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bs.tiexue.net/post_6438495_1.html
1942年日军发放军粮解救灾民了吗?
王锦思新作《发现抗战》
历史无奈而沉重,电影《温故一九四二》改编自河南出身的作家刘震云撰文《温故一九四二》,在这部作品中反映1942年日军发放军粮解救灾民,作者说: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有奶就是娘,吃了日本的粮,是卖国,是汉奸,这个国又有什么不可以卖的呢?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呢?”
“是宁肯饿死当中国鬼呢?还是不饿死当亡国奴, 我们选择了后者, 其实饿死了, 也是亡国鬼。”“所以,当时我的乡亲们,我的亲戚朋友,为日军带路的,给日军支前的,抬担架的,甚至加入队伍,帮助日军去解除中国军队武装的,不计其数。”
电影《温故一九四二》中有一个桥段: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在飞机上巡视河南灾情,日军军官陈诉日军兵力不足,战争不利。冈村指出中国最大的弱点是政府对民众极其冷酷,如果能帮助水深火热中的中国民众,则必然扭转战局,击败貌似强大的中国军队。冈村要求日军以军粮赈济中国灾民。军官们疑惑不解:“……可是他们是中国人啊!”冈村宁次说:“别忘了,他们首先是人!”毫无疑问,这句“他们首先是人”是这部电影最为刺耳的台词。
在中国官方历史中,冈村宁次在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时期,曾推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造成数百万华北平民的死亡,但冈村宁次指出,他真正实行的是“三不”政策,即不杀、不抢、不淫。从真实历史来看,冈村宁次似乎并没有撒谎。事实上,“三不”也比“三光”更高明更厉害更符合日军当时的战略思想。冈村此举意在对日本军队的战争行为进行约束,提倡“良心至上”,以此收买中国民众的人心,实现儒家传统理想的“王道乐土”,从而彻底征服中国。如果说战争中尚有一拼的话,在这种国家层面的文明对抗中,当时兵匪不分的中国军队根本不是军纪严明的日军的对手。在日军和中国民众共同形成的强大压力下,至少有40万国军不战而降。‘
国学大师胡适的诗《你莫忘记》写得很心酸:
我的儿,我二十年教你爱国,──这国如何爱得!你莫忘记:这是我们国家的大兵, 逼死了你三姨,逼死了阿馨,逼死了你妻子,枪毙了高升!
抗战时期,当这个国家还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子民之时,百姓的苦难就不单纯来自日本侵略者,还有自己的政府。
1941-1943年,河南老百姓把“水”、“旱”、“蝗”、“汤”称为“四大害”,这其中唯独没有铁蹄已经践踏到河南的日本侵略者。
“水” 是指国民党炸开黄河造成的水灾, 进而导致1942年夏到1943年春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夏秋两季粮食大部绝收。“汤”是指国民党河南省主席汤恩伯,苛捐杂税,同日军勾结走私,对百姓撒手不管。
1943年5月20日,日伪《申报》社论:“这次救济华北灾民成效如何,实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一区域灾民的向心, 就在谁能拯救之于饥饿之中, 谁就是他们所感戴的救星”。
许多史料记载,日军与汪精卫伪政权修复决口, 安抚灾民。更耐人寻味的是,一向残忍暴虐的日军竟然发放有限军粮,把老百姓从死亡线上解救出来。
2009年,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了河南作者霍黎威的文章,记述了抗战时期这一情况。
我所经历的日本侵华战争
听我外婆讲,国民党军队纷纷逃离,根本不敢与日本人做正面的抵抗。日本人在家乡成立了维持会,并征召年轻人成立听命于日本的武装,当时家乡的年轻人都很踊跃地报名参加。在我们传统观念里面,广大的人民,无不拿起武器,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去,我就问我外婆,他们难道不爱国吗。我外婆感到一片茫然,她说,那时候老百姓可怜啊,很多人都饿死了,参加了维持会就有饭吃了,谁想这个问题。在我外婆看来,参加了维持会有饭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汉奸、爱国、民族对没有文化的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我想这也许是在死亡在线挣扎的大多数下层老百姓真实的想法吧。我外婆还告诉我,当时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土匪比日本人坏的多,日本人带领维持会打死了很多土匪,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还有一个故事,更让我震惊,当时日本人的据点驻扎在我们隔壁的游河镇,有一年大旱,庄稼绝收,很多人饿死在路边。日本人在游河镇设立了救济站,分发稀饭,救活了很多中国人。我们村里的一位老人,当年只有12岁,被日本人抓去给做饭,他说与日本兵相处久了,日本人对他很好,还给他讲,自己家里有很多亲人,很想回国,但是走不了。后来日本还给他几块大洋,当作做饭的酬劳。
还是共军好。一边高喊抗日,一边朝国军开枪。
https://bbs.tiexue.net/post_6438495_1.html
1942年日军发放军粮解救灾民了吗?
王锦思新作《发现抗战》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6438495_1.html/ ]历史无奈而沉重,电影《温故一九四二》改编自河南出身的作家刘震云撰文《温故一九四二》,在这部作品中反映1942年日军发放军粮解救灾民,作者说: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有奶就是娘,吃了日本的粮,是卖国,是汉奸,这个国又有什么不可以卖的呢?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呢?”
“是宁肯饿死当中国鬼呢?还是不饿死当亡国奴, 我们选择了后者, 其实饿死了, 也是亡国鬼。”“所以,当时我的乡亲们,我的亲戚朋友,为日军带路的,给日军支前的,抬担架的,甚至加入队伍,帮助日军去解除中国军队武装的,不计其数。”
电影《温故一九四二》中有一个桥段: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在飞机上巡视河南灾情,日军军官陈诉日军兵力不足,战争不利。冈村指出中国最大的弱点是政府对民众极其冷酷,如果能帮助水深火热中的中国民众,则必然扭转战局,击败貌似强大的中国军队。冈村要求日军以军粮赈济中国灾民。军官们疑惑不解:“……可是他们是中国人啊!”冈村宁次说:“别忘了,他们首先是人!”毫无疑问,这句“他们首先是人”是这部电影最为刺耳的台词。
在中国官方历史中,冈村宁次在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时期,曾推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造成数百万华北平民的死亡,但冈村宁次指出,他真正实行的是“三不”政策,即不杀、不抢、不淫。从真实历史来看,冈村宁次似乎并没有撒谎。事实上,“三不”也比“三光”更高明更厉害更符合日军当时的战略思想。冈村此举意在对日本军队的战争行为进行约束,提倡“良心至上”,以此收买中国民众的人心,实现儒家传统理想的“王道乐土”,从而彻底征服中国。如果说战争中尚有一拼的话,在这种国家层面的文明对抗中,当时兵匪不分的中国军队根本不是军纪严明的日军的对手。在日军和中国民众共同形成的强大压力下,至少有40万国军不战而降。‘
国学大师胡适的诗《你莫忘记》写得很心酸: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我的儿,我二十年教你爱国,──这国如何爱得!你莫忘记:这是我们国家的大兵, 逼死了你三姨,逼死了阿馨,逼死了你妻子,枪毙了高升!
抗战时期,当这个国家还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子民之时,百姓的苦难就不单纯来自日本侵略者,还有自己的政府。
1941-1943年,河南老百姓把“水”、“旱”、“蝗”、“汤”称为“四大害”,这其中唯独没有铁蹄已经践踏到河南的日本侵略者。
“水” 是指国民党炸开黄河造成的水灾, 进而导致1942年夏到1943年春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夏秋两季粮食大部绝收。“汤”是指国民党河南省主席汤恩伯,苛捐杂税,同日军勾结走私,对百姓撒手不管。
1943年5月20日,日伪《申报》社论:“这次救济华北灾民成效如何,实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一区域灾民的向心, 就在谁能拯救之于饥饿之中, 谁就是他们所感戴的救星”。
许多史料记载,日军与汪精卫伪政权修复决口, 安抚灾民。更耐人寻味的是,一向残忍暴虐的日军竟然发放有限军粮,把老百姓从死亡线上解救出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2009年,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了河南作者霍黎威的文章,记述了抗战时期这一情况。
我所经历的日本侵华战争
听我外婆讲,国民党军队纷纷逃离,根本不敢与日本人做正面的抵抗。日本人在家乡成立了维持会,并征召年轻人成立听命于日本的武装,当时家乡的年轻人都很踊跃地报名参加。在我们传统观念里面,广大的人民,无不拿起武器,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去,我就问我外婆,他们难道不爱国吗。我外婆感到一片茫然,她说,那时候老百姓可怜啊,很多人都饿死了,参加了维持会就有饭吃了,谁想这个问题。在我外婆看来,参加了维持会有饭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汉奸、爱国、民族对没有文化的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我想这也许是在死亡在线挣扎的大多数下层老百姓真实的想法吧。我外婆还告诉我,当时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土匪比日本人坏的多,日本人带领维持会打死了很多土匪,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还有一个故事,更让我震惊,当时日本人的据点驻扎在我们隔壁的游河镇,有一年大旱,庄稼绝收,很多人饿死在路边。日本人在游河镇设立了救济站,分发稀饭,救活了很多中国人。我们村里的一位老人,当年只有12岁,被日本人抓去给做饭,他说与日本兵相处久了,日本人对他很好,还给他讲,自己家里有很多亲人,很想回国,但是走不了。后来日本还给他几块大洋,当作做饭的酬劳。
还是共军好。一边高喊抗日,一边朝国军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