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文章中的说的东西有多少是真实靠谱的?

毛囡
楼主 (文学城)

回忆文章中的说的东西有多少是真实靠谱的?
  
       随着一代人的逝去、一代人的老之将至,近十几、二十年各类回忆录、回忆文章蜂拥而出,铺天盖地。除了很少的能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回忆叙述的,大部分都存在着选择性记忆、选择性地运用"史料",有的甚至有意识地利用回忆录来试图重构"历史",这在很多政要人物的回忆中常见。另一类是后代的回忆,除了有为父辈形象塑造的意愿外还常以他们自己的眼光观点来阐释其父辈的做法和选择。所以这类东西并不靠谱,不能当真的。
        网友铿锵猪最近发的一些回忆文也不例外,她声称"一字不改,这是事实,这是历史。"真的都是事实吗?很多评论已指出了一些问题。即使你以为都是事实,你的记忆就那么可靠吗? 你说刘先生的工资从1955年定级到文革后第二次调资前,一直是174元,(你上次也提过这个数字,我以为你笔误)你记的这个数字就是错的,在出版系统没有174元这个工资级别,如刘先生在文革后提过一级,那他提级前是195.5元行政11级工资。(看看下面的工资标准)希望你能提供刘先生"174元"工资单原件证明我错了。

  (出版人员工资标准也没174元这级别,刘先生定的是行政级别。)

要让大家相信你说的都是真实,请从细节开始。看了你很多篇的博文,不少还是要点赞的,虽然对有些内容叙述有疑问。对这篇:我爸爸——“我不是共产党” ,说实话,读这篇文时,我没有博主预计的感到不快,只是感觉好像是在看大 纪 元上的文章,----假。
     至于有几个人的辩护逻辑更不值一驳,一句"民间传言"和"传言"就是你们的真实根据?这是台媒的一贯做法,造谣都是以"传言"作掩护,这几个人也常用这手法。

    我只是通过一些原始资料图片给大家提供不是记忆的"事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回忆文章中的说的东西有多少是真实靠谱的? 徐悲鸿与刘海粟的世纪恩怨 文革几年国家出版社真的没出版过一本小说吗? 林汉达夫人要求落实政策的手稿 美国也曾有医疗费用不高的时候
老生常谈12
赞毛囡兄认真。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老生常谈12
赞毛囡兄认真。

经查证,阎润涛自称的获1985年首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级奖不实,获奖名单没有他。

 

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栽培管理技术体系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7 次 发布时间:2020-07-02 【字体: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主要完成人员:张锦熙,刘锡山,诸德辉,陈强生,李鸿祥 起  止  时  间 : 获  奖  情  况 :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清源白水
同赞!
大江川
毛兄真论。
毛囡
只有认真了才能看出问题。她父亲拿了二十多年不变的工资都记不准(她没说不知道,两次都很确定地说是174),那怎么能肯定其它的记忆是

只有认真了才能看出问题。她父亲拿了二十多年不变的工资都记不准(她没说不知道,两次都很确定地说是174),那怎么能肯定其它的记忆是准确的?

M
Meiyangren
地区差别是有的吧。
萧岚
阎参加了项目

阎参加了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他说获奖了。

 

但是,他并未说他本人得到获奖者证书。

 

两者差别很大。往往参加者众多,获奖者证书发的很少。小的项目只有几个人。

毛囡
讲的是在北京的工资(6类区),出版社在北京。
通州河
你们都是搞科研的专家,应该知道很多集体项目的攻关延续很多年,甚至是2代人的努力。出于对他人的尊重,如果要提到自己拿奖

很有必要讲明自己在项目里的重要性。毕业几年这种拿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种,明显就需要更多说明。

我同学毕业10年他单位取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其实他就是平时帮助打打杂,中午有时帮着买饭的,但他也有份呀。还有该项目70年代就开始了,接近花费了30年好多人的努力才成功。

如果我同学到处宣传他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有证书,也没有错。但显然很误导听众,也很不尊重项目的主要参与者

西
西北东南
我被你们搞糊涂了,不知到底是谁记错了。记得之前关于刘老的工资问题,就有个你的跟帖和她的回复,还真查到了:

哇,你从哪儿挖出来的?我从来不知道他挣多少钱,啥级别。这个级别不应该是行政级别吧?好像文化人单有级别?   来源: 铿锵猪 于 2020-05-24 15:28:11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23 次 (0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回答: 刘辽逸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工资级别:行政10级。 由 毛囡 于 2020-05-24 05:53:27
西
西北东南
+1。通州河是明白人。
毛囡
她父亲的工资是行政级,212元是行政10级工资。她回复过说是174。这次是第二次回答174。另外,不管是文艺标准还是翻译标准都没

她父亲的工资是行政级,212元是行政10级工资。她回复过说是174。这次是第二次回答174元。另外,不管是文艺标准还是翻译标准都没有174元这一级。

 

萧岚
的确如此

你的同学应该算参加这个项目。仅此而已。他拿不出获奖者证书。

 

只有项目主要参加者才有获奖者证书。特等奖/一等奖的获得者证书是很高的荣誉。二等奖/三等奖就相对容易。

 

你认为“很有必要讲明自己在项目里的重要性”。的确有此必要。

 

我参加过小项目,我的研究生论文是项目的两个主要部分之一,做出来以后通过部级鉴定。毕业前后,与导师一起在专业刊物发表了几篇相关的论文。其他与我无关的就不多说了。

萧岚
看起来他的女儿对他的工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看起来他的女儿对他的工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不知道是对以前的工资数目不清楚,还是文革以后的变化不清楚。

 

也有可能是记错了。

老生常谈12
我们的项目在1985年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那个项目干了10年,我不在那个项目里。

1987年其中的一个装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只有2个人,外加一个中专打杂的)。

获得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几次。

在此基础上,我们专题组争取了2位前课题组的人加盟,这才勉强凑够了人,好几个人还不愿意加入,一是在85年获奖中名单有限,引起了很大的矛盾,二是有的人自己有一摊干得挺好的。

一位副部长和科技司司长对我们说: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只要干出来就给你们争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务院咱们这个口有4个部1000多万人,怎么也得给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我们部力争拿来。

我们就这样干起来了,启动资金给200万元,组长只要了40万元,怕人说拿钱不干事。一年后邀请另外3个组加入,我们专业是核心,他们的专业也很重要,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其实当时是亚洲最大的自动化控制和操作系统。

1987年就通过部级鉴定,国务院派人,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财政部都派司局长参加。我们部里副部长,各司局长40多人参加,总共200多人参加鉴定会。央视,人民日报,部报,省报等记者参加。1989年项目获得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财政部联合嘉奖。

这个大奖是老一代人经过几十年苦干累积的,几乎每一个人都研制成一种装置并且产品化几十年了,所有这些装置都构成了系统的一部分。

我原单位至今累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00多项,包括2次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我原单位的技术世界第一。10年前GE招人,提到我原单位,Director立即说:我们干不过他们,他们太强大了。

毛囡
记忆真是靠不住,西北东南给了截屛说我记错了。我看这里的东西是不截屛的,但我也搜索了一下,有她的回复:不过我以为她两次回答数字是一

记忆真是靠不住,西北东南给了截屛说我记错了。我看这里的东西是不截屛的,但我也搜索了一下,有她的回复:不过我以为她两次回答数字是一样的,记成上次也是说174了。她的3次回答都不相同,所以说凭记亿真靠不住。不过176元也不是标准级别工资。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论坛 » 几曾回首 » 我爹调薪前176元工资。 全部论坛列表   How to order DoorDash without paying DoorDash pricesCapital One Shopping   Randy Jackson: "This Drink Is Like A Powerwash For Your Gut"yourhealthygut.com   Unwind, Relax & Destress With CBD Oil From The Experts At CBDistilleryPopdust   [Photos] The Reason 'The Crown' Never Published This SceneLux & Lush Recommended by   我爹调薪前176元工资。   来源: 铿锵猪 于 2020-07-16 15:11:29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0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回答: 高校家属院里,有邻居家用保姆的, 由 西北东南 于 2020-07-16 11:59:17  

已有0位网友点赞!

    铿锵猪发过的热帖: Recommended by    

 

w
whalx
赞毛兄!
萧岚
+1,是人就会出错,很正常。
通州河
老生和老萧两位看得出都是实打实的科技牛人,政治观点争论一下没问题,对于过往荣誉,晚生建言彼此尊重好点
西
西北东南
+1。
萧岚
算不上什么

算不上什么。更不是牛人。

a
aussie-2
共产党机关可能有代扣党费,上面表格里面的数字和子女帮着数钱产生的记忆就对不上了。
h
hkzs
这里没有真正的特等奖获奖者。

我怀疑这些真正的高等级获奖者获奖以后能够/会移居海外。这里的获奖应该都是指参加的项目获奖,大家应该心知肚明,无需多撕。

萧岚
项目获奖

参加的项目获奖是另外一回事情。

 

不说别人的事情。我是本人有获奖者证书,当然是小项目,没有什么了不起。

欲千北
+2
欲千北
+2, 毛兄是认真的人。
很有新意
为什么你弄来的表格就一定是真的呢?

对这个文革前就是行政10级,我存疑,因为文革前刘老沒有任何行政职务,只是“编辑”。

毛囡
不知道的事多查查、多看看,没时间帮你就此事扫盲了。
衡山老道
赞毛兄认真,客观的态度
很有新意
不知所云。曾记得你抱怨沒有人评论,只能听好话?

不能合理质疑

d
dudaan
赞!
欲千北
" 他的工资从1955年定级到文革后第二次调资前,一直是174元,...。毛囡网友出示的人文社工资单是1984年的,那阵工资已调

链接: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405038.html  

萧岚
个人参加项目的时间

比较了一下个人参加项目的时间。

 

本人82年参加项目,84年通过部级鉴定。85年获奖。

 

鉴定会召开的时候,95%以上的工作都应该完成。参加项目人员的个人贡献也大致确定。

 

看下面的帖,87年参加项目,87年就通过部级鉴定。89年部奖,91年国家奖。

======================== 我们的项目在1985年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来源: 老生常谈12 于 2020-12-15 11:10:34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27 次 (2003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文内容已被 [ 老生常谈12 ] 在 2020-12-15 12:04:2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你们都是搞科研的专家,应该知道很多集体项目的攻关延续很多年,甚至是2代人的努力。出于对他人的尊重,如果要提到自己拿奖 由 通州河 于 2020-12-15 09:40:32

那个项目干了10年,我不在那个项目里。

1987年其中的一个装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只有2个人,外加一个中专打杂的)。

获得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几次。

在此基础上,我们专题组争取了2位前课题组的人加盟,这才勉强凑够了人,好几个人还不愿意加入,一是在85年获奖中名单有限,引起了很大的矛盾,二是有的人自己有一摊干得挺好的。

一位副部长和科技司司长对我们说: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只要干出来就给你们争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务院咱们这个口有4个部1000多万人,怎么也得给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我们部力争拿来。

我们就这样干起来了,启动资金给200万元,组长只要了40万元,怕人说拿钱不干事。一年后邀请另外3个组加入,我们专业是核心,他们的专业也很重要,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其实当时是亚洲最大的自动化控制和操作系统。

1987年就通过部级鉴定,国务院派人,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财政部都派司局长参加。我们部里副部长,各司局长40多人参加,总共200多人参加鉴定会。央视,人民日报,部报,省报等记者参加。1989年项目获得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财政部联合嘉奖。

这个大奖是老一代人经过几十年苦干累积的,几乎每一个人都研制成一种装置并且产品化几十年了,所有这些装置都构成了系统的一部分。

我原单位至今累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00多项,包括2次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我原单位的技术世界第一。10年前GE招人,提到我原单位,Director立即说:我们干不过他们,他们太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