竿见影-1
那只脚上还有,很脏,又叫“吹脚”,知道的都不买,卖不起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