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学生的文革造反经历(六)追缴黑材料

泽文H
楼主 (文学城)

六  追缴黑材料

作者 黄泽文

 某一天,我们“革联指”的几个人正在学校里开会。忽然有人来讲,成都三中那边,有关于我校学生和老师的“黑材料”。

所谓黑材料,即是文革初期,针对运动所打击的对象,由工作组和校文革整理的结论性材料。在中国,政治运动频繁。而历来的政治运动进行到后期时,有一个必然性的动作,那就是给被清理打击的对象作出“政治结论”,扣上帽子,并正式将所作的政治结论,装入你名下的那个档案袋中。

我曾在前文《一九六六年的夏秋之季》[1] 中提到,我校的四清运动与文革相接,四清工作组和文革工作组是一家。文革初期,工作组和校文革先后主政,均执行历来的“打击一小撮”政策,一共清理出二十多位问题老师和职工。其中年龄大者,有一些历史上的问题,而年青者,则犯了思想和言论的禁忌,属于右派之列。他们被集中起来,关进了牛棚,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此外,文革初期,一些高年级学生因反工作组,据说也曾被划入右类。

他们,统统被列为专案,因此,就有专案材料。而我本人其实就参与过专案材料的收集。我在《一九六六年的夏秋之季》一文中提到过:1966年7、8月份的暑假期间,各班的学生干部曾被工作组和校文革留在学校开展文化大革命,其中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他们搞内查外调。

这是因为,在暑假前,他们发动学生搞大揭发。把教职工平时的言行,在课堂上教学时说的话,在批改作业时留下的语句,凡有违逆的蛛丝马迹,凡涉及隐射的可疑痕迹,统统揭发出来,整理成一条条“罪状”。(几十年后的学生,依然继续揭发老师,以言寻罪,前仆后继,令人喟叹。)然后,我们这些留校的学生干部,被组织起来,负责对自己班的班主任和班上的任课老师的言行进行核实查证。经过核实的材料,工作组和校文革是否将其装入了档案,我等不知。

鉴于工作组和校文革到1967年初已经失势,此行为被伟大领袖宣布为方向和路线的错误。这在新中国,这在由党领导的所有政治运动中,是唯一的一次例外,故所整专案材料有“黑材料”之称。当时,中央有文件发下,文件明确规定:“工作组所搞的黑材料不准转移,私藏,复制,要当着当事人的面,当众销毁。”[2]

为什么必须专门发文,强调“当众销毁”?这是因为,档案是人的政治生命,实在不能掉以轻心。自新中国开国以来,城市里,凡是成人,包括中学生,皆有档案。说起档案,说起那个牛皮纸黄口袋,人人忌惮。档案,是你升学,参军,入党,升迁的关键,是单位党组织控制所有员工的法宝。即使你要改换门庭,调动工作,接收单位首先也要调你的档案来看看,待验明正身,没有污点,方准调入。

(照片来自网络,谨此致谢)

档案归单位里党组织的机要秘书管理。此人掌握机密,位置重要。写了什么,装入了什么,由党组织决定,由此人保管。而你自己则完全不能控制,甚至你自己就根本不知晓那神秘而要命的档案口袋里面装了些什么。前文《一九六六年的夏秋之季》所提及的我校各班清理黑五类学生,做到了“精准”清理,应是我校机要秘书提供了档案材料。

当年,新中国的政治运动频繁。每次运动一来,人人均积极表现,要争取当个积极分子。至少,也得是那占比为百分之九十五的“革命群众”。无论如何,绝对不能成为领袖板着手指头数说的那百分之一、二、三、四、五的少数。否则,运动后期,揭发、排队、鉴定之类的材料搞出来,再塞进你名下的牛皮纸口袋里,那可是影响人一辈子的弥天大事,也是殃及子女和亲属的弥天大事。

当然,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年青人,在相对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也许对这种“档案忌惮症”没有切身体念。如有兴趣,可以向你们的长辈了解当年的情况。

言归正传,还是回到最初的传言。我们听说,成都三中那边有我校学生和老师的“黑材料”。我们一群学生,听见“黑材料”,脑子里那根“档案袋”的神经就兴奋起来。大家觉得,兹事体大,不可掉以轻心。于是,七八个人,立刻出发,赶往成都三中。

成都三中位于红星中路上,距五中不算远,我们快步走去,不一会就到了。到了三中,三中的造反派战友却说,消息不确,不在三中,在原工作组的人那里,他们的驻地在陕西街的市人委招待所,我们也是从他们那里拿回了我校的黑材料。三中的同学还特地补充道,原工作组的人刚从龙泉驿把文革初期整人的黑材料搬运回来,你们要快去。

此时,已是掌灯时分,我们尚未吃晚饭。但事关重大,我们不觉得饥饿,便疾步向陕西街走去。

陕西街是东西走向的一条长街,西邻人民公园,东接人民南路广场,在成都算得上是一条有名气的老街。整齐而高大的砖石老建筑排列于街道两旁,这里有陕西会馆,基督教堂,名人公馆,还有不少机关单位,包括省高教局,新华社四川分社,省劳动局,以及市人委招待所。我们要找的工作组就在这个招待所里面。

三个中年人接待了我们,其中就有我校四清和文革工作组的老李。前面曾经讲过,成都中学的四清运动和文革前后衔接,工作组是一拨人。当年的老李,在我校也是一个决定人命运的关键人物。今晚,他们再也没有几个月前的倨傲神情,待我们如待成年人,客气且热情,居然倒茶,递烟。

文革演进至今日,工作组早已作鸟兽散,留下几个人在此善后。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保管他们在文革初期搞出来的那些材料。若在平时,按历次政治运动的惯例,这些材料早该对号入座,放入当事人的牛皮纸档案袋中。但是,破天荒第一次,这次不能了。工作组的工作被伟大领袖定性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3] 管理中学的教育局党组织已经瘫痪,该如何办?估计他们也不知道。

当我们说明来意,这三个中年人尽管笑容可掬,却和我们虚与委蛇。先说:“不知道什么黑材料,没见过。”语句肯定,面容真诚。但在我们的包围和紧逼下,特别是拿出三中学生今天拿走黑材料的例证,他们只好把我们引入一间小屋,打开一排文件柜,在“中学通讯”,“文革动态”之类的文档中,找出几份与五中有关的材料,想搪塞过关。

我们却不为所动,坚持要黑材料。他们却又改口说:“不能给你们,只能给你们学校负责人。”我们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说:“不给我们,难道给校文革?校文革早已靠边站了,我们现在是学校的主人!”

但几个中年人颇能应付,立即做出一副为难的模样说:“给了你们,这样传出去,都来找我们,要出乱子的。”他们这话其实道出了心中的苦衷。文革进行到此时,上级领导已经自顾不暇。前几个月,辛辛苦苦地整人,辛辛苦苦地搞材料,留下来的却是个烂摊子,何去何从,无人指示。但是,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们,这些材料过于敏感,不能不看守好。

硬要软磨,时间飞驰,墙上的鈡敲了12下。为了缓和气氛,三位干部不知从哪里弄了些麻饼之类的点心来,又重沏热茶,给我们充饥。“吃麻饼”,在文革初期的成都,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典故,寓含着保皇派受当权派的收买。但此时,我们却顾不得是否被收买,正觉饥肠辘辘,于是大家就不客气,大嚼起来。雪亮的灯光下,一群学生在狼吞虎咽,三个成年人面露无奈,脸色凝重地望着我们。

吃完,喝尽,我们继续索要,他们仍然不给。这时,一位同学拿出五中“夺权委员会”的通令,给这三个干部看。告诉他们,你们能给三中,就能给五中,我们就是现在五中的负责人。最后,无奈之际,被逼在墙角的三位干部合计了一下,终于同意,把有关五中的“黑材料”交给我们,签字画押,全部交割。

我们粗略翻了一下。看见黑材料中,有一些是老师在文革初期写的思想检查,有检举揭发,有外调材料,还有对全体教职员工的政治排队,还有个别高年级学生的表现鉴定,等等,不一而足。我们未能细看,全部包好,带回学校。

成都五中的那些老师,当时并不知道这件事情。这些所谓的问题老师,大多数因历史问题,是历届政治运动的“老运动员”。所谓历史问题,具体说来,其实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在旧政权时代担任过什么法院书记员,或参加过国民党,三青团之类的问题。其二是在1950年代的政治运动中,如三反五反,反右等,被揪出来,但以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问题。只有少数老师,是在四清运动时,因上课口无遮拦,被学生揭发,交了“华盖运”,成了工作组和校文革的整治对象。

当我们拿着这包黑材料,重又走到人民南路广场时,天已拂晓。冬日的晨风一吹,一整夜的倦意全消失了,心底里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愉快。

最后,这些黑材料,在学校新成立的三结合的班子上取得一致同意,当众烧毁,片纸不留。这是新成立的成都五中“夺权委员会”所干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参考文献

[1] 黄泽文, “一九六六年的夏秋之季”,新浪博客。

[2] 中央军委《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1966-10-05。

[3] 毛泽东,炮打司令部 — 我的一张大字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一个中学生的文革造反经历(六)追缴黑材料 一个中学生的文革造反经历(五)我成了造反派红卫兵 一个中学生的文革造反经历(四)支持受迫害的同学 一个中学生的文革造反经历 (三) 地下室里的抗争 一个中学生的文革造反经历(二)串联(北京篇)
欲千北
整黑材料黑档案,当年的领导的杀手锏,坑人一辈子。
欲千北
整黑材料黑档案,当年的领导的杀手锏,坑人一辈子。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萧岚
有人说初中生没有档案袋,

有人说初中生没有档案袋,觉得不对。

 

至少一部分的初中生有档案袋。比如说,有的初中生就是团员,入团材料应该入档案袋。有的初中生犯了事儿,受惩罚处分,档案袋里也会记载。

 

 

p
puyh
谁说没有档案袋的?看看清楚去。
萧岚
那么多人的发言,白纸黑字,很清楚。

有人认为只有成年人才有档案,有人认为到了高中就有了。

 

那么多人的发言都在那里,白纸黑字,很清楚。

 

 

 

p
puyh
你去找出来,谁说初中没有“档案袋”。
萧岚
“档案袋”和档案有区别吗?真是无聊。

“档案袋”和档案是一回事吧。

 

抠这种字眼,无聊之极。

p
puyh
你是真不懂,还要胡搅,初中档案不跟人走,除了入团材料。从高中开始的档案才跟一辈子。
萧岚
“至少一部分的初中生有档案袋”就是这个意思吧。不懂中文吗?

“至少一部分的初中生有档案袋”就是这个意思。

 

我还具体解释了,其中包括入团,受惩罚。他们的档案都跟着一辈子,总的数量不少。

 

不懂中文吗? 

p
puyh
人家说“ 初二的事不进档案”,你看不懂吗?不进档案和没有档案袋是一个意思?懂中文吗?

初中阶段都没有建立个人正式档案,到高中阶段才有个人档案。所以“初二的事不进档案”有什么问题吗?

萧岚
初二入团,不就进了档案?进了档案,当然有档按袋。脑袋瓜进水了?

可笑。。。。

p
puyh
脑子有病,说的这么清楚还要胡搅,说的是这个事不入档案,不等于没有档案袋。

杠精,脑膜炎后遗症?再说一遍,初中没有正式档案。

萧岚
如果初中没有东西入档案,还有档案袋?自己绕糊涂了吧?

无药可救。

h
hkzs
我大学毕业时接触过自己的档案,里面就有初二班主任写的黑材料。

大多数人没见过自己的档案,其实并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玩意。

h
hkzs
你楼上那位擅长这种方式。

没办法,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萧岚
+1,哈哈
p
puyh
再给你这个“组织部长”扫盲一下,

初中阶段都没有建立个人正式档案,到高中阶段才有个人档案。但这并不是说在初中没有你的档案,你初中的档案是分散保管在学校文书档案中,比如说你的学籍档案中个人花名册、入团申请书、成绩表等等。因为不是正式档案,所以不跟人走。

因为有人说看到自己的档案中有初二时候的事,所以才有“初二的事不进档案”,有什么问题吗?估计你还是理解不了。杠精。

p
puyh
接着编,谎话连篇。

p
puyh
欢迎对号入座

萧岚
还在编。 -puyh- 07/02/2020

初中的团员材料不是正式档案,不跟个人走?

p
puyh
你眼瞎啊,上面已经和你说过了,还要重复吗?脑子被驴踢了。

• 你是真不懂,还要胡搅,初中档案不跟人走,除了入团材料。从高中开始的档案才跟一辈子。 puyh -    (0 bytes) (4 reads) 07/07/2020  13:47:09

 

p
puyh
真是杠精,没理就开始胡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