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封建帝国主义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闭关锁国的王朝,更是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的王朝。因此,清朝的官吏自带官威,威风凛凛,排场很大。即使是一个九品芝麻的小官,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难以企及的存在。不仅如此,官员间的阶级等差意味着掌握的权利也就千差万别。那么清朝官员中,哪些官职的权利最大,最实用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清朝地方官最具实权的官职是什么?当然这与军权密不可分。在清朝前期,皇上把划分地方官军权看得十分重要。有了军权,地方官就便于处理当地的事宜;但有了军权,也会牵扯到军队调动、武将任命、军饷财政等一系列问题。这还并不是让皇帝最为头疼的,让他最难把握的是在于给予军权的大小,地方军权过大可能会对朝廷造成威胁,过小又解决不了管理问题,必须要恰到好处才能得以平衡。 前期的几个皇帝都把地方权利尺度拿捏得很不错,但到了清朝后期,国家原有的常备军出现衰败,前期所设立的八旗和绿营也逐渐衰败,导致地方军队必须要肩负保卫边防的重任,由此地方督抚的军权不得不迅速提高。而军权这个东西一旦拿到手,就不可能轻易的收回。再说那些地方督抚拿到军权后,就似有似无的把军队培养成自己的私家军,让士兵信服跟从是自己,而不是朝廷。又加上中央的资助,地方军队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武器上,都远远超过朝廷常备军。这就导致了清朝后期的"总督",成为了地方官职最有实权的职位。 其次,在中央最具实权的官职是什么呢?众所周知,清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们把官职分为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类。通俗说,就是内阁,军机处,六部等。在这些部门中,最具实力的官职就是文官中的巡抚。这是因为清朝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沿袭宋朝以文制武的管理方式。巡抚作为正二品的封疆大官,他可以掌握包括武将一品官员的前途。因为他的工作就是把每年武官的升迁考核,奖赏惩戒都记录在奏章中,呈交于皇上。得罪了他的武官,那可是分分钟就会倒霉啊。所以说,这是一个握有实权的官职啊。 可无论是何种官职,有没有手握实权,在清朝,只要为官,其官威都十分大。就说他们出巡个现场,都要穿着披风,骑着白马,一人牵马,一人遮阳,就能看出官老爷气十足。更别说身后还有一批随从,一些负责护卫,一些扛着铜钦。然后一路上发出叮叮当当敲锣打鼓的声音,不是为了庆祝什么节日,只是为了显示作为官老爷的尊贵。更为夸张的是,凡是所到之处,必定要"鸣锣开道",用来提醒百姓及时避让,要是一不小心挡道儿了,轻则蹲守牢房,重则脑袋落地也不是没有的事。 说起清朝的官员,因为大多都自命不凡,威风凛凛,所以在百姓看来都十分严肃拘谨,不苟言笑。其实很多官员是长相和性格是不相符的,比如贪官和珅。他巨贪的名声掩盖了他的外貌,致使没人知道他竟然是一个美男!只有相关史书上的寥寥文字,曾赞美过他英俊潇洒,聪慧过人。事实也是如此,抛却贪官的身份来说,他不仅通读四书五经,还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其才气出众过人,又加上性格圆滑,容貌俊俏,最终被乾隆赏识。 当然,没有人会不喜欢一张好看的脸,皇帝也不例外,这也是乾隆十分宠爱和珅的原因之一吧。据说和珅为了迎合乾隆的文学喜好,更是苦学作诗。这样一个因自己喜好极力迎合的人,又怎么可能不打动皇帝的心呢?由此看来,在皇帝的眼中,美貌和才华并存的和珅不仅可以逗他开心,还能让他赏心悦目。只是有贪财的缺点,但并不是不能容忍的啊!直到乾隆死时,他也没有忍心将和珅依法处置。 但和珅的野心越来越膨大,"贪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就是他。即位的嘉庆帝不能容忍他继续的贪下去,于是在乾隆去世后仅15天,就赐下白绫,让他自缢于府中,然后抄了他的家。缴获的大批白银和其他珍贵物品全部存入了国库中,"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说的就是这件事。
在不同的历史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况且,人是变化的。
曾经以死报国的汪精卫,后来成为卖国贼汉奸。
杨度曾经提倡维新改良,却为袁世凯称帝复旧而鼓吹,最后又参加共产党。
不能一概而论,绝对化。
这么激动。
大革命失败以后,郭就脱党了。
还是不能绝对化。客观的看待历史事实。
吭气了吗?良心。。。。
几坛说历史,总要涉及正面和负面,不是歌功颂德坛。
开骂侮辱当然不好。
郭曾经冲锋陷阵,也曾经脱党。
吹其一点,不及其余;
或者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都不客观公正。
“郭沫若写了《毛主席bai赛过我亲爷爷》这样的诗歌”这个说法经由高晓松而在网上流传甚广。更早一些的说法则是凤凰网节目“腾飞中国:文化纪事(76)郭沫若与领袖和诗”中出现的(上面是视频截图,2012年3月播出)。节目未给出处,而高晓松给的出处(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经人查证,无此内容。然而帖子流传甚广,争议仍然存在。郭沫若确实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有充分理由认为,《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非郭沫若所作。 1、在所有的《郭沫若全集》版本中,均无此诗歌。《郭沫若全集·文学编》一共有20卷。郭沫若所有的诗歌集,不包括外文版,截止到1988年一共曾经被编为36部诗歌集出版。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出版的诗集有:《新华颂》和作为“文学初步读物”的《毛泽东的旗帜迎风飘》(1953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百花齐放》(1958年7月,人民日报出版社)《长春集》(1959年4月,人民日报出版社)《潮集》(解放后的部分诗编)和《汐集》(解放前的旧体诗词编),合称《潮汐集》(1959年,作家出版社)《骆驼集》(1959年12月,作家出版社)《蜀道奇》,主要是和四川有关的诗歌(1963年11月,重庆人民文学出版社)《东风集》,纪游之作(1963年,作家出版社)《邕漓行》,纪游之作,(1965年,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先锋歌》(1965年,少年儿童出版社)文革十年,无出版。1977年亲自编写、由人民文学社出版《沫若诗词选》,这是郭沫若亲自校订的最后一本诗集,这本里面被收录进《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的时候被删掉的部分,基本都能查到。之后还有一些整理出来的诗集,比如郭的夫人整理的《东风第一枝》,这些基本上都能查到。 事实上,正如咖啡豆、萧湘等网友已经指出的:如果在读秀检索,会发现现行出版物中引用这首诗《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的,以读秀的收录范围,只能查到三条结果。第一条和郭沫若无关,是天下霸唱《鬼不语·仙墩鬼泣》(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原文只是提到了“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句诗,并无半字认为是郭沫若所作。另外两条,一为高晓松《鱼羊野史·第1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影响最大;另一条则为同年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陶方宣《不是冤家不聚头》,完全照搬了凤凰视频里的内容,未给出任何出处。总之,现行出版的郭沫若文集的各个版本,和除了高晓松《鱼羊野史》之外的现行出版物里,均无“郭沫若写作《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一诗”的痕迹。2、郭沫若自行删除和佚失的诗歌里也没有这一首。郭沫若在建国后十七年的诗歌创作情况,又不是研究空白,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身为公共人物和政府官员的职务写作,要求和从前是不一样的。他这十七年时期的诗歌,基本都是表态、紧跟宣传、和当下意识形态要求一致的政治口号诗。作为一个高度政治敏感的人,他的所有作品,都是自己严格把关、修改过的。比如建国后历次整风运动让“自由”这个词变得敏感,郭就迎合毛的“东风压倒西风”一说,把《新华颂》里的“四面八方自由风”改成了“千秋万岁颂东风”。我们来看看,《郭沫若全集》的诗歌部分,他自己会选择性删掉哪些呢?大致是:中苏交恶后他删掉了《斯大林万岁!》《我向你高呼万岁!》,1977年删过大量当年歌颂“三面红旗”里政治表态喊口号的诗歌(讲大炼钢铁、大跃进的),删掉了当时响应毛批评“宣传封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诗歌(《陕西纪行十首》中的大部分关于歌颂武则天的全被删)。1958年版的《沫若文集》收入了6部诗集,1978年郭沫若去世后成立的《郭沫若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作了一些挪位和合并,此外还删掉了大量的诗歌。当然,以上这些信息包括名字均可查到。其中郭沫若提到毛,但是又没有收入《郭沫若全集》的诗歌有:《向毛主席拜年》(1950年1月5日作,载1950年1月8日《人民日报》)题为《解放军画报社》——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而作(1962年4月,载1978年《解放军画报》第8期)敬礼,毛主席的文艺子弟兵——祝贺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开幕(1964年11月24日,载196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读毛主席的第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1966年9月5日)《捧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77年3月19日)《纪念毛主席诞辰》(1977年12月26日)(廖久明,《未收入<郭沫若全集>的诗歌目录》,《郭沫若学刊》2006年第4期) 郭沫若的佚文、佚诗,特别是解放前后在海内外各个场合的演讲、报告,数量很多。具体可以参考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编校的《郭沫若佚文集》(上下册),收集了郭沫若1906-1949年的佚文、佚诗、书信等260余篇,这是迄今为止已经整理出版的篇数较多的佚文集。以上均无《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首诗的任何痕迹。3、作为当时重要的领导人物和宣传喇叭,郭沫若没有必要写这样的诗。郭沫若作为政治身份的“党喇叭”不是白叫的,作为当时的第一文人,他建国后的身份包括:中国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文联主席等等。他所有的创作,都和当时出任的不同职务相呼应,一直紧跟着政策。党对他也对,党错他跟着错。曲意迎合之作也有,睁眼瞎写应景诗歌也有,比如在“三年灾害”时写“乐岁丰收人寿康”,“陇头积粟堆成阜”,这也不必讳言。他有污点,失了气节,这都没啥好“洗地”的。毕竟也是学者,不尊重历史的作品他后来都尽量做了修改。但这些基本都可以查到。另一方面,以郭沫若和主席能相互诗歌唱和的私交,这种水平的诗歌是无法令人满意的。毛泽东在六十年代和郭沫若关于看《三打白骨精》的古体诗唱和,一直到今天都为人乐道。能够让毛主席留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果写了《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样押韵勉强,内涵空洞的诗作,恐怕并不能起到合适的效果吧?郭沫若和毛之间的关系,一直为研究者关注,如果有这样的诗作,是不可能被忽略的。郭沫若研究有趣的地方在于,无论是文化和社会身份,还是政治角色,他都是个非常复杂的人。有一个讲法是,研究郭沫若就像是研究了一部中国的近当代史。仅仅因为他建国后的表现,把他看做一个“无耻文人”,这相当不公平,也是失之于简单粗暴的。他担任这么多政府官职、甚至位居科学界领导人,作为历史研究者要评价和还原这样的人物,至少脑子要多几个维度才行,降维成“文人”两个字就能概括打发么。毫不客气地说,把《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样的诗伪加在郭沫若的身上,只是迎合了一种急于贴标签的浮躁心理。无论是评价郭沫若本人,还是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公平地评价那段影响了一代人的历史,都没有任何益处。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16429040289536260.html
参考用
其十指不若断其一指”。
更别提前几个月,银行黄金十八吨造假事件。
看来,这都是有传承的。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3%83%98%E3%82%B7%E3%82%A7%E3%83%B3
和珅、財産は黄金150万両を含む、也就是1,500,000両。清1庫平両 = 37.301g、也就是37.3×1,500,000=55,950,000g
2ton=2,000,000g
55,950,000g>2,000,000g
補個余談:日元紙幣(最高紙幣額面一張為1万円)1万円的、1噸重為金額100億日元。2噸重的1万円紙幣即為200億日元。日本電視上有時有種小知識節目
你这算同样的行为吗?“希魔疯狂而精明,习粪自负而愚蠢。 来源: 白云蓝天”
还是那句话,开骂侮辱不好。
哈哈,长见识,居然要食粪。
走火入魔了吧。
不要再谈什么逻辑和是非,浪费时间。
清朝是封建帝国主义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闭关锁国的王朝,更是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的王朝。因此,清朝的官吏自带官威,威风凛凛,排场很大。即使是一个九品芝麻的小官,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难以企及的存在。不仅如此,官员间的阶级等差意味着掌握的权利也就千差万别。那么清朝官员中,哪些官职的权利最大,最实用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清朝地方官最具实权的官职是什么?当然这与军权密不可分。在清朝前期,皇上把划分地方官军权看得十分重要。有了军权,地方官就便于处理当地的事宜;但有了军权,也会牵扯到军队调动、武将任命、军饷财政等一系列问题。这还并不是让皇帝最为头疼的,让他最难把握的是在于给予军权的大小,地方军权过大可能会对朝廷造成威胁,过小又解决不了管理问题,必须要恰到好处才能得以平衡。
前期的几个皇帝都把地方权利尺度拿捏得很不错,但到了清朝后期,国家原有的常备军出现衰败,前期所设立的八旗和绿营也逐渐衰败,导致地方军队必须要肩负保卫边防的重任,由此地方督抚的军权不得不迅速提高。而军权这个东西一旦拿到手,就不可能轻易的收回。再说那些地方督抚拿到军权后,就似有似无的把军队培养成自己的私家军,让士兵信服跟从是自己,而不是朝廷。又加上中央的资助,地方军队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武器上,都远远超过朝廷常备军。这就导致了清朝后期的"总督",成为了地方官职最有实权的职位。
其次,在中央最具实权的官职是什么呢?众所周知,清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们把官职分为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类。通俗说,就是内阁,军机处,六部等。在这些部门中,最具实力的官职就是文官中的巡抚。这是因为清朝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沿袭宋朝以文制武的管理方式。巡抚作为正二品的封疆大官,他可以掌握包括武将一品官员的前途。因为他的工作就是把每年武官的升迁考核,奖赏惩戒都记录在奏章中,呈交于皇上。得罪了他的武官,那可是分分钟就会倒霉啊。所以说,这是一个握有实权的官职啊。
可无论是何种官职,有没有手握实权,在清朝,只要为官,其官威都十分大。就说他们出巡个现场,都要穿着披风,骑着白马,一人牵马,一人遮阳,就能看出官老爷气十足。更别说身后还有一批随从,一些负责护卫,一些扛着铜钦。然后一路上发出叮叮当当敲锣打鼓的声音,不是为了庆祝什么节日,只是为了显示作为官老爷的尊贵。更为夸张的是,凡是所到之处,必定要"鸣锣开道",用来提醒百姓及时避让,要是一不小心挡道儿了,轻则蹲守牢房,重则脑袋落地也不是没有的事。
说起清朝的官员,因为大多都自命不凡,威风凛凛,所以在百姓看来都十分严肃拘谨,不苟言笑。其实很多官员是长相和性格是不相符的,比如贪官和珅。他巨贪的名声掩盖了他的外貌,致使没人知道他竟然是一个美男!只有相关史书上的寥寥文字,曾赞美过他英俊潇洒,聪慧过人。事实也是如此,抛却贪官的身份来说,他不仅通读四书五经,还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其才气出众过人,又加上性格圆滑,容貌俊俏,最终被乾隆赏识。
当然,没有人会不喜欢一张好看的脸,皇帝也不例外,这也是乾隆十分宠爱和珅的原因之一吧。据说和珅为了迎合乾隆的文学喜好,更是苦学作诗。这样一个因自己喜好极力迎合的人,又怎么可能不打动皇帝的心呢?由此看来,在皇帝的眼中,美貌和才华并存的和珅不仅可以逗他开心,还能让他赏心悦目。只是有贪财的缺点,但并不是不能容忍的啊!直到乾隆死时,他也没有忍心将和珅依法处置。
但和珅的野心越来越膨大,"贪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就是他。即位的嘉庆帝不能容忍他继续的贪下去,于是在乾隆去世后仅15天,就赐下白绫,让他自缢于府中,然后抄了他的家。缴获的大批白银和其他珍贵物品全部存入了国库中,"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说的就是这件事。
在不同的历史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况且,人是变化的。
曾经以死报国的汪精卫,后来成为卖国贼汉奸。
杨度曾经提倡维新改良,却为袁世凯称帝复旧而鼓吹,最后又参加共产党。
不能一概而论,绝对化。
这么激动。
大革命失败以后,郭就脱党了。
还是不能绝对化。客观的看待历史事实。
吭气了吗?良心。。。。
几坛说历史,总要涉及正面和负面,不是歌功颂德坛。
开骂侮辱当然不好。
郭曾经冲锋陷阵,也曾经脱党。
吹其一点,不及其余;
或者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都不客观公正。
“郭沫若写了《毛主席bai赛过我亲爷爷》这样的诗歌”这个说法经由高晓松而在网上流传甚广。更早一些的说法则是凤凰网节目“腾飞中国:文化纪事(76)郭沫若与领袖和诗”中出现的(上面是视频截图,2012年3月播出)。节目未给出处,而高晓松给的出处(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经人查证,无此内容。然而帖子流传甚广,争议仍然存在。郭沫若确实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有充分理由认为,《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非郭沫若所作。
1、在所有的《郭沫若全集》版本中,均无此诗歌。《郭沫若全集·文学编》一共有20卷。郭沫若所有的诗歌集,不包括外文版,截止到1988年一共曾经被编为36部诗歌集出版。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出版的诗集有:《新华颂》和作为“文学初步读物”的《毛泽东的旗帜迎风飘》(1953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百花齐放》(1958年7月,人民日报出版社)《长春集》(1959年4月,人民日报出版社)《潮集》(解放后的部分诗编)和《汐集》(解放前的旧体诗词编),合称《潮汐集》(1959年,作家出版社)《骆驼集》(1959年12月,作家出版社)《蜀道奇》,主要是和四川有关的诗歌(1963年11月,重庆人民文学出版社)《东风集》,纪游之作(1963年,作家出版社)《邕漓行》,纪游之作,(1965年,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先锋歌》(1965年,少年儿童出版社)文革十年,无出版。1977年亲自编写、由人民文学社出版《沫若诗词选》,这是郭沫若亲自校订的最后一本诗集,这本里面被收录进《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的时候被删掉的部分,基本都能查到。之后还有一些整理出来的诗集,比如郭的夫人整理的《东风第一枝》,这些基本上都能查到。
事实上,正如咖啡豆、萧湘等网友已经指出的:如果在读秀检索,会发现现行出版物中引用这首诗《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的,以读秀的收录范围,只能查到三条结果。第一条和郭沫若无关,是天下霸唱《鬼不语·仙墩鬼泣》(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原文只是提到了“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句诗,并无半字认为是郭沫若所作。另外两条,一为高晓松《鱼羊野史·第1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影响最大;另一条则为同年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陶方宣《不是冤家不聚头》,完全照搬了凤凰视频里的内容,未给出任何出处。总之,现行出版的郭沫若文集的各个版本,和除了高晓松《鱼羊野史》之外的现行出版物里,均无“郭沫若写作《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一诗”的痕迹。2、郭沫若自行删除和佚失的诗歌里也没有这一首。郭沫若在建国后十七年的诗歌创作情况,又不是研究空白,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身为公共人物和政府官员的职务写作,要求和从前是不一样的。他这十七年时期的诗歌,基本都是表态、紧跟宣传、和当下意识形态要求一致的政治口号诗。作为一个高度政治敏感的人,他的所有作品,都是自己严格把关、修改过的。比如建国后历次整风运动让“自由”这个词变得敏感,郭就迎合毛的“东风压倒西风”一说,把《新华颂》里的“四面八方自由风”改成了“千秋万岁颂东风”。我们来看看,《郭沫若全集》的诗歌部分,他自己会选择性删掉哪些呢?大致是:中苏交恶后他删掉了《斯大林万岁!》《我向你高呼万岁!》,1977年删过大量当年歌颂“三面红旗”里政治表态喊口号的诗歌(讲大炼钢铁、大跃进的),删掉了当时响应毛批评“宣传封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诗歌(《陕西纪行十首》中的大部分关于歌颂武则天的全被删)。1958年版的《沫若文集》收入了6部诗集,1978年郭沫若去世后成立的《郭沫若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作了一些挪位和合并,此外还删掉了大量的诗歌。当然,以上这些信息包括名字均可查到。其中郭沫若提到毛,但是又没有收入《郭沫若全集》的诗歌有:《向毛主席拜年》(1950年1月5日作,载1950年1月8日《人民日报》)题为《解放军画报社》——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而作(1962年4月,载1978年《解放军画报》第8期)敬礼,毛主席的文艺子弟兵——祝贺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开幕(1964年11月24日,载196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读毛主席的第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1966年9月5日)《捧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77年3月19日)《纪念毛主席诞辰》(1977年12月26日)(廖久明,《未收入<郭沫若全集>的诗歌目录》,《郭沫若学刊》2006年第4期)
郭沫若的佚文、佚诗,特别是解放前后在海内外各个场合的演讲、报告,数量很多。具体可以参考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编校的《郭沫若佚文集》(上下册),收集了郭沫若1906-1949年的佚文、佚诗、书信等260余篇,这是迄今为止已经整理出版的篇数较多的佚文集。以上均无《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首诗的任何痕迹。3、作为当时重要的领导人物和宣传喇叭,郭沫若没有必要写这样的诗。郭沫若作为政治身份的“党喇叭”不是白叫的,作为当时的第一文人,他建国后的身份包括:中国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文联主席等等。他所有的创作,都和当时出任的不同职务相呼应,一直紧跟着政策。党对他也对,党错他跟着错。曲意迎合之作也有,睁眼瞎写应景诗歌也有,比如在“三年灾害”时写“乐岁丰收人寿康”,“陇头积粟堆成阜”,这也不必讳言。他有污点,失了气节,这都没啥好“洗地”的。毕竟也是学者,不尊重历史的作品他后来都尽量做了修改。但这些基本都可以查到。另一方面,以郭沫若和主席能相互诗歌唱和的私交,这种水平的诗歌是无法令人满意的。毛泽东在六十年代和郭沫若关于看《三打白骨精》的古体诗唱和,一直到今天都为人乐道。能够让毛主席留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果写了《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样押韵勉强,内涵空洞的诗作,恐怕并不能起到合适的效果吧?郭沫若和毛之间的关系,一直为研究者关注,如果有这样的诗作,是不可能被忽略的。郭沫若研究有趣的地方在于,无论是文化和社会身份,还是政治角色,他都是个非常复杂的人。有一个讲法是,研究郭沫若就像是研究了一部中国的近当代史。仅仅因为他建国后的表现,把他看做一个“无耻文人”,这相当不公平,也是失之于简单粗暴的。他担任这么多政府官职、甚至位居科学界领导人,作为历史研究者要评价和还原这样的人物,至少脑子要多几个维度才行,降维成“文人”两个字就能概括打发么。毫不客气地说,把《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样的诗伪加在郭沫若的身上,只是迎合了一种急于贴标签的浮躁心理。无论是评价郭沫若本人,还是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公平地评价那段影响了一代人的历史,都没有任何益处。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16429040289536260.html
参考用
其十指不若断其一指”。
更别提前几个月,银行黄金十八吨造假事件。
看来,这都是有传承的。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3%83%98%E3%82%B7%E3%82%A7%E3%83%B3
和珅、財産は黄金150万両を含む、也就是1,500,000両。清1庫平両 = 37.301g、也就是37.3×1,500,000=55,950,000g
2ton=2,000,000g
55,950,000g>2,000,000g
補個余談:日元紙幣(最高紙幣額面一張為1万円)1万円的、1噸重為金額100億日元。2噸重的1万円紙幣即為200億日元。日本電視上有時有種小知識節目
你这算同样的行为吗?“希魔疯狂而精明,习粪自负而愚蠢。 来源: 白云蓝天”
还是那句话,开骂侮辱不好。
哈哈,长见识,居然要食粪。
走火入魔了吧。
不要再谈什么逻辑和是非,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