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Zhuzitaba
楼主 (文学城)

今天07/28/2022带个八字

闲着也是闲着,来个八卦帖(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非俺也)

记得以前上课的时候发考试试卷,发下来的一刹那,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挡住了分数不敢看。然后小心的移动手掌,先看到了一个数字8。心里紧张,不会是58吧,再移,再移,我去,就考了8分。

上小学时被同学打了,没忍住还手反而把他打趴了。老师说他打你他不对,你还手就是你不对了。然后叫家长,我爸过来知道了事情反手就是一巴掌甩在老师脸上,这老师直接扑上来要打我爸,我爸又是一下给他轮桌上了,办公室老师全来拉我爸,我爸问他,我打你你为什么还手呢?

那年,我姐和她闺蜜一起去游泳。救生员小哥很帅,她闺蜜假装溺水,让救生员小哥去救她。我姐也不甘示弱,也同时假装溺水。救生员小哥果断先救了我姐。后来,我姐感动的问小哥为什么先救她,是不是她比较美。小哥说不是,主要是怕我姐呛晕了,还要给我姐做人工呼吸,所以先救我姐……

我坐在价值过亿的车上,却丝毫没有幸福的感觉。司机开着车一路飞奔,我无心欣赏沿途风景,心事浩寥,思绪万千: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财富有这么重要吗?台湾何时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什么时候能重回世界民族之巅?乌克兰何时把俄罗斯赶出去?中国男猪何时进世界杯?自己是不是太操之过急了?正沉思着,一抬头,地铁又坐过站了…

 

http://m.spiiker.com/study-res/englishword/41483816.html

 

来自中文的英文字(在大英文字典拥有的历史悠久的英文字)有大约三十个,其中少于十个常用。大部分是18世纪之后来自普通话,通常非现代系统化的罗马化中文或拼音。

  来自普通话

  Bonsai 盆栽(花卉的一种)

  chow mein 炒面

  Cheong-sam 长衫。原特指女性节庆时穿的红色旗袍,后泛指袍装。

  Confucius 孔子。显然是从“孔夫子”音译而来。

  coolie(koolie) 苦力(做工的苦力,源自美国西部修铁路时期对中国和亚洲人的称呼)

  Fengshui 风水。现在看风水在美国已是很时髦的事了,各种相关书籍充斥市场。

  Ginseng 人参。主要指北美一带出产的“花旗参”,又称“西洋参”。

  Gung-ho 热情高涨,极感兴趣。这个词在美语里用的频率特高,人们常挂在嘴边,比如:At first everyone is gung-ho about this idea.But now no-body even talks about it.(刚开始大家对这个想法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而现在谁也不提它了)。但对于这个词的原意却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从“干活”这个词派生而来,也有人认为是从公共合作社的缩写“公合”而来,还有人认为是从“更好”这个词转化来的。笔者倾向于此词派生于“干活” 的说法。

  IChing (《易经》)

  Kowtow (极其卑顺的态度)(1804年来自“叩头”)

  Kungfu (中国武术)(来自“功夫”)

  Lao-tzu (老子)

  Lychee或litche (1588年来自“荔枝”)

  Gung ho或gung-ho(热心) (1939年来自“共和”)

  Kaolin (1727年来自“高岭”)

  Kylin (1857年来自“麒麟”)

  Longan (1732年来自“龙眼”)

  Mahjong或Mah-jong (1920年来自“麻将”)

  Pe-tsai (1795年来自“白菜”)

  Petuntse (1727年来自“白墩子”)

  Sampan (指单帆或需用桨划的小船。)(1620年来自“舢板”)

  Silk (丝绸。)(源于中文的“丝”。)

  Suan-pan (1736年来自“算盘”)

  Tao (1736年来自“道”)

  TaoTeChing 《道德经》。

  Tai chi (1736年来自“太极”)

  Taipan(大商行的总经理) (1834年来自“大班”)

  Tofu (1880年来自“豆腐”)

  Toumingdu(透明度) (来自1980年代中英谈判期间用语“透明度”)

  Tong 秘密组织,帮会。从汉语“堂”派生而来。

  Tuchun (1917年来自“督军”)

  Tung(油桐属) (1788年来自“桐”)

  Wampee(一种果) (1830年来自“黄皮”)

  Whangee(一种竹) (1790年来自“黄藜”)

  Yin yang (1671年来自“阴阳”)

  Yamen (1747年来自“衙门”)

  来自粤语

  Typhoon (1771年来自“台风”)

  Dim sum (1948年来自“点心”)

  Yum cha (大概15年前来自“饮茶”[2004])

  Wok (1952年来自“镬(炒锅)”)

  Bok choy (1938年来自“白菜”,比Pe-tsai常用)

  Chop-suey (1888年来自“杂碎”)

  Won ton (1948年来自“云吞”)

  Paktong(一种钱币) (1775年来自“白铜”)

  Sycee(一种钱币) (1711年来自“丝”)

  Souchong(一种茶) (1760年来自“小种”)

  来自厦门话

Cumshaw(赏钱) (1839年来自“感谢”)

如题,例如 kung fu、yin yang、tofu、taichi 等。

比如:kale(ka le):卡了。

玩游戏时因网络不稳定造成的延时,由于在dota2中,中国选手常常打出kale的拼写,而逐渐被世界玩家所熟知并运用。

Gung-ho.

我不知道第一眼看见这个单词的人,是不是跟我一样是懵逼的。

如果不是事前就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即使放在这个问题下——那么明摆着是来源于中文的咯——我估计我也猜不出这“Gung-ho”对应的是中文哪个词。

“公猴”?!

百度翻译将其自动识别成了德语,并翻译为“长庚浩”——这是哪个长腿欧巴么?

不卖关子了。

看下它的解释——引用Dictionary.com - The world’s favorite online dictionary!在线词典的解释——如下:

关于词源,这个在线词典是这么说的:

简单地说呢,“Gung-ho”这词当形容词用就是“热心的、热情的”意思;当副词用时就是“成功地、妥妥地”意思。

那么这个词到底对应的是哪个中文词呢?

是.......“工合”。

这又是个什么鸟中文词?!我们中文里有这个词么?!

别急,慢慢来。

“工合”是怎么回事呢?“工合”是“工业合作社”的简称。

Chinese gōng hé, the abbreviated name of the Chinese Industrial Cooperative Society

“工业合作社”简称为“工合”?

反正甭管怎么样吧,当如此简称之后,留下的“工合”二字,激起了一个美国男人心中的爱与和平。

他觉得这两个字是如此美好,“工合”,“工作合作”,“Work Together”!

“这不正是我苦苦寻找的团队座右铭么!”

“我的团队,是真正的‘狼性的团队’,一个个铁血真汉子,‘工合’这俩字太精准了!”

“行了!我的团队的Slogan就用这个词‘工合’了!”

他心里一定是这么想的!

这个男人是如此有影响力,在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他愣是凭着自己和自己身后团队的魅力,将这个词介绍给了几乎整个英文世界——鉴于不是每个欧美人都像他这么有文化,能认得出汉字,于是,英文单词“Gung-ho”应运而生。

那么,这位资深中文爱好者是谁呢?

LtCol Evans F. Carlson

他就是LtCol Evans F. Carlson,卡尔森中校,美国海军陆战队精英单位“陆战队突击队/Marine Raiders”的缔造者之一!

鉴于“Gung-ho/工合”这句口号在陆战队突击队是如此深入人心,得其传承而来的、如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特战单位“陆战队突击团/Marine Raider Regiment”将“工合”这两个汉字绣在了他们的队旗上!

PPS,关于“Gung-ho”,对比百度的翻译,谷歌和必应分别是这么翻译的,另外,wiki的解释一并贴上了。

借词无非从音或从意,从音的较常见,如“qigong”气功、“pai gow”牌九;从意的像“赤脚医生”,英文直接译成“barefoot doctor”,简单粗暴,意译[1]的借词大多遵循这一点,字面意思直接译成字面意思,不拐弯抹角。

还有一些是经其他语言——比如日语介译,又辗转被英语吸收的。也就是日语先借了汉语,然后英语借了日语,像:

?老师(禅师),roshi

?饺子,gyoza

?麒麟,kirin

?汉字,kanji(一般指日文系统的汉字)

?银杏,ginko/ginkgo。这个词可能由日语(ぎんきょう,音Gin kyō)为中介,先进入拉丁语,继而为英语所吸收。

?酱油,soy。soy一词最初来自广东话的“豉油”,传入日语,读作しょうゆ,Shō-yu,进入英语后,仍保留着日语和广东话的发音痕迹。

下面再举一些音译词。

音译

cheongsam,长衫、旗袍(来自广东话)

hoisin,海鲜(来自广东话)

longan,龙眼(来自广东话)

subgum,什锦(来自广东话)

char siu,叉烧(来自广东话)

litchi,荔枝

kumquat,金橘

loquat,枇杷(卢橘)

moo shu/mu shu,木须肉

chow mein,炒面

dim sum,点心

erhu,二胡

ginseng,人参

goji,枸杞(不过英文的枸杞一般作wolfberry)

moutan,牡丹

nanmu,楠木

gaoliang,高粱

oolong,乌龙(茶)

hutong,胡同(或系古汉语借自蒙古语)

kowtow,叩头

fengshui,风水

mahjong,麻将

paktong/pakthong,白铜

pela,白蜡

pipa,琵琶

Qinghaosu,青蒿素

sampan,舢板

Shih Tzu,西施犬

sycee ,纹银(细丝)

wok,锅(镬)

won ton,馄饨

wushu,武术

yulan,玉兰

Yuan Hsiao Chieh,元宵节

guanxi,关系(内涵)

意译

brainwashing,洗脑

running dog,走狗

Mao,中山装

red cooking,红烧肉

egg roll,蛋卷

spring roll,春卷

pearl tea,珍珠奶茶

pot sticker,锅贴

wood ear,木耳

foreign devil,洋鬼子

lose face,丢脸

soft spot,软肋

pillow talk,枕边风

snakehead,蛇头

dragon boat,龙舟

goldfish,金鱼

我们日常使用的中文里,混入了很多英语,毋庸多说,想必你也知道很多。其中有些词是如此地中国化,以至你都没想到是英文——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今天说的是英语中来自中文的词。这个你也知道不少,比如chow-mein(炒面),dim-sim(点心),longan(龙眼),lychee(荔枝),bok-choy(白菜),kungpaochicken(宫保鸡丁)……咦,都是吃的东西。

英文不擅构造新词,当遇到另一种文化中的新事物,自己的语言里并没有合适的描述词汇时,音译就是个自然的选择。吃的东西是最常见的,最初一个只会说英语的人想吃一个曾经吃过的但只有中国才有的东西,他只能发中文的既有音。

除了食物,还有许多英文单词来源于中文。两千年来中西文化的交流,让善于吸收外来语的英文,也留下了一些中文的刻印。

经济的强势伴随着文化输出,中国国力的提升,语言文字上的影响也可窥豹一斑。一条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新闻,能让dama这个词让不少外国人知道含义,尽管之前这个词他们一般只在拉丁美洲的女厕所门口看过。中国顾客索要发票的行为,也可以让街上招徕顾客的商店店员叫喊“fapiao”。另一些中国特色的词汇,比如guanxi(关系),mianzi(面子)等则早在十几年前就进入正规英文词典。

因为是音译,这些词还保留着相似的中文发音,比如typhoon(台风)、kung-fu(功夫)等,发音基本相同。近年输出的词甚至还能保持汉语拼音。输出年代略远的,则可能变得不好相认。比如ketchup(番茄酱),在西方生活中非常常见,是薯条、汉堡、三明治、热狗、煎蛋等食品(似乎并没有其他可吃的了)的调味品,英系国家一般直接叫tomato sauce,但美国人都叫它ketchup。这个词中国高中不教,所以早期很多到美国留学的人第一次去麦当劳时才学会,殊不知其实是个中国词。在东南沿海一带,有种叫鲑汁的调味品,由腌鱼和辣椒调成,后来广泛传播于东南亚,根据厦门话发音,拼作ke-chiap,马来半岛上略作变形叫kecap。十七世纪时,英国殖民者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品尝到这种调味品,带回英国,主料改成了番茄,从此成了西方人最主要的调味品。这个词初次进英文字典是1690年。因为生活中太过常见,现在美国人很少有人发觉原来是舶来品,而且是来自中文的。这词挺有趣的,对应的中文“番茄酱”的“番”,或者西红柿里的“西”,倒是明确指出了舶来属性。

根据发音,而不考察起源流,也会犯错。比如ping-pang(乒乓球),我们一看,哦,中国特色,那么ping-pang就是来自中文的英语单词。不过乒乓球是驻印度的英国军官发明的,距今仅一百二十年,原名是table tennis(桌上网球),20世纪初一个美国制造商用拟声词申请了ping-pang作为商标名。后来传到中国,乒乓两个中国字,原有其字,也是象声词,正好借用,这才有了“乒乓球”。1960年代以来,中国人在这个游戏上的成就,光芒如正天之日,让如今全世界人民都以为ping-pang是中文。

还有些词,不是音译,而是意译。按说如果能意译,那么就是找到了对应词汇,算不上外来词汇,但有的词是根据中文生造出来的,中国色彩明显。混在两个文化中的人,会比较常接触brainwash(洗脑)这个词,吵起架来,都以为对方是被brainwash过了。这词生动形象,以至于不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没想到其来源是中文,历史不过60多年。brainwash首用于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来西方媒体在报导从韩战中返回的战俘时,大量使用这个词,所以才流行开来。

语言的传播离不开交流,有接触才有传播。考察中外交流史,就可以追溯一些词汇漂洋过海的路径。按照历史顺序,我把这些路径大致分为七个时期:

(一) 丝绸之路

汉唐时期的中西交流,虽然缓慢,但通过地理上两地间一系列的文明传递,一些词潜移默化地传递到英语的祖先语言里(Proto-English)。比如silk(丝绸)。

又比如我们的国名,China(中国),虽然现在说法不统一,有“秦”、“丝”、“茶”等几大流派,但西方用这个词来指称中国,最晚也是辽金时期,最早可能在公元前五世纪。现在英语、德语、荷兰语、葡萄牙语等均拼作China,西班牙语、法语拼作Chine,可见同源,但路径之说各流派不同,有印度、波斯、俄罗斯等中间站,总和此时中西交流要道丝绸之路相关。附带的china(瓷器)的含义,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贩卖瓷器到欧洲,用的名字还是chinaware,说明china的瓷器含义远晚于国名。

晚一些的马可波罗,也通过陆路来到中国,他的中国游记是处在中世纪黑暗时代的西方的启蒙之作,刺激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好奇心,直接促使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为欧洲开辟了新时代。

(二) 大航海时代

海上丝绸之路随着航海时代的到来被打通,通过这条路进入西方的词汇有cumshaw(感谢、赏金),tea(茶),Amoy(厦门)等,闽南话的影响比较明显。

有两个群体在这个时代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传教士和法国汉学家。

十六世纪,大量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在中西文化沟通中的作用不下于经济因素。除了将西方的科技和文学译介到东方,他们也将东方文化带回西方。十七世纪,回到欧洲的传教士们写了《中文入门》、《中国大观》,甚至还有《中国文法》。中国人自己不写语法书,所以历史上最初的中文语法书,是诞生在欧洲的。

十八世纪,法国人对中国有着巨大兴趣。有位叫黄嘉略的中国人,在法国教授中文,被路易十四任命为官,管理皇家收藏的中国物品。他的助手费尔蒙和弗雷列,后来成长为法国的汉学泰斗。费尔蒙以下,出了众多的汉学大师。大文豪伏尔泰甚至改编了《赵氏孤儿》,在欧洲上演,广为传播中国文化。这部剧的标题下面的一行字就是“根据孔子的教导”。

法语是英语单词来源的第二大feeder,与拉丁语相比不遑多让,两者分别占据现代英语单词29%的来源。彼时英国上流社会讲法语,一般民众才讲英语。法国汉学家的风尚也传至一衣带水的英国,英国也刮起了中国风。英国建筑师威廉·查布斯去了中国后,回来在肯特郡建了孔子主题园林,便用孔子的名字“Kew(丘)”命名。

也许由于英法太爱中国了,十九世纪才发生了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事。

(三) 美国的淘金时代

中国对美洲的移民,在这个时代形成了第一个高峰。仅1852年一年,即有三万华工抵达旧金山。大量来自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修建了美国早期铁路。我们看看英文中的这些词,sampan(舢板),coolie(苦力),kowtow(叩头),gung-ho(工合、同心协力),chop-chop(快、快),文字仿佛化石一样,记录了早期移民的辛酸。同样,也能观测到粤语、闽南语和客家话在其间的痕迹。作为衍变,chopsticks就是“筷子”,这个词中英文中都可以看到“快”字,显然不是偶然。

(四) 租界时代

中英之间是直接发生过战争的,而且是两次。中英《南京条约》让中国进入半殖民地时代。

上海则是这个时代的传播发源地。我们更熟悉一些上海话来自英语,比如赤佬、瘪三、差头等,但语言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这个时期的交流也让一些词传入英文,最著名的就是shanghai这个词本身,任何一本英文词典,都会给这个词注上一个也让人心酸的含义。

英租界在苏州河以南、洋泾浜以北。中国人说的洋泾浜英语,英语里贬称为“ Pidgin English(鸽子英语)”。广为传播的两个故事:“Man mountain man sea,todayno see,tomorrow see,tomorrow see,same see!”;“one car come,onecar go,two car pengpeng,people die”。

这些用词至简,毫无文法的话,英国人倒也能懂。虽遭鄙视,但也有反馈回英语的可能。今天美国人见面爱说的longtime no see(好久不见),就是中国人的洋泾浜英语。

(五)香港的英国殖民

英国统治了九十九年的香港,也吸收了一些本地词汇。比如cheongsam(旗袍)、taipan(大班、老板)这样的东西。还有些香港特有的英语单词,去过香港的英国人也能理解。比如Jetso(打折),是粤语“着数”的音译。今天香港还有很多Jetso网站,Get Jetso随处可见。

事实上,“香港英语”是英语的一种方言,粤语的成分也出现在这种方言里。

(六)现代的经济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国粹也走出国门,比如wushu(武术)、fengshui(风水)、tai-chi(太极)、qi(气),yin-yang(阴阳)等。还有些中国特色的东西,比如户口,没有对应的英文翻译,英语也只能使用hukou。

(七)网络时代

进入二十一世纪,无国界的网络推波助澜,网民们接触中国事物的机会大大增加。比如上面提到的dama(大妈)。中国流行tuhao(土豪),有些时髦的老外,见到一掷千金买东西的国人也会说。

在线网游领域,更是神奇,由于中国玩家众多,很多游戏公频里使用的语言中文超过英文,外国玩家都要配套google translate来交流。比如另答提到的dota2里,外国人遇到网速慢,会用kale(卡了)表示。当然了,骂人的话学得最快。

最新的一些网络流行语,比如no zuo no die,you can you up之类,虽然不算进入英文,但是很多跟中国人打交道的人,也熟悉这些梗。这些短语不合语法,不懂的人会莫名其妙,可能热闹一阵子后就无影无踪。可是说不定有一天,就像long time no see一样,也会普及到美国人的日常生活里。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似乎就有这个趋势。

还有中国人自创英语单词,用来描绘一些中国现象或新闻热点,比如smilence(笑而不语),emotionormal(情绪稳定),sexretary(女秘书),Innernet(内联网),vegeteal(偷菜),suihide(躲猫猫死),虽然没有进入英语世界,但有些构思巧妙,说不准哪天也会被借用。

以上七条路径基本从时间上划分。除此之外,有些借用中文的英语单词,并非直接从中国而来。比如日本经济先拔头筹,很多日文先一步进入英语,但追源溯流,仍然可以回到中文。比如mahjong(麻将),toufu(豆腐),bonsai(盆栽),ginkgo(银杏),ramen(拉面),soy(酱油),sushi(寿司),zen(禅),hentai(变态),kawaii(可爱),sensei(先生),tsunami(津波,海啸),gyoza(饺子),kanji(汉字)、go(围棋)。这类的例子更多,这里只选了几个保留了些中文发音的字。

绕道韩国的也有一些,比如gosu(高手)、minjung(民众),soju(烧酒)等。此外还有绕道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比如上文提到的番茄酱。

英语能有今天的地位,是英国昔日全球殖民的结果。英国统治的疆域上太阳永不落山,英语也吸收了全球各种语言。中国处在Far East,相距万里,两种文化交流和冲突并不频繁,所以英文中来自中文的词汇总数其实并不多。英语的近邻法语贡献了29%,德语贡献了26%,相比之下中文不足法德的千一。

近百年美国的强势地位也成就了英语。美国是移民的大熔炉,容纳了各种文化,美语作为英语的一种方言,也发展出很多新词汇。不过来自中文的比例仍然微不足道。至少在描述本土动植物时,印第安语就贡献了数不清的单词。荷兰语和德语,更在新词来源上占主导地位。

不过随着中国受到的关注的提升,以及国人脚步遍布全球,中国风越来越大,来自中文的英语单词,也会越来越多。

哈哈哈,这种问题一定离不开吃,去国外随便找家中餐馆,里面的很多菜名换成中文音译后反而让刚到异乡的留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读。

常见的如:

Won Tun 馄饨

Chow Mein 炒面

Lo Mein 捞面

Siu Mai 烧麦

Moo Shu 木须

Moo Goo 蘑菇

Sha Cha 沙茶

Kung Po Gai Ding 宫保鸡丁 (这个在国外我一般见都是Kung Po Chicken)

General Tso's chicken 左宗棠鸡 (美国最有名的美式中国菜,说白了就是糖醋里脊把里脊换成鸡)

Szechuan Beef 四川牛(就是炒牛肉放点辣椒)

Bourbon Chicken 棒棒鸡 (也不是大家想的那个四川棒棒鸡)

Ma Po Tofu 麻婆豆腐

Peking Duck 北京鸭 (和北京烤鸭差十万八千里,最多算个烤过的鸭)

Chop Suey 炒杂碎(清朝第一批移民带过去时还是用杂碎来炒,但是因为美国人不吃杂碎,所以如今的炒杂碎里面就没杂碎了)

Foo Young 这个我到现在也没明白为什么是“蓉”的意思!

还有些地儿可能不管饺子叫dumping,直接叫jiaozi。筷子不叫chopsticks,直接叫kuaizi。这些很明显都是大陆之后带过去的称呼,因为老华侨和港台地区的人都不会用汉语拼音。

最后摘录一段原来吐槽美式中餐的朋友圈吧:

每天吃着不伦不类的美式中餐就是酸不拉几甜不拉几的不明棕色酱汁浇在牛肉猪肉虾仁芦笋豌豆西蓝花玉米粒随机搭配组合的根本没有下水却美其名曰美国杂碎上的日子究竟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谢谢收看!

 

 

 

阿尤
久经沙场的枪
5
500miles
挠狗耳朵那个太缺德了
C
CLary
哈哈考8分,回家家长给吃麻花
Z
Zhuzitaba
Z
Zhuzitaba
久经沙场的枪
久经沙场的枪
N
NewBird
Z
Zhuzitaba
然后数圈圈

旺One旺
Mao是中山装?那Chair man Mao呢?
A
AP33912
忘了新中国最著名的 -“乒乓球”, ping-pong 'derived from 'ping pang qiu' in Man
Z
Zhuzitaba
移花接木
我某天怀疑shabby这个字会不会是老外从中国话里偶尔听了一耳朵,然后结合自己观察一知半解地用这个音创造这个字.

意思也差不多吗,,

可能某天走在街上, 看到某人对一个穿的特烂的人说:瞧你那个样, 穿得象个shabby,,,, ,被老外学去了,

还有zombie, 看着都脏兮兮.

移花接木
The Sun set on union Jack, never on English.太阳已从日不落帝国落山, 永远

太阳已从日不落帝国落山, 但永远不会从英语落下. 

C
CLary
完了,上不了幼儿园了:(。瞎猜一个:6
小二哥李白
爪四哥
爪四哥
老生常谈12
久经沙场的枪
Sabine,德语南部口音S发大舌音,读起来和中文一模一样,后面还加一个感叹词
老生常谈12
老生常谈12
老生常谈12
Z-turn折腾
t
tomcat801
你坐在亿元的车上!还有开亿元车的人呢!哈哈哈
东海鱼丸
东海鱼丸
Z
Zhuzitaba
考一考:KAIZEN对应的是什么汉字?
紫色海洋
让你数圈圈。。。
C
CLary
海洋真聪明!是5
阿尤
Z
Zhuzitaba
Z
Zhuzitaba
Z
Zhuzitaba
算球咯,俺还是自问自答吧:):):)

紫色海洋
啥地方的花音?
5
500miles
工业界很是闹了好一阵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