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谁是所属部队党委书记为标凖。政委不等于党委书记,政委属于分管政治工作的领导,司令属于分管军事的领导。党委可以有很多人组成,比如司令、政委、副政委、副司令、参谋长等都是党委成员。
一般情况下,政治委员兼任党委书记,当然也有司令做党委书记的。
但各大军兵种,战區司令员是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如此类推如是地方党委常委),则由司令员任党委书记,政委任党委副书记。
,具体变化由军事主官负责(有整个战局连贯性), 这样可以避免政出多头. 志愿军初期彭德怀兼政委是中央高层的用心良苦, 某种程度是将在外, 授大权, 避免扯皮.
人事任命, 政委, 司令员, 政治部主任都是党委成员, 都有权提名&否决, 和平年代政委是牵头人, 有影响力. 但战争时期以司令意见为主, 特别s军事的, 军队1 切服从战事, 1切为了打胜仗.
现在,多数省是省军区司令以军方代表身份进省委常委, 市警备区司令进入市委常委, 而不是政委.
当然, 抗战&解放战争,毛实际权在朱上, 毛强朱弱, 这是特例, 是历史实践形成的.
比如那个士兵升士官,是团政委决定的,不是团长决定的。
上面讲得对,对于大军区或者野战军级别的,司令政委谁是一把手,就看谁在党内地位高。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因为是国军编制,没有政委。不久,八路军就设立政委职位,各级所有副职改为政委。比如115师副师长聂荣臻改为政委,副旅长黄克诚改为344旅政委。。。
政委是主管政务和生活等一切不是军事的部分。在军队里党委没那么大的权力,党委书记一般是军事主官兼任,偶尔是政委兼任,那是因为老政委资历老。
至于有些政委比司令员有名,那是政委还有其它较高的职位。
看这些:
林罗,陈罗(代师长陈光),刘邓,陈谢(陈赓谢富治,陈锡联谢富治),杨罗庚(杨得志上将,罗瑞卿大将),只有苏杨兵团例外(杨勇,苏振华都是上将)。
至于沈阳军区司令陈锡联,政委毛远新,也是陈锡联是主管,只不过毛远新的特殊地位而不同罢了。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彭德怀第一次接见各军军长和政委,也只是和38军军长梁兴初,39军军长吴信泉,40军军长温玉成,42军军长吴瑞林握手,并没有和政委刘西元,徐斌洲,袁升平,周彪握手。
下听项d, 周恩来用尽力帮助叶在新四军建立地位. 但仍然不能改变项的地位. 只是后来我党写的历史贬低项英.
苏振华权大过肖劲光(中央委员)不是因他是海军政委,而是苏是军委成员,政治局委员。
说了算----这没什么意义。只要看看他们在相应级别的党组织内部的排序就行了
“ 1974年9月10日,李德生在大会上做了检查。接着,他主动提交报告,要求辞去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职务。毛泽东批示:“有错改了就好,同意辞去党的副主席、常委,保留政治局委员。”问题是,以上十二条“错误”,那一条成立?又如何“改正”? 毛远新违反规定擅自将北京的会议内容传达到沈阳军区军以上干部。李德生回到沈阳,处境尴尬,下级不敢接触他,高干们也躲着他。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虽然保留了政治局委员职务,还是沈阳军区司令员,但却不是军区党委常委,参加常委会算是“列席”。北京开会回来之后,有些会也不让他“列席”了。不过李德生心态平和,他自认不过是个小班长,算是“班长进军部”,顶多回去再当“班长”,问心无愧也就无所谓。他下部队,看边防,在司令部的时候,别人开常委会,他就到处转一转,甚至去调和大院里家属打架的事情。什么叫心态好?这就叫好。 毛泽东会为人。他批示了李德生辞职的报告后,又叫纪登奎去看他,转达毛泽东的话:“你是惹不起他们的。”“他们”是谁?照例也是不能问的。到了1975年7月,邓小平整顿军队,8月,李德生才被任命为沈阳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此时距他上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已经一年半有余。”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于1942年9月1日慎重作出决定:改变部队中政委最后决定权的规定,在战争中的军事行动,统一由部队军事首长最后决定。
这年10月,中央军委又对《政治委员暂行条例》正式加以修改,明确规定:“政治委员在与同级军事指挥员有争执时,除属于作战方面的行动由军事指挥员决定之外,其他由政治委员作最后决定,但均须同时报告上级军政首长。”
军长比军政委更有决定权,这个是通例(这个老外也知道,载于简氏军事年鉴中国章节)。再往下不好说了,没有一定之规。
战争形势吃紧,打输了大家都得把脑袋挂在城头的时候,司令说了算,政委跑龙套。
当然,也要看人。
张国焘从来不曾当过司令,但是,他要杀哪个司令,还真没人敢拦着。
毛泽东没当啥子司令,共军山头林立,到处都是司令们,哪个司令敢对毛泽东不恭敬?
就共军军内而言,掌权说了算数的,都是既懂军事又懂政治的,如林彪彭德怀之流。
只懂军事不懂政治的,都是打仗干活儿有份,卸磨就杀驴,过河就拆桥,共军危难之时是他们的高光时刻,共军在他们努力之下打下了天下,就是他们被弃之如敝屣,遭难之时。这些司令们,也就是个剧组里的临时演员,不管演技多好,下场好的,实在不多。
55年华东军区改南京军区,许世友司令,唐亮政委兼第一书记。和平时期的政委与战争情况不同。书记的权力大,打仗听司令员的。战争时期为了统一指挥,司令员往往兼书记。
56年召开八大,许和唐都被提名为候补中央委员。名单公布开始酝酿以后,毛泽东又提出要减少一些。唐自动写信要求自己退出。直到58年八届二中全会才重新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英雄児女>電影中王芳的父親就是位主任、電影最後這位主任発号令:出発!然後漫山遍野的志願軍就出動了、、、
描写和平時期生産生活的電影中、最大的官往往也是主任、主任長主任短的、、、
就整个制度的设置而言是政委监军,保证政治方向,林彪彭德怀这种级别是特殊情况,在政治上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就以军事能力为先了,毕竟生存是首要的。
查了一下,许当国防部副部长在59年。
许和唐在国防委员会成立之初都是委员。
换个角度来说,许也应该与唐一样,自己主动辞中央候补委员的提名。
他建立的宋朝,是一个开明的文官时代,是同时代世界文明的翘楚,无论经济、科技还是艺术,中西学者没有争论。反观毛时代,全国就是一个大军营,学校,工厂、农场的组织都叫团、营、连。年轻人的时尚是军装。各大区的行政主官是半文盲的军头,陈三两,徐大马棒,陈大麻子之流。五千年的文明哦
我认为谁是所属部队党委书记为标凖。政委不等于党委书记,政委属于分管政治工作的领导,司令属于分管军事的领导。党委可以有很多人组成,比如司令、政委、副政委、副司令、参谋长等都是党委成员。
一般情况下,政治委员兼任党委书记,当然也有司令做党委书记的。
但各大军兵种,战區司令员是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如此类推如是地方党委常委),则由司令员任党委书记,政委任党委副书记。
,具体变化由军事主官负责(有整个战局连贯性), 这样可以避免政出多头. 志愿军初期彭德怀兼政委是中央高层的用心良苦, 某种程度是将在外, 授大权, 避免扯皮.
人事任命, 政委, 司令员, 政治部主任都是党委成员, 都有权提名&否决, 和平年代政委是牵头人, 有影响力. 但战争时期以司令意见为主, 特别s军事的, 军队1 切服从战事, 1切为了打胜仗.
现在,多数省是省军区司令以军方代表身份进省委常委, 市警备区司令进入市委常委, 而不是政委.
当然, 抗战&解放战争,毛实际权在朱上, 毛强朱弱, 这是特例, 是历史实践形成的.
比如那个士兵升士官,是团政委决定的,不是团长决定的。
上面讲得对,对于大军区或者野战军级别的,司令政委谁是一把手,就看谁在党内地位高。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因为是国军编制,没有政委。不久,八路军就设立政委职位,各级所有副职改为政委。比如115师副师长聂荣臻改为政委,副旅长黄克诚改为344旅政委。。。
政委是主管政务和生活等一切不是军事的部分。在军队里党委没那么大的权力,党委书记一般是军事主官兼任,偶尔是政委兼任,那是因为老政委资历老。
至于有些政委比司令员有名,那是政委还有其它较高的职位。
看这些:
林罗,陈罗(代师长陈光),刘邓,陈谢(陈赓谢富治,陈锡联谢富治),杨罗庚(杨得志上将,罗瑞卿大将),只有苏杨兵团例外(杨勇,苏振华都是上将)。
至于沈阳军区司令陈锡联,政委毛远新,也是陈锡联是主管,只不过毛远新的特殊地位而不同罢了。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彭德怀第一次接见各军军长和政委,也只是和38军军长梁兴初,39军军长吴信泉,40军军长温玉成,42军军长吴瑞林握手,并没有和政委刘西元,徐斌洲,袁升平,周彪握手。
下听项d, 周恩来用尽力帮助叶在新四军建立地位. 但仍然不能改变项的地位. 只是后来我党写的历史贬低项英.
苏振华权大过肖劲光(中央委员)不是因他是海军政委,而是苏是军委成员,政治局委员。
说了算----这没什么意义。只要看看他们在相应级别的党组织内部的排序就行了
“ 1974年9月10日,李德生在大会上做了检查。接着,他主动提交报告,要求辞去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职务。毛泽东批示:“有错改了就好,同意辞去党的副主席、常委,保留政治局委员。”问题是,以上十二条“错误”,那一条成立?又如何“改正”?
毛远新违反规定擅自将北京的会议内容传达到沈阳军区军以上干部。李德生回到沈阳,处境尴尬,下级不敢接触他,高干们也躲着他。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虽然保留了政治局委员职务,还是沈阳军区司令员,但却不是军区党委常委,参加常委会算是“列席”。北京开会回来之后,有些会也不让他“列席”了。不过李德生心态平和,他自认不过是个小班长,算是“班长进军部”,顶多回去再当“班长”,问心无愧也就无所谓。他下部队,看边防,在司令部的时候,别人开常委会,他就到处转一转,甚至去调和大院里家属打架的事情。什么叫心态好?这就叫好。
毛泽东会为人。他批示了李德生辞职的报告后,又叫纪登奎去看他,转达毛泽东的话:“你是惹不起他们的。”“他们”是谁?照例也是不能问的。到了1975年7月,邓小平整顿军队,8月,李德生才被任命为沈阳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此时距他上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已经一年半有余。”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于1942年9月1日慎重作出决定:改变部队中政委最后决定权的规定,在战争中的军事行动,统一由部队军事首长最后决定。
这年10月,中央军委又对《政治委员暂行条例》正式加以修改,明确规定:“政治委员在与同级军事指挥员有争执时,除属于作战方面的行动由军事指挥员决定之外,其他由政治委员作最后决定,但均须同时报告上级军政首长。”
军长比军政委更有决定权,这个是通例(这个老外也知道,载于简氏军事年鉴中国章节)。再往下不好说了,没有一定之规。
战争形势吃紧,打输了大家都得把脑袋挂在城头的时候,司令说了算,政委跑龙套。
当然,也要看人。
张国焘从来不曾当过司令,但是,他要杀哪个司令,还真没人敢拦着。
毛泽东没当啥子司令,共军山头林立,到处都是司令们,哪个司令敢对毛泽东不恭敬?
就共军军内而言,掌权说了算数的,都是既懂军事又懂政治的,如林彪彭德怀之流。
只懂军事不懂政治的,都是打仗干活儿有份,卸磨就杀驴,过河就拆桥,共军危难之时是他们的高光时刻,共军在他们努力之下打下了天下,就是他们被弃之如敝屣,遭难之时。这些司令们,也就是个剧组里的临时演员,不管演技多好,下场好的,实在不多。
55年华东军区改南京军区,许世友司令,唐亮政委兼第一书记。和平时期的政委与战争情况不同。书记的权力大,打仗听司令员的。战争时期为了统一指挥,司令员往往兼书记。
56年召开八大,许和唐都被提名为候补中央委员。名单公布开始酝酿以后,毛泽东又提出要减少一些。唐自动写信要求自己退出。直到58年八届二中全会才重新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英雄児女>電影中王芳的父親就是位主任、電影最後這位主任発号令:出発!然後漫山遍野的志願軍就出動了、、、
描写和平時期生産生活的電影中、最大的官往往也是主任、主任長主任短的、、、
就整个制度的设置而言是政委监军,保证政治方向,林彪彭德怀这种级别是特殊情况,在政治上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就以军事能力为先了,毕竟生存是首要的。
查了一下,许当国防部副部长在59年。
许和唐在国防委员会成立之初都是委员。
换个角度来说,许也应该与唐一样,自己主动辞中央候补委员的提名。
他建立的宋朝,是一个开明的文官时代,是同时代世界文明的翘楚,无论经济、科技还是艺术,中西学者没有争论。反观毛时代,全国就是一个大军营,学校,工厂、农场的组织都叫团、营、连。年轻人的时尚是军装。各大区的行政主官是半文盲的军头,陈三两,徐大马棒,陈大麻子之流。五千年的文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