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有“中央军”和“杂牌军”的区别,我军有没? 为何三野名将如云授衔只有四野的一半

S
Sir.Good
楼主 (文学城)

Zt

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军有“中央军”和“杂牌军”的区别,只要是老蒋的嫡系“中央军”,武器装备都是最好的,打的仗都是最能出风头的,提拔自然也是最快的,而“杂牌军”就没这个待遇了,差距非常大。

 

在我军,讲究官兵平等,没有“中央军”和“杂牌军”的说法,这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不过,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还是多少能体现出差别来的,比如第三野战军。

我军有四大野战军之称,其中,一野是公认最能吃苦的,基本上都在大西北的贫瘠之地打仗,专啃胡宗南、二马这样的硬骨头。一野的前身是西北野战军、晋绥野战军,再往前,是贺龙的120师,再往前,就是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不算是“中央军”,一直是贺老总带的,但后来交给了彭老总带队。

 

在四大野战军里面,一野的人数最少,大将只有一个许光达,还是十位大将里面资历最浅的一个,上将也只有6位:张宗逊、甘泗淇、王震、贺炳炎、彭绍辉、陶峙岳,后来,杨得志、周士第、李志民等人也调到了一野,上将的人数达到了13人。

 

第二野战军,在八路军时期多是129师的底子。不说解放军时期,就是八路军,都是星光灿烂,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副主任是上将宋任穷,参谋处长是上将李达。下面的386旅更牛,旅长陈赓是大将,副旅长陈再道是上将,政训处主任王新亭是上将,参谋长李聚奎也是上将,团级干部还有谢富治上将、王近山中将。

 

二野的最前身是红四方面军,出猛将最多,比如许世友就是其中一个,还有几个过早牺牲的比许世友更猛,比如余天云。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红四方面军在授衔时有点压低了。

 

不过,二野还是出了不少大人物的,元帅有刘伯承,大将有陈赓、王树声,上将也出了10位:李达、陈锡联、谢富治、阎红彦、郭天民、宋任穷、杨勇、苏振华、王宏坤、陈再道。

三野等会儿再说,咱先来说说四野。

 

如果一定要说我军中的“中央军”(单指出身),那就是四野了。四野在八路军时期是115师,再往前就是红一方面军,毛主席、朱老总的部队,级别能低吗?

 

四野最有名的,自然是战神林彪了,早年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一直都是毛主席、朱老总最嫡系的高级将领。

 

除了林彪,四野还有一个元帅,就是罗荣桓,毛主席最欣赏的人。

 

在四大野战军中,四野公认编制最庞大,打的仗最多,战功也最大,因此授衔的级别也都很高,比如大将就有三个:谭政、黄克诚、萧劲光。上将更是多达20位,是二野的两倍。至于中将、少将,也都是四大野战军中最多的。

 

最后该说说三野了,也是本文的重点。

 

有人说三野是“杂牌军”,为什么呢?从根子上说,这支队伍就不是红军时期的重要山头。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一些部队继续作战,就是南方游击队,人数很少,装备更是接近原始。

 

全面抗战爆发后,南方游击队改编成了新四军,总人数也就刚过一万人,而且分布在各个山区,很难统一起来。这样的部队,显然跟八路军系统没法比。

如果论实力,三野无论是人数、战功,都仅次于四野,比一野、二野都大得多,出的名将也是数不胜数,但在授衔时,三野明显赶不上四野,也就能跟二野持平。

 

比如元帅,陈老总应该是元帅的必然人选,他不当元帅谁都说不过去,但就是有不少人说陈老总不应该当元帅,理由是他当时离开了军队。最后还是周恩来出面力挺,才保住了陈老总的元帅军衔。

 

试想:如果不是周恩来出面力挺,那三野就没有元帅了,这未免也太不公平了,但也确实体现了三野的尴尬地位。不要跟我说粟裕可以代替当元帅,这是不可能的。

 

大将里面,三野也只有两位:粟裕、张云逸,一个战功最高,一个资历最老,想把他俩弄下去也不容易。

 

至于上将,三野那么多的名将,那么庞大的军队,竟然只出了10位,只有四野的一半,你觉得公平吗?

 

其实,三野还有不少人都能评上将,比如三野参谋长张震、纵队司令王必成、陶勇等等,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都是足以授上将的。

h
hkzs
三野/南方游击队/陈毅/粟裕也是井冈山一条线上的。算朱毛嫡系中的旁系,和四野的关系类似国军胡宗南和胡琏的关系。

四方面军是桂系,二方面军是阎锡山,那才是旁系。

s
speedingticket
这个说法没有任何根据。主要是因为受到饶漱石了影响
M
Meiyangren
有人说许世友只有连长的水平。济南战役差一点被军法处置。
清源白水
这与评衔工作的负责人有关

55年评衔由总干部部负责, 其时部长罗荣桓(四野), 副部长宋任穷(二野), 赖传珠(四野), 徐立清(一野)。四个负责人四野占两个, 一二野各一人人, 三野则一个也没有, 四野多评三野少评也就可理解的了。不仅王必成, 陶勇, 张震被低评, 三野九兵团政委, 黄埔四期的郭化若也只评了个中将。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乃至理名言, 共产党也是如此。有的回忆文章说罗荣桓人很公正, 但从他主持的评衔这影响者众,历史上争议也多的工作来看并不见得。

b
borisg
王必成, 陶勇, 张震本来就没有够上将的硬条件。
萧岚
有些道理,最上层对上将及以下评军衔不太会直接干预。

那个时候的干部部权力很大。

a
akc
还有历史问题等。四野段苏权应評至少中将。但只评了少将,因一段历史沒搞清楚。
a
akc
太祖只干涉过一次。皮定鈞-皮有功,少晋中。
d
delta2020
文化低,学习能力差。
清源白水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一下陶勇和刘震吧

先来看三野的陶勇

1929年参加游击队

1932年红四方面军第10师营长

1936年任红9军教导师师长

抗战开始, 历任新四军团长, 第1师3旅旅长

解放战争中, 任华野4纵司令员, 三野23军军长, 

抗美援朝时, 1950年任第9兵团副司令, 代司令员兼政委

再来看四野的刘震

1931年参加游击队

1934年任连指导员

1936年底任红15军团75师政委

抗战时1938年11月任八路军团长, 后任新四军第3师10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任东北民主联军2纵司令, 39军长, 14兵团副司令兼39军军长

抗美援朝时任志願军空军司令

两个人的资历, 职务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差不多, 陶勇比刘震还早两年入伍。若按功劳陶勇应该略胜一筹, 他任司令的三野四纵(23军),是解放战争中全军歼敌最多的纵队(军)。

 

以上信息网上搜索即有。评衔的结果是陶勇中将,刘震上将, 公平吗? 无法不认为罗荣桓偏向四野的将领。

 

 

 

 

a
akc
华野九緃三野27军长志愿军空军司令聂鳯智也是中將。罗帅偏心呀!
老生常谈12
三野和四野比起来差得多了,不是一个档次的。

1948年11月底四野进关时的野战部队75万人。

此时三野野战部队35万人。

渡江战役时四野兵力120万人,三野65万人。

解放前夕,共军主力:

全军头等主力:四野38军,39军,40军,41军,43军以及45军 。其中38军,39军,40军名列全军第一第二第三。

而三野仅有叶王陶和27军4个主力军,而且排名在41军之后。

四野有全军头等主力师7个,一等主力师5个。前7个头等主力师排名全军第一名至第七名。

老生常谈12
27军是华野九纵,是地方部队。

没有红军骨干队伍。

老生常谈12
还有徐海东许光达。
a
akc
许和尚帶出的地方杂牌部队。英雄不问出身。27軍可是三野王牌军,战上海英雄。
a
akc
徐许要求降銜沒有批准。徐立清要求批准、上降中。
清源白水
三野不比四野差

三野人数最多时有82.5万, 四野人数最多时有153万。三野歼敌247万,四野歼敌323万(含土匪135万)。按人均歼敌数来看, 三野和四野分别为3和2.1, 三野高于四野, 且四野歼敌数含大量战斗力差的土匪。

关于共军主力的排名, 是哪个权威机构提供的? 有没有Link?

华府采菊人
朱绍清只授了个少将, 当然老朱倒了一个霉, 金门古宁头, 可他那时在上海住院呀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参加红军,

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时期,历任华容赤色警卫队宣传员、司号员司务长,红六军七师特务营班长,四师十二团分队长、排长、连长、营长。随红军参加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战斗,保卫苏维埃政权。红军长征途中,先后率部担任强渡乌江金沙江的战斗主攻,两破长江天险,为红军前进开辟道路,在战火中升任红四师十团团长。

 

1938年1月,任新四军四支队八团二营营长 [2]  。5月,率部开辟含(山)和(县)地区,任含和地区前委书记、淮南津浦路东临时前敌委员会委员,负责军事行动和作战指挥,开辟津浦路东根据地。 [2]  。 1940年,任新四军八团副团长、江北游击纵队参谋长。 1941年以后,任新四军旅参谋长、副旅长、旅长、旅党委副书记。率部与日伪军作战,越战越强,扩大了抗日根据地,解放了被日军奴役的人民。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二纵队四旅旅长、四师师长、师党委副书记。 1948年11月,任华东野战军二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泗县战斗宿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 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军长  
老生常谈12
告诉你

2个三野顶一个四野。

四野2个元帅,3个大将,19个上将,55个中将。

抗日战争结束时1945年9月至年底兵力:

三野46万人:

山野18万,华野27万多。

 

东北自治军/民主联军

关内11万山东,新三师,359旅,教导2旅等,扩编5万多人。

李运昌16军分区曾克林唐凯6万(3500人快速发展的)。

东北人民自治军(抗日联军)周保中4.8万人。

总共27万人。

 

起点不一样。

 

至于主力排名怎么来的,资料看多了就有了。只给你一个例子:

1950年初, 粟裕提议建立全军总预备队作为机动兵力。中央军委就把全军最强大的三个军从四野的三个兵团了挑出来成立了新13兵团,包括38军,39军和40军,共20万人,每个军近7万人。

朝鲜战争爆发后,就把这个机动兵团调到东北,和准备转业开垦的42军一起组成了东北边防军,共有25万人,并首先入朝作战,打赢了第一次战役。

老生常谈12
战上海没打什么硬仗。

汤恩伯兵败如山倒,刘毅一起义就撕开了口子。

清源白水
这个歼敌数不是我编的, 你可以查阅国防大学《战史简编》组主编,1995年再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
大江川
毛主席对评军衔之举貌似没多少兴趣,但是,碍于"人心向衔",悍士爭功,只好从命。但是,烈士如何?理想咋办?都是问题。
X
XYZ94538
许光达批准50%,领大将衔,拿上将的工资待遇。
大江川
后来的文革证明毛的预防,毛只能说"人心不在我1边"。
清源白水
华中野战军

1945年11月成立, 辖第6, 7, 8, 9纵队, 计4万多人, 不是27万多人。

a
akc
对。我正想说而没说
a
akc
过江后就没有大的硬仗了。战上海不准用重武器炮弹。战士求聂,只要放一炮就可避免多少伤亡。

苏州河?伤亡重大。刘仪起义是后来的事。不起义也得起义或投降或者投诚。

老生常谈12
请你查一查资料

华野,不是仅仅华中,还包括谭震林等。

新四军是7个师21个旅,共计15万人,还有地方部队15万人,共计30万人。

除了新三师3.5万人和李先念的新五师及地方部队外,其余20多万全部归华东野战军。日本投降后的几个月内又扩编了队伍,就成了20多万人。

山野是山东军区主力6.5万人去东北后剩下的20万人改编的。

陈毅北上,华东军区和山东军区合并,名字是华东军区或华东野战军(军区包括野战军)。

清源白水
谭震林就是华中的

华中野战军成立时,粟裕司令,谭震林政委,谭就是华中的,不存在另外的谭震林部队。

1946年春,华中军区含华中野战军兵力18万人, 不是20多万人。

s
smart518
三野的组成有两部分,一是山东的八路军,其来源有115师和抗战时的山东抗日起义军。另一部分就是北移的新四军了。

山东的八路军一部分跟随罗荣桓去了东北,剩下的组成了山东野战军。新四军部队则主要组成了华中野战军。后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成了华东野战军,也就是后来的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