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曾在《忆傅雷》中谈道:“1954年,有一次,在北京开翻译工作者的会议时,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交了一份书面意见书。在那份意见书中,傅雷信手举出当时翻译作品中许多谬误的例句。此一“挑人错以示众”之举触了众怒,很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还有一位老翻译家竟气得大哭。为此,钱钟书还写信批评过傅雷,劝他多多与人为善。”
但事实上,傅雷先生并不是不是不善之辈,也不是狂妄之徒,他只是过于较真和求实求是。他最无法容许的便是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损害了杰出伟大的作品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傅雷先生的一生,充满了挫折与磨难,最后离开人世亦是为时局所迫,他与其爱人唯有用自尽家中以示二人之不愿留存黑暗的决心,如一道光般照亮黑暗。
接下来我们便一同来看这位享誉世界的傅雷先生的一生。
享誉世界的翻译家
1908年的4月7日,傅雷在上海市南汇县出生,据说在她出生时,因哭声震天。所以族中长者就根据《孟子》“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而取名“怒安”。又因大发雷霆谓之怒,故又名“雷”。
傅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以及美术评论家。
他一生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了罗曼·罗兰、伏尔泰、巴尔扎克等名家的著作。
20世纪的60年代初,他曾因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此成为了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的重要会员。
傅雷在翻译上做出的成就已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便不加以多说。
众所周知,傅雷先生最为著名的还有《傅雷家书》,被誉为是教育子女的启迪之书。他的儿子便是这些家书的受启者,而这同样离不开他的妻子——朱腹梅女士。
圣洁馥郁的初恋,亦是携手一生的伴侣
傅雷与朱梅馥是令人羡慕的青梅竹马,朱梅馥是傅雷小五岁的表妹,自小一起长大。
青梅竹马的爱情是傅雷年少时难得的美好记忆,在他的处女作《梦中》就曾描写了少年时初恋的美好:
“偷偷地望我,因为好多次我无意中看她,她也正无意地看我,四目相融,又是痴痴一笑。”
两人一同长大又彼此有意,很快就订了婚,且在订婚后不久,傅雷赴法留学。
1932年的1月,傅雷与朱梅馥在上海结婚,且为妻子改名为朱梅馥,将其喻比一枝圣洁馥郁的梅。
婚后,朱梅馥把自己一切都献给了丈夫和家庭。杨绛曾评价,朱梅馥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更是“能干的主妇”,同样是傅雷最得力的“秘书”。
傅雷翻译的许多文稿,都是由她一笔一画誊抄,一丝不苟;因丈夫喜好音乐,她便常常为傅雷弹奏;丈夫爱花,她就时常陪丈夫半夜在小花园里进行嫁接的实验。
朱梅馥曾为傅雷生下三个儿子。其中大儿不幸夭折,二子傅聪,三子傅敏。
在结婚34年后,两人共赴黄泉。在人生道路上,傅雷曾遇到过另外两位令他心动的女子,但最终还是与朱腹梅共度余生。
纵使严苛如雷,却难掩父爱情深
傅雷四岁时父亲便去世了,自幼时就与寡母过生活,也无人扶持和帮衬,而母亲的教育甚是严苛,由此他养成了刚直不阿且耿介难从的性格。
许是那时起,他便知道在这人世生存,懦弱无能是最无用的东西。因此他将母亲对他的严加管束同样用在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身上。
他对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每天做什么和吃什么都有着不能严苛的要求,不允许有丝毫逾越。
例如每天同桌进餐时,他会观看孩子坐姿是否端正,手肘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身边之人,饭菜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等等。
他对于二儿子傅聪的钢琴训练也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完成每日的训练量,是断然不可以出去玩的。
傅雷常说自己是十分严厉的父亲,对两兄弟的教育十分严苛。这种中国式教育虽说古老刻板,但却也培养出许多大家,傅聪日后能够成为世界级的钢琴家是离不开父亲十年如一日的严厉要求的。
傅雷对傅聪的教导最让人感动的便是:“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
他十分注重品格教育,始终认为只有先成人后才能成才。他常常告诉傅聪待人接物要有礼、与人交往要有义。
督促傅聪在国外学习演出时不能丢了祖国的脸面,除了音乐之外还要去学习其他文化艺术知识,形成自己的艺术哲学,成为一名真正的钢琴家。
但在傅雷写给远在外面的孩子的家书中,也可以看到平时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和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在家书中,傅雷也常常与孩子探讨音乐艺术和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常常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问题: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傅氏夫妻:黑暗也无法挡住的光
傅雷先生一生光明正义,热爱祖国,却逃不了被污蔑陷害的命运。
1966年8月底,正是我国十年浩劫的初期,傅雷家中遭到红卫兵抄家。
被翻出的一个别人寄放的旧箱子以及蒋宋的画像,成为了傅雷不可饶恕的罪证。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只能是百口莫辩。
为此他与爱人遭受了长达四天三夜的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折磨和摧残。
直到9月2日中午抄家队离开傅雷家时,傅氏夫妇已经三晚没有合过眼了。花园被捣翻了,地板被撬开了,家中也被贴上了大字报。
即便是陷入了人生绝境,夫妇俩也仍不愿接受来自外界的关切。
当天夜里,朱梅馥将家里打扫干净,然后与丈夫一起并肩坐在灯下,共同完成了最后的遗书。
这封遗书是写给朱梅馥的胞兄的,信中一桩一件,交代了代付的房租、需交还的凭证、给予保姆周秀娣失去工作后的生活费…
他们还在一个小信封里装入了53.50元——他们夫妻的火葬费。
3日的凌晨,他们用被单上撕下两长条打成死结,悬在了落地窗的钢架上,没有留下任何惊扰。
就这样,傅雷夫妇一同离开了这个艰难的人世。
傅雷夫妇的骨灰葬于上海福寿园的海港陵园,墓碑上刻了《傅雷家书》的名句: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小结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这是傅雷夫妇的墓志铭,也是傅雷先生一生的承诺,他用自己的一生创造了一个世界,为多少在人生道路上充满疑惑的人们抚慰解惑。
参考资料:《忆傅雷》、《梦中》《傅雷家书》
来源:
54年前傅雷夫妇家中自杀,遗书细节感人,墓碑上12个字概括了一生_傅聪 (sohu.com)
傅聰回上海探親時(原諒)了李。但弟弟傅敏永不原諒。
杨绛曾在《忆傅雷》中谈道:“1954年,有一次,在北京开翻译工作者的会议时,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交了一份书面意见书。在那份意见书中,傅雷信手举出当时翻译作品中许多谬误的例句。此一“挑人错以示众”之举触了众怒,很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还有一位老翻译家竟气得大哭。为此,钱钟书还写信批评过傅雷,劝他多多与人为善。”
但事实上,傅雷先生并不是不是不善之辈,也不是狂妄之徒,他只是过于较真和求实求是。他最无法容许的便是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损害了杰出伟大的作品的思想与艺术魅力。
傅雷先生的一生,充满了挫折与磨难,最后离开人世亦是为时局所迫,他与其爱人唯有用自尽家中以示二人之不愿留存黑暗的决心,如一道光般照亮黑暗。
接下来我们便一同来看这位享誉世界的傅雷先生的一生。
享誉世界的翻译家
1908年的4月7日,傅雷在上海市南汇县出生,据说在她出生时,因哭声震天。所以族中长者就根据《孟子》“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而取名“怒安”。又因大发雷霆谓之怒,故又名“雷”。
傅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以及美术评论家。
他一生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了罗曼·罗兰、伏尔泰、巴尔扎克等名家的著作。
20世纪的60年代初,他曾因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此成为了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的重要会员。
傅雷在翻译上做出的成就已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便不加以多说。
众所周知,傅雷先生最为著名的还有《傅雷家书》,被誉为是教育子女的启迪之书。他的儿子便是这些家书的受启者,而这同样离不开他的妻子——朱腹梅女士。
圣洁馥郁的初恋,亦是携手一生的伴侣
傅雷与朱梅馥是令人羡慕的青梅竹马,朱梅馥是傅雷小五岁的表妹,自小一起长大。
青梅竹马的爱情是傅雷年少时难得的美好记忆,在他的处女作《梦中》就曾描写了少年时初恋的美好:
“偷偷地望我,因为好多次我无意中看她,她也正无意地看我,四目相融,又是痴痴一笑。”
两人一同长大又彼此有意,很快就订了婚,且在订婚后不久,傅雷赴法留学。
1932年的1月,傅雷与朱梅馥在上海结婚,且为妻子改名为朱梅馥,将其喻比一枝圣洁馥郁的梅。
婚后,朱梅馥把自己一切都献给了丈夫和家庭。杨绛曾评价,朱梅馥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更是“能干的主妇”,同样是傅雷最得力的“秘书”。
傅雷翻译的许多文稿,都是由她一笔一画誊抄,一丝不苟;因丈夫喜好音乐,她便常常为傅雷弹奏;丈夫爱花,她就时常陪丈夫半夜在小花园里进行嫁接的实验。
朱梅馥曾为傅雷生下三个儿子。其中大儿不幸夭折,二子傅聪,三子傅敏。
在结婚34年后,两人共赴黄泉。在人生道路上,傅雷曾遇到过另外两位令他心动的女子,但最终还是与朱腹梅共度余生。
纵使严苛如雷,却难掩父爱情深
傅雷四岁时父亲便去世了,自幼时就与寡母过生活,也无人扶持和帮衬,而母亲的教育甚是严苛,由此他养成了刚直不阿且耿介难从的性格。
许是那时起,他便知道在这人世生存,懦弱无能是最无用的东西。因此他将母亲对他的严加管束同样用在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身上。
他对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每天做什么和吃什么都有着不能严苛的要求,不允许有丝毫逾越。
例如每天同桌进餐时,他会观看孩子坐姿是否端正,手肘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身边之人,饭菜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等等。
他对于二儿子傅聪的钢琴训练也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完成每日的训练量,是断然不可以出去玩的。
傅雷常说自己是十分严厉的父亲,对两兄弟的教育十分严苛。这种中国式教育虽说古老刻板,但却也培养出许多大家,傅聪日后能够成为世界级的钢琴家是离不开父亲十年如一日的严厉要求的。
傅雷对傅聪的教导最让人感动的便是:“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
他十分注重品格教育,始终认为只有先成人后才能成才。他常常告诉傅聪待人接物要有礼、与人交往要有义。
督促傅聪在国外学习演出时不能丢了祖国的脸面,除了音乐之外还要去学习其他文化艺术知识,形成自己的艺术哲学,成为一名真正的钢琴家。
但在傅雷写给远在外面的孩子的家书中,也可以看到平时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和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在家书中,傅雷也常常与孩子探讨音乐艺术和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常常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问题: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傅氏夫妻:黑暗也无法挡住的光
傅雷先生一生光明正义,热爱祖国,却逃不了被污蔑陷害的命运。
1966年8月底,正是我国十年浩劫的初期,傅雷家中遭到红卫兵抄家。
被翻出的一个别人寄放的旧箱子以及蒋宋的画像,成为了傅雷不可饶恕的罪证。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只能是百口莫辩。
为此他与爱人遭受了长达四天三夜的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折磨和摧残。
直到9月2日中午抄家队离开傅雷家时,傅氏夫妇已经三晚没有合过眼了。花园被捣翻了,地板被撬开了,家中也被贴上了大字报。
即便是陷入了人生绝境,夫妇俩也仍不愿接受来自外界的关切。
当天夜里,朱梅馥将家里打扫干净,然后与丈夫一起并肩坐在灯下,共同完成了最后的遗书。
这封遗书是写给朱梅馥的胞兄的,信中一桩一件,交代了代付的房租、需交还的凭证、给予保姆周秀娣失去工作后的生活费…
他们还在一个小信封里装入了53.50元——他们夫妻的火葬费。
3日的凌晨,他们用被单上撕下两长条打成死结,悬在了落地窗的钢架上,没有留下任何惊扰。
就这样,傅雷夫妇一同离开了这个艰难的人世。
傅雷夫妇的骨灰葬于上海福寿园的海港陵园,墓碑上刻了《傅雷家书》的名句: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小结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这是傅雷夫妇的墓志铭,也是傅雷先生一生的承诺,他用自己的一生创造了一个世界,为多少在人生道路上充满疑惑的人们抚慰解惑。
参考资料:《忆傅雷》、《梦中》《傅雷家书》
来源:
54年前傅雷夫妇家中自杀,遗书细节感人,墓碑上12个字概括了一生_傅聪 (sohu.com)
傅聰回上海探親時(原諒)了李。但弟弟傅敏永不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