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解放战争中的伤残军人

l
leileileilei
楼主 (文学城)
父辈的荣誉

2020.05.18 竹林清清 阅读 502

   

   我的父母亲都是在那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从山东烟台胶东老家参军入伍的,都是立过战功的英雄。父亲是抗战老兵1944年2月入伍,所在部队是林彪率领的第四野战军,在那辽沈战役的东北战场上真是九死一生,攻打四平战役时头部炮弹片炸伤后脑勺留下一个深陷的伤痕坑、喉部枪击贯通伤都是致命的战伤,用父亲的话说这条命是捡来的。辽沈战役结束后又徒步行军南下,硬是用那瘦小的身躯一双铁脚板跟随部队一路南下,冒着枪林弹雨千辛万苦最后打到了广东、福建。

母亲是淮海战役时参军出来的,在山东军区后勤部当护士,当时的淮海战役打得非常残酷,从战场上抬伤员抢救伤员经常看到一些小战士被抬下来都是血肉模糊,

有些甚至没等到抢救就已经牺牲了,没日没夜的为伤病员疗伤换药护理付出了血的代价,那时母亲身体瘦弱但是还是踊跃的为伤员献血致使贫血几次累得晕厥。并在抢救伤员时腿部划破细菌感染至右腿最后截肢。

我有这样的父辈感到骄傲自豪,看着这些泛黄的物品,里面包含了多少个惊心动魄的动人故事,看到他就仿佛看到了父辈凭着血肉之躯在那个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的身影。

我的父亲从胶东老家莱阳参军,刚参军时15岁还没有枪高,就是右边那个个子最矮的,用那瘦小的身躯出生入死,在那烽火硝烟的战场上英勇杀敌毫不畏惧是真正的英雄!看着这张泛黄的老照片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楚难过。父亲在四野开始因为个子矮小当过通讯员以后当过作战参谋。

共和国女兵,母亲英姿。

这张照片父亲脖子上缠着绷带,是在东北辽沈战役中打四平的战斗中喉部遭受枪击贯通枪伤九死一生。

这张照片是在战场上被炮弹片射中后脑勺也是致命的战伤,后脑勺有个深深地坑,都是险些要命的弹伤,可以说是在战场上捡了一条命。

我曾经问过我的父亲,我长的这么高为什么您的个子这么矮,父亲说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饭经常饿肚子,没有营养哪里能长的高。我听了心里好难过,感觉父亲能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在战场上表现的那么英勇,是以什么样的信念支撑那瘦小身躯干革命打天下,令我敬佩!我的父亲您是我心中的英雄!

父亲所在四野是林彪领导的部队善打硬仗打胜仗,本来南下是乘胜追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准备收复台湾的但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先把重心抗美援朝暂时搁浅解放台湾。

这是和战友们南下到达广东汕头,一路南下全程是徒步行军吃尽苦头,听父亲讲过他们的部队一路走到湖南湖北一代境内,当地老百姓受国民党的教唆赤化,把粮食和盐都藏了起来,父亲和战友们饿的走不动只好夜里到村里寻觅点盐和吃的,可是进村后他们不懂南方人用的马桶以为是咸菜缸寻觅点咸菜吃了可以有劲结果抓了一手臭屎。也没有找到吃的。那个时候的兵真是太艰苦了,不但吃不饱而且冒着枪林弹雨在行军打仗。

军大战友分别留念

父亲南下战友

我的母亲是胶东牟平人小时候在村里是儿童团团长,带领村里的孩子们在村口站岗送信等,那个时候胶东是革命解放区年轻人都积极报名参军保家卫国我母亲于1946冬入伍,这张照片是刚参军时和战友合影。

母亲参军后在山东军区后勤部任护士,正好是淮海战役,母亲曾和我讲过在那残酷激烈的战场上,我们的战士从战场上被抬下来都是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母亲那个时候身体瘦弱又贫血,但是她总是抢着为伤员献血。最后自己体力不支经常累的晕倒。

艰苦卓绝年代的军人,妈妈在淮海战役的冬天。

母亲和战友们

这是我的母亲在山东军区总医院任护士,那个时候的护士帽都是圆帽子。

我的母亲年轻时清秀美丽英姿飒爽的共和国女兵。

清秀的面容天生的柳叶眉丹凤眼我母亲年轻时也是大美女。

这张照片是母亲受伤后在医院里抢救的画面,那时候医疗条件很差,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只有截肢,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里都是酸楚难过掉泪。

父母亲当年经常给我讲述战争年代的经历真是九死一生啊,他们说想想那些死去的烈士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生活无所求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并从小教育我们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不要忘本,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这是母亲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疗养时在中山陵纪念

姐妹俩一同参军,各自奔赴各自的战场。

这是我的母亲五十年代,解放军女兵当时仿苏联布拉吉军装。

截肢后的母亲看着面容虚弱浮肿。让我好心疼。

这是母亲截肢后和我的二姨在北京相聚

这是父亲母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牌。

这是父母亲部分军功章,有一部分立功奖章,1985年家中被盗时被可恶的小偷给偷走了甚是惋惜。。

在伟大的人民解放军战争中四野与中南军区武装部队,完成伟大光荣的战争任务,涌现出无数的功臣,现中南全境已经解放战争已告结束,凡参加东北解放各战役及解放平津战役与解放中南各战役立有一大功以上的战斗员,指挥员,望持有此功臣证书之功臣同志,慎为保存并保持光荣与发扬光荣而继续努力!

解放东北纪念章!

朱德总司令亲自颁发的立功证书!

父亲在战斗中火线入党,立过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等等,三等甲级革命残废军人。

母亲荣立过三等功和四等功,二等甲级革命残废军人。

母亲的黄军包

这是父亲母亲当时老百姓亲手绣制的布袋送给解放军。

父亲老年后我们让他佩戴奖章拍的照片,五十年代末我的父母亲因残从部队专业后被国家安排在山东省民政厅第二革命残废军人休养院疗养一直到最后。期间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津贴照顾,山东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每年都要下来慰问革命老前辈送来党和人民的关怀,祖国没有忘记这些为共和国打天下的功臣。我的父亲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受国家的待遇而是主动要求参加劳动,曾经在休养院的南山果园劳动了好几年,也在院里的锅炉房烧过锅炉,还在院里的维修组干过活,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始终没有闲着,充分提现了劳动人民朴实的本色令人崇敬。也是让我看着心疼。父亲母亲带着残躯把我们抚养成人实属不易,那个时候国家也困难给荣军的生活补助很低每个月才二十几元钱,抚养我和哥哥弟弟三个很困难但是父母亲从来没有伸手向国家提条件而是省吃俭用把我们拉扯大,忘不了父母亲辛苦养育之恩。

这张照片是八五年我给父亲拍的留作纪念,幸亏拍下这张照片胸前的奖章大部分都被盗走,如果健在的话胸前的胸章更多国家颁发的抗战老兵纪念章,抗战七十周年纪念章,共和国勋章等等……可惜……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新年春节慰问团赠

每当我看到父母亲的这些军功章和荣誉证书时心里总是涌出一股酸楚,父母亲在我心目中都是英雄我崇拜和深深地爱他们,为他们感到光荣和自豪。但却都早早的离开了让我感到惋惜愧疚难过。没有多陪伴父母亲享受晚年幸福生活是我终生的遗憾。没有父辈为我们流血牺牲打天下,哪来的今天的和平美好安逸的生活。不会忘记从小父母亲经常教育我们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后世不忘前世之师,让我们珍惜、知足今天的美好生活,愿和平年代的人们不要忘记先辈的流血牺牲,勿忘历史勿忘前辈!我的哥哥从小就立志当兵,高中毕业后如愿参军当了特种兵,接过父辈的班让家族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接过父辈的班我的哥哥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特种兵!

h
hkzs
小时候隔壁邻居就是南下干部,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们家孩子大了以后,为了独占院子,想法设法把我们家赶了出去。

h
hkzs
小时候隔壁邻居就是南下干部,不是什么好东西。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b
borisg
难得这些东西都保留到现在。
吾道悠悠
能立一等功很不容易。
一问三知
人家在这里回忆自己的父母,你说这话不合时宜
q
quest
东野四纵(41军)塔山阻击战主力。
h
hkzs
楼主自己说了是转贴,不是说楼主自己家的事

你急什么。

一问三知
没注意到。Sorry。
一问三知
没注意到。Sorry。
老生常谈12
不一定

海军支队除了伪军刘公岛起义的600多人外,补充的400多人多为威海一带的。进军东北后发展成牡丹江军区的4个团。其中2支队2团在副政委曲波的带领下剿完匪后(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被合并到一纵,即38军。

q
quest
广东潮汕地区。
太宇
历史应该得到尊重。我是组织股干事,填了不少立功证书。都是三等功证书,二等要师及以上,一等军级批。
l
leileileilei
。。。那个时候国家也困难给荣军的生活补助很低每个月才二十几元钱,抚养我和哥哥弟弟三个很困难。。。

才20多元?

H
Highage
类似江姐后代。但江姐儿子安居美帝?
H
Highage
类似江姐后代。但江姐儿子安居美帝?
吾道悠悠
会不会在原工资基础上,

再加残疾军人补助津贴。

l
leileileilei
俩个伤残军人如果有工资, 一家5口应该一点没问题

是不是伤残军人食宿看病住房免费, 外带20多零花?两个人都不象是干部, 估计待遇不是很好, 这里有知道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