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二)

a
a7a8
楼主 (文学城)

从战争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言,中方占地利,美方占天时。而从人和方面,中方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加上不要命;美方沉着冷静稳扎稳打,善用自己的优势。所以双方可谓是平分秋色。于是乎一时间战况胶着,谁也奈何不了谁。但是中方是利用地利也奈何不了美军,而美军则是利用天时静待此消彼长。

(网图,宋时轮,黄埔五期学员出身)

所以这时候宋时轮终于改变了一开始一口通吃的想法,改为能敲下来多少就吃多少。于是乎就发生了新兴里之战,志愿军集中兵力团灭了陆军北极熊团。这大概是战役走势的分水岭。史密斯是一位战争经验非常丰富,又极其具有军事天才的将领。所以在战役17天过程的相持阶段里他并没有急于下令撤军。他也是在考验志愿军的军事能力和智慧。如果志愿军只知道使牛劲一直跟他耗,那么他到最后很有可能取胜。因为麦克阿瑟通过空中封锁让志愿军的补给极度困难。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志愿军发狠开始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而且力量忽然增强,可能是投入了预备队。而他,没有预备队。

最终斯密斯决定突围撤离。而志愿军当时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在白天拦截这样一只机械化重装部队离开。况且天上还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在水关桥斯密斯化解了宋时轮出的最后一道难题,利用夜视设备防守住了第三次辛苦搭建的桥梁(桥梁居然是整件空运的),整只部队沿着公路在坦克飞机大炮护佑下撤出长津湖,直奔兴南港。一路上很多士兵极度沮丧,不断的怀疑自己是否能活着离开长津湖,逃出志愿军的魔掌。他们称这次撤退的路程为地狱之旅。

后世有人评论认为宋时轮最后追击不利,没有尽全力吃掉史密斯。比如水关桥,就该不惜一切代价去摧毁新桥。如果桥毁了,美军不得不离开汽车,大炮,坦克,步行穿过志愿军的包围圈,那么结果是很必然的。但是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了。宋时轮难道会比我们傻吗?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志愿军那时候最强大的火力就是重机枪,哪里有能力去远程摧毁桥梁。

战役艰苦卓绝,对双方来说都是。结果平分秋色。志愿军因为冻伤和火力不如,伤亡远高于美军。但是美军也被迫放弃了战略意图,并且北极熊团被整建制歼灭(*)。所以都觉得自己没打好。而美军从记者观察和士兵自述,以及将领承认,都认可这是一场败仗。不过败得还算体面。而志愿军从幸存老战士讲述,到领导层认知达到战略意图,到最后军队的士气,都是一场胜仗。但是胜得很惨,自己损失巨大。

(网图,奧利弗·普林斯·史密斯,西点军校毕业)

最后要点评的就是这场战役的两位核心人物,就是双方的主将。宋时轮算是一位善战的将领,富有经验。早期的部署得当,所以奠定了最后的胜局。但是他未得全胜是因为遇到了一位堪称将才的美国将军史密斯。不得不说斯密斯非常难得。首先是不骄不躁。在全军都认为志愿军是农民军不足为惧的时候,斯密斯从未掉以轻心。对于长津湖周边的峡谷地貌绝不躁进驱兵深入,而且未思进先思退,把队伍部署牢牢的安置于不败之地,还修建了对战役胜负至关重要的临时机场。其次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坚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看谁坚持到最后。而在最后形式明朗之际,能够稳妥退兵,包括伤员,以及难民,居然都能安然的带出来,这个人简直可以说是一位大神。宋时轮既是幸运,也是不幸的遇到了这样一位对手。要是指挥军队的是斯密斯的上司阿尔蒙德,估计现在海军陆战一师就永远的不存在了。

宋时轮,算是一位将匠吧,老于用兵但是缺乏那么一点天才。在预备队的使用和动态形势判断分析,实时调整战术方面表现差强人意,尤其是对于严寒天气导致战斗减员严重没有及时应对。试想,如果尽早解决北极熊团,以及柳潭里的美军,那么很多的志愿军就能减少在冰天雪地里冻伤减员。本身对于军团的战斗能力是有极大改观的。有人叹息霍去病年轻得志而李广则运气一直很差。事实上李广难封,还是自己的军事素养没达到那个水平。

*网友指出北极熊团并未被全歼,有部分人员突围。这个我不太清楚具体该怎么算,中方的说法是成建制歼灭。意思应该是这仗以后美军就撤销了这个团的建制吧,并不是把人都灭了或者俘虏了。

**非常感谢老生,五百,移花,丰田,嵯峨,平等,等老伙计一起参与话题并讨论并补充更多信息!!

5
500miles
老八分析的够到位,战争太残酷了,按赵括他爹讲话,“兵,死地也”
青松站
也先盲贊-本來在聽周筆暢的福爾摩斯-其實

從小在上海跟着爸爸聽了不少五十年代以來的故事-,

我爺爺在台灣-49年過去的-,

有在上海生的叔叔-,

也有在台灣生的叔叔-,

前一陣有三家老朋友到訪-,

我在台灣的叔叔一直但新台海的事-,

我和國內的親人一直有聯絡-,

少了上網-,

但一回來就是親人的


感覺-

小時候上海的鄰居或是國內的親人-,

昨天家里快吃晚飯的時候-,

當時外面似乎是要下雨了-

家裡的電視在播放老電視劇 96年的上海人家 的故事-,

手機裡是重陽節的中文歌曲-,

 

大概是激動加開心-,

一直走動3時候沒留意紗門-,

一步把紗門撞破了-

把家裡大小給嚇的-,

幸好只是撞松了-,

檢查一下-

沒破-

當年到今天-

和親人分開三十年-,

好久沒有看到上海電視-聽到唱歌節目了-,

-:弄的上海出生的我像當年台灣老兵似的-,

開心死了-,,

比如這個-

開心的滿臉是淚-

我爸和哥哥還在香港-,

我哥讓我姪兒來找我-,

我姨也叫我弟來找餓喔-

開心死我了-,

和平不易-,

親情寶貴-:&謝謝兄弟-,

謝謝-:))。

 

 

老生常谈12
陆战一师没有立即撤退还有一个原因

美海军193艘军舰汇集在兴南港需要时间,特别是7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

小小月
盲赞!我是看不了的
移花接木
小时候最不屑的课就是政治,如今看抗战内战家朝鲜逐渐理解政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逆境中与军事才能同等重要。老邓老8都是政委对吧?
移花接木
‘有部分人员突围’,就像打猎捕鱼总有漏网的,但不足以撑起物种延续,可以说是被人为灭绝的。
紫竹箫
小八的点评不是基于电影长津湖,而是基于中美双方的战争纪录片,所谓兼听则明!
5
500miles
政委嘛,老八有时候像老邓,有时候像洪常青。。。。。
a
a7a8
这个原因不是很站得住脚。

因为在山区被分割包围明显更危险。而撤出来在平原地区更利于美军作战。

w
wingreen
有理有据,栩栩如生
老生常谈12
是先稳住阵脚,否则一撤被追击就大乱了。
久经沙场的枪
紫萧爱憎分明,一目了然
久经沙场的枪
朝鲜战争的责任在于金日成的自不量力,和麦克阿瑟的傲慢轻待。老板都不想打,俩惹事棍胡闹。
平等性
八哥好文,赞!先抛开这场战役的正义性不谈,因为这和观察者的角度和立场有关系,怎么谈都没个共识。仅从纯技术性的角度,

我觉得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双方将领的认识高度。我觉得小八哥说得很对,宋时轮和史密斯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对战斗的本质,战场的把握,人员的调度,都是炉火纯青。但是,他们在对现代战争的理解和认识,是有代差的。宋上将从红军时期开始,经历八年抗战,三年内战,打的都是大陆军的常规作战,碰到的最强大的对手,莫过于国军的五大主力。其实这五大主力,号称都是美械准备,其实仅仅是其陆军的轻重武器接近于美军,而其他的大杀器,像坦克,机械运输,以及火力配备,还是远远不足的。最重要的,是没有海陆空联合作战的经验。当宋见识到美军陆空配合作战的威力的时候,我想是有些超出他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

而史密斯将军带领陆战一师,从太平洋战争一路打过来,都是海陆空的联合作战,对此已经驾轻就熟,他们当年的主要对手,是日本的甲级师团,战斗力和顽强都是有目共睹的。这种残酷的战斗和经历,也磨练了他们自己,在被对手数倍围攻的时候,也没有乱了阵脚,失了军心。

其实,这样的例子,历史也有过好多,当一方的军事理念和技术有一代或几代的差别,人数的多寡就不再是决定因素。好比当年的蒙古铁骑席卷欧亚大陆,二战德国的闪电战狂扫欧洲,还有八里桥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的团灭。我想,战争是残酷的,也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即使是历史上的战神,比如封狼居胥的冠军侯,让他带五十万精兵去和宋的九军团对阵,哪怕他们双方的武器装备相同,宋应该也能够轻松取胜。

M
MMMMM06
我挤你这里吧。赞的是老八客观的认真论事的精神。
紫竹箫
嗯哪,直来直去。
晒太阳的花栗鼠
有意思,这复盘和讲评,很有意思
南岛水鸟
从你这里又知道了一些朝战
s
solarwind00
写的不错
阿尤
雪晶
笔笔越来越有味道了啊,还看到了吕方,喜欢他唱的一些老歌,谢谢松松解惑~~~ :)
吃素的狼
长津湖电影立了一大功,就是挖开了共军尘封多年的,不愿公之于众的失败战役。关于此役的文字影片记录不少,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是可贵的。

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不能走则降,不能降则死。

就纯军事而言,出不了这个圈圈,煽情自恋,不在战场,在舞台和摄影棚。

1. 九兵团原先奉命攻打台湾,20军,27军,26军各辖4个齐装满员师,每个师一万多官兵,总计15万兵马,而不会是五,六万。

原因很简单,5,6万共军渡海攻打台湾?明摆着一个大号的金门古宁头,送死去了。不管是毛泽东还是宋时轮,都不会这么无脑。

2. 美军陆战一师奉命从东线追歼金日成溃退残敌,完全没想到落入共军重兵埋伏的包围圈。

这里有一个不解之谜:共军显然对美军陆战一师兵力很清楚,集中共军数倍于敌的兵力打围歼战。美军却对共军毫不知情,以为撞上的是朝军。两军情报差距如此之大,怎么回事?况且美军有空中侦察而共军空中侦察是短板。

3. 史密斯将军在战役之初,以为遇上了朝军阻击,奇怪朝军居然还有如此强力的阻击部队。

战至第二,三日,方才悟出对方是中国军队,数量惊人,战役目的是分割围歼陆战一师。但是,陆战一师除了把战况和分析判断报送东京联军总部,并无权力自行决定突围撤退。这在任何正规部队(不是土匪游击队哈),都是正常的作战条令,不能自说自话滴。直到东京下令突围撤退,并且按照史密斯要求提供空中支援掩护和海上增援,陆战一师开始有建制滴组织突围。

4。 宋时轮得到的军令是围歼陆战一师,宋将军搭上过半死伤,以10:1的战损比,木有完成任务,属于败军之将。

5. 史密斯将军奉命突围撤退,把陆战一师整个建制突出重围撤到兴南港,带走全部重装备,属于完美完成军令,当然是胜者。更何谈随军撤走近十万难民。谁都知道,军队带着老百姓撤退,比军队自行行军撤退,要困难得多。作为对比,共军作战,“大踏步地前进,大踏步地后退”,明摆着是不管根据地的老百姓滴。无论红军长征还是国共内战山东境内,共军走后百姓涂炭,惨不忍睹,这是从来无人提及的。

6. 东部战线美军第十军,确有近十万之众。但真正参与此次军事行动和共军对撼的,只有陆战一师和北极熊团。麦克阿瑟下令全线撤退,美军不玩“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一套,并无依仗优势兵力反击之举,带上十万难民,绝尘而去。如果把这个算作胜利,政治部的烂干事们可以大卖狗皮膏药,参谋部的参谋们未必会跟着赚吆喝。

7. 拿美军武器优势说事,很无聊。两军对阵,从来不是下军棋,双方军力公平分配,而是各对手自有优势劣势。

胜败在于将军们发扬优势避免劣势,所谓扬长补短的军事才华。否则,哪来的古今名将名战,大家都轮着十八磅铁锤砸豆腐得了。

宋时轮作为前线司令官,既不知彼,更不知己,连天时地利,零下30度穿单衣会冻死人都不明白,责任难逃。这已经不是一般战败所能脱责的了。

史密斯将军战后有句话总结的好:那个地方(在冬季)不适于军事行动。

事后诸葛亮的说,两支军队若有一支按兵不动,以逸待劳,等着对手冻死冻伤减员行军来到面前,开始捉俘虏,该是利用天时打胜仗的名将名战廖。

吃素的狼
“朝鲜战争,如果中国不出兵,今天朝鲜人过着韩国的日子;如果美国不出兵,韩国人今天过着朝鲜的日子”。这是国内反思长津湖的绝句。

也是权贵们和陈凯歌吴京们始料未及的。

吃素的狼
莫斯科保卫战的严寒助了苏军一臂之力,也不过是摄氏零下20度。盖马高原零下34度的严寒,对两军都是不适合作战滴。

相比较而言,陆战一师出现的士气低迷,是因为严寒导致,而非作战结果。

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打过的血战,其死伤程度和激烈,远超这次长津湖之战。

塞班岛之战,硫磺岛之战,琉球之战,美军死伤数倍于长津湖之战。

但是严寒天气,则是美军前所未见。

在美军眼里,亚洲军人,包括日本军人和中国军人,毫不顾惜生命,令美军印象深刻。如果说不同,中国军队在战术上比日军的“万岁冲锋”要高明。事实上,美军训练下的韩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后期,表现亮眼,在不少血战中已经替代美军,冲在前面。

上甘岭之战的前线步兵,多数是韩军而非美军。韩军在战斗中表现相对强悍,以东亚人的智慧,给坚守坑道的共军制造了不少刁钻的麻烦。

盖马高原的那场战斗,两军因严寒付出的伤亡,远超战斗带来的损失和困难。

零下34度的严寒,如果在实验室戴上厚手套试一试的话,坚持一个小时,大概要出事故廖。可是,两军在哪里打了许多天,实在是非战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