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年月,李庆霖的信是起了改善作用

i
ireadwrite
楼主 (文学城)

一九七八年,是我家乡最后一年安排(动员要求?)知青下乡。从那之后,这运动成为历史。

据了解,我家乡的有规模的知青上山下乡,是在1968年底开始的。当时大部分是广州来我县下乡的,本县城下乡的也有一些。那时的权力机构(县革委)才建立不久(1968年初才成立),一切都还在逐渐建立秩序之中,知青的安置没有什么有效的的管理领导,也没有经验。很多知青落户后都有困难,被安排接收的生产队也有很多困难和问题。有很多矛盾。 

从那时到李庆霖的信(七三年),知青安置管理工作有逐渐加强。毛复李的信后,按上级规定,县里的知青安置管理工作有了专门的办公室(知青办)(可能是全国统一设立的),本县知青下乡时的安家费也由县财政拨款(每人几百元,具体数目记不清了),小部分为知青本人置装,其余拨下去。对下放地点也有考虑安排。(但仍然有知青自己联系插队地点的)。

到我当知青时(七五年),我们大部分人都安排到农林场,插队落户的很少。在农林场的发工资,第一年大家都一样,每月22元。第二年,在农场的按农工一级,在林场的按林工一级。林工比农工钱多一点点。我当知青三年,领过农工一级每月26元,农工二级每月29元。口粮每月40斤(林场的每月35斤),比城镇居民多(城镇居民成人每月30斤),食油和肉的定量也比城镇居民多。(补充:口粮、食油等的定量与李庆霖的信无关,那些是农工或林工的定量)。

那些比我们早的去插队落户的,有很多生活很困难。我的同学的哥哥姐姐中有好些是这样。有不少人干了一年,扣除各种东西后,几乎没钱分,甚至倒欠钱。

 

M
Meiyangren
李出狱后没有退休金,没有住房,地区的人大主任还是帮他解决了这些问题。被整后也是怕了。唉!
a
akc
李庆霖1957年被划为右派,信如落入其他人手中,不用等到1979年,也会以反革命罪被判无期。
立竿见影-1
最重要的一点是免了插队落户,而是集体下在林场,园艺场,农场等等,

这也在某种形式上保护了知青, 尤其是女知青, 免遭生产队长大队书记的毒手。 也是毛泽东死得其时,后来的知青返城不用去求书记们,不然不知会有多少女知青遭毒手。  我那个公社的一个大队, 早我们几年的插队女知青全部被大队书记奸污, 因为要招工去某化工厂。后书记被判刑。 

华府采菊人
即便“御状”告“通”了, 不少地方还是有到生产队插队落户的
c
coach1960
你这个说法不准确。林场,园艺场,农场能有多大容量,接受不了多少知青的。重要的是知青的父母单位关心自己的插队子女,有了

有了合法的理由“厂社挂钩”,很多知青办是地方企事业单位派驻干部操控。自己的孩子在乡下当然要尽量照顾

c
coach1960
电影 “邓小平”就有描述,邓身边的人都在感叹,“我们的子女都在边疆插队呀”
J
Justness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影响面太广。李的信仅是改变上山下乡运动政策的一个因数。
公鲨
但强奸女知青的案件73年后少多了,确切地说913之后,就没人再相信老毛那一套了,插队落户的激情也散尽了
d
daloon
78年应该没有下乡了,最后一年是77年
公鲨
中国很大,各地情况不一样,我就遇到过79年下乡的
y
yunshangao
really? 79年都一窝蜂返城了
B
BeagleDog
我们那儿最早上山下乡的是跟学校走。一个学校的同学下到同一个公社。如果有两个孩子一起下乡,可以选其中一个地方。

祖父母或大伯之类亲戚在农村的,也可以选回乡。 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的,好多都是送到最偏远的生产建设兵团或农场。我们当年在大连就接送过到吉林和黑龙江的上海学生。就是帮她们拿东西,从码头送到火车站。

后来知青下乡是跟父母工作的单位走。各单位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有时单位会派车送家长去农村看孩子。单位还派带队干部住在青年点。这样就真正有人照顾知青了。

优闲丽人
上山下乡,是对我们这一代最恶毒的迫害!我去当兵逃过此劫难!但我的同学却10年北大荒,回京后却不算工龄!gcd的阴毒,罄竹难书!
京工人
我以为上山下乡知青全国都算工龄呢,首善之地北京还有这样不要脸的政策?
京工人
这个说法不准确,我就是1976年插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