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尊敬的侯波、徐肖冰二位老人,先后离我们而去,虽然在他们身上有着无数的光环,可对于所有和他们相处过的晚辈来说,他们就是普通的、慈祥的长者,就像是自己的父母。
2017年11月27日,当侯波老人去世的消息从网络上传来,很多人都是带着沉痛和惋惜的心情来面对这个噩耗,有些人流下了眼泪,有些人默默地为老人祈祷。
侯波、徐肖冰老人对中国摄影事业的贡献之大,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他们作为新中国摄影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主要创始人而载入史册。当年成立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前身)和创办《大众摄影》杂志时,侯波亲自找毛泽东主席为协会和《大众摄影》杂志题写了会名和刊名。徐肖冰后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任主席,他们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摄影事业。
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记住这二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让我们一起来深切地怀念他们。
侯波、徐肖冰伉俪
侯波(1924.9.17—2017.11.26),女,山西夏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1944年在延安边区中学、延安大学、延安女子大学学习;抗战胜利以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科科长。1949年任北平电影制片厂摄影科科长,为开国大典的主要拍摄者之一,同年调入中南海,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科长,为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专职摄影达12年之久,她用镜头记录了叱咤风云的共和国伟人们,尤其是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下许多永恒而珍贵的历史瞬间,后被誉为“红墙摄影师”;任新华社新闻摄影编辑部记者、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
2017年11月26日22时,侯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徐肖冰,1916年8月生于浙江桐乡。1937年参加八路军。延安抗大学习期间,他拍摄了毛主席给抗大学员讲课的珍贵镜头。先后参与了《延安与八路军》、《抗美援朝》、《开国大典》等多部重要纪录电影的摄影或编导工作;同时在摄影创作上成就斐然。
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
2009年10月27日晚23时03分,徐肖冰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平静去逝,享年93岁。
2008年侯波、徐肖冰同时获得首届中华艺术金马奖终身摄影成就奖。
侯波、徐肖冰在中南海和毛泽东主席合影
侯波和刘少奇主席、王光美夫妇合影
侯波、徐肖冰摄影作品欣赏
部分图片为中华艺术金马奖平台首次独家公开发表
的摄影技术,那需要专业摄影方面的行家。
他们在所谓“摄影家协会”等相关机构任职,道理也是显而易见:1)政治可靠,可以加强党对于摄影届的管理;2)也许他们的身份可以为本协会争取到更多资源。
中南海里面那帮人的照片当西洋镜看。
如果中国随便哪个新闻摄影记者都能够有他们那样的机会去接近共党高层,大家的作品都拿出来对比评价,他俩的东西还能脱颖而出吗?
老蒋的黄埔系浙江同僚更容易得到提拔及重用,这是历史延续下来的事实。共产党高官及中低级包括技术艺术类等,都会有这种情况。你不可能用所谓的现代文明去判断当时的事情。
如同你在美国用现在的种族平等眼光去看待美国民权运动前的情况一下,歧视他人就歧视他人,一般老百姓是接受它的,那是当时的现实和道德观
候波是中南海的首位专职摄影师,之后还有三位: 吕厚民,钱嗣杰,杜修贤。
其中,吕接替了候,任期最长。前两年也过世。1969年他全家下放苏北,和我们在同一个县,同一个区,不同的公社。和他全家都熟悉,从那个时候就耳闻一点红墙轶事。
杜是最后一位,牵扯到四人帮而受审查。
在苏北乡下境遇不好。
后来以红墙摄影师闻名。
的风格中,记录了历史事件。感谢分享!还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
令人尊敬的侯波、徐肖冰二位老人,先后离我们而去,虽然在他们身上有着无数的光环,可对于所有和他们相处过的晚辈来说,他们就是普通的、慈祥的长者,就像是自己的父母。
2017年11月27日,当侯波老人去世的消息从网络上传来,很多人都是带着沉痛和惋惜的心情来面对这个噩耗,有些人流下了眼泪,有些人默默地为老人祈祷。
侯波、徐肖冰老人对中国摄影事业的贡献之大,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他们作为新中国摄影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主要创始人而载入史册。当年成立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前身)和创办《大众摄影》杂志时,侯波亲自找毛泽东主席为协会和《大众摄影》杂志题写了会名和刊名。徐肖冰后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任主席,他们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摄影事业。
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记住这二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让我们一起来深切地怀念他们。
侯波、徐肖冰伉俪
侯波(1924.9.17—2017.11.26),女,山西夏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1944年在延安边区中学、延安大学、延安女子大学学习;抗战胜利以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科科长。1949年任北平电影制片厂摄影科科长,为开国大典的主要拍摄者之一,同年调入中南海,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科长,为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专职摄影达12年之久,她用镜头记录了叱咤风云的共和国伟人们,尤其是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下许多永恒而珍贵的历史瞬间,后被誉为“红墙摄影师”;任新华社新闻摄影编辑部记者、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
2017年11月26日22时,侯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徐肖冰,1916年8月生于浙江桐乡。1937年参加八路军。延安抗大学习期间,他拍摄了毛主席给抗大学员讲课的珍贵镜头。先后参与了《延安与八路军》、《抗美援朝》、《开国大典》等多部重要纪录电影的摄影或编导工作;同时在摄影创作上成就斐然。
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
2009年10月27日晚23时03分,徐肖冰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平静去逝,享年93岁。
2008年侯波、徐肖冰同时获得首届中华艺术金马奖终身摄影成就奖。
侯波、徐肖冰在中南海和毛泽东主席合影
侯波和刘少奇主席、王光美夫妇合影
侯波、徐肖冰摄影作品欣赏
部分图片为中华艺术金马奖平台首次独家公开发表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的摄影技术,那需要专业摄影方面的行家。
他们在所谓“摄影家协会”等相关机构任职,道理也是显而易见:1)政治可靠,可以加强党对于摄影届的管理;2)也许他们的身份可以为本协会争取到更多资源。
中南海里面那帮人的照片当西洋镜看。
如果中国随便哪个新闻摄影记者都能够有他们那样的机会去接近共党高层,大家的作品都拿出来对比评价,他俩的东西还能脱颖而出吗?
老蒋的黄埔系浙江同僚更容易得到提拔及重用,这是历史延续下来的事实。共产党高官及中低级包括技术艺术类等,都会有这种情况。你不可能用所谓的现代文明去判断当时的事情。
如同你在美国用现在的种族平等眼光去看待美国民权运动前的情况一下,歧视他人就歧视他人,一般老百姓是接受它的,那是当时的现实和道德观
候波是中南海的首位专职摄影师,之后还有三位: 吕厚民,钱嗣杰,杜修贤。
其中,吕接替了候,任期最长。前两年也过世。1969年他全家下放苏北,和我们在同一个县,同一个区,不同的公社。和他全家都熟悉,从那个时候就耳闻一点红墙轶事。
杜是最后一位,牵扯到四人帮而受审查。
在苏北乡下境遇不好。
后来以红墙摄影师闻名。
的风格中,记录了历史事件。感谢分享!还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