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在抗疫的百忙中看我的婚姻琐事,你们的八卦兴趣是我八卦下去的勇气。
前面说到我刚大学毕业,就卷入了不名誉的婚姻,那时社会还不够开放,心情压抑,听说有人去广东打工,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我也动了心思,又不知道前途究竟如何,又舍不得放弃一般人羡慕的国家企业,正好公司让我去上海出差,我就想看看上海的情况。
我有两个同学在上海,毕业到现在,有几个月了没见了。 一个男同学,我先联系他,那时 说起来好笑,现在人不理解,打电话还分长途市内之分,长途电话得到领导的办公室去打,结果接电话的人好久才弄清我找谁,说是有这个人,但是他已经辞职了,我吃了一惊,怎么刚毕业就辞职了呢? 那时还没听说谁辞职呢? 然后找女同学,她听说我去上海,非常兴奋,让我去找她。
这个女同学是摩登的上海人,家境优渥,衣着打扮时髦,听说她家里有小车接送她父亲上下班。大学里的舞会,我从来没敢请过她跳舞,好像也从来没机会和她说过一句话。
我们几个人到了上海,住进公司内部的招待所,下班后,我联系她,她问了我的地址,让我在附近的一家咖啡馆等她。
我找到咖啡馆,咖啡的香味让我惊奇,以前喝过几次雀巢咖啡,都是一勺黑粉加一勺咖啡伴侣,哪有这样的香气。也不敢点咖啡,只告诉店员在这里等人,过了不久,女同学来了,还带来一个年幼的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她点了咖啡,还给每个人都点了小点心。说起那个男同学,原来他嫌单位工资低,到深圳闯荡了。我很羡慕,说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女同学不屑的说,不要学他,还是留在国家机关好,党会亏待自己人? 她用自己这个词,使我震惊又自卑,我算不上党的自己人, 混不进去啊?(现在看她真有远见,自己人的确不吃亏)
聊了其他什么记不得了,但是记得聊到了“外企”,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当时奇怪她为什么带个女孩来,我们聊些同学之间的事,她插不上话,只是安静的微笑,后来想如果那个男同学在还好,他不在,女同学就不好和我单独泡咖啡馆,得有个其他人,才不象约会。
然后我看上海的报纸,看到有招聘启事,我心想这里说不定就有外企,偷偷的投了些简历,也没抱希望,然后居然真的有面试,有的是小公司,也有皮包公司。 过程就不说了,总之那时进外企很难,不是现在年轻人能理解的,英文就会把很多人挡在门外,我还记得面试我的老外说的英文,奇怪美国的英语是这样的呀? 后来才知道不是每个美国人都说很好的英文的,得看他母语是什么? 当时我还没觉得难,就是觉得怎么这样多的过程呢? 最后也不知怎么就进了这家外企,进来了才知道其实只有几个人被录取,奇怪的是上海有复旦那样全民学英语的名校,有交大这样的理工名校,怎么会竞争不过呢? 后来想想当时一般人还不太敢放弃国家机关进外企,也许是我结结巴巴的英语,让面试的老外同情,谁知道呢? 人就是被命运推着走的, 难道你还去和命运讲理?
后来还有些手续上的事,那时出差都是预支差旅费,然后报销,从原单位的辞职手续也没真正办下来,但是这些都不算什么了,外企的高工资叫我大吃一惊。
我又开始联系我的女同学,因为我实在没别的熟人在上海,她每次都带那个女孩来,我渐渐的也能老练的点咖啡了,甚至也说“double double" 了。慢慢的也和那个女孩熟悉了,她毕业了,分配到上海的一家单位,有时会抱怨工作的简单无聊。
然后我单独约她,她还吃惊,说你的同学怎么没来,我装糊涂说她说好来的,刚刚打电话说临时来不了,那时我有了公司配的手机,很多上海人还没有。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勇气,想想还是有了好工作,人就有些底气,那个女孩呢? 一定是觉得我工作还好,否则不可能理我。她不算太漂亮,但是是上海培养出来的小囡囡,小小年纪,会嗲会做,嗲和做都恰到好处,炉火纯青,把我这个土包子哄得团团转,她始终和我若即若离,不确定恋爱关系,直到公司派我去美国工作。
我给大家看看她的背影,正面当然不能给人看.
最近天気変冷了、容易感冒
只知道点酒時说“double ”要濃点
汗毛挺重的,有啥say啥哈~;)
double double 无伤大雅,别在意,加拿大以外的读者更多。
非常喜欢那些情节中的熟悉的时代背景细节。 加油。
有过两手经验的应该一出手就拿下嫩的
哈哈哈。
感谢大家在抗疫的百忙中看我的婚姻琐事,你们的八卦兴趣是我八卦下去的勇气。
前面说到我刚大学毕业,就卷入了不名誉的婚姻,那时社会还不够开放,心情压抑,听说有人去广东打工,那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我也动了心思,又不知道前途究竟如何,又舍不得放弃一般人羡慕的国家企业,正好公司让我去上海出差,我就想看看上海的情况。
我有两个同学在上海,毕业到现在,有几个月了没见了。 一个男同学,我先联系他,那时 说起来好笑,现在人不理解,打电话还分长途市内之分,长途电话得到领导的办公室去打,结果接电话的人好久才弄清我找谁,说是有这个人,但是他已经辞职了,我吃了一惊,怎么刚毕业就辞职了呢? 那时还没听说谁辞职呢? 然后找女同学,她听说我去上海,非常兴奋,让我去找她。
这个女同学是摩登的上海人,家境优渥,衣着打扮时髦,听说她家里有小车接送她父亲上下班。大学里的舞会,我从来没敢请过她跳舞,好像也从来没机会和她说过一句话。
我们几个人到了上海,住进公司内部的招待所,下班后,我联系她,她问了我的地址,让我在附近的一家咖啡馆等她。
我找到咖啡馆,咖啡的香味让我惊奇,以前喝过几次雀巢咖啡,都是一勺黑粉加一勺咖啡伴侣,哪有这样的香气。也不敢点咖啡,只告诉店员在这里等人,过了不久,女同学来了,还带来一个年幼的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她点了咖啡,还给每个人都点了小点心。说起那个男同学,原来他嫌单位工资低,到深圳闯荡了。我很羡慕,说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女同学不屑的说,不要学他,还是留在国家机关好,党会亏待自己人? 她用自己这个词,使我震惊又自卑,我算不上党的自己人, 混不进去啊?(现在看她真有远见,自己人的确不吃亏)
聊了其他什么记不得了,但是记得聊到了“外企”,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当时奇怪她为什么带个女孩来,我们聊些同学之间的事,她插不上话,只是安静的微笑,后来想如果那个男同学在还好,他不在,女同学就不好和我单独泡咖啡馆,得有个其他人,才不象约会。
然后我看上海的报纸,看到有招聘启事,我心想这里说不定就有外企,偷偷的投了些简历,也没抱希望,然后居然真的有面试,有的是小公司,也有皮包公司。 过程就不说了,总之那时进外企很难,不是现在年轻人能理解的,英文就会把很多人挡在门外,我还记得面试我的老外说的英文,奇怪美国的英语是这样的呀? 后来才知道不是每个美国人都说很好的英文的,得看他母语是什么? 当时我还没觉得难,就是觉得怎么这样多的过程呢? 最后也不知怎么就进了这家外企,进来了才知道其实只有几个人被录取,奇怪的是上海有复旦那样全民学英语的名校,有交大这样的理工名校,怎么会竞争不过呢? 后来想想当时一般人还不太敢放弃国家机关进外企,也许是我结结巴巴的英语,让面试的老外同情,谁知道呢? 人就是被命运推着走的, 难道你还去和命运讲理?
后来还有些手续上的事,那时出差都是预支差旅费,然后报销,从原单位的辞职手续也没真正办下来,但是这些都不算什么了,外企的高工资叫我大吃一惊。
我又开始联系我的女同学,因为我实在没别的熟人在上海,她每次都带那个女孩来,我渐渐的也能老练的点咖啡了,甚至也说“double double" 了。慢慢的也和那个女孩熟悉了,她毕业了,分配到上海的一家单位,有时会抱怨工作的简单无聊。
然后我单独约她,她还吃惊,说你的同学怎么没来,我装糊涂说她说好来的,刚刚打电话说临时来不了,那时我有了公司配的手机,很多上海人还没有。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勇气,想想还是有了好工作,人就有些底气,那个女孩呢? 一定是觉得我工作还好,否则不可能理我。她不算太漂亮,但是是上海培养出来的小囡囡,小小年纪,会嗲会做,嗲和做都恰到好处,炉火纯青,把我这个土包子哄得团团转,她始终和我若即若离,不确定恋爱关系,直到公司派我去美国工作。
我给大家看看她的背影,正面当然不能给人看.
最近天気変冷了、容易感冒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只知道点酒時说“double ”要濃点
汗毛挺重的,有啥say啥哈~;)
double double 无伤大雅,别在意,加拿大以外的读者更多。
非常喜欢那些情节中的熟悉的时代背景细节。 加油。
有过两手经验的应该一出手就拿下嫩的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