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 首都四十万人夹道欢迎西哈努克亲王

看得见的历史
楼主 (文学城)

1960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 首都四十万人夹道欢迎西哈努克亲王


中国政府和印度尼西亚政府 签订双重国籍问题条约实施办法


美机又侵入我领空 我提出第129次严重警告





朝鲜千里马作业班运动成就巨大 苏联《劳动报》发表社论 中苏友谊比天还高比海好深


社论《坚决支持老挝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爱国正义斗争》




柬埔寨王国在独立发展的道路上


 

多哥
记得过去中国报纸所用字体,基本都是宋体或仿宋体。你发的这些看上去很奇怪且排版拙劣,不像专业报社出版的。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多哥
记得过去中国报纸所用字体,基本都是宋体或仿宋体。你发的这些看上去很奇怪且排版拙劣,不像专业报社出版的。
n
nnndayd
这是人民日报电子版的截图。电子版的版式和内容与报纸一致,但是字体有异。
竞选
毛泽东时代,特别是中苏分裂之后到中美关系改善之前,中国在国际上很孤立,所以一有外国元首访华,就组织大规模欢迎仪式
多哥
它那个是 60 年的报纸。你的意思电子扫描并转换字体就成了楼主发的那样子了?
竞选
很像现在的朝鲜,在国际上很孤立,一有外国元首来访,就组织大规模的夹道欢迎。这里是朝鲜欢迎胡锦涛来访的夹道欢迎盛大场面

n
nnndayd
人民日报出了电子版数据库,自创刊以来的报纸都有电子版
竞选
所以,许多中国人有兴趣去朝鲜,目的之一就是可以回味中国的毛泽东时代的感觉
竞选
我认为这就是当时人民日报的真实版面。文革时期的报纸,凡是毛泽东的指示、语录,一律用黑体字突出显示
赌城看客
有意思:8个版面、有广告、北京电话号是五位、沈阳也是五位。
竞选
这正是大饥荒发生的时期,全国饿死很多人,但是,报纸上都是好消息,形势一片大好,所以,美国CIA也无从知晓中国的饥荒情况
竞选
不仅报纸是这样,凡是印刷品,例如教科书,都是这样
竞选
这点,又与现在的朝鲜一样,朝鲜发生了饥荒,但饿死多少人,外界是无法知道的,朝鲜的媒体都是好消息,形势大好
p
puyh
胡说八道,美国CIA的情报都是来自中国的报纸吗?
竞选
说说看:朝鲜饿死多少人?
即将入段
CIA搞情报就看中国报纸?那还养那么多间谍特务干啥?
p
puyh
我不是CIA
竞选
知道中国饿死多少人的,就只有常委或政治局的几个人,他们会向CIA报告?
竞选
显然CIA也不知道,要不然早就公布了,这又不是美国的国家机密。真正知道的只有三胖以及三胖周围的几个高官,他们怎么会告诉CIA?
吃素的狼
呵呵,这有啥子奇怪?那个年代,随便什么时候,学校发给每个人一个纸做的标语小旗,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上街游行,报纸电台发新闻。

习惯性的政府公事,老百姓基本无感。

好在夏天游行,老师偶然会给每个同学发一支赤豆棒冰,值回大家辛苦走一趟。

但是,那时候的孩子,最喜欢的还是国庆,五一大游行,有民兵们扛着机关枪,迫击炮,耀武扬威滴游行,男孩子们可以过一把眼瘾。

最难熬的是文革下乡,大冬天的北京发了“最高指示”,游行是必须滴。东北零下20几度游行至少半个多小时,大家冻得直跺脚,还得缩头缩脑滴喊口号。

 

p
puyh
显然你习惯把臆想当事实。
信笔由墨
哈哈努克。
d
dudaan
我最感兴趣的是最后一页最下面的两则广告
走资派还在走
不知道那时候宾努亲王那脑袋摇晃不摇晃。
大江川
具体的数字,我相信美国会知道,而美国的数字,中国也会知道,这是默契。等将来解密8。主要因为美国人没面子。

美国围堵中国已经无人性,而粮食是战略资源。

l
leileileilei
越南中国和老挝, 柬埔寨也没得说。 诺罗敦, 来中国, 吃吃喝喝和还不说, 还要带上孩子和老婆。演唱顺口溜
n
nnndayd
报纸的字体通常是宋体字。1960年还应该使用部分繁体字。最后一版的广告的字体是用的原版的图像。正文的文字不应该都是黑体。

这个是用的人民日报数据库的版面图,不是原版。

l
leileileilei
宾奴据说后来针灸扎好了。努克一家住前门边上, 好吃好喝混了不少年。朗诺实力马达干的好事,好在两国关系现在不错。
走资派还在走
一直有一个疑问,宾努睡着了以后那脑袋还摇晃吗?
走资派还在走
好像是,后来的纪录片里好像摇晃的不照原先那么厉害了。
l
leileileilei
那就别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