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文章说中国很像一战前的德国,我大致比较了一下,真的是挺像。大致可以罗列一下几个像的地方:
1. 短时期内国力迅速上升,超越几个传统的强国。德国经历了俾斯麦时期,就超越了英法。中国大概在2006年开始,在4~5年时间里,GDP连续超越了意影法德日,有点突然爆发的味道。
2. 一旦当上了老二,国际形势开始恶化,被超越的看你不惯,最重要的是老大开始找茬。德国那时虽然经济老大是美国,但世界霸主仍是英国。英国德国一起走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呢?现在不是一样的情形?
3. 德国当时能拉拢的唯一有一点实力的国家是奥匈帝国,中国这边是俄罗斯,被拉拢的实际都没有表面强大。
4. 德国在几个战略方向都有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国家,如法国,俄罗斯,意大利,但一对一都比不过德国。中国也是,有俄罗斯,印度,日本。俄罗斯军事虽强,经济差太多,综合上也比不过。
5. 德国没能统一讲德语的地区,如奥地利。中国也没能统一讲华语的地区,如台湾。这里多扯几句,希特勒打别的国家都是非正义的,唯有吞并奥地利没啥好说的,人家本来就是一个民族,而且他就是奥地利人。就是其他大国不想叫他们统一(个人看法,想争论的请另法贴)。
不同的地方是中国没有发动战争,德皇那时太冲动了。可能是其他列强天天跟德国过不去,心里憋了一肚子气,以现在中国的处境看,太能理解了。所以,中国目前做得还比较好,激将法还没起作用。
中国德国的话题还很多,比如邓小平VS俾斯麦,随你发挥吧。
为把奥地利从德意志排挤出去而发动的,如果奥地利成为德意志的一部分,普鲁士在德意志的领导地位就将受到巨大挑战。
很有价值,建议习近平好好读一下。
德国当时出了一大堆著名科学家,同法国并驾齐驱开创了现代医学,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现代教育学还有现代保险制度,根本不是现在的中国可以比的。
19世纪德国音乐征服了全欧洲,欧洲的音乐家都往德国跑。连陆军军制都被亚洲大国中日仿效,中国跟德国有什么像?
和二战时德国差不多
以前有文章说中国很像一战前的德国,我大致比较了一下,真的是挺像。大致可以罗列一下几个像的地方:
1. 短时期内国力迅速上升,超越几个传统的强国。德国经历了俾斯麦时期,就超越了英法。中国大概在2006年开始,在4~5年时间里,GDP连续超越了意影法德日,有点突然爆发的味道。
2. 一旦当上了老二,国际形势开始恶化,被超越的看你不惯,最重要的是老大开始找茬。德国那时虽然经济老大是美国,但世界霸主仍是英国。英国德国一起走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呢?现在不是一样的情形?
3. 德国当时能拉拢的唯一有一点实力的国家是奥匈帝国,中国这边是俄罗斯,被拉拢的实际都没有表面强大。
4. 德国在几个战略方向都有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国家,如法国,俄罗斯,意大利,但一对一都比不过德国。中国也是,有俄罗斯,印度,日本。俄罗斯军事虽强,经济差太多,综合上也比不过。
5. 德国没能统一讲德语的地区,如奥地利。中国也没能统一讲华语的地区,如台湾。这里多扯几句,希特勒打别的国家都是非正义的,唯有吞并奥地利没啥好说的,人家本来就是一个民族,而且他就是奥地利人。就是其他大国不想叫他们统一(个人看法,想争论的请另法贴)。
不同的地方是中国没有发动战争,德皇那时太冲动了。可能是其他列强天天跟德国过不去,心里憋了一肚子气,以现在中国的处境看,太能理解了。所以,中国目前做得还比较好,激将法还没起作用。
中国德国的话题还很多,比如邓小平VS俾斯麦,随你发挥吧。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为把奥地利从德意志排挤出去而发动的,如果奥地利成为德意志的一部分,普鲁士在德意志的领导地位就将受到巨大挑战。
很有价值,建议习近平好好读一下。
德国当时出了一大堆著名科学家,同法国并驾齐驱开创了现代医学,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现代教育学还有现代保险制度,根本不是现在的中国可以比的。
19世纪德国音乐征服了全欧洲,欧洲的音乐家都往德国跑。连陆军军制都被亚洲大国中日仿效,中国跟德国有什么像?
和二战时德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