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届后总理指示梁戈亮换拍子,影响最大的是刁文元和李景光,李景光的精神病和33届单打比赛单局5:21输给本格森

老柏树
楼主 (文学城)

这些都和梁戈亮换拍子密切相关。

31届后梁戈亮换成横板两面反胶的打法,实力上肯定是下降了。但72年瑞典队访华,梁戈亮敢打敢拼,2:1赢了世界冠军本格森(本71年拿世界冠军你可以说他有点爆冷,毕竟关键场次赢的都是中日选手--就打法来讲当时欧洲占优;72-73年才是真正的高峰:72年欧锦赛男单夺冠,欧洲传统的12强赛,72年决赛输给斯蒂潘契奇,73年决赛胜舒尔贝克,非常稳定)。这也是73年世锦赛小组赛对瑞典时有人推梁戈亮上场的原因,对本格森都有机会,当然可以让他上去拼一拼。结果当然大家都知道了,梁连输3场,直接导致中国队4:5输给瑞典。

32届的比赛在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人为了增大本队的机会,别出心裁的改了赛制。两个小组的前两名不是直接交叉打半决赛,而是打循环赛,小组成绩带入决赛。(最后南斯拉夫男队小组赛都没出线,这是后话。)

话说中国输给瑞典后,李景光心灰意冷,梁戈亮不能再用了,基本只能上刁文元+李景光+许绍发了。在小组赛最后一场中,对匈牙利刁文元拿了3分,最后中国队以小组第二出现,瑞典队第一。另一小组前两名是日本和苏联。

由于决赛的循环赛中,瑞典输给苏联,中国夺冠又出现机会了(如果瑞典又输给日本的话)。李景光他们打起精神,5:4胜日本。第9盘,决胜局李景光和高岛规郎20:19时打到轮换发球,高岛第12板时全力削中反攻摔倒,但攻球被李景光挡回。

中国对苏联,因为中苏争斗的政治因素,上面有命令:绝对不能输给苏联队!队员们一下子就紧张了,上来中国队1:3落后(苏联上的是戈莫兹科夫,萨尔霍扬和斯特罗卡托夫;戈莫兹科夫这届单打胜了本格森,之后本基本就一蹶不振,直到80年左右,因果又可以写一篇),李景光的精神又受到很大刺激。第9盘许绍发对斯特罗卡托夫,两局高抛发球直接得了18分 --- 在徐寅生李富荣后来编的《乒乓球的打法和技术》一书中,这是作为发球技术经典介绍的。这9盘中,许绍发,刁文元都拿了两分,李景光拿了一分。

可惜随后瑞典5:3胜日本,中瑞都是2胜一负,但小组赛瑞典胜了中国,所以瑞典夺冠,中国队亚军。

这场比赛后李景光的精神病落下了根,后面断断续续发作。到75年世锦赛时已很厉害了,单打第二轮对本格森,第3局5:21,最后0:3就输了。用英文讲,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21:3,21:6胜过世界冠军伊藤繁雄,同样5:21输给世界冠军本格森。正常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比分。

不谈李景光的精神病的话,实际上梁戈亮换拍最后影响最大的是刁文元(文革中全国比赛恢复后的第一个全国男单冠军,72年)。他也是中国男队世锦赛团体决赛拿分但又没拿过世界冠军的五虎将中唯一的一个。据小鱼儿网站上的沈正一政委说,只要和刁聊起这事,刁一定骂娘。

走资派还在走
在小组赛最后一场中,中国队五比二胜匈牙利,李景光没上

比赛结果是

郗恩庭负博塞伊(21:17 15:21 19:21)

许绍发胜约尼尔(比分忘了)

刁文元胜克兰帕尔(比分忘了)

郗恩庭负约尼尔(18:21 17:21)

刁文元胜博塞伊(21:13 21:12)

许绍发胜克兰帕尔(21:14 21:15)

刁文元胜约尼尔(24:22 21:18)

走资派还在走
决赛第一轮是中国对日本,瑞典对苏联,第二轮是中国对苏联,瑞典对日本。而且中国对苏联不是一上来就0:3

比赛结果是

许绍发负萨尔霍扬 0:2(比分忘了)

李景光负斯克罗卡托夫 (15:21 18:21)

刁文元胜戈莫兹科夫 2:1(比分忘了)

李景光负萨尔霍扬 (13:21 18:21)

许绍发胜戈莫兹科夫 (21:16 22:20)

刁文元胜斯克罗卡托夫 (15:21 21:7 21:13)

李景光胜戈莫兹科夫 2:1(比分忘了)

刁文元负萨尔霍扬 1:2 (比分忘了)

许绍发胜斯克罗卡托夫 (21:13 21:17)

老柏树
郗恩庭3局两胜的团体赛表现就是不行,31-32届试了几次都没戏

但单打完全就是另一个人,31-33届3次比赛单打,每次郗都是中国队中成绩最好的

老柏树
有可能,大家都是靠记忆。第9盘肯定不会记错,李景光2:1胜高岛,许绍发2:0胜斯特罗卡托夫。75年李景光单局5:21

输本格森,基本没有人知道。小鱼儿网站存在的时候有人专门讨论过。

走资派还在走
对,31届男团中国对法国,郗恩庭连输两盘

中国对法国

庄则栋胜韦贝尔 (19:21 21:12 21:12)

梁戈亮负塞克雷坦

郗恩庭胜马丹

庄则栋胜塞克雷坦

郗恩庭负韦贝尔

梁戈亮胜马丹

郗恩庭负塞克雷坦

庄则栋胜马丹

 

走资派还在走
对,李景光2:1胜高岛 (17:21 21:18 21:19)。33届男单32进16时,李景光0:3负本格森,

第三局确实是5:21

老柏树
查了一下,应该是1:3落后,且这是中国队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上使用高抛发球。虽然这个技术60年代在国内就有了
d
dudaan
我非常怀疑这个说法,刁文元和李景光都是直握球拍,当时也没有直拍横打

直拍按手型修拍子不可能换边一样舒服。

而且李景光那种左推右攻的打法和旋转没有太大关系。

d
dudaan
真正把换边发挥到极致的实际上是蔡振华和陆元盛

我想不起来他的名字了。

老柏树
说的是梁戈亮(横板)换拍子,受影响的刁文元和李景光都是直拍,刁是日式反胶拍,李是中国传统的正胶

但据以前小鱼儿上说,李后来也改了反胶,这个我不好确定。但71年李景光肯定用的是正胶。

显然,类似小鱼儿一类的网站是有用的,查起东西来太方便了。靠记忆不可能百分百准确的

走资派还在走
我理解老柏树网友的意思是,因为梁戈亮换拍子导致实力下降,男团败给瑞典。

中国男团四比五败给瑞典,本格森连得三分

本格森胜梁戈亮 (21:14 21:18)

本格森胜李景光 (22:20 10:21 21:19)

本格森胜许绍发 (21:18 21:12)

本格森对梁戈亮和许绍发都是完胜,但是李景光是有机会胜本格森的但没抓住,因此给李景光造成了极大的精神负担,导致后来的精神分裂,最后跳楼死亡。

刁文元也因此没有得到金牌。事后诸葛亮的说,如果不上梁戈亮而上刁文元,虽然赢不了本格森,但决不会输维克斯特伦,那样的话结果将是中国五比三获胜。

 

老柏树
但怪的是梁戈亮73年这届单打3:0胜了约尼尔,当时用的是两面反胶,改回鸳鸯拍应该是比赛完回国以后的事。事后诸葛亮的话

对瑞典当然该上刁文元。

徐寅生前些年受采访时,提过有人用政治原因上梁戈亮,加上来访比赛中梁又胜过本格森,所以徐就没再坚持。

走资派还在走
我看过一篇文章说,徐寅生问刁文元,刁文说能拿两分,徐寅生也准备让刁文元上,但在会议上

很多人都主张上梁戈亮,甚至上纲上线的说,这是对待新生事物的问题,横拍全攻型打法是新生事物。这下徐寅生也不敢言语了,因为正是文革时期。

月城
我记得国际乒联限制不同性能的球拍是从菜振花那个时代开始的


不知道粱戈粮用什么球拍

d
dudaan
这我也不信,梁是攻守兼备,不是全攻打法。
老柏树
用鸳鸯拍是能攻能守,换成两面反胶如何防?两面反胶削球,全世界的高手当时只有一个:

日本的高岛规郎(高岛泽夫),但高岛后来反手也改成了长胶。

老柏树
这个跟我看到的差不多,假设徐说的都没有问题

从一般人的角度,梁上届是男团主力,再怎么样拼一下也不至于对瑞典一分也拿不到。所以,我觉得对瑞典赛前推梁戈亮上并没有多大问题。我们现在分析都是事后诸葛亮。

d
dudaan
刁31届不是主力,巅峰是在32届前后,我看了国内的预备赛

在龙潭湖附近的一个体育馆,一个晚上决出冠军。李富荣还参加了,已经有些将军肚,对于一名模仿欧洲横板两面高吊弧圈球打法的运动员一开始连连丢分,后来稳住阵脚,反败为胜,但还是很快就败给别人了。

庄式打法的王文荣输给了于贻泽,而且是惨败。于进入前八后不敌郗恩挺,而半决赛郗惨败于刁文元。最后刁的对手是谁我记不清了,但是赢球毫无悬念。

刁理所当然成为32届主力。

d
dudaan
走资派贴中说全攻,你的逻辑我实在看不懂
老柏树
梁是反手长胶,正手反胶。其实就发球抢攻的话,梁没能占多大优势(跟后来的蔡振华比)。蔡是用同颜色的两面倒板发球后直接抢攻

说白了就是当时横板(包括本格森的),并没有完全从技术上解决问题。直到87年的老瓦,才从技术上最后解决了关键的问题(发球,反手弹打+从正手位回反手位的转换)。这之后,加上横板反手拧拉,横板技术上已没有任何漏洞了。

这直接导致今天专业高手基本全是横板。

老柏树
两面反胶,正常当然只能打全攻。退台削球,那么转的弧圈,防不住的

除非像高岛一样开始就练反手反胶削球

老柏树
对,刁成为中国队团体主力是72年拿了全国冠军以后的事。71年31届他当然不是

73年32届前刁的世界排名是第4,中国队里最高。

老柏树
73年全国锦标赛男单李振恃决赛胜了刁文元,刁应该算是被文革耽误的,72-73年年龄已经很大了(当时应该快30了)

再后面,郭跃华就冒出来了。

刁要是年轻3-4岁,75年可能还有机会。

r
rreegg0
郗单打时输,赢老是打满五局,满艰难的,很耐心,不怎么大起大浮

刚淘汰当时日本的冠军阿布胜幸3:2,而且第五局曾一直落后,郗不停的擦汗后而转败为胜的,然后又2:3输于斯第潘无缘入半决赛

r
rreegg0
梁打法不算凶
老柏树
蔡的打法在中国队里算是比较凶的。横板最凶的是后来的盖亭,塞弗和罗斯科普夫

严格的讲,蔡的打法确实算是作弊,相对梁戈亮,太依赖倒板发球及其后的抢攻。当然,在当时规则没修改时没有问题。

老柏树
个子高,技术上反手推挡很稳力量也大,当时对欧洲高手,他虽然是直拍,对反手时不吃亏也稳得住

后来79年的李振恃,到89年的江嘉良陈龙灿,都是反手完全被对方压住了,正手起板得分很难。

直板反手的弱点到现在都没有完全解决,哪怕有了横打。

 

J
Jiushi60
郗恩庭总是输日本的长谷川信彦。幸好32届单打时没遇上。
走资派还在走
我倒认为刁文元是被文革解放的。刁文元在国家队一直是陪练,也叫架子。刁文元模仿荻村伊智郎,还有

余长春模仿木村兴治,廖文挺模仿三木圭一。由于文革青黄不接,一批陪练才有了机会。

又,1971年刁文元29岁。

J
Jiushi60
梁戈亮是32届35届团体失利的重要责任者。但他连续5次参加世锦赛,每次都有金牌获得也是无人能及。
走资派还在走
当时排名是,1 本格森 2 长谷川信彦 3 约尼尔 4 刁文元 5 约翰森 6 田坂登纪夫 7

余贻泽 8 李景光 9 河野满 10 许绍发 11 斯蒂潘契奇 12 郗恩庭 13 绍勒尔 14 伊藤繁雄 15 舒尔贝科 16 朴信一 17 塞克雷坦 18 奥洛夫斯基 19 戈莫兹科夫 20 高岛规郎 21 梁戈亮 22 克兰帕尔 23 忘了 24 萨尔霍扬

20 21 可能有误,见谅

走资派还在走
对,不光32届,梁戈亮35届又连输三盘,可单打又是三比零赢了约尼尔
走资派还在走
32届男子单打日本的长谷川信彦第一轮就被英格兰的尼尔淘汰了,3:2
p
puyh
主要是抗压能力差点。单打和团体是完全不一样的压力,差远了。
p
puyh
你这话不对,梁两面不同性能打的是旋转的变化,改成两面反胶后旋转的变化弱了很多,所以不好守,要用弧圈对付欧洲的弧圈,肯定下风。
J
Jiushi60
中国输瑞典后,李景光受刺激太大犯了病,球队束手无策,甚至叫来了大使馆的大使做思想工作都没用,所以中匈之战无法上场
J
Jiushi60
佩服!记得31届后在北京举办的多个国际比赛,以郗恩庭,梁戈亮为主力的中国队总是输给日本,最怕长谷川信彦。
找能找到
一下子回想起一点近半个世纪以前的事情,梁戈亮,本格森,李景光,许绍发

谢谢老柏树回忆文章,让我想起一点过去的乒乓世锦赛往事,比如去国家体委看32届团体赛中国5:4赢苏联那场的录像,是邱钟慧给我一帮小屁孩放的。特别让我们惊讶的是对苏联,每个球员紧张到极点,只要输一分天就像要塌下来样子,像许绍发这样很沉稳自信也是极其慌张。也难怪,当时输谁都不能输给苏联,是巨大政治问题,珍宝岛后没几年,所以输球被认为犯政治错误。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梁戈亮改的应该是从削球手变成进攻选手,究竟是不是跟周恩来有关系就不得而知了。不管是削球还是进攻,“应该”都用的是反胶,那时候横拍没有听说过用正胶的。两大原因对瑞典上梁戈亮大家都提到过了,一是31届团体赛梁打得非常棒,大概比庄则栋贡献大(我没有查具体数据,就是凭印象)。第二就是大家说的,瑞典访问中国,友谊赛梁戈亮赢了本格森 (我在电视上看了这场比赛,首体观众哄得非常厉害)。而当时中国队特别怕本格森,都觉得赢不了他,怕他拿三分。所以多数人(国家队从好几个月前一直到比赛前要开很多会议,讨论每场上谁,好像大家还投票)主张上梁。但李景光强烈要求上刁文元,理由是刁肯定至少得一分,他和许绍发保证每人两分。

接下几年中国队实在对付弧圈球高手很吃力,所以用长胶这些怪招。长胶显然进攻难打,梁戈亮以前是削球手,所以换反手长胶(或反贴生胶?)即自然又有优势,反手削球就是。团体决赛就需要陆元盛(反手长胶?)削球手。李振恃出来以后(全国比赛亚军?之前因为“出身不好”)对中国队震动和正面影响很大,因为他可以正胶对打弧圈球,尤其是正手也敢狠打,以前都是被动的挡。

蔡振华只是全国比赛好像双打得第四名还是多少,国家队立刻就意识到他打匈牙利和瑞典肯定管用。就让他出国一次看是否预测准确(确实), 之后就把他藏起来,怕对手适应他的反贴生胶(? 好像是这个,记不太清楚了)反手尤其是发球。蔡属于比赛心理最棒那种。中国队从25-26届世锦赛开始总结出必须使用心理素质最好的选手,而不是技术最好的。两个例子:王会元和施之皓都是国内比赛以及国家队内部比赛成绩特别好,世锦赛团体赛上他们有时候输,赢也赢得悬乎,后来就不太敢上他们

乱打乒乓胡下棋
写得好。佩服作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