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趁今天闲着来划划我认为的重点:

m
miranda0318
楼主 (文学城)

总导演任洋:1.近年音乐节目太多,通病是经典重复演绎,消耗新人资源;2.所以我们把目标对准古典音乐,希望对年轻一代起个引导作用。其实几百年来古典这方面有很多好作品不为人知。3.我们的宗旨是不打造流量明星,启用年轻导演团队(团队平均年龄25岁),选拔标准对准素人。

查理老师:美声发展已四百多年,一直不断演化,当传承陷入瓶颈(原文为平静,联系上下文,感觉不是),改变就成必然。

(以下各位官衔请自己查)

彭侃:1. 我以前做的是把国外模式引进中国,但现在政策导向鼓励原创,个人认为srrx的原创性很强,且具备国际化潜力。2.srrx特点:(1)可识别性 (与同类节目有区别);(2)可流通性 (走向国际的可能性); (3)可重复性 (观众认可,有生命力);(4)可延展性 (对行业产生了影响,有产业链空间);3. 现在有国外公司把srrx列为2018年在国际上最有潜力的模式之一。

周飞亚:1.从观众(音乐小白)角度看,人们对高雅艺术的需求不断提升,我身边年轻人喜欢古典音乐和西方艺术的年轻人很多(受众);2.节目正能量,不靠明星带流量(其实未能完全避免),选手靠实力说话,不操作私生活,观众也非常克制;3.切实推广了高雅音乐,观众从一开始的“我就是冲着谁来的”到最后“每一个都喜欢”。

赵云红:srrx获新加坡2018AIF亚洲模式大赛亚军,被世界知名模式研究公司推荐。

邓东源:北京非常有影响力的音乐家给我打电话,说这档节目给神州大地的音乐界跺了一脚,震撼,非常震撼!

廖勇:弘扬高雅音乐,貌似很有意义,但是在任何有意义之前,必须有意思。srrx是既有意义也有意思。我来之前与石倚洁聊天,他说《茶花女》一票难求,很多人看了srrx之后想来看现场。建议加一些歌剧音乐剧的知识点。

张小群:1.音乐剧与歌剧的评判标准应有一定导向。2.音乐剧演员对歌曲有人物线索代入感,不仅是以声动人,双云组合也为节目带来很多临时改变,观众给他们的掌声中有对音乐剧演员魅力的肯定。

盛伯骥:1.建议融入一些中国歌剧作品;2.节目在细节上有些随意,如选手意大利语发音不准,评委也不太指正,以及除廖老师外,另两位的资质受质疑等。我后悔没有邀请谭盾来,否则受众会广一些。(你确定?)

张颐武:1.srrx成功找到了高雅艺术和观众之间的切入点;2.过去说文艺青年,普通青年,但现在整个社会教育水平提升,带来文化品位提升,srrx顺应了社会向上提升的需求,而受众中的中产群体,对舆论的影响力非常具体;3.争首席有竞赛性(吸引观众的点)但又不同于以前的淘汰制;4.下一季收视要创奇迹。

张华立:1.省委宣传部为一个季播栏目开研讨会,历史上不多;2.本人不太喜欢用高雅和通俗来鉴定我们的艺术,作为媒体,有引导责任,但我们做电视,总是不被精英知识分子所待见。这次srrx打破了所谓高雅与通俗的界限,通过通俗的传播工具,让大家接受高雅。

蒋强先:1.srrx有四高:(1)品位高,(2)创新度高,(3)标准高,(4)关注度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纷纷点赞,超级话题《声入人心》阅读量超过38.5亿,讨论量超过600万。

姜祖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开会的初衷是听听各方面声音,修正我们对这个节目的判断。对节目组来说,也要提升走下去的信心。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道听途说的也给予了回应。这个节目不存在不搞的问题,是怎么搞好的问题。2.经广电总局反复核实,湖南卫视没有急功近利的价值导向,如鲜肉,流量,买收视率等,同时他们也修正了一些被诟病的模式如高片酬等。3.对湖南卫视强大的持续创新机制值得点赞与关注。3.三点建议:(1)要把民族的,时代的旋律放在首位;2.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要更多注重收视率与排名;(3)把年轻人放在首位,兼顾其他年龄段。

(怎么感觉领导这么关心不是啥好事呢?)

 

墨彩
大谢! 你提炼的都是精髓,容易理解多了~~

找了半天, 就是找不到

墨彩
大谢! 你提炼的都是精髓,容易理解多了~~
墨彩
我对比原文和你写的提纲,又有些补充:

任洋:1.  创作队伍很年轻,2 . 创作目的明确:把年轻听众观众从对流行音乐的关注引导到对古典音乐的关注和喜爱, 让观众走进剧院。 3. 节目的模式新颖且成功

查理老师:1.  充分肯定《声入人心》对古典音乐普及传播的尝试。 “ 经典的声乐艺术出现别具一格的作风,不仅仅是传承,还为行业展现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2.下一季希望有更多改进,比如更多对歌剧、艺术歌曲、音乐剧的演绎;希望音乐剪辑的完整性; 希望有表演性的歌剧片段(我猜想如果采纳,下一季可能会出现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等)3.   同样希望观众走进剧场

彭侃: 无补充,你总结的很好

周亚飞: 还提出建议: 1. 更加专注美声和音乐剧的选曲,减少流行歌曲。2. 增加对音乐专业知识的普及,美声、歌剧、音乐剧的知识点普及 (我个人觉得一台节目要干这么多的事,有这么多功能,难为湖南台了,LOL)

 赵红云: 除了引用各大媒体、专业期刊盛赞节目之外,借他人之口婉转提出“评委中应该有两位美声权威”  ; “可以无需借助扩音设备,展现美声自带共鸣和音响的真实效果”

 邓东源: 建议把握好民族语言和时代性 ,民族音乐语言要在音乐剧和歌剧中占到一定比例 ( 这是对嘎子的充分肯定嘛)

 廖勇: 把作曲家放进节目里,加强歌剧、音乐剧的戏曲性(我不太理解这句话,增加表现力?) 还可以按照角色、声部进行比赛( 这个建议挺新颖,比比到底谁唱《冰凉的小手》最好听)

 张小群: 音乐剧和歌剧不宜在同一地位上比较。 希望下一季对音乐剧和歌剧的评判标准有导向,点评有学术含量(我猜是婉转吐槽尚、刘两位出品人的学术含量, 应该增加音乐剧的专业人士进行点评)

。。。 确实太长了,你没总结后面的发言,我也就没再看。。。

 

m
miranda0318
谢谢!主要我写了半天好累,一看后面

都是领导高屋建瓴的卓见,怕总结不到位哈哈!

盛伯骥提到后悔没请谭盾来做评委,感觉他也是委婉的点出二位制作人的资格?

T
Tomas
非常感谢!原文太长来不及读完。
忘忧萱草
Thanks for your great work!:)
m
miranda0318
我把后面的都加进去了,可以再看一下:)
墨彩
总结的真好,一目了然。我也觉得领导们过于关注不是好事:)怕下一季都唱红歌或者编出个歌剧样板戏就惨了。
h
hotpinklady
谢谢总结,我一直认为那两个出品人拉低档次
临时上网
+1。领导(婆婆)多了不好。另外,谭盾当评审,年轻观众就会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