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向毛泽东“告御状”,改变千万人命运,为何后来被判无期

w
williamsteng
楼主 (文学城)

罗敷媚2021-01-29 00:07:45

 

2004年2月19日,福建省莆田县城厢镇居仁巷15号。

春节刚过,元宵将至,人们沉浸在春节的一片祥和之中,谁也没人注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这处老屋里,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没有掀起一丝波澜。

这个老人名字叫李庆霖,终年68岁。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李庆霖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对1700多万知青来说,李庆霖是一个勇敢的名字,也是一个温暖的名字,李庆霖的一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经历也如同那个时代,大悲大喜,大起大落。

1973年,乡村小学教师李庆霖冒险写信给毛泽东“告御状”,正是这封信改变了无数知青的命运,也改变了李庆霖的命运。短短4年内,李庆霖大起大落,先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又被判无期徒刑,入狱服刑17年,恢复自由后疾病缠身,贫困潦倒,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

李庆霖为什么要给毛泽东写信“告御状”?信里写了什么内容?这封信是如何改变李庆霖和1700万知青命运的?李庆霖为何青云直上,又为何大起大落,被判无期?本文带你揭秘李庆霖“告御状”的始末,回顾一代伟人毛泽东对知青的关心,以及小学教师李庆霖大起大落的人生。

毛泽东在写信

小学教师“告御状”,毛主席感动掉泪

30多年前,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在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高潮,全国先后有1700多万知青到农村插队锻炼。

这些知识青年到了农村之后,接受的不仅是农业锻炼,还有非人的歧视,他们终年辛苦劳作,连饭都吃不饱,没有一分钱劳动收入,有些女知青被欺凌侵害,却无处申冤。

对这些经历,很多知青感同身受,很多基层干部亲眼所见,但是没有一个知青敢站出来慷慨陈词,也没有任何人为他们发声——即便有,也被层层“过滤”掉了。

1973年4月25日,中南海,游泳池。

毛泽东刚刚游过泳,躺在椅子上休息。这一年,毛泽东已经整整80岁,身体的老态难以遮掩,但他始终坚持游泳习惯,这让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一个人匆匆走来,“主席,这是一名小学教师写给您的信,请您过目”。

说话的是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毛泽东的侄孙女。

毛泽东打开信封,一份多达6页的长信展现在他面前。

尊敬的毛主席:

首先,我向您老人家问好!我是个农村小学教员,家住福建省莆田县城厢镇,家庭成份是贫民。我有个孩子叫李良模……一九六九年,他听从您老人家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教导,毅然报名下乡……。

知青上山下乡的宣传画

看到来信者是个农村小学教员,毛泽东一下子感觉亲切起来,他年轻时也当过小学教员。

毛主席:您老人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我完全拥护……可是,当国家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口粮供应和生活费发给断绝,孩子在山区劳动,和贫下中农一起分粮后,一连串的困难问题便产生了:首先是分得的口粮年年不够吃,每一个年头里都要有半年或更多一些要跑回家吃黑市粮过日子。在最好的年景里,一年早晚两季总共能分到湿杂稻谷两百来斤,外加两三斤鲜地瓜和十斤左右的小麦,除此之外,就别无他粮了。

看到这里,毛泽东的表情开始凝重起来。

知青山上下乡这件事,是毛泽东亲自倡导的,短短时间内全国有1700多名知识青年到广大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关于下乡知青生活困难的问题,毛泽东或多或少也听过,而且不是个别现象,但亲自给他写信反映的,这还是第一次——至少这是他第一次看到。

在山区,孩子终年参加农业劳动,不但口粮不够吃,而且从来不见分红,没有一分钱的劳动收入。下饭的菜吃光了,没有钱再去买;衣裤在劳动中磨破了,也没有钱去添制(置)新的;病倒了,连个钱请医生看病都没有。其他如日常生活需用的开销,更是没钱支付……说来见笑,他风里来,雨里去辛劳种地,头发长了,连个理发的钱都挣不到。……如上述的许多实际困难问题,有关单位都不去过问,完全置之不理,都要由我这当家长的自行解决,这怎么能行呀?有朝一日,当我见阎王去,孩子失去家庭支持后,那他将要如何活下去?我真担心!

插队女知青在劳动

看到这里,毛泽东的眼睛湿润了,这位父亲描述的都是一些生活细节,但这些细节很真实很生动,真实生动地让人心疼,一个年轻的孩子,吃不饱饭,穿不起新衣,病了看不起病,辛苦劳动一年一分钱没有,连个理发的钱都挣不到……这难道是知青上山下乡的初衷吗?

毛泽东也是父亲,也有自己的女子,当初在延安,他安排毛岸英到农村锻炼吃苦,可那个时候的毛岸英,也不至于饿着肚子吃不饱饭,病了连看医生的钱都没有啊!

毛泽东顾不上擦拭眼泪,继续往下读:

在我们这里已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一部分人并不好好劳动,并不认真磨炼自己,并不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却倚仗他们的亲友在社会上的势力,拉关系,走后门,都先后被招工、招生、招干招去了……有不少在我们地方上执掌大权的干部的子女和亲友纵使是富家庭出身,他们赶时髦上山下乡才没几天,就被“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调用出去……

 

毛主席:我深知您老人家的工作是够忙的,是没有时间来处理我所说的事。可是,我在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艰难窘境中,只好大胆地冒昧地写信来北京“告御状”了,真是不该之至! 谨此敬颂

看到这里,毛泽东面色凝重起来,他郑重地看了一眼落款:

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 李庆霖敬上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知青在乡下学习毛主席语录

毛泽东亲自复信,李庆霖天下扬名

看完李庆霖的这封长信,毛泽东久久不能平静。

李庆霖反映的种种情况,包括知青生活上的困难、上山下乡运动中的阴暗面,他虽然没有亲见,但他相信是真的,而且不是十个八个的问题,或许是普遍性的问题。如此真实生动的描述,让毛泽东流泪了,既为李庆霖爱子之情心痛,也为1700万知青心痛,自己亲自倡导的知青下乡运动,到了基层却被扭曲执行,存在如此严重的弊端,让毛泽东感到十分心痛!

毛泽东拿起笔,给李庆霖回了一封简短的书信。

1973年5月1日,福建莆田城郊公社下林小学。

李庆霖家中迎来一位不速之客——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赖玉章。这名记者找到李庆霖,向他了解了给毛主席写信的经过,李庆霖不敢隐瞒,记者听完之后,什么都没说,就离开了。

记者走后,李庆霖一连几日,惴惴不安,难道自己写给毛主席的信被截留了?自己犯错误了?可如果这样的话,上面派来的人不该是记者,应该是公安同志啊?

5月6日,县里的邮递员给李庆霖送来一封信。

李庆霖一看,牛皮纸大信封上赫然印着7个红色大字:“中共中央办公厅”

李庆霖心里咯噔一下,按耐不住地狂跳起来,难道是毛主席给自己回信了?

李庆霖双手哆嗦着把信纸展开,一句简洁的话映入眼帘:

李庆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毛泽东。4月25日

毛主席给李庆霖的复信

原来,毛泽东看过信后,不仅给李庆霖回了信,还让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从自己的稿费中取出300块钱,连同回信一起寄给了李庆霖。

李庆霖翻来覆去,把这一页信纸读了一遍又一遍,禁不住泪流满面。他给毛主席写信时,根本没有奢望毛主席会给自己回信,更没想到毛主席会给自己寄钱!他甚至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李庆霖激动地一夜没睡觉,直到第二天傍晚,他才清醒过来,直接到莆田县委,把毛主席的回信交给县委书记刘功看,刘功一看,瞬间就激动了,这可是天大的事啊!

很快,毛主席的回信被传遍了莆田县城,广大下乡知青和他们的家长,不,县城所有百姓都奔走相告,热烈欢呼“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毛主席时刻和人民群众心连心!”

5月10日,毛泽东寄给李庆霖的300元钱到了。

李庆霖家里很困难,但他不舍得动这300块钱,他把300块钱用红绸抱起来,挂在屋梁上,乡里乡亲们闻讯,纷纷来到李庆霖家里,争相抚摸包着钱的红绸子。有人提醒李庆霖说:“这是毛主席送给你的钱,可不能乱花了,要留好传给子孙后代。”

李庆霖觉得有理,但家里不安全,他赶紧把这300块钱存到了银行。从此以后无论多么困难,这300块钱也坚持着没有取出来用,最多只是每年去银行取一次利息。

让李庆霖激动的不仅是毛泽东的回信和300块钱,更重要的是回信的内容,毛主席说会统筹解决知青问题,但他同时也在担心:就凭自己一封信,全国上千万知青的命运真能改变吗?

李庆霖写给毛主席的信

李庆霖担心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毛泽东给李庆霖复信后,周恩来接连主持召开多次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研究讨论解决知青待遇问题,并将毛泽东给李庆霖的复信印发全国。在毛主席的直接关心下,在周总理的高度重视下,中央及时调整了一些不合理的知青政策,相继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

李庆霖真的想不到,自己这一封信真的改变了无数知青的命运,他由衷地感慨道:伟大领袖毛主席,您真是人民的贴心人!

小学教师成红人,青云直上埋下隐忧

李庆霖更想不到的是,这封写给毛主席的信,不仅改变了无数知青的命运,更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这种改变是始料未及的,更是刻骨铭心的。

1973年6月,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接见了李庆霖,对他说:“李庆霖同志,你给毛主席写的信非常好,毛主席很高兴,中央有交代,你的生活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尽可直说无妨。”

李庆霖想了想,回答说:“毛主席这么关心我,我不想给组织上添麻烦,只是有两件事,希望组织帮忙解决。一个是1958年我在前忠门区前坑小学当教导主任,临时接手一个基础差的班级,因为初考成绩差被'插白旗',我因此被县教育局撤职,降了工资,多次申诉都被驳回;一个是我妻子张秀珍在莆田二中,被无缘无故解雇,希望组织为我主持公道。”

韩先楚听了,当场表态说:“把白旗插到小学教员头上是错误的,当然应该平反!”

在韩先楚关心下,李庆霖的“白旗”很快被拔掉,15年冤屈一朝得雪。

党中央印发李庆霖写给毛主席的信和毛主席复信的通知

李庆霖以为,自己就将这样继续平静的生活,他根本想不到,自己命运的改变才刚刚开始,一连串超乎寻常的政治待遇向他迎面“扑来”,让他“躲都躲不及”。

7月1日,福建省委庆祝建党52周年大会,安排李庆霖在6万人大会上发言;

7月8日,在福建省委动员下,李庆霖写了入党申请书,省委准备推荐他参加党的“十大”,后来因为没能及时入党,没有赶上“十大”,省委又推荐他参加四届全国人大会议;

8月9日,李庆霖任前忠门区前坑小学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

9月1日,李庆霖任莆田县知青办副主任、县革委会教育组副组长。

从一个被插白旗的“右派”分子,半年时间成了县知青办副主任,这一切来得太过迅速,太过梦幻,李庆霖感到深深的满足,自己已经是县里的中层干部,不枉此生了。

但这一切还没有结束,李庆霖的巅峰还没有到来。

毛泽东接见知青代表

1974年,李庆霖任福建省高考招生办副组长;

1975年,李庆霖参加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并任常务委员;

1976年6月,李庆霖担任国务院知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经过3年火箭式的蹿升,李庆霖终于达到了人生的顶点。

在全国知青乃至全国人民心目中,李庆霖因毛主席的复信名扬天下,因“告御状”之举,被视作“为民请命”的反潮流英雄,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令人羡慕嫉妒恨。

在这种梦幻般的蹿红中,李庆霖迷失了自己。

李庆霖开始觉得自己是全国偶像,在别人的追捧下,他到处作报告,随意表态,甚至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谈反潮流》一文,大讲“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自我标榜是“反潮流英雄”,见到别人就掏出一个笔记本炫耀,拍着胸脯说:“我有电话号码,我有中央的支持。”

但是,李庆霖根本不具备一个政治家的智慧、见识和城府,不足以周旋各方,游刃有余,他不过是风云诡异的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匆匆过客,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李庆霖在给知青做报告

被判无期服刑17年,努力改造终获自由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很快,李庆霖的人生巅峰就崩塌了,快到让他猝不及防。

1976年10月,十年浩劫终于结束,李庆霖的人生巅峰也走到了尽头。

1977年11月1日,李庆霖被逮捕羁押。

1978年,李庆霖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79年底,李庆霖入狱服刑,被关押到福建省劳改总队祟安县支队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这一年的李庆霖43岁,正值盛年,迎接他的将是漫长的刑期。

短短四年内,从被打为“右派”的小学教员,到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知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再到“现行反革命犯”,人生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就像梦幻一般发生在这样一个平民百姓身上。

如此悲喜两重天,除了李庆霖自己,还有谁能体会?

知青写给李庆霖的诗

所幸的是,农场上下很快就知道他就是那位敢向毛主席“告御状”,敢于“为民请命”的英雄,犯人们对他很尊敬,管教人员也不让他干重活,安排他干些烧开水、管报纸、办专栏的轻活。

到了80年代,一些到福建旅游的知青听说改变他们命运的李庆霖就在附近劳改农场服刑,纷纷买了礼物,走上十几里山路去探望他,感谢李庆霖写给毛主席的那封信。

服刑期间,李庆霖承认自己犯有严重错误,说了一些错话,干了一些错事,但始终坚持自己没有犯被判无期徒刑的重罪。为争取减刑,李庆霖努力改造,表现良好,终于收到回报。

1986年9月27日,李庆霖被批准由无期徒刑减为有期10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90年12月24日,李庆霖再度被批准减刑2年。

1994年3月17日,李庆霖提前出狱,总计服刑17年。

这一年,李庆霖58岁。

晚年的李庆霖

晚年贫困潦倒,心中有怨无悔

重获自由的李庆霖回到了福建省莆田县城厢镇居仁巷15号,他世代居住的老屋。

多少年过去了,老屋除了变得更老,没有多大变化,但老屋的主人李庆霖,除了变得更老,还经历了一段梦一样的大起大落。这场梦,有大喜,有大悲,遗憾的是,以悲剧收场。

回想起失去自由的17年,李庆霖感慨地说:“自失去自由,直至获释出狱生还家门,历时17个春秋,如此漫长的坐井观天岁月真是不堪回首!”

17年的牢狱之灾,李庆霖失去了自由,换来的是浑身的病痛,是全家的贫困。

17年来,李庆霖先后患上了帕金森、脑萎缩、肺气肿、气管炎等多种疾病,重获自由的他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他的老伴也没有,他的几个孩子在糖厂、林场、粮店做工,收入都很微薄,整个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里只有一台陈旧的黑白电视机,一张古董似的旧竹桌。

这张旧竹桌,他没有条件扔,也不舍得扔——当年李庆霖就是在这张桌上给毛主席写信的。

想到给毛主席写的信,李庆霖又鼓起勇气,给莆田县委、福建省委写信反映困难,尽管自己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但李庆霖始终相信,无论任何时候,党组织都是最值得信赖的。

在党组织的关心下,李庆霖每月领取了210元救济费,后来又涨到300元、500元,老两口就靠着这点救济费勉强度日,衣食住行,加上吃药的瓶瓶罐罐,都靠这点钱支出。

晚年李庆霖与采访者合影

所幸的是,李庆霖没有被忘记,全国各地的知青没有忘记他。

李庆霖出狱后,一些作家找到他采访,并把他的事迹刊载在报刊上。很多知青看到李庆霖的报道,才知道这位“为民请命”的英雄还活着,经历了这么多不堪,现在生活又是这么困难,他们纷纷给李庆霖寄钱,感谢李庆霖当初写给毛主席的那封信,改变了无数知青的命运。

这或许是唯一让李庆霖感到欣慰的事情了。

有一天,李庆霖收到北京一位老知青的来信,老知青对他说自己准备在北京开一个酒店,取名“李庆霖酒家”,希望得到李庆霖的同意,可以支付给他1万元作为酬劳。

李庆霖谢绝了,他说:“我不能靠名字吃饭。”

晚年的李庆霖已经看透了人生悲喜,世间沧桑,他无欲无求,只希望余生能平静度过。

李庆霖人生的最后几年里,当有记者登门采访时,大多被他婉言谢绝。

有人问李庆霖,是否后悔当年给毛主席写告状信?如果不是当年的那封信,他不会有后来的牢狱之灾,也不会有现在的凄惨境况。

李庆霖想了想,回答说:“我不后悔,毛主席要求我们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我当年反映的都是实际情况,没有夸大。至于我个人,一生坦诚,问心无愧,功过任由评说。”

晚年李庆霖与来访者合影

牢记伟人教诲,一生感念毛主席

李庆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始终牢记毛主席的教诲,感念毛主席的恩情。

即便在狱中改造时,李庆霖依然对毛主席怀着深深的崇拜之情,他曾经写过一副对联贴在墙上表明心志:“敬尊毛主席心不变,坚信大方向志不移。”

1993年是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李庆霖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了,却依旧深深缅怀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他托人找到一枚毛主席像章,佩戴在自己胸前,并赋诗一首《 纪念毛主席百年诞辰》:

建国殊勋长久存,百年之后仍钦尊;先生正气凌霄汉,四海讴歌声浪纯。

在李庆霖的家中,正厅墙壁上挂着一面镶着毛主席画像的镜框,十分引人注目。每逢有人来做客,李庆霖都会虔诚地向客人介绍说:“土改时我就开始挂毛主席镜框像,之后,一有新版主席标准像,就买回来添加上去,现在挂的是最新也是最后版本的主席像。”

2004年2月19日凌晨,李庆霖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据李庆霖的儿子李良模讲,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亲眼见过毛主席。

李庆霖去世后,在当地政府的照顾下,遗体被免费火化,葬入福山陵园公墓,入土为安,他的墓碑与众不同,那上面镌刻着那封带给他无数光环和不幸的《毛泽东回信》:

李庆霖同志: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诸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毛泽东

一九七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李庆霖墓碑上的碑文

剖析李庆霖的发迹过程,他的崛起不是源自个人能力,而是一个偶然的机遇,更是某些极“左”势力的大肆追捧,他们将懵懂的李庆霖裹挟到政治风暴中,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但在这场变幻莫测的险涛浊浪中,李庆霖只是一个小人物,根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之舵,于是李庆霖又被从浪尖上高高摔下,彻底跌到谷底,再也没有爬起来。

在写给李庆霖的悼词中,有一句话最具代表性:

先生一生坎坷,一个人的历史是时代的缩影,一个人的不幸是社会的不幸。

这似乎是对李庆霖最好的人生总结。

M
Meiyangren
倒数第二张照片左边的小作者是我朋友。莆田前教育局长说过李是小人得志。

在福州开批斗大会是打过人耳光。造成自杀。这是他入狱的主要原因。在给毛写信前,给周写过。没有回音。

a
akc
知青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李床霖。只知道78/79年云南农?抗爭的那些人。

上山下乡不始於文革。文革只是大規模执行而已。其中也有例外。不是每个知青都要上山下乡。相反,知青返城也不是始于改开后。

1973年8月4日,中央下发了(中发【1973】30号)文件。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按照国家计划在下乡知青中招工、招生、征兵、提干的问题,以及提出了知青“病困退”的政策等。1975年之前通过“五大”政策返城的知青共有461万人; 1976年返城139万人;1977年返城135万人; 1978年返城358万人; 1979年返城395万人。

从人数规模上看大返城是1978年、1979年,知青回城途径都是延用了改革开放前的“五大”政策(即1978年以前的招工、招生、招兵、提干和病困退等政策),1978年12月中央试图把农场知青“病困退”政策改为“商调”,后又改回到改革开放前的老政策。

a
akc
习进平总书记涚:

据《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记载:1969年到延安插队的北京‘老三届’知青共26601人,1971年国家开始在知青中招工、招干、招生、征兵,这样到1975年末,整个延安地区仍待在农村的北京知青只有991人,占26601名北京知青的3.5。

飯盛男
這段如果是真的、正文中要写到才好、不要以説作過錯簡単地一筆帯過
清迈
福建有狠整名人的传统:倪志钦、李庆霖、还有那个唯一被整死的大区政委
X
XYZ94538
被判重刑不叫整人,叫迫害。
大阿牛
倪志钦当年以贪污8万元的罪名被判了十年。
华府采菊人
如果不叫知青下乡, 又何须找个李庆霖来捣糨糊?
大江川
1个贫农斗胆告个御状,国主同情,给些关照,执政党少数精英不应报负此草民(农民)。
大江川
这个耀邦也是有点形左极右。
竞选
另一个王洪文
衡山老道
当年走后门成风,当地的土皇帝,县团级以上的干部们的子女基本上都早回城。
M
Meiyangren
地委书记老八路肖文玉的自杀跟他有关。肖人不错。
吃素的狼
呵呵,李庆霖大家都知道,说他给知青带来好处,至少兵团知青不认账。直到1978年,兵团执行严格知青病困退政策。能够“达标”

的知青,必须伤残到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医生证明患有癌症,否则,就是100个李庆霖,也不管用。

而这些知青,都不是红二代,而是普通人家的子女。北京红二代们基本随着老爸老妈官复原职,无上光荣滴回北京去廖。

为了回城,知青中有自残的,自杀的,也有持刀冲进团长政委家,不批准回城就同归于尽的。

知青上山下乡已经是穷途末路,很多人10几年耗尽青春,看不见出路,人们对于共产党和毛泽东的怨恨,不是今天的人们所能够理解滴。

兵团知青大回城是在1980年之后,基本上一哄而散,跑个精光,连那些混成团长政委的,也都跑廖。

而回城的知青,多数身无长技,只会种地。中国由于文革导致经济衰败,城镇居民居住条件10几年毫无改进,兄弟姐妹们却都已经长大成人,挤成一堆。回城知青多数不被家庭接纳,到处搭个地震棚栖身,极其可怜。而且,年龄大,无技能,无法就业。

这些,哪里是李庆霖能够说得清楚,毛周有办法解决滴?其实走到1976年,知青大坝即将决堤,毛周无能为力,留下这一地鸡毛,驾鹤升天,留在人间的几千万知青怨声载道,老知青中破釜沉舟提头造反的人,大有人在。这也是4.5清明天安门闹事反毛,上边要追查,单位里头儿都是装糊涂敷衍了事,就是怕又逼急了,闹出几个不要命的,捅破了天就难收拾廖。

 

吃素的狼
1976年四五清明之后,知青几乎公开用短波收音机听莫斯科广播电台,“美国之音”,“BBC”,和 “自由中国之声”。当官的

自然不敢如此胡作非为,但在一起干活儿的时候,会时不时漫不经心的问一句,“又有啥新闻啦”?人们似乎已经达到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然后就是唐山大地震,人心惶惶。

九月毛泽东去世,单位里居然有不少知青,不参加追悼会,而是买酒买肉,“聚众吃喝”以表庆祝。对于这些穷途末路,困兽犹斗的知青,大家都是绕道而行,不去惹是生非。到了这个地步,大家心里都清楚,知青回城,已经不可阻挡,不过是早晚的事。

 

清迈
913之后在位高干的子女就陆续当兵回城上大学了徐向前有个女儿去内蒙,离开时什么手续没办也没和任何人打招呼
G
Gooddevil
故事会
太宇
他救的是农村插队知青,兵团的是准军事部队,有工资。在1992年想给兵团弄点外援,评估到最后,鬼子不同意,说是准军事单位,ci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