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武术老师孙根发

玉米穗
楼主 (文学城)

上周日,时隔多年在温哥华又见到了武术老师孙根发。上次见到他是2005年,在上海,当时他们一家人请我吃了饭。那之后各奔东西,许久没联系,时间一长,原来的电话号码也变了,竟联系不上了。

有趣的是时隔十四年这回与孙老师重续联系再会于温哥华居然是通过文学城得以实现的。事情是这样的:我在今年初曾写博文《跟孙老师学打拳》贴在文学城等处,大约十来天前,忽然在文学城里收到一“悄悄话”,对方说他是孙老师法国武术学校的弟子,偶然在文学城看到上述博文,就转给了孙老师。博友说孙老师正好在温哥华,读到博文很感慨,让博友寻找本人联系方式。于是我便看到了上述那则“悄悄话”。“悄悄话”来,“悄悄话”去,我将电话号码email地址一并“悄悄话”给博友,当天晚上就接到了孙老师IPHONE过来的信息,附着电话号码,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他在温哥华只有几天时间,叫我赶紧电话联系。

我立即电话过去,电话里传来的是熟悉的师母的声音:啊呀,哪能噶巧啦。侬晓得砝。孙老师看到依篇文章激动色了,我也看了,眼泪水都出来了。侬记性噶好,噶许多年了,屋里响墙壁上的画和宝剑都还记得噶清爽。师母依然是热情洋溢充满感染力。之后孙老师听电话,说三四天后就要回法国,于是立即约定次日见面。

次日早上去了孙老师家,见到他们夫妇。打开话匣收拾不住,猛侃嗨聊几个小时。孙老师精神抖擞仿佛将岁月痕迹抖落得干干净净,他说是老当益壮,但老实说那精神头儿实在与“老”字难以沾边。直到数年前他还每日早上起来先跑6000米,然后两套太极拳,之后武术学校教学与经营事务,晚上则两小时书法雷打不动。他说现在膝盖略有退化,跑步取消了,但几十年如一日的打拳和书法依然保持如故。

关于孙老师武术和书法的造诣本人在上述《跟孙老师学打拳》一文里有较为详尽介绍,简而言之,造诣之高深非同凡响,远非一般三脚猫冒充的所谓武术大师或书法家能够相提并论的。

孙老师十来岁进上海市武术队成为专业武术运动员,师从傅钟文邵善康等名师,从前被称为“孙大刀”。八十年代中期受邀于武术大家蔡云龙教授到上海体育学院担任武术教师,期间参加编写武术教材,并带领上海体育学院武术队在国家级武术比赛中屡屡夺得好名次。值得一提的是孙老师还是一位武打电影明星,主演或出演过十五部武打电影。比较知名的有《南拳王》《孤独的谋杀者》等片。而由他出演反派主角的《塞外夺宝》是香港与内陆合拍的最早的武打电影,由张丰毅王姬孙根发等人联合主演。那部电影领风气之先开创香港大陆合作拍摄武打电影之形式,之后不久便有了风靡一时的《少林寺》。孙老师八十年代末出国经南美玻利维亚辗转到法国加拿大等地,最后定居于法国里昂,在那里开办武术学校传授弘扬中国武术。他多次带领法国弟子回国参加武术比赛,98年被中国武术协会评为七段武术家获得武术推广奖,2010年被评为八段武术家。目前在法国是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中国武术家。

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孙老师除武术家之外也是一位造诣高深的书法家。他是著名书法家潘伯鹰的关门弟子。几十年勤学苦练书法不辍,厚积薄发,终于结出硕果,孙老师除了多次在法国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之外,最近又在法国出版发行了他的第一本书法集。他难掩自满之情给我看他刚出版不久的书法集,里面大字小字龙飞凤舞,让书法门外汉的本人看得眼花缭乱。

孙老师聊天话题不离老本行,武术或书法。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以为武术与书法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其中有相通之处,就是都有个“势”贯通其中,“势”是灵魂,没有那个“势”,武术或书法就没有灵气。我理解大概就如同人的骨架,虽然隐藏于肉体之中看不见,但抽去骨架,肉身便如同一堆稀泥了。他的那本书法集似乎对于武术与书法的相通之处有所论述,但可惜是法文写就的,我对法文除了知道个“泵就”之外一窍不通,只能望书兴叹。不过书里有许多像片拍摄得新颖而有创意,是将武术动作与书法叠合于一起的,那对于理解他的那个“势”,或许能有几分帮助。

谈到武术自然也会说到健康养生之类,我说不少知名武林人士如于承惠计春华等人寿命似乎并不长,有些活着的武术家如李连杰等人年纪不大,却看着比一般不习武的人健康状态还不如,如此看来习武于健康似乎未必有多大帮助。孙老师以为习武也要讲究方法,另外,生活方式尤其是心境似乎对于健康更为重要。现代社会精神压力难于避免,是否找到适当方式纾解压力至关重要。他说他纾解压力得益于书法,挥毫之间浑然忘我,压力也在不知不觉之间化为乌有。他在地上展开一卷书法练习给我看,颜体柳体大字小字,还有临摹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那卷儿长达四十米无法全部展开,但即便“犹抱琵琶半遮面”看去也是相当壮观好看的了。

此外,我们还聊到那个专打太极大师的狂人徐晓东。与那些视徐晓东为天敌仇雠的许多所谓传统武术家不同,孙老师对徐晓东并无反感,评价比较客观,他认为徐晓东敢说真话难能可贵。他并说传统武术原本就没有专门设计为实打技艺,与国外的拳击,MMA,等注重角度训练方式都不一样,实战起来有捉襟见肘之处是不足为怪的。除非传统武术也将练习重点或目标改为实战技艺,这种状况不易改变的。

时间匆匆,几个小时一晃而过。分手三四天后孙老师飞回里昂,隔天给我发来一视频,是他下飞机后当天在一广场集会上表演耍大刀,精力之充沛让人咂舌,而身手之利落也不减当年“孙大刀”之威风。

我与孙老师见面后,将他的近照和上述他传给我的视频发给我几个中学老同学看,那几个同学重视健康养生,时常去健身房健身或游泳,看了相片和视频赞叹不已,说哪里看得出是年逾古稀之人,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孙老师这个榜样,他们养生健身也更有动力和目标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再见武术老师孙根发 一个上海老朋友(下) 一个上海老朋友(中) 一个上海老朋友(上) 几个老三届(下)
欲千北
手工点赞。
欲千北
手工点赞。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
a
aebny
武术如果无实战价值那还有什么用?如果是为了姿势优美好看还不如炼跳舞

武术如果无实战价值那还有什么用?如果是为了姿势优美好看还不如炼跳舞

a
aebny
中国武术和中医一样,能吹的天花乱坠,细究没什么用处
a
aebny
解放军拼刺刀训练都基本是用外国的,自己传统的武术都用不上
白云蓝天
无实战价值的武术以前可用于防身、健身、爱好,现在还可以拍电影、表演、体育比赛。
白云蓝天
刑警、特种兵主要练的是武术。擒拿、摔跤的技术很管用。
白云蓝天
王伟事件,美国飞机迫降,走在最前面的大汉被中国搞武术的一个猝不及防的过肩摔。
a
aebny
要靠这种轶闻来证明武术厉害直接引用霍元甲韩慕侠王子平就可以了
白云蓝天
你说这个过肩摔是轶闻?你太孤陋寡闻了!当时都有视频报道。
T
Tiger666
以前走镖的又算什么呢?
T
Tiger666
以前走镖的如何?
白云蓝天
很多人,甚至包括很多练套路的,误认为传统武术就是练套路,而不知散打才是传统武术技击的精髓。
平凡之心
武术是杀入技!从他说的话,就知道是解放后培养的专练表演套路的舞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