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史话三十、元曲(三)

龙剑
楼主 (文学城)

    唐大曲是一种曲调,运用二十八调的基本音律而来,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第一部分散序由乐器伴奏;第二部分中序插以歌唱,第三部分入破是舞蹈的配曲。唐大曲有《霓裳羽衣》、《绿腰》(也有写作《六幺》)、《拓枝》等。大曲一般有十几遍,反复一个曲子,每遍稍有变化。后来就有人运用大曲来演唱故事,由于情节必须交待清楚,故舞蹈部份就逐渐少了,歌唱部分成了主要内容。宋大曲一般只取唐大曲的一部分,称为“摘遍”;宋大曲的结构也已远较唐大曲简单。唐宋词调已在前面做过介绍,它确实是曲调的主要来源,所以前人才会说曲来自词。由于现在已经见不到乐谱,只能从现存的格律谱推测曲调和与之有关的词调的关系。词牌和曲牌格律和名字完全相同的,它们的调也应该相同;词牌和曲牌格律相同,但名字不同的,它们的调应该是相同的,只不过曲作者用了另一个名字,同调异名这种情况在词中就不罕见;词牌和曲牌名字相同,但格律不同的,则应该是原词调在流行过程中被修改过以适合当时听众欣赏口味和演员演唱风格。

    鼓子词是宋代的说唱艺术,歌唱时有鼓伴奏而得名,和现代北方的大鼓类似。早期的鼓子词是一种用同一词调反复歌唱的艺术歌曲形式。今存北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收录他所著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就是一篇说唱张生和崔莺莺故事的鼓子词。全篇体制由一段散文的讲说和一段词调的歌唱轮流相间而成,歌唱部分用“蝶恋花”词调,共12段。在全篇开始部分说:“……调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以后在每一段起唱前都照例说:“奉劳歌伴,再和前声”。可见这种叙事鼓子词的表演,除有1人说唱外,另有人组成歌伴, 同时兼管和唱及乐器伴奏。

    唱赚和转踏是说唱和歌舞表演。唱赚是一种与说唱艺术有关的大型歌曲,开始是北宋时产生的“缠令”,这是一种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中间插以若干曲牌联结成的套曲。据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记胜》记载,到了南宋绍兴年间,杭州勾栏里有个艺人叫张五牛,他创造出一种新曲“赚”,其特点是散板与定板的混合应用。由于这一新曲牌的应用,使音乐的表现能力更加丰富,是一-种兼有两种节奏特点的特殊曲式,“缠令”从此改叫“唱赚”。唱赚的伴奏乐器以鼓、板、笛为主。它演唱的音乐曲牌范围很广,不但包括传统的艺术歌曲,也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事林广记》中曾收录一套以踢球为题材的唱赚歌词,名为《圆里圆》,它所使用的曲牌为《紫苏丸》、《缕缕金》、《好女儿》、 《大夫娘》、《好孩儿》、《赚》、《越恁好》、《鹊打兔》、《尾声》等。转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舞蹈表演,插入诗词作为舞蹈的伴唱,其结构是引子,中间有诗,然后由词如《调笑令》,《渔家傲引》等来结尾。每一首诗词咏一事,有几首就咏几件事。也有用几首诗词合起来咏一件事的。这种转踏成为后来南北合套与组织曲牌联套等方法的源头。

海洋蓝
要是能听到元曲的调子就好了,不知道还有人会演唱的么?
龙剑
现代戏曲中,昆曲保留了较多的元杂剧的因素,可以体味一些元曲的余韵,不妨多加欣赏。
海洋蓝
谢谢,昆曲好听,感觉很雅。
鸿
鸿浩
与元曲(二) 重复了?
耳机
不太明白,昆曲是南曲,杂剧主要是北曲,不知昆曲是怎么体现元杂剧的

是您自己写的吗?您研究很深啊

 

 

耳机
我觉得浙江一带现存的南戏还可以让我们大概领略到宋元时代的歌咏

不过我觉得你可能不会喜欢

戏曲,除了昆曲,其实都是乱弹:)所以现在喜欢的人越来越少:)

海洋蓝
越剧好听啊,还有苏州弹词。
耳机
评弹不是戏曲,我觉得应该是类似主贴里说的鼓书鼓曲一类

南戏不是南方戏,是宋元遗留下来的一个特别古老的剧种

我觉得中国这些民间音乐戏曲从旋律上讲比西方音乐单调很多,好听是好听,但听多了你会觉得旋律相似度太高了

昆曲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它的没落,除了太雅,旋律曲词严格单调也是很大的原因,所以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里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什么东西玩儿得太僵化就把自己逼进死胡同了:)

海洋蓝
那粤剧呢?粤语的渊源也很深远。
龙剑
越剧和苏州弹词产生较晚,其源头是绍兴、苏州一带的民歌小调,与昆曲无关。
龙剑
昆曲最早是民代中期昆山人魏良辅创制的昆山腔,开始只是清唱。
龙剑
真正的戏剧,必须有台上的正式表演,这需要有剧本。

最早用昆曲形式演出的剧作一般认为是昆山人梁辰鱼(约1521―约1594)的《浣纱记》。据说梁辰鱼曾得到魏良辅的真传,在昆曲演唱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在昆山当地极受尊重,周围地区的歌童、歌女争着上门请他指点演唱技巧,甚至还有人不远千里来向他学习。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取材于春秋时代吴越兴亡的故事。

龙剑
它不仅为士大夫所喜爱,而且也深受群众欢迎,遂逐渐发展成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而各地方剧种则被叫做“乱弹”或“杂凋”。
耳机
昆曲不是昆山腔,它是以海盐腔为基础斟酌北曲加工的新曲调,流行于吴中

昆腔以管乐为主(京剧里的昆曲戏很多都是吹腔),元曲的基础是北曲以弦乐为主,沈德符《顾曲杂言》里说“自吾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词废”,说明现在听到的昆曲和元曲还是有差距的。

真正懂昆曲的应该是王国维,因为他是海盐人,他的家乡戏曲非常发达,我觉得南戏其实应该涵盖了昆腔,弋阳腔等很多当时流行的曲种,有可能也有少部分从北方流传过来的北曲,南戏涵盖的曲种要比昆曲多样化的多。

梅兰芳先生1929也根据梁辰鱼的《浣纱记》创作过西施,不过是改成皮黄了。

好像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给戏曲下的定义是“以歌舞合演一事,确实戏曲离不开剧本和表演。我觉得戏曲不等同于戏剧,前者必须要有唱的成分,后者不必然。中国古代发达的是戏曲,非戏剧 (哈,我太嚼字了,抱歉:)

耳机
粤剧是戏曲,不太了解渊源,没准有弋阳腔或汉剧的成分,我胡说八道的哈:D

我觉得这些地方剧种音乐来源相比京剧就显得比较单一,只能在当地流传

龙剑
昆曲第一齣戏《浣纱记》作者梁辰鱼是昆山腔创始人顾良辅嫡传得意弟子不用昆山腔而用海盐腔,简直是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