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潘汉年在南京会见汪精卫之过程zt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楼主 (文学城)

 

▲上世纪40年代奉潘汉年之命打入日本在上海的特务机关的袁殊

一到上海,潘汉年先与负责电台工作的刘人寿取得联系,了解在他于1942年11月离沪之后的上海情报工作情况,随后便约见胡均鹤,提出要和李士群见面。胡告诉他,李士群目前不在上海,而在苏州,说要和李见面,只有到苏州去。

第二天,潘汉年在胡均鹤的陪同下,乘火车到达苏州,径直来到李士群家里。但李家里人称李士群到南京去了,说有事可直接到南京去找他。

究竟该不该去南京?胡均鹤、李士群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潘汉年一时无法判断。不过,出于对此次南下要完成的任务考虑,潘汉年还是决定去南京一趟,以便会见李士群。

不料,潘汉年到了南京与李士群见面后,李却突然提出汪精卫要接见潘汉年。

李说:“汪先生目前心情不好,他打算搞议会政治,听说你来了,很高兴,他想和你谈一谈。”

到了这个时候,潘汉年才知道李士群、胡均鹤预谋的真正意图。他们用欺骗的方法,让胡将潘汉年带到南京来,然后挟持他去见汪精卫,从而一方面显示他李士群有能耐,另一方面则借潘汉年这位著名的中共代表来为自己向汪精卫邀功,使汪对他更加倚重,也让他当时在与周佛海的矛盾斗争中“多获得一点筹码”。

▲李士群向汪精卫汇报

事情到了这一步,请示汇报吧,已经来不及了;断然拒绝吧,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因为如果这样, 很可能会激怒李士群,使他在汪精卫面前丢了面子,李“翻脸扣人”倒并不在乎,但联络李士群,从他那里搞到敌伪情报,证实有关“扫荡”根据地的确凿消息,就必将落空。经过短暂思考,潘汉年决定再次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冒险去闯一闯。

 

与汪精卫的交谈

对于汪精卫的过去和现在,潘汉年既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又是十二万分的蔑视。

汪精卫,名兆铭,字季新、季恂,精卫是他的号。其祖籍在安徽婺源(今属江西),后迁至浙江山阴(今绍兴),历经明清两代,其父游幕广东番禺(今广州),即寄籍于此。

得风气之先,汪精卫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在反清革命的舞台上,曾慷慨悲歌,有过“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壮语,为时人所称颂。大革命初期,他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政策。1925年3月孙中山弥留之际,起草孙的遗嘱,增加了政治资本。同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当上了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不久又被推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他极力标榜革命,被视为国民党左派领袖。

1927年春,正当北伐军胜利进至长江流域,革命向纵深发展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不到3个月,那个言必称改组精神、文必举联俄联共的汪精卫,因屈服于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力,又惧怕工农运动的发展,终于露出杀机,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与蒋介石殊路同归,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到了内战的苦海里。此后,汪与蒋之间在国民党政坛权力之争中,时而剑拔弩张,唇枪舌剑;时而杯酒言欢,厮守共枕。

全面抗战爆发之初,作为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却被日军的气焰吓 破了胆,从一个民族失败主义者迅速颓变为一个民族投降主义者。1938年12月中旬,汪精卫秘密逃离重庆,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中央政权,坐上了“傀儡王”的交椅。

当年,潘汉年曾对这个反共魁首作过无情的鞭挞,抨击汪精卫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两面派嘴脸。而今却要去会见这个人人皆曰可杀的大汉奸,这既是在李、胡挟持下的被迫行动,也是情报战线上不可避免的偶发事件,更可以看作是潘汉年在特殊使命的驱使下所进行的超乎常人的勇敢而大胆之举。

这天下午,潘汉年由胡均鹤陪同,驱车前往汪精卫的公馆。整个活动的流程他们实际上都已事先安排好了:首先是由汪的秘书长陈春圃出面接待。在客厅坐了不大一会儿,汪精卫便从楼上下来,他和潘汉年握手之后,便坐下来开始谈话。

汪精卫说:“我认识你们的毛泽东先生。过去我是主张联共的,以后发生误会了。你们和蒋介石联合是没有什么搞头的。蒋是独裁的,我是搞民主的。我要搞议会政治,成立联合政府,吸收各党派参加,也请共产党参加。”

潘汉年说:“共产党是不会来参加你的议会政治的。来的也是假的。上海的共产党不会代表延安来参加的。但我可以把汪先生的话转达给延安。我认为延安方面是不会退出重庆的参政会来南京参加你们的议会的。”

汪精卫又说:“现在是个好机会。我们合作起来可以异途同归,希望共产党不要同蒋介石搞在一起。只有同我们合作才能救中国。”

最后,汪又对潘说:“你回去联络一下。以后的联系仍找李士群。”

潘汉年最后也对汪说:“新四军的发展是肯定的。 如果将来你感到与日本人合作有困难,要另找出路时,新四军不会对你过不去,会给你一个转身的余地。”

潘汉年与汪精卫的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萧岚
这文章没有出处。是哪位当事人的回忆,还是来自汪伪或中共档案,或史学者的研究?

谈话过程及内容还那么详细。

 

只能看看而已,不能当真相。

 

 

聊聊看
我看是新作的。
弓尒
不足为信
i
istory
历史真相越来越模糊,但是却让人越来越有思考的空间

抗日期间,发生了很多事件,汪出走,潘汪会,等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谁也说不清了。但是,对于这些 传说,事件的思考空间却越来越饶有兴趣,回味无穷。

1. 汪出走,动机是啥? 抗日无望,给国民党留有余地,脚踩两头船。这个观点,我还是很有认同感的。明智的举措。因为汪出走的时候,谁也不知道,重庆还能守多久,中国会不会被日本完全占领。甚至有种猜测,当时普遍是悲观的,过一天算一天熬一天,根本不知道哪天是个头,或者还有没有头。会不会像 宋末,明末,再现。汪的出走,跟日本媾和,不得不说是 明智之举。脸可以不要,心理怎么想的,只有天知道。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有这样的传统。打从南北朝就开始了。屡见不鲜。对于这样的举措,而不是全部玉碎,更难,也更难能可贵。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2. 潘汪会,现在看来是确实发生过了,到底是潘主动,还是被挟持,真是不好说。但是,有一天是清晰的,GCD确实跟汪伪有接触,保持沟通渠道,有何不可。GCD跟汪伪的接触,肯定不只是这么点,多了去了,这也说明了 汪出走是 明智的。简单用 叛国 一词,汉奸一词,是涵盖不了的。潘汪会,后来引出的一段公案,潘向党坦白,倒是很有意思。潘当时必须坦白吗?潘坦白了,就把责任推给了党,党能接受吗?潘是真糊涂了,还是不得已为之,不清楚了。心照不宣,不可以吗?

h
haobuhao
很好理解啊,潘等人被抓后,一堆口供。那zt大致上是按潘传写的
弓尒
基本狐言!

1,汪的行为,不应单纯一两个字来定性,汪为何与日合作,原因也不是单一的,

2,交战各方相互都有两种方式联系: 官方公开的和秘密的,这谁都知道。苏日,德意日,蒋日,蒋汪,等。只是共日没联系,日本没有把共放在眼里,共也不被汪看在眼里,因此共与日汪谈不上联系。这是很明确确凿的。

3,潘汉年是个人与蒋汪联系,没有延安毛的知晓和同意。

4,潘汉年还有一层关系: 也许 王明给他有特殊指示? 但是王明此后从来不提及潘汉年。

h
haobuhao
哪点不可信?你意思潘没见过汪?
h
hkzs
说得有理。
萧岚
如果出自潘传

那应该有其资料来源。转帖并未标出。

 

潘案迄今依然模糊不清,包括潘汪会面时间及内容,又牵涉饶及中央,档案还没有公开。

 

潘传最初内部出版,被删除许多内容之后,才能公开出版。

h
haobuhao
上面zt是这本书的一段。这书大致上是抄潘传

http://www.shuku.net:8082/novels/zhuanji/phn/phn08.html

写潘传那人大概有机会看到公安内部当年的档案,潘传最初是在公安内部发行。

萧岚
谢谢链接!
鸿
鸿浩
1) 说汪明智者不但是非不分而且本身是一副汉奸嘴脸汉歼思维,可谓臭味相投。2)说藩不应坦白更是掩耳盗玲.潘是55年被揭发才坦白的
鸿
鸿浩
42年見汪,见前无请示(来不及情有可原),见后不汇报-大有脚踩两只船的心思和私念;直到55年被揭发都隐瞒组织是为不忠不老实-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