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八):百年家国往事·民国篇

红茶遇上卡布奇诺
楼主 (文学城)

若我离去,后会无期

 

 七  姐妹相见

         都匀的秋天到了,叶宜兰欣喜地看着培瑾蹒跚地走路了,家里又多了欢笑声。就在这时,张继良告诉她,收到叶昭弟的信,她带着四个孩子来贵州了。叶宜兰也收到了二哥的来信。二哥说,他是理解和支持她的,相信她能做好张继良的贤内助,但张家人都不赞同,姐姐昭弟非常生气,叶家也表示不会承认他俩的婚姻。

         战火纷飞音信阻隔这么久,能再次见到姐姐和几个外甥,叶宜兰本是非常欣喜,但也很尴尬,不知如何面对。张继良到贵阳接上昭弟和四个孩子,把他们带到了安顺。 安顺是一个古老的小城,距离贵阳有100多公里远,贵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就驻在安顺,还比较繁华安全。张继良因为有熟人在那边,就把昭弟母子五人安顿在那,帮她开了一个小杂货铺聊以度日。

都匀安顺,崎岖山路的两端

         短暂的岁月静好结束了。张继良时不时要去安顺,经贵阳去安顺要经过蜿蜒曲折的山中公路,要一天时间,张继良回来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她又发现盒子里的钱经常不够用,不到月底就空了。叶宜兰又能说什么呢,只能自己排解,这是自己的选择啊,就自己想办法过好自己的生活吧。

        还好自己还有同事, 叶宜兰空闲下来的时间和教官的太太们也多有来往。由于随迁来的家属子女多,炮校办了自己的子弟学校中正中学,解决子弟上学问题,也对外招生。不少军官的太太们在那当老师。大家经常聚在一起,交流战时新闻,也分享一些生活窍门。叶宜兰来自大城市,见过用过很多时髦的东西,还能自己裁剪缝制旗袍和新式洋装,做点手工装饰品,把简单的家布置得温馨养眼,很受太太们欢迎。最重要的是叶宜兰懂医,大人小孩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都来找她,她全部来者不拒悉心看诊,有时写个处方让她们自己去抓药,有时扎针灸,分文不收。所以在炮校家属中很有人缘,生活也还过得不错。         

       这时儿子培英出世了。张继良还是在外应酬不断,回到家逗逗孩子说说笑,却从帮不上什么忙,叶宜兰一边忙着学校的工作一边照料着两个孩子,实在是顾不过来,只好请了当地的一个女子帮着带孩子。 

       如果不是昭弟姐姐突然造访,叶宜兰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姐姐来的时候,叶宜兰正在院子里逗着半岁的儿子,闻声一看,一个女人抱着个孩子站在院门口。她穿着一件蓝色斜襟大褂和一条黑色宽脚的裤子,穿一双布鞋,挽着发髻,全身上下没有一点饰物,脸色黝黑,颧骨突起,看来是经过了长途爬涉,满脸疲惫。

       六年没见了,姐姐老了太多,和当地的苗族中年妇女没什么两样,她差点都不敢认了。叶宜兰看着姐姐抱着的孩子,是个男孩,一岁了,那么比培英大了半岁。叶宜兰想过多次,见到姐姐时会是怎么样,可现在她什么也说不出。姐姐没有责备甚至没有激动,只是平淡地告诉她,她和五个孩子在安顺虽然吃饭还不愁,但也是缺东少西的,汉生、仲生和女儿培 都在上学了,他们都明白现在的状况,每次盼着爸爸送去学费,又不愿理他。最后她看看在院子里偷偷打量她的女孩和摇床中的男孩,说,你走吧,你年轻又有学问又能干,走到哪里都有好日子过。你的两个孩子留下我抚养,跟我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

       叶宜兰看向屋外薄云环绕中飘渺的群山,想起了武汉的小洋楼里温暖的壁炉,姐姐带领着厨娘摆出一桌热气腾腾的菜,招呼着他们上桌。那时的姐姐是白皙秀气的、满眼笑意的。 叶宜兰说,我走,孩子我也带走,我能养活他们。

        可是走到哪里去呢?全面抗战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了,国土已大片沦陷,只剩下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等省,而且日军在湖南大举进犯,三次围攻长沙不得手,又从常德、广西和南面的缅甸越南进攻剩下的国统区,加紧向陪都重庆逼进。贵州这个大后方虽然暂时没有战火,可是大批的难民涌来,栖身之处都难得找到。

         张继良自然是不同意她走,他说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她和孩子流落在外。叶宜兰看着这个男人,他黄呢军服外面披着一件军大衣 ,不得不承认,年近40的他依然俊朗挺拔风度翩翩,高大的身材爽朗的笑容。他眼中的认真熠熠发光,仿佛跨越了多年的无边战火让她看到了当年,这熟悉感让寒冷动荡的冬天都多了温暖和安稳。可是下一瞬她的意识就被拉回了乱世,他负担不了两家人的依靠。她知道必须离开都匀,才能摆脱这一切。她开始计划离开。

        这一年是1943年,她31岁了。这时是都匀的冬天,虽然没有武汉那么冷,还是让人感到一丝丝寒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走过万水千山(八):百年家国往事·民国篇 疫情下的美国,那些无家可归者 走过万水千山(七):百年家国往事·民国篇 走过万水千山(六):百年家国往事·民国篇 走过万水千山(五):百年家国往事·民国篇
雨女
安顺最有名的是黄果树大瀑布。世界第二。那里还盛产一种薯。白色,圆形。水分多,非常甜。
雨女
安顺最有名的是黄果树大瀑布。世界第二。那里还盛产一种薯。白色,圆形。水分多,非常甜。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老生常谈12
世界第二什么?

高,宽,流量?

世界第二瀑布是美国的尼加亚拉大瀑布,第一大在非洲。

我看到过你在查尔斯河边跑步。。。

p
puyh
伊瓜苏瀑布不比尼加亚拉瀑布大?
雨女
第三? 反正不小。

我经常在那跑。

老生常谈12
按流量伊瓜苏瀑布第三大。
p
puyh
按年平均流量尼亚加拉第一大。
雨女
太感谢了。我一直以为黄果树在前几名。我三十多年前去过那里。
红茶遇上卡布奇诺
我对安顺唯一的了解也就是黄果树大瀑布,下次一定去了解一下这个古老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