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别的,就是摄入的热量比消耗的热量高。中年(40岁以后)男女基础代谢都开始显著下降,女性的基础代谢估计就是1200到1500,坐办公室的,一天总消耗不会超过1800,可是一般人摄入都比这个高。不记录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热量。
用个app记录3,4个月,就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以后不记录,也知道大概热量了。
无论男女,中年以后都是体重增长的趋势,没有生活方式的改变(好比跑步多了),体重开始持续下降,不管有没有其他症状,都要好好检查身体了。
一些化验都正常我都不接受referral,实在无能为力
最终发现所有的方法就是希望抑制住饥饿感,少吃,热量摄入少,就减肥了。生酮饮食现在这么火,我也试过。能让我减肥的原因我觉得就是靠吃脂肪达到那个热量摄取量,我不行,我觉得腻的很。虽然还是饿,可是想想吃那么多芝士,坚果,最后也就没有胃口了。生酮饮食我觉得不适合血脂高的人。我血脂不高。
自己做的,我按照成分表加一下,然后看看自己吃了里面的百分之几。不是很准确,但是给自己一个大概的数值。好比我算过,一个自制饺子大概就是50卡热量。
这个app可以跟Garmin connect连,自动就显示热量盈余和亏损。
但是如果是我,我会让先医生查下甲状腺。乳房还有pap甚至卵巢都要顺便检查一下
的确,能量守恒是物理,没法绕过。吃的卡路里多于消耗的,就会增重;反之就减重。
可是绝大多数人不是一边计算卡路里一边吃的。同样是凭着感觉吃,人却有胖有瘦。
所以说到体重这个问题,远没有calories in, calories out那么简单。
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饿,为什么想吃东西?你可能认为答案是:因为人需要补充能量了。
其实不然。饿和饱都是人的感觉,都是大脑对身体传来的信号的反应。是什么给大脑传递这些信号?激素。
Leptin是脂肪产生的一种激素。正常情况下,人的脂肪多了,Leptin分泌就多。它告诉人:你的能量储备很多,不用跟饿鬼似的吃。另一种控制饥饿感的激素是Ghrelin。它跟Leptin反过来,分泌越多越让人感觉饿。
Ghrelin是控制相对短周期的,基本空腹了就会分泌Ghrelin,让人有饥饿感。而Leptin是比较长周期的。脂肪消耗太多,Leptin分泌就会减少,让人有难以抑制的饥饿感,而且是即使吃饱了还是感觉饿。
在理想状态下,这些控制饥饿感的激素正常工作,人的卡路里摄入跟支出自然就是平衡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平衡点。不需要主动去控制,体重就可以稳定在这个值。有的人的这个平衡点的体重比较高,有的人比较低,这是人有胖瘦的部分原因。想要偏离这个平衡点,不管是想更瘦还是更胖,都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所以说在体重上人是不平等的。有幸运儿有倒霉蛋。当下社会,瘦人是幸运儿。但是幸运儿并不一定恒久幸运。如果闹饥荒,身材苗条的恐怕是先倒下的一批。
此外还有激素功能紊乱的人,对Leptin产生抵抗,即使分泌很多也不会抑制饥饿感。就会胖的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我觉得对于体重偏高的人,还是不要Judge的太harsh。有部分可能是不好的饮食习惯,但大部分原因恐怕是天生的体重平衡点比较高,或者激素出了问题。这个是跟毅力,意志品质无关的。天生就瘦的人保持体重并不需要毅力。而天生就胖的人想瘦下来就需要每时每刻地跟饥饿感做斗争,这个对生活质量的冲击是极大的。
当然,饮食习惯也会改变体重平衡点。比如大家说到的,喝含糖的饮料大概率会把平衡点推高。所以健康的饮食也很重要。
当然有钱有资源的直接上针
你说的是1800卡的热量可能让一个人长胖,另外一个人变瘦,因为他们基础代谢不同,他们每天的工作运动也不一样。
这个就跟你说让我跑得跟你一样快是同一个道理。
我不judge人家胖瘦。我自己就曾经很挣扎过。我以前就觉得自己是那种喝凉水都长胖的那种,但最后我记录所有的吃喝和运动以后,就是我的热量支出少于我的热量摄入。
没别的,就是摄入的热量比消耗的热量高。中年(40岁以后)男女基础代谢都开始显著下降,女性的基础代谢估计就是1200到1500,坐办公室的,一天总消耗不会超过1800,可是一般人摄入都比这个高。不记录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热量。
用个app记录3,4个月,就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以后不记录,也知道大概热量了。
无论男女,中年以后都是体重增长的趋势,没有生活方式的改变(好比跑步多了),体重开始持续下降,不管有没有其他症状,都要好好检查身体了。
一些化验都正常我都不接受referral,实在无能为力
最终发现所有的方法就是希望抑制住饥饿感,少吃,热量摄入少,就减肥了。生酮饮食现在这么火,我也试过。能让我减肥的原因我觉得就是靠吃脂肪达到那个热量摄取量,我不行,我觉得腻的很。虽然还是饿,可是想想吃那么多芝士,坚果,最后也就没有胃口了。生酮饮食我觉得不适合血脂高的人。我血脂不高。
自己做的,我按照成分表加一下,然后看看自己吃了里面的百分之几。不是很准确,但是给自己一个大概的数值。好比我算过,一个自制饺子大概就是50卡热量。
这个app可以跟Garmin connect连,自动就显示热量盈余和亏损。
但是如果是我,我会让先医生查下甲状腺。乳房还有pap甚至卵巢都要顺便检查一下
的确,能量守恒是物理,没法绕过。吃的卡路里多于消耗的,就会增重;反之就减重。
可是绝大多数人不是一边计算卡路里一边吃的。同样是凭着感觉吃,人却有胖有瘦。
所以说到体重这个问题,远没有calories in, calories out那么简单。
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饿,为什么想吃东西?你可能认为答案是:因为人需要补充能量了。
其实不然。饿和饱都是人的感觉,都是大脑对身体传来的信号的反应。是什么给大脑传递这些信号?激素。
Leptin是脂肪产生的一种激素。正常情况下,人的脂肪多了,Leptin分泌就多。它告诉人:你的能量储备很多,不用跟饿鬼似的吃。另一种控制饥饿感的激素是Ghrelin。它跟Leptin反过来,分泌越多越让人感觉饿。
Ghrelin是控制相对短周期的,基本空腹了就会分泌Ghrelin,让人有饥饿感。而Leptin是比较长周期的。脂肪消耗太多,Leptin分泌就会减少,让人有难以抑制的饥饿感,而且是即使吃饱了还是感觉饿。
在理想状态下,这些控制饥饿感的激素正常工作,人的卡路里摄入跟支出自然就是平衡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平衡点。不需要主动去控制,体重就可以稳定在这个值。有的人的这个平衡点的体重比较高,有的人比较低,这是人有胖瘦的部分原因。想要偏离这个平衡点,不管是想更瘦还是更胖,都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所以说在体重上人是不平等的。有幸运儿有倒霉蛋。当下社会,瘦人是幸运儿。但是幸运儿并不一定恒久幸运。如果闹饥荒,身材苗条的恐怕是先倒下的一批。
此外还有激素功能紊乱的人,对Leptin产生抵抗,即使分泌很多也不会抑制饥饿感。就会胖的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我觉得对于体重偏高的人,还是不要Judge的太harsh。有部分可能是不好的饮食习惯,但大部分原因恐怕是天生的体重平衡点比较高,或者激素出了问题。这个是跟毅力,意志品质无关的。天生就瘦的人保持体重并不需要毅力。而天生就胖的人想瘦下来就需要每时每刻地跟饥饿感做斗争,这个对生活质量的冲击是极大的。
当然,饮食习惯也会改变体重平衡点。比如大家说到的,喝含糖的饮料大概率会把平衡点推高。所以健康的饮食也很重要。
当然有钱有资源的直接上针
你说的是1800卡的热量可能让一个人长胖,另外一个人变瘦,因为他们基础代谢不同,他们每天的工作运动也不一样。
这个就跟你说让我跑得跟你一样快是同一个道理。
我不judge人家胖瘦。我自己就曾经很挣扎过。我以前就觉得自己是那种喝凉水都长胖的那种,但最后我记录所有的吃喝和运动以后,就是我的热量支出少于我的热量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