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意愿与被动选择——陈凯歌之《赵氏孤儿》

l
ling_yin_shi
楼主 (文学城)

(原创:灵隐士)

个体的意愿与被动选择——陈凯歌之《赵氏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是一首歌,罗大佑唱过。

      《亚细亚的孤儿》也是一部长篇小说,台湾作家吴浊流以日文写作,关于胡志明,关于越南。

      《赵氏孤儿》来头更大,四大元杂剧之一,流传千年。

      灵君小时候跟着长辈看过改编成戏剧的《托孤救孤》,台上红脸花脸咿咿呀呀,转圈圈,甩辫子,你上我下,不亦乐乎。小孩子虽然对表演看不出什么门道,但至少懵懵懂懂知道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后来又看了《托孤救孤》的连环画,一个人一页一页翻下来,整个故事就明白多了——诚与义,值千金。

      《赵氏孤儿》也曾经被翻译成法文版,英文版,名字改成了《中国孤儿》,甚至被文豪伏尔泰拿来再创作,以颂扬中式的儒家道德。几乎所有版本的重点都在于刻画托与救,通过一托一救勾勒出了中国古典的诚信与侠义精神。

      电影《赵氏孤儿》不一样——相比《托孤救孤》,它弱化了托与救的过程,而把关注重点转移,用相当大比重的篇幅,去详细描述了孤儿的命运,以及强调孤儿身上不可避免的悲剧性。即使戏剧、歌剧许多版本珠玉在前,电影在剧本创作方面也丝毫不逊色,表现出了十足的张力与厚重之感。张力在于孤儿身上先天存在的矛与盾:手心的这一面是养父,从小养育他关爱他,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起来的感情血浓于水;而手背的那一面是给予他生命的亲生父亲,刚毅正直,因此被狡诈的养父设计灭门,可是对这个哇哇学语的婴儿却动了恻隐之心,愿意留下他来亲自抚养。厚重之感在于电影加注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应该如何取向,如何取舍,以及如何反应——一个人呢是选择维护心里的正义呢?还是选择满足私人的感情?

      虽然这是一个孤儿,可是童年无忧无虑,得以幸福成长。直到有一天他被告知了真相,那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他的身世,亲生父母,整个家族的灭亡,以及注定的与养父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突然就这样一下子,一整个压在了他的肩上。面对如此沉重的压力,他该怎么办呢?事实的经过,真与假,错与对,自己以往的认知全都被颠覆,这一切该如何才能判断?就算有了判断,下一步该怎样选择?就算心里有了选择,真的能够下定决心并且亲自动手吗?毕竟这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生活局限在府邸之内,所有的一切都在养父的羽翼之下,外面的世界离他遥远而淡漠。

      这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血管里流淌着正直之血。他终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他选择了大义,抛开养父对他的恩情。他擦干眼泪,咬紧牙关,鼓起自己的勇气,拿起了刀剑,与养父面对面一决生死。即使满身都是伤痕他也坚持着,硬挺下去。反倒是养父抛不下舐犊之情,实在不忍心看他这般辛苦挣扎,于是扔下刀剑引颈求死,成全了他的大义。在外人的眼里,这孩子做得对,因为他坚持了正义,铲除奸佞,替父报仇,道理原应如此。可是站在一个孩子的立场,所谓的正义,是那么突然那么被动地强塞给他,发生的一切如此突兀如此冷冰冰,让他在情感上一下子如何接收?他如何才能理解并心甘情愿呢?他如何才能忽视平日眼睛里所看到的,抛弃心里面所感受到的那些日积月累的感情?他当然做不到,正像电影里他忍无可忍大声吼出的:“你们要我报仇,可是有谁关心过我的感受?”孩子的伤痛毕竟是孩子的,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永远不会被认可,也不会被认真地体会。

      孩子还会继续成长。在漫长的岁月里,他还会面对数不清的赞誉和夸奖。对他而言,面对他人时表面装作强颜欢笑可能并不太难。所有人也会把他定义成正义的标尺去效仿,只是——他心里会因此而开心满足吗?

      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时,他的内心深处会不会回想起以前养父的舐犊恩情?养父引颈求死的那一幕,会不会浮现在他的眼前,深深折磨着他?那些往日的恩怨,已经飘落似风,可是内心的伤痛,则会陪伴一生。 

      这可能是每个人在思想上,在灵魂深处都会面对的一个艰难选择。该如何设定人生的价值与理念呢?该如何考量取舍?是应该立足于心中的正义呢?还是应该立足于个人的感情?

      据说,导演在创作电影时,融入了自己的青春年少,以及对父亲五味人生的忏悔。

l
ling_yin_shi
看到闲猫兄的作品,禁不住技痒,故发文以和。:)
闲猫
好文。
浮云驰
没看过这部电影,主要对陈凯歌霸王别姬后一系列魔幻电影比较失望,后来就不关注了。看灵隐的介绍这部还不错,情感上的选择不容易
浮云驰
但如果是权力政治上的选择就容易多了,孤儿只有干掉养父才能夺回权力,而且杀父之仇就是最正当的理由,夺权的合法性完全有保障,
l
lovecat08
赞呀!
浮云驰
现实中往往都是权利驱动主导的多,情感少
l
ling_yin_shi
是啊。无极算是失败的尝试——过于想要票房,结果味道变了,一半偶像剧,一半呕吐剧——道理太拧巴。:)
l
ling_yin_shi
是的。所以导演选择了一个特别的视角,讲了一个如何选择的故事。之后的道士下山也有这种感觉,下次跟你共赏。:)
l
ling_yin_shi
猫猫轻伤不下火线哦,谢谢鼓励。:)
梧桐之丘
就喜欢灵的文章,给力。早安!
l
lovecat08
加油
把酒话桑麻21
好文! 这个例子很极端,一开始就把他设定在两种选择都万劫不复的境地中,戏剧冲突到极致。能想起来的例子有

被买卖的孩子,有的养父母对孩子爱如珍宝,虽然明知他有痛失孩子的亲生父母。孩子知道真相也会面临情感震荡和人性与公义的纠结,但情感好像占上峰,天平多偏向从小对他很好的养父母。但如果遇到电影中这么极端的境地,大多数人可能最后都选择逃避吧

l
ling_yin_shi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对乔峰也是这样刻画的,甚至加上了民族大义,人生错位,何为对错的思考。有可能

是从赵氏孤儿启发的灵感。:)

l
ling_yin_shi
谢桐兄辛苦鼓励。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