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几年国家出版社真的没出版过一本小说吗?

毛囡
楼主 (文学城)

文革几年国家出版社真的没出版过一本小说吗?

       网友“铿锵猪” 写其父亲24年磨一剑---完成《战争与和平》原语(俄文)本翻译的博文赢得了大家点赞和对其父刘辽逸先生的敬意。唯有网友对文中“一九七三年才重归出版社。可是那时候的出版社又能干些什么呢?八个样板戏和两本书(《艳阳天》、《金光大道》)占据着整个文化界。”说法有异议:认为不准确,询问“难道整个文革期间就出了你所说的那两本小说?”
     有人说:“文革爆发至72年初,长篇小说出版为空白。”
     我列举了72年2月到72年5月出过5本小说:
 《虹南作战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2月
《牛田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2月
《激战无名川》,郑直,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2月
《沸腾的群山》,李云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4月
《江畔朝阳》,郑加真,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有人就把时间再缩短些:“文革66-70年间确实没有出版过啥长篇。”
  
  网友的疑问是:“难道整个文革期间就出了你所说的那两本小说?”
  后2位回答的已经不是网友问的“整个文革期间”了。难道你们把文革缩短到不到6年了?不是一直说“十年浩劫”吗?
  伟人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再认真一下,就是在66年5月文革开始后的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仍出版过一本小说:见下图版次:1966年7月北京第一版。


  希望有些网友多查资料少信口下结论,更不要摆老资格,年纪大不保证你懂得多说得对。顺便告诉你文革中上海出版系统干校是在奉贤不是在金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林汉达夫人要求落实政策的手稿 美国也曾有医疗费用不高的时候 社会主义国家高级将领名录(大将以上军衔)2 社会主义国家高级将领名录(大将以上军衔)1 文革前各级学校工资级别比较
老生常谈12
出版多了,大概300多部,文革前出版了800多部,我以前博客提到这些。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老生常谈12
出版多了,大概300多部,文革前出版了800多部,我以前博客提到这些。

我读过的文革时期小说就有几十部

跟随毛主席长征(应该是文革前, 我是1969年时读的)

艳阳天第三部,

金光大道上下,

海岛女民兵,

万山红遍,

沸腾的群山,

激战无名川,

难忘的战斗,

虹南作战史,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闪闪的红星

战地黄花分外香,

新来的小石柱,

连心锁,

延安颂,

牛田洋,

铁姑娘之歌,

金训华之歌,

矿山风云,

海防线上,

鲁迅小说选,

海鸥,

永远活着的人,

春风杨柳,

飞雪迎春,

红卡,

渔岛怒潮,

放歌集,

山里红梅,

桐柏英雄

沸腾的港城,

临海哨兵

壮丽的青春,

三次交锋,

 

西沙之战,征途等等。

毛囡
是对那二位的说法回答,不是指十年的时间。
毛囡
这个数字和书名网上很容易找到。
萧岚
刘的文章不准确

我在跟帖说了

“文革之前出版了三百多部长篇小说。文革爆发至72年初,长篇小说出版为空白。72年到76年出版了一百部长篇小说,往往以"三结合"的形式集体创作。

 

可以查到资料。”

 

显然,这一百多部长篇算文革时期出版。这就否定了刘的说法。

 

其中提到的长篇小说出版的空白期,确切时间是“1966年7月至1972年1月”。

 

这个空白时间段出自网上文章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de60dba0102uwhz.html

 

也许这位作者也不准确,应该是“1966年7月以后至1972年1月”?其实,看看这五年多到底出版了多少长篇小说,情况就清楚了。

   
老生常谈12
不知道指的是谁,这位是故意造谣。

但是几坛鱼目混珠,有的人是无知,有的人70岁了应该知道,但是昧着良心造谣。

文革之前出版了800多部,文革期间出版了300多部,仅仅1972年出版了75部文学作品。

    #跟帖#  文革之前出版了三百多部长篇小说。文革爆发至72年初,长篇小说出版为空白。 [几曾回首] - 萧岚(272 bytes ) 2020-12-09
w
whalx
好在历史尚不久远!

好在还有不少像毛兄川兄这样史料丰富拨云见日求真去伪,用事实来给那些随意戏说甚至强奸历史者当头一棒!为您喝彩!

欣国学
八十年代的文学昨品基本是垃圾。
萧岚
文革之前出版了三百多部长篇小说,我给了出处。你说出版了800多部,出处何在?造假别人的年龄,

文革之前出版了三百多部长篇小说,我给了出处。

 

你说出版了800多部,出处何在?拿事实说话。

  谩骂,造假别人的年龄,太low了。
有言
赞佩学习了!-:)
方家胡同
李自成第二卷,上中下在1976年12月出版。
立竿见影-1
姚雪垠有点像金庸
欲千北
姚的 李自成,文革前出的还可以,文革中出版的看不下去。有人嘲笑姚,说姚把农民军写成了八路军。
老生常谈12
姚雪垠的“李自成”共10本, 暑假期间我一个多星期夜以继日地全读完了。

听说还有8册的版本的。

X
XYZ94538
文革中还大量印刷了《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
吃素的狼
呵呵,别的不说,《虹南作战史》实在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哪位有雅兴看完了?即使在文革,俺也实在看不下去,垃圾。

谓予不信,哪位看看,再来侃?

多哥
说得对,必须即时揭穿谎言,非常有必要!
b
bushihandyman
没人看过浩然的西沙儿女吗?全他妈的是排比句, 呵呵
立竿见影-1
最烂的当属“激战无名川”,后来居然还拍了电影。
立竿见影-1
姚写李自成是政治任务,“西沙儿女”也是
多哥
李自成第一卷,是解放前写作出版的;毛泽东对这部小说很欣赏。
大江川
张永枚的诗句西沙之战,还是很结棍的。
衡山老道
《金光大道》,《艳阳天》,《西沙儿女》,这些是我看过的。文革的问题是只让一花独放。
老生常谈12
那是长篇叙事诗,不是小说体。
老生常谈12
我买了,读完了。

同学他哥借去读,4个小时读完,速度比我读得快一倍。

那个时候,一本500多页的小说,最快可以一天读完,然后赶快还给人家,人家也是借来的书。

老生常谈12
集体创作,读不下去。
方家胡同
千北兄,就不要瞎扯了,这里是在探讨文革中书籍的出版问题,不是书评。实事求是才是搞科研的人应该有的品质!不是吗?
方家胡同
再说,对一本书,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没有人或没有书是完美的。
方家胡同
是散文诗形式的长篇小说,看不懂不是你的错,是你的老师不及格。
欲千北
我是根据事实说话呀。文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1976年10月抓捕四人帮。
老生常谈12
540行长诗,至今能背诵第一段。
方家胡同
你不会有那种出一本书会只需要三个月那么天真的想法吧?
老生常谈12
姚雪垠像蔡东藩,不像金庸。

蔡东藩写的是历史演义,根据历史史实写演义,历史真是的分量很大,演义的分量不大。

金庸几乎都是演义,史实一星半点。

一唯
关键是质量如何。回想起来真正印象深刻都是文革前的书。很多是作者亲历。
大江川
其中,湧浪里,风云中,海燕排空上9霄,壮志鼓双翅,豪情振羽毛。。。之类。:)
大江川
本书开头:萧长春死了老婆,1家3口3条光棍儿。
不吃胡萝卜
你是黑色幽默么?我只记得《艳阳天》。跟踪地主去吃了一碗水饺,“窄边鼓肚”,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流口水。
问老天
一双筷子夹油条
十具
大家可以去查,共和国直到1983才培养出第一个文科博士。
十具
文革每年只有三四千出版物,毛选、語录、图像佔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出版量的80.7%。国耻!

65年全国出版杂志790种,66年降到191,67年锐減到27,69年仅存20。有人争论究竟是K还是K+k,貌似科学来洗涮毛的罪恶。连体制内的学者都不好意思做如此拙劣辩护。今天中国是图书出版第一大国(总量和种类),相比之下,文革中除了毛和政治宣传品,图书出版实质上是0. 饿你肚子,还饿你脑子,那个亲过父母的伟大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