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文学峸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烹调的乐趣(三)
查看文学峸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06年6月19日 5点4分 PT
共 (42)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为
为人父
大约 19 年
楼主 (文学峸)
烹调的乐趣在于能花样翻新地试验新菜。自从我爱上烹调这个事之后,平时虽然并不怎么做,但每年的春节我总要推出几个新菜。
文革过后的一年春节,沈阳的肉和油都开始充足供应了,我们全家都高兴,尤其老爸更是高兴,肚子多年受委屈,这回终于可以猪肉粉条管够造了。为了给节日的家里增加点乐趣,我买了本菜谱琢磨年夜饭的菜。看到有一个叫吐司的西式菜,做起来不麻烦还挺新颖,所谓吐司其实就是两片面包中间夹上肉馅,四圈用鸡蛋糊糊住,下油锅一炸即可。除夕饭桌上,我这个吐司很受欢迎,尤其是老爸觉得非常好吃,一口气吃了不少。可没想到,多年少油寡水的肚子一时适应不了这样多油的美味,第二天大年初一老爸就坏了肚子。母亲不高兴了,说我是又浪费油又害了老爸。
要改革创新就总会有失败的时候,而在我们家,失败的结果就是我自己自食其果。
油条在美国是一个不太容易吃到的东西,所以回国的时候就带了些明矾和炸油条的配方,回到美国就开始尝试炸油条。按照一盐二硷三矾的比例(既10斤面放一两盐,二两硷,三两矾)和好面,醒一白天后,开始炸。可是炸完的油条不发,而且一股硷味。老婆儿子一看,根本连尝都不尝。可我舍不得扔,毕竟是我辛苦半天做出来的,那点油条最后都进了我的肚子。经过5次试验,品尝了各种滋味的油条之后,终于有一天我炸出了真正的油条,可是炸完油条轮到我要吃的时候,就只剩下我手上这最后一根了。儿子和老婆还埋怨,怎么就炸这么几根呀?我心想:谁知道这次能成功啊,如果不成功不还得我自己自食其果吗?边吃边想,自古勇于改革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改好了大家享受成果,改不好就得主张改革的人一个人承担责任。难怪中国的改革总是一波三折,全因国人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这个恶劣的传统。又想起王蒙的小说《坚硬的稀糊粥》,觉得家庭就是社会的缩影,这话一点都不虚。
写到这,突然想起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学校那个大名鼎鼎的国际金融教授,这个教授的课很受欢迎,很大的阶梯教室总是爆满,不单单是因为他的课很时髦,而主要是因为他讲课的时候总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而且时不时地会弄出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总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或为什么铜钱是圆的而中间是方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次在课上突然讲起炸油条的事,接着以炸油条为例来证明北京人的保守。说北京人吃油饼也不知道多少年了,可就是没人改革成油条,油饼怎么也不如油条好吃啊,还说在北京炸油条的都是外地人。说的没错,在学校的时候我就从没见食堂炸过油条。许多年过去了,教授讲课的内容早就忘的一干二净,可偏偏这炸油条的事我始终不忘。经过自己炸油条的实践我才真正明白,其实不能怪北京人保守,油条要能炸好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有我这样喜欢挑战的做饭狂的家庭外,一般家庭没人愿意做炸油条这种费力气还污染环境的事,大家经常做的还是家常便饭。其实,虽然本人爱好烹调,但平时我最爱吃的仅仅是面条而已。在国内出差到外地,只要有自己吃饭的机会我都去寻找各种风味小吃,面条是首选。武汉的热干面、山西的刀削面、兰州的拉面、北京的炸酱面,上海的盖浇面和我们沈阳的朝鲜冷面、大肉面都是我非常爱吃的,只有广东的面条最难吃,没面味,尽管广东菜非常好吃。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饿了首先想到的就是面条,馋了首先想到的就酸菜白肉。
到美国后,我也经常做面条,做的最多还是炸酱面和打卤面。在中国商店现在能买到黄干酱和甜面酱,我炸酱的时候是两种酱掺在一起再加点酱油用鸡蛋或猪肉馅来炸,多放点葱和油炸出的酱就更好吃。
爱好烹调又能创新的人需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也需要有赤子之心。而一个有赤子之心的人本质上是极坚强和乐观的。这样的人无论到哪,在什么情况下总是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就象罗丹说的,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
没有苏东坡和王安石的照片,可我经常想象他们两个的形象。走到哪都能找到美食之乐的苏东坡怎么想都是一付悠闲自得,心宽体胖的样子。而有点“极左”的王安石却使我联想到清癯干瘦和胃口不好的样子。同样的才华横溢,同样是伟大的文学家,但我想苏东坡的一生尽管命运多舛,历经磨难,但他是快乐的。而王安石这种一本正经又思虑重重的人,不能说一生是抑郁寂寞,至少也是落落寡欢。也许这正应了黑格尔的话,性格即命运!
在国内时,因为经常出差,也就有机会经常品尝各地美食。一旦我发觉风味独特的,必回家自己试着烹调一次给家人品尝(特麻烦的除外)。现在不管什么菜,只要我吃过一次,基本上回家都能做出来。老婆经常说,跟着我虽然没享什么荣华富贵,但口福是享到了。
但再好的东西也要有所节制,节制也是人的美德之一。从小到大母亲不停地告戒我们三兄弟,美味不可多得。少吃多得胃,多吃活受罪。美食也是一种诱惑,而凡人总是难以抗拒诱惑。老婆看着自己日渐发福的身材,有时也抱怨我,说我把她害的想离婚再嫁都难了。老婆也经常发誓要避谷或节食,可是一旦闻到我做出的美味就每每以各种理由背弃自己的誓言,为此没少受到儿子的讽刺和挖苦。
很多年之前看过一个泰国退休总理写的小说,名字起的很吸引人,叫《美丽的谋杀》。故事也很有意思,说的是一个老牌侦探盯上了一个女嫌疑人,这个女人在几年的时间里接连嫁了三个有钱的丈夫,而这三个丈夫在娶了这个女人之后的一两年内都相继死去,因此女人继承了大笔的遗产。正是因为这点,侦探觉得女人可疑。他走访了死者去过的医院,医院称这几个人都是死于心脏病或糖尿病之类的疾病,没有任何异常。他不甘心,又调查了很多当时的警察和案卷资料,但他仍然丝毫找不到任何这个女人杀人的证据。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他决定亲自找这个女人谈谈,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蛛丝马迹。结果经过一番谈话,案件竟不攻而破,真相大白。原来这个女人是泰国王宫的宫廷御厨,有一手惊人的烹调手艺。她那些大亨丈夫正是被她烹饪的美食所吸引才娶她为妻。然而毫无节制的过度美食,使那些年老体弱的大亨们不勘重负,过早地一命呜呼了。小说的最后,那个侦探对女御厨说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他说:真是美丽的谋杀啊,如果你不反对的话,我也情愿被这样地谋杀了。
我不知道看我帖子的人,有几个是美丽的杀手,又有多少是心甘情愿被谋杀的人。
在美国这个封衣足食的地方,我想大部分人愁的不再是吃这个简单的需求,而是一个健康的身体。我看病的诊所的大夫告诉我,在美国每七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得直肠癌的。原因是肉食吃的太多,蔬菜吃的太少。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在能耐住美食诱惑的时候还是少吃肉,多吃蔬菜。
桃叶女士说的好,多吃点蔬菜,脑子清醒。
(全文完)
附:对上次回帖的解答
1、烙饼的一些经验
普通家常饼和面的时候,一少半的面应该用90度左右的水烫过,其余用凉水和。面要和的软一些,我的办法是把水先倒进盆里,再放点盐,然后一边倒面一边用筷子搅,直到所有的面基本成团之后,停止倒水,再用手揉,如果非常粘的话就再放点面粉。和好的面醒两个小时就可以橄饼了。家常饼是先将面团橄成薄片,然后洒上花椒粉再橄一下,然后洒上油和一些干面,抹匀后再卷成卷,用刀切成一段一段的,再盘成饼型,在面板上放10几分钟后再橄成饼即可。 关键是烙的时候一定要中火或比中火再大一点的火,这样烙出的并就不会太硬。烙饼的锅里也可以不放油,饼上多铺点干面即可。这样烙出的饼更软,但烙的时候要不断的翻。发现饼涨起来了,就是熟了。烙饼的面要那种面筋少的比较好。
2、鱿鱼和海参的烹制方法
鱿鱼、八爪鱼和海参这些不容易入味的海鲜,烹制的时候除了要用水焯一下之外,还必须用油炸一下,这样做出的海鲜才软而又如味。
l
littleali
大约 19 年
2 楼
这个一定要顶, 俺为了吃向来是衣带渐紧终不悔:)))
您太太有福了:)))
玄
玄淡泊宗
大约 19 年
3 楼
其实用老外的面团炸出的效果也不错
还可以做油饼, 挺方便的, 现在好看的油条都有加氨水, 不敢多吃
艾
艾丽思笔记
大约 19 年
4 楼
为了表示最强烈的反对,赶明儿,我就......
吉
吉衣
大约 19 年
5 楼
报个名:偶坚决要做心甘情愿被谋杀的人
嗯,找不着谋杀我的人:)))
为
为人父
大约 19 年
6 楼
才下凡呀?好几天不见你露面了,以为你给董永做饭去了。
艾
艾丽思笔记
大约 19 年
7 楼
我露面了,可你们不是做饭就是吃饭,谁也没看见我。
为
为人父
大约 19 年
8 楼
男人一说吃饭,就连仙女也视而不见。所以仙女也要先学会做饭:))
艾
艾丽思笔记
大约 19 年
9 楼
反对,反对,强烈反对:))你等着,回头我...
为
为人父
大约 19 年
10 楼
你已经是大师级杀手,所以很难找到对手。:))
为
为人父
大约 19 年
11 楼
美国的面好象都是给PIZZA预备的,做中国的馒头什么的总不对味
飞
飞短流长
大约 19 年
12 楼
坚决支持喜欢下厨的男士
吉
吉衣
大约 19 年
13 楼
不用YEAST 用"老面"就好了
吉
吉衣
大约 19 年
14 楼
呵呵,大师级小学生
为
为人父
大约 19 年
15 楼
老面肥用过,可是效果也不理想,以后得向你请教。
为
为人父
大约 19 年
16 楼
哈哈,回去看菜谱去了?:))
馄
馄饨侯
大约 19 年
17 楼
又是一篇好文,真是一个美丽的周末呀!
无
无墨
大约 19 年
18 楼
端着一盘子我做的香菇鸡翅来顶!!! (图)
飘
飘人
大约 19 年
19 楼
真想带瓶茅台上你家撮一顿:))
w
wiser56
大约 19 年
20 楼
盯你好久了..
就是用情太专了,,忘了招呼了..嘿嘿
为
为人父
大约 19 年
21 楼
我也这么想的。
泡
泡泡跑
大约 19 年
22 楼
哈哈,要艾姐姐做饭,太阳从东边出来了:))
她最难过做饭.
可是,她做的水果沙拉可好吃了.
为
为人父
大约 19 年
23 楼
能为大家带来一点快乐,我的手指头就没白疼。:))
l
littleali
大约 19 年
24 楼
可惜你不是摔锅:((
为
为人父
大约 19 年
25 楼
你们俩住一块?
泡
泡泡跑
大约 19 年
26 楼
嘿嘿,我可没这样说:))
l
littleali
大约 19 年
27 楼
不管谁上谁家,俺都跟着打扇子,
带俺挫一顿吧 :)))
为
为人父
大约 19 年
28 楼
没你多没意思呀!关键不是上我家,还得向人家墨姑娘申请a
y
yymimmo.
大约 19 年
29 楼
你要是有俺这个吨位,看你悔不悔。俺的肠子都青了,早吃饼干就好了
l
littleali
大约 19 年
30 楼
这是为啥呢?俺不明白了,向无墨申请?
y
yymimmo.
大约 19 年
31 楼
墨姑娘是人,你是夫?
y
yymimmo.
大约 19 年
32 楼
这还用问,不是她儿子就是她孙子
y
yymimmo.
大约 19 年
33 楼
你别美,再不专也没你的份,嘿嘿
y
yymimmo.
大约 19 年
34 楼
如果为人父不想越抹越黑,您千万别解释,不就是夫妻一起上网嘛
江
江上一郎
大约 19 年
35 楼
为兄此类贴不宜多看--口水消耗的利害---顶还是要顶!
无
无墨
大约 19 年
36 楼
这就不能告诉你知道了,呵呵!
y
yymimmo.
大约 19 年
37 楼
哪位小男生能力俺的偶像这样近的距离哪?
为
为人父
大约 19 年
38 楼
这是怎么说呢,我还以为飘兄想去无墨家吃鸡翅呢,这扯那去了
马
马尾
大约 19 年
39 楼
佩服+羡慕+唾沫
安
安贝儿
大约 19 年
40 楼
为兄, 你你你, 我也要搬家!
y
yymimmo.
大约 19 年
41 楼
男士不能抢女士的饭碗吧?
桃
桃叶
大约 19 年
42 楼
存下来下次烙饼用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烹调的乐趣在于能花样翻新地试验新菜。自从我爱上烹调这个事之后,平时虽然并不怎么做,但每年的春节我总要推出几个新菜。
文革过后的一年春节,沈阳的肉和油都开始充足供应了,我们全家都高兴,尤其老爸更是高兴,肚子多年受委屈,这回终于可以猪肉粉条管够造了。为了给节日的家里增加点乐趣,我买了本菜谱琢磨年夜饭的菜。看到有一个叫吐司的西式菜,做起来不麻烦还挺新颖,所谓吐司其实就是两片面包中间夹上肉馅,四圈用鸡蛋糊糊住,下油锅一炸即可。除夕饭桌上,我这个吐司很受欢迎,尤其是老爸觉得非常好吃,一口气吃了不少。可没想到,多年少油寡水的肚子一时适应不了这样多油的美味,第二天大年初一老爸就坏了肚子。母亲不高兴了,说我是又浪费油又害了老爸。
要改革创新就总会有失败的时候,而在我们家,失败的结果就是我自己自食其果。
油条在美国是一个不太容易吃到的东西,所以回国的时候就带了些明矾和炸油条的配方,回到美国就开始尝试炸油条。按照一盐二硷三矾的比例(既10斤面放一两盐,二两硷,三两矾)和好面,醒一白天后,开始炸。可是炸完的油条不发,而且一股硷味。老婆儿子一看,根本连尝都不尝。可我舍不得扔,毕竟是我辛苦半天做出来的,那点油条最后都进了我的肚子。经过5次试验,品尝了各种滋味的油条之后,终于有一天我炸出了真正的油条,可是炸完油条轮到我要吃的时候,就只剩下我手上这最后一根了。儿子和老婆还埋怨,怎么就炸这么几根呀?我心想:谁知道这次能成功啊,如果不成功不还得我自己自食其果吗?边吃边想,自古勇于改革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改好了大家享受成果,改不好就得主张改革的人一个人承担责任。难怪中国的改革总是一波三折,全因国人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这个恶劣的传统。又想起王蒙的小说《坚硬的稀糊粥》,觉得家庭就是社会的缩影,这话一点都不虚。
写到这,突然想起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学校那个大名鼎鼎的国际金融教授,这个教授的课很受欢迎,很大的阶梯教室总是爆满,不单单是因为他的课很时髦,而主要是因为他讲课的时候总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而且时不时地会弄出一些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总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或为什么铜钱是圆的而中间是方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一次在课上突然讲起炸油条的事,接着以炸油条为例来证明北京人的保守。说北京人吃油饼也不知道多少年了,可就是没人改革成油条,油饼怎么也不如油条好吃啊,还说在北京炸油条的都是外地人。说的没错,在学校的时候我就从没见食堂炸过油条。许多年过去了,教授讲课的内容早就忘的一干二净,可偏偏这炸油条的事我始终不忘。经过自己炸油条的实践我才真正明白,其实不能怪北京人保守,油条要能炸好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有我这样喜欢挑战的做饭狂的家庭外,一般家庭没人愿意做炸油条这种费力气还污染环境的事,大家经常做的还是家常便饭。其实,虽然本人爱好烹调,但平时我最爱吃的仅仅是面条而已。在国内出差到外地,只要有自己吃饭的机会我都去寻找各种风味小吃,面条是首选。武汉的热干面、山西的刀削面、兰州的拉面、北京的炸酱面,上海的盖浇面和我们沈阳的朝鲜冷面、大肉面都是我非常爱吃的,只有广东的面条最难吃,没面味,尽管广东菜非常好吃。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饿了首先想到的就是面条,馋了首先想到的就酸菜白肉。
到美国后,我也经常做面条,做的最多还是炸酱面和打卤面。在中国商店现在能买到黄干酱和甜面酱,我炸酱的时候是两种酱掺在一起再加点酱油用鸡蛋或猪肉馅来炸,多放点葱和油炸出的酱就更好吃。
爱好烹调又能创新的人需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也需要有赤子之心。而一个有赤子之心的人本质上是极坚强和乐观的。这样的人无论到哪,在什么情况下总是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就象罗丹说的,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
没有苏东坡和王安石的照片,可我经常想象他们两个的形象。走到哪都能找到美食之乐的苏东坡怎么想都是一付悠闲自得,心宽体胖的样子。而有点“极左”的王安石却使我联想到清癯干瘦和胃口不好的样子。同样的才华横溢,同样是伟大的文学家,但我想苏东坡的一生尽管命运多舛,历经磨难,但他是快乐的。而王安石这种一本正经又思虑重重的人,不能说一生是抑郁寂寞,至少也是落落寡欢。也许这正应了黑格尔的话,性格即命运!
在国内时,因为经常出差,也就有机会经常品尝各地美食。一旦我发觉风味独特的,必回家自己试着烹调一次给家人品尝(特麻烦的除外)。现在不管什么菜,只要我吃过一次,基本上回家都能做出来。老婆经常说,跟着我虽然没享什么荣华富贵,但口福是享到了。
但再好的东西也要有所节制,节制也是人的美德之一。从小到大母亲不停地告戒我们三兄弟,美味不可多得。少吃多得胃,多吃活受罪。美食也是一种诱惑,而凡人总是难以抗拒诱惑。老婆看着自己日渐发福的身材,有时也抱怨我,说我把她害的想离婚再嫁都难了。老婆也经常发誓要避谷或节食,可是一旦闻到我做出的美味就每每以各种理由背弃自己的誓言,为此没少受到儿子的讽刺和挖苦。
很多年之前看过一个泰国退休总理写的小说,名字起的很吸引人,叫《美丽的谋杀》。故事也很有意思,说的是一个老牌侦探盯上了一个女嫌疑人,这个女人在几年的时间里接连嫁了三个有钱的丈夫,而这三个丈夫在娶了这个女人之后的一两年内都相继死去,因此女人继承了大笔的遗产。正是因为这点,侦探觉得女人可疑。他走访了死者去过的医院,医院称这几个人都是死于心脏病或糖尿病之类的疾病,没有任何异常。他不甘心,又调查了很多当时的警察和案卷资料,但他仍然丝毫找不到任何这个女人杀人的证据。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他决定亲自找这个女人谈谈,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蛛丝马迹。结果经过一番谈话,案件竟不攻而破,真相大白。原来这个女人是泰国王宫的宫廷御厨,有一手惊人的烹调手艺。她那些大亨丈夫正是被她烹饪的美食所吸引才娶她为妻。然而毫无节制的过度美食,使那些年老体弱的大亨们不勘重负,过早地一命呜呼了。小说的最后,那个侦探对女御厨说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他说:真是美丽的谋杀啊,如果你不反对的话,我也情愿被这样地谋杀了。
我不知道看我帖子的人,有几个是美丽的杀手,又有多少是心甘情愿被谋杀的人。
在美国这个封衣足食的地方,我想大部分人愁的不再是吃这个简单的需求,而是一个健康的身体。我看病的诊所的大夫告诉我,在美国每七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得直肠癌的。原因是肉食吃的太多,蔬菜吃的太少。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在能耐住美食诱惑的时候还是少吃肉,多吃蔬菜。
桃叶女士说的好,多吃点蔬菜,脑子清醒。
(全文完)
附:对上次回帖的解答
1、烙饼的一些经验
普通家常饼和面的时候,一少半的面应该用90度左右的水烫过,其余用凉水和。面要和的软一些,我的办法是把水先倒进盆里,再放点盐,然后一边倒面一边用筷子搅,直到所有的面基本成团之后,停止倒水,再用手揉,如果非常粘的话就再放点面粉。和好的面醒两个小时就可以橄饼了。家常饼是先将面团橄成薄片,然后洒上花椒粉再橄一下,然后洒上油和一些干面,抹匀后再卷成卷,用刀切成一段一段的,再盘成饼型,在面板上放10几分钟后再橄成饼即可。 关键是烙的时候一定要中火或比中火再大一点的火,这样烙出的并就不会太硬。烙饼的锅里也可以不放油,饼上多铺点干面即可。这样烙出的饼更软,但烙的时候要不断的翻。发现饼涨起来了,就是熟了。烙饼的面要那种面筋少的比较好。
2、鱿鱼和海参的烹制方法
鱿鱼、八爪鱼和海参这些不容易入味的海鲜,烹制的时候除了要用水焯一下之外,还必须用油炸一下,这样做出的海鲜才软而又如味。
您太太有福了:)))
还可以做油饼, 挺方便的, 现在好看的油条都有加氨水, 不敢多吃
嗯,找不着谋杀我的人:)))
就是用情太专了,,忘了招呼了..嘿嘿
她最难过做饭.
可是,她做的水果沙拉可好吃了.
带俺挫一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