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人间四月天 追忆一代才女林徽因

光明网
楼主 (文学城)

今年4月1日是林徽因去世65周年忌日,应本报之约,总政著名作曲家、指挥家,92岁的陆祖龙先生撰文怀念他亲历的林徽因先生。

“我也是一名90后,当年20多名清华子弟高考,包括梁思成林徽因的女儿,我是唯一一个考上北大的。林先生夸我不简单……”电话里的陆祖龙先生声音洪亮,气韵十足。

陆祖龙的父亲陆近仁是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曾和梁思成、林徽因是清华同事。关于两家的往来,陆祖龙至今记忆犹新。

编者

初见于1941年西南联大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 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不是一代文豪,但人们却不断地背诵着她的诗句;她也不是一位顶级的建筑大师,却参加设计了共和国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她去世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为什么人们对她的才华,对她的美貌,对她的故事还是津津乐道、念念不忘?

我今年92岁了,可能是在世的为数不多的见过和接触过林徽因的人了。林徽因和她的先生梁思成都是我父亲多年的同事。她和我父亲同岁,都是1904年出生。我们两家当年有过来往,而且她的女儿也是我的同学。她的“客厅”里的常客有好几位也是我认得的,有的人和我家还相当熟悉,有我的老师,有我的北大校长胡适先生。由于当年我还是个愣头小年青,对林徽因的好奇和热情,就是一种单纯的青春萌动。到以后渐渐知道了她更多的事,就对她更加地崇拜和“爱慕”了。

抗战时期,我全家随大学教授的父亲住在昆明西南联大时,我就见过她一次。那大约是1941年,当时她已经小有名气,主要是大家知道她的“太太客厅”。她那时不是住在昆明城里,而是住在自己设计的一座农舍里,这是他们一生唯一为自己设计、土法建造的一所住宅。有一天下午,我和几位同学到联大去玩,正好赶上一次露天集会,梁思成夫妇都来了,女学生们都围堵观看林徽因的芳姿。她一副学生装的打扮,虽然已经30多岁了,但却那么年轻,那么洒脱,走路非常轻盈,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她本人。

1946年我家和他们家都回到了北平清华后,见面的次数就多了一些。原先他们是住在照澜院,距我姐的亲家马约翰家不远。后来他们搬到了新林院,那是在清华二校门之外,而我家是住在北院,离教学馆、学生宿舍和图书馆都很近。他们每次到清华园这边来授课,有空就会到我家小坐一会儿。1947年,她那时大约是四十三四岁吧?虽然他们多次到我家来,但是我经常都不在,有时刚回家,就正好赶上他们要离开,也没能和她说上什么话。但有一次见到她却是我难忘的。

考上北大被林阿姨夸奖

那是在1947年秋,正值高考发榜后的一天。梁思成夫妇到我家小坐,那天我正好在家。父亲和梁先生坐在一边谈论着学校之事。林先生则和我母亲一面嗑着瓜子一面唠家常,亲热得像姐妹一样。

我对她的印象是开朗健谈,说话时总带着微笑,有时还开怀大笑,很有亲和力。特别是她那双明亮而又深邃的眼睛看着你的时候,美得让你不敢直视。当我见她时就兴奋地叫了声“林阿姨好!”我母亲连忙纠正我说:“龙,不对啊,叫梁伯母!”原来梁思成比我父亲大三岁,我当然得叫她伯母了。不过她却笑着说,“叫阿姨是不是更年轻点啊?”

她和我母亲聊天,还不时回过头来问我几句,我当时有点紧张也有点激动,回答她的问题,总是磕磕巴巴的。她说:“祖龙,我听说这次清华子弟考生有20多人,就只有你一人考取了啊(北大),再冰(她女儿)差几分也没有考上,连梅校长(梅贻琦)的三小姐也都没有考上啊。小伙子不简单啊!”当时我觉得她居然能了解我高考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既惊讶又兴奋,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了。这件事在当时的清华家属间的确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有的还瞎侃说我是高考冠军!但是我们家可是没当回事。当我看了发榜后回到家中(见右图),父亲正在写东西,稍稍回过头来问我道:“考上了啊?”我说:“是。”他“嗯”了一声,回过头去继续写他的东西。母亲见了我倒是比较高兴地说:“考上了啊,还不错。”但也没有什么多大的欣喜,连一句赞扬的话也没有,晚饭也没有给我加个什么好菜。主要我们家两位姐姐和哥哥都是在清华上学的,好像这就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那天,我姐的同学胡锦心也坐在我旁边。她出身名门,活泼漂亮,充满青春活力,她也是我们家的常客。我父亲非常喜欢她,也希望她能成为我哥的对象。她在一边敲着边鼓对林徽因说:“祖龙的姐姐和哥哥也是优等生啊!他哥陆祖荫20岁就当上北大物理系助教,可不简单啊。” 没想到林徽因接着就说:“我知道, 在昆明联大时就有一个说法,物理系有三杰,杨振宁、李政道、陆祖荫,对不对啊?”接着她问我:“再冰你认得吗?”我说:“我们是同学,但不太熟悉。”她忽然笑着说:“Hey, young man, You can contact her。(年轻人,你应该联系她。)”她突然飙出一句英文,让我吃了一惊,好一会没有回过神来。我看到大家都愣了,瞪着眼看我如何回答?我想是不是她在考我的英文水平啊?这就更加紧张起来了,情急之下,我一想豁出去了,就答了一句:“I dared not contact her . (我不敢联系她。)” 她开朗地笑着说:“Hey, young man, you must bravely dash to her !” (你要勇敢地冲向她!) 这一下可真难为我了,憋了好一阵子,突然我想起在中学时班里大家开玩笑时说的一句英文,我不管文法对不对,就说:“O, I dared not contact her, If I did , It would be wrong as wrong can be!”(哦,我可不敢,如果我做了,那将是错到不能再错的地步!) 她睁大了眼睛冲着我说:“嘿,祖龙,你居然会用这句莎士比亚的成语,想不到啊!不错,不错,怪不得你能考取北大呢。”其实这一句“You are wrong as wrong can be ! ”据说也还真是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一句台词,不知从那里学来的,是上中学时大家调侃对方常说的一句英文。我也就会这一句,今天就是瞎蒙的,竟然得到才女的赞扬,甭提有多么兴奋和激动了。

那天晚上,我一夜没有睡好,第二天清晨早早就爬起来写了一篇日记,详尽记录了这次会面的细节和印象。“什么事值得你如此激动?”我哥边说边把我写的日记抢过去看:“嘿,那有什么,值得如此来劲?我是常去梁家的,前几天还和王先冲(物理系的助教)一起到她家里去喝过茶,她还夸了我们兄弟两人一番呢。”我一听就急了,说:“那你为什么不带我去啊?”我哥说:“你小屁孩掺和什么!”

演出回京得知噩耗

1960年我因病回到父母家里休养了一阵子。闲时又翻出了当年的照片和日记,一想起她已离开我们5年了,真的是伤感不已。

我对她的崇拜,来自她对事业的执着,带病还做出了那么多成绩。她29岁就得了肺结核病,在随后的近20年里,不顾当时的生活有多么艰苦,条件有多么恶劣,坚持和她先生走遍了祖国15个省份,考察了两千多处古建筑,绘画了近两千张古建筑的结构图。她还经常爬上高高的屋檐去研究丈量古建筑的结构,对于一位带着病痛的名门闺秀来说,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更没想到这次竟是我最后的一次见她。因为我参军离开了北京,直到她1955年去世就再也没有见到她了。

1952年我调到总政文工团,我又一次回到清华,得知她的病已经很重,经常是卧床的。我想去看看她,不过我那时还是比较腼腆胆小的,不敢单独去的,我想过找胡锦心一起去。

没想到1955年我从海南岛演出回京,才知道她已去世,真的让我难过了好一阵子。看到讣告上她的治丧委员会,几乎云集了清华、北大和北京的知名学者,真的是规模空前。(那时清华还没有女教授,而且她也还不算是一位正式应聘的教授,讣告上说是“兼职教授”。)

我看到过她的不少书法,有点像瘦金体,潇洒,漂亮,几乎和她本人一样的洒脱秀丽。她写的一幅扇面《李成将村秋晚》(见上图),在2016年西西泠秋拍中成交价是80.5万元。可见她书法的造诣有多高。她曾送给我父亲的一幅字,我隐隐记得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她的水彩画也是非常出色。要知道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主修的就是绘画。还出版了一本诗集,不少精彩的词句都是年轻人情书的范本!她在建筑学上的造诣更是了得,和梁思成一起为保护中国的古建筑,画出了近两千幅古建筑结构图。她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特别是底座的大部分浮雕花饰都是她设计的。当你看到她亲手绘制的各种古建筑的结构图,那样的细致和严谨,竟然都是手绘的,一点不输现代用电脑CAD画出来的,一定会惊叹不已。

林徽因是一个真正稀有的女神啊!

作者:陆祖龙

老枣树
中华民国时期,能读得起书的家庭,极少数,而能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寥寥无几。这些个所谓才女才子,不过是家里有钱罢了,“才”有多高,天
老枣树
中华民国时期,能读得起书的家庭,极少数,而能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寥寥无几。这些个所谓才女才子,不过是家里有钱罢了,“才”有多高,天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聂耳
是不是 ”中華民國時期,能讀得起書的家庭,極少數“? 看看这个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6/09-06/7995885.shtml

聂耳
民國時期很多窮人想學醫,但沒有錢。那時政府负担你的一切费用,作為條件,你終生都必須在公立醫院服務,不能开诊所

这叫“公医制”可到网上查查

b
borisg
整体社会经济落后,对教育投入有限。有政府或者非赢利机构给穷人孩子提供很少的上大学的机会。

即使到五十年代初,上大学的也基本是富裕人家的子弟。

4
401.king
北洋时期江苏就普及高小了?扯蛋文章。。。。。
聂耳
那时的人不太想读书,喜欢经商的人比上大学的人多,应为那时出路多。不像50-60年代,你不了大学,也不能做生意,后来就要到新疆

所以成了唯一的出路,你爱不爱读大学都得读。

聂耳
五毛快去告密,发现中央新闻网有扯蛋文章一篇
聂耳
就像户籍制时,农村的人出路就是参军后提干,或考上大学。否则一辈子在农村。
老枣树
是读不起!
老生常谈12
你这个老头还真挺顽固的

民国时期,外强入侵,军阀混战,战乱连年,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流离失所,还念书呢?

为什么新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扫盲运动?

落英如雪
我奶奶是河北农村一个中农家的孩子,高小毕业。抗战时去了延安。
聂耳
那为什么xi 大大也只有小学文化?也如你说的“外強入侵,軍閥混戰,戰亂連年,民不聊生,生靈塗炭。。。。”?
L
LengXiao
通常对女人而言,上帝给与美貌就不会赋与智慧。相反上帝赋与智慧就不会给与美貌。林拥有智慧与美貌,可上帝偏偏不给建康,令人唏嘘。
4
401.king
什么中央网,?你信归你信。。。。

干我P事?

 

l
lily0824
是很遗憾。不过,这就是生活的本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作为除邓丽君以外的另一个女神,才貌双全的林徽因是值得我终生仰慕和敬佩的对
a
andy47
老聂比老生强多了,49年以前上学的人思想思维正常得多,马列毛邪教毁人。
i
iask
中国人一好色,二拜神,三恋旧, 成就了林徽因林黛玉。当然我也一样喜欢她!
s
stop-loss
要是活到文革,估计也被斗死了。长寿有时不是福气。
通州河
您可真敢说。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就算加拿大在1940,1950年代完成高中的比例都不高
M
Makeitbig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