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沧桑 -- 始祖荥阳侯郑遇春墓

盲点11
楼主 (文学城)

第四篇,先祖郑遇春1390年被老朱杀了,其兄郑遇霖在1355年于芜湖战死沙场,在1404年(永乐2年),家族搬迁到湖北荆州,把两位先祖的墓地也搬过来了。郑遇春墓在康熙51年(1712年)重新翻修,现为荆州市保护文物。

 

——————————————————————————

郑遇春墓,百度百科说了一大通在贵州正安府,最后突然来了一句现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不禁愕然。不知道谁放上去的,和事实不符合。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1%E9%81%87%E6%98%A5/3578257

 

我们绣林郑氏家谱,还有附近其它支的家谱都明确指出墓地所在,确实是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左边是绣林郑氏家谱,右边是江陵白马寺郑氏家谱,都是长子郑祥这一支;

湖北松滋郑氏家谱,这一支是遇春公次子郑诞流失在荆州的。郑诞自己最后定居在四川雅安名山

第三张图片是后来看到另外一支遇春公后人(遇春公第二个儿子郑诞后人,也是目前看到唯一一个在湖北一带不属于遇春公长子郑祥后人的)湖北松滋族谱,都指向康熙五十一年重新修葺的这个墓地,在公安县黄龙岗(应该是当年的老地名),现在是申津渡胜利村四组郑家大山。我家绣林家谱上写的康熙四十九年应该是光绪年间修谱者的笔误。

 

这个墓是公安县第一批保护文物。小时候家里人就说:离老家几十里地有家族的祖祠,还有先祖的墓地。墓地和祖祠的规模相当大,以前还有专人看守。我爷爷估计小时候被家里人带去看过,所以略有印象。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慢慢地就不去了,据说后来拆祠堂,平坟茔,就不知道怎么样了。

 

公安县保护文物资料

 

 

在97年第五次修谱的时候我爷爷重新带族人去看过,把墓碑上的文字记录下来。

 

 

前一段时间,祚刚叔叔组织,祚国叔叔和其他族人到墓地去祭奠瞻仰。墓地犹存,但是墓碑和文字已经从康熙51年(1712年)修复到现在已经过了300多年了,碑上的文字也有些模糊了。按照家谱记载,有几个第6到12世的长辈埋在旁边耳穴,已经不复存在了。

 

现录几张照片和文字如下:

 

墓葬地面封土堆残高约1米,直径13米,有一带顶石碑、两件石钫、一件石香炉。碑正面印刻楷书上款为:宣力武臣柱国;中间正文为:明敕封开国辅运推诚郑遇春、夫人谢向氏之墓;下款为:大都督荥阳侯。碑两旁石柱上刻(左):二代云南尔海指挥使;(右):三代温州卫广威将军。”碑刻落款时间:清康熙五十一年岁官壬辰季冬谷旦

 

 

遇春公的墓地为什么会在公安呢?这些家谱上没有任何记录,可能是修谱的时候已经年代久远,不可能知道了。在上一篇讲二世祖郑祥的时候(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169/202212/8313.html),提到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城后,永乐二年(1404年),遇春公长子郑祥(思聪)被派去云南统领云南军事,实则是朱棣派去监视沐王府。在由福建去云南任上,知道南京已经不是久留之地,于是带着遇春公两位夫人和家眷数十人,扶棺(离遇春公1390年遇难已经14年,很有可能只是带着衣冠,而非尸骨)沿江而上,至于为什么选在湖北公安,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倒是去云南上任的路上,并且当年在云南和南京之间应该经过湖北荆州很多次吧;埋葬地址在申津渡,倒也是个千年古渡。

l
lovecat08
早安
l
lovecat08
资料来源豊富
盲点11
现在已是文物,目前族人在向文物部门申请墓地和墓碑等进行保护和复原
盲点11
遇春公第二子的传说: 父子荥阳侯

https://www.jianshu.com/p/388d5f86efe1

遇春公第二子,郑祥之弟郑诞的传说,安葬于四川名山

——————————————————————————————————————

父子荥阳侯是夹门关郑氏入川的始祖。

父荥阳侯郑遇春(1330年—1390年),字伯仁,号燕衡。安徽省濠州即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攻下滁州,郑遇春因功升任总管;帅众攻打芜湖,获左翼元帅;攻下六安,担任六安卫指挥佥事;攻破朔州,改朔州卫指挥副使。洪武3年11月,因战功被封荥阳侯。岁禄900石,予世券。《明史》列传十九载,受赐锦帛30匹,后加禄至2500石。洪武17年被召回京,洪武 19年到上海帅军民修筑防倭堡垒,现存一址曰:“荥阳垒”。洪武23年12月,因受“胡惟庸案”的牵连,郑遇春定为“胡党”,被朱元璋诛杀。时年58岁。郑遇春的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狮子口镇申津渡村,现为荆州市重点保护文物,现仍保存完好。

子郑孤贞(1369年—1423年),又名郑琦,本名郑诞。郑遇春的儿子,排行老二。1386年12月,入伍至陕西华州卫所,后任管兵千户所。1387年娶靖海侯吴桢之女为妻。生兴一、兴二、兴三、兴四、兴五、兴六、兴七、兴八几个孩子。父亲郑遇春死后,郑诞在陕西华州卫乱军籍中更名为郑琦。

1399年7月,郑琦在“靖难之役”中,披挂上阵,屡次打败燕军。1400年9月,郑琦袭荥阳侯,升官军都指挥史。1401年 9月,率步、骑兵3万往援房昭。1402年燕王进京,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有的说建文帝由地道出逃,落发为僧。朱棣称帝后,郑琦不耻成为朱棣的臣子,一方面为躲避追杀,一方面也为寻找建文帝下落,便更名为郑孤贞,意为孤臣之守贞也。

他携妻儿及亲信等入川寻文帝。沿水路初到嘉州即今乐山后,经陆路沿夹江、木城、丹棱、马岭、邛崃、大邑,一路寻文帝无果,再到名山县蒙山下的宾风岩落脚。告诫家人和亲属,外人问时就说:“主人郑孤贞,来自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其它情况一概不准说,否则有灭族之危。至今郑氏许多碑序上,也称孤贞“湖广麻城人也,”或“楚人”或“三楚人也”。开初几世知道家族情况,几世后的郑氏后人就不清楚祖公履历了。1922年,郑氏后裔才为他立下有文字记载的墓碑,公开了隐藏五百余年的家族史。以“孤臣无二心,自北平篡成籍贯,故而弃楚北”,“孤臣无二心”等文字,公示他的心迹。“北平篡成”,指朱棣篡得皇位,后迁都北平。“篡成籍贯”,指他附籍湖广麻城县孝感乡。“故尔弃楚北”,表示1922年时帝制已除,可以放弃“湖广麻城县孝感乡”这个篡成的籍贯了。在宾风岩生活了两年,现今留一遗址,人称孤贞练武场。位于宾风岩下道全庙上,约十多亩的平台,视野开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404年他携妻儿及姻亲吴袭侯等又来到双河小溪沟,最终落业小溪沟(郑沟),即今日双河乡金鼓村。吴袭侯落业车岭(今吴沟)。此后生活安定下来。1406—1423年间,兴一、兴二、兴三、兴四、兴五、兴六、兴七相继成家。为防意外,为子孙着想,他将成年七子散居各地。一旦这段家族史泄露,仍可保留郑氏一脉。兴二郑兴义王氏在王家祠即大邑王家村一带,生一子郑昆山。此后兴二因故离开大邑,落业邛崃平落龙头溪即今夹关镇雕虎村五组居住,后依排行更名郑应显,娶姚陈氏生四子志忠、志让、志亮、志谦。

吴祖母先在大邑照管孙儿昆山,后随未成年的兴八还居南京。1423年,郑孤贞因病在小溪沟逝世,葬于名山县双河乡金鼓村,享年54岁。因当时明成祖朱棣,追查建文帝旧臣下落的风头未过,遵孤贞之命垒一土坟,以腰磨上扇置下扇腰磨于墓前为碑,取转徙折磨义(历尽磨难而忠贞不渝)。1988年荥阳侯郑孤贞莹墓,被名山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1424年朱棣亡,由儿子朱高炽继位,大赦天下,郑孤贞及家人得到赦免。迁到“邛崃第一店”的兴二郑兴义,遵循孤贞所立的排行:“应志思百福,山金朝万天;永代存加显,守本尚循环”,依排行更名为郑应显。

郑应显死后,墓葬于“邛崃第一店”的花园头。郑氏族人修建“兰坝庙”供奉川主李冰,同时供奉明太祖(朱元璋)和郑氏三公:郑遇春、郑孤贞、郑应显之圣像牌位,表达对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片忠贞情操。钟鼓楼山下有一座古庙,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四百余年,是因“兰坝庙”供奉的川主(李冰)神威浩大,神、祖不能与之共存,故于清道光二十年,迁移至福田寺的钟鼓楼山下。

钟鼓楼山原名尖峰顶。因郑氏先辈在尖峰顶,最高处修一间楼阁,名钟鼓楼。阁楼里有一口千余斤重的大钟,敲钟时数公里外都能听到宏亮的钟声,以此召集先民聚会或议事。由此尖峰顶得名钟鼓楼山。钟鼓楼山下,荥阳候郑孤贞后裔,建有郑氏聚会或议事的“议话堂”。后来,议话堂更名为福田寺。意为福田者,幸福之地也。福田村由此而得名。福田寺原有尼姑、长工十余人,地产十余亩,寺庙收入大部分用于褒奖郑氏家族考取功名之子弟。

郑氏后裔在福田寺侧,修三间房屋,名为“郑氏宗祠”,将圣祖牌位移于祠堂供奉。每年农历三月十四,郑氏后裔都要聚集在祠堂内举行祭祖议事。

钟鼓楼山下凹地里郑应显的茔墓,今已被郑氏后裔用砂石条修葺一新。每年清明会郑氏后裔,都要云集到郑应显茔墓前,举行祭祖仪式。

1990年第三次修谱,郑氏在祖上立下的前后二十代排行后面,增加二十代排行。共六十代排行,均镌刻在祖坟碑文中。前二十代排行为:“应志思福伯,山金朝万添;永玳存嘉显,守本尚循环”;后二十代排行为:“继述荣宗德,光昭大祖传;昌隆培国士,保世定开先”;新增二十代排行为:“希孔秉仁义,恩泽惠邦里,文才仰北斗,力行建奇勋”。



作者:水寨茶乡夹门关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88d5f86efe1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l
lovecat08
郑成功的后代,是俺的邻居。
孤雁胡天
很详实的史料, 多谢。 没读过明史, 只依稀记得小时听到的评书朱元璋。 说朱元璋晚年杀了不少功臣, 常茂因有刘伯温的锦囊

妙计"送主公", 才得幸免。

从时间上推断, 一世祖应该是在这次和其它功臣一齐遇难的, 身后还保留着荥阳侯的爵号。

说朱后来很是后悔, 。。。

 

孤雁胡天
狗了狗, 是火烧庆功楼。 不知正史有无记载。。。
孤雁胡天
火烧庆功楼中遇难者, 还真有荥阳侯郑遇春。老朱真是坏透了。。。

孤雁胡天
所以可以推断, 火烧庆功楼发生于1390年。
盲点11
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

那时候杀了一批直接和胡惟庸有关的人,十年之后的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就是滥杀无辜了,这批老臣都是征服云南回来不久,被一锅端了。

梧桐之丘
毛效法朱元璋干老臣,手段没有朱那么剥皮抽筋的,不过一个个也是很难受的。历史总是重演。
花似鹿葱
能把家谱续写到今天续写的这么详细,你们这个郑家不简单!
孤雁胡天
伴君如伴虎啊。
孤雁胡天
功高盖主啊。
浮云驰
能保存下来不容易
盲点11
700年沧桑,九死一生,能够活下来不容易
盲点11
郑成功的后人,后来被清朝收入汉八旗,到帝制被推翻,才重新恢复郑姓
盲点11
郑遇春长期镇守朔州,山西一带好几个城墙都是他修建的,防止北方元朝残兵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