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附一篇《一人》,我是跟着空空的魅力贴的,空空不贴我就不好单独贴了

陶陶三
楼主 (文学城)

【注】这是《陶子》一书中的一篇文章,相当于达摩祖师西来传法的一个小传。内容取自尔冬升主演的电影《达摩祖师传》,比较通俗。当然,你直接看电影更好。我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感悟这样一件事:

悟道易,闻道难。

此处的“闻”,不只是“听”。“听”到,还是容易的。笑坛这一段时间,天天可听,孔兄开诚布公,掏心置腹。但更进一步的,不是“耳听”,而是“心听”。

耳听为虚,心听为实。

我们皆具与佛同样Quality的佛性,但真我之前有一层虚假的透明的玻璃,名曰障碍。

此障碍,又名暗,又名我慢。

若不能心听,此障碍故。

一旦意识到,和撤离此障,就如“拨开云雾见天日”。

以后咱继续聊笑话。当然,我也会继续通过视频讲道家。

 

以下是《一人》正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又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孔先师都指出了同样现象:国人闻道之难。先秦至今,无不如此。每念及此,总会想起一人,达摩祖师——中国禅宗初祖。眼前,浮现他海上漂流三年、嵩山面壁九年的身影。诺大中国,他只能等待一人,只为一人转身,为谁呢?

        慧可。

        达摩祖师,用自己的Marketing,传一人,可传天下,“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禅宗在中国开花结果,又东渡扶桑,成为日本的Zen,日本的Zen又传到今天的欧美。这一切,追溯到达摩祖师,追溯到慧可断臂求法,当然最远,追溯到佛祖拈花一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和大迦叶心领神会,领受佛法。

        达摩祖师,到震旦(古时印度对中国的称谓)传禅法,那是相当之难。1994年尔冬升演了部电影《达摩祖师》,讲述了菩提达摩到中国传教的故事,值得一看。

        相传菩提达摩,是南印度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他不恋富贵,心系佛法,出家为禅宗第27代祖师般若多罗的弟子。在当时印度人看来,印度是“中国”,震旦(中国)则在东部偏远之地,离文明较远,战争频繁、杀戮颇多。菩提达摩得道后,一心想到中国传教。他的师父叹气道,中国人禀性难移,震旦传教,太难。可菩提达摩认为,正因为太难,必须要有人去传。他一早预料到,在中国传教很难很难,可没想到那么难。

        海上飘摇了三年,终于在广州上下九登陆。当地官员,摆大驾迎接,直送南京觐见梁武帝。梁武帝好大喜功,只以修了多少佛寺、贴了多少金身、养了多少和尚等表面功夫,歌功颂德,与领悟佛法相去甚远,菩提达摩知道,在此传教,如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于是有了一苇渡江的“神迹”。达摩祖师深知,在中国传教,你必须显示一点“神迹”,中国人就会口口相传。可佛祖之时,就曾批评用神通吸引教众。估计达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渡江之后,上了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本就是印度高僧跋陀所建,众闻天竺高僧前来,立即恭迎,请求开坛讲法。可禅宗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何讲?能讲得出来的,就不是真谛了。菩提达摩全程一言不发,只打了个盹儿,醒来后表示已经讲完。少林寺和尚感觉自己被忽悠了,菩提达摩却知少林众僧,无人可得其法,于是遁入少林寺后山,入洞面壁。

        达摩面壁九年。能有如此禅定功夫的,必是高僧。少林寺高僧虽不得其法,亦心生敬佩,管好饭菜。

        达摩在中国如此面壁,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等一人。

        想传禅法,见了中国推崇佛教的皇帝,摇头;见了少林寺一众高僧,摇头。这些顶尖的人物,也不过如此,那么茫茫人海,谁是可传之人?谁可得天竺禅法?

        无法去寻找,只好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这得多大的寂静与忍耐。不知多少年过去了,人们从好奇,到议论纷纷,到渐渐淡忘此人。可就在没有一线生机的时候,菩提达摩等到了神光和尚。

        他就是慧可。

        中国只出此一人,就可以了。

        菩提达摩在山洞内面壁打坐,慧可就在洞外的雪地上跪求。大雪纷飞,菩提达摩不为心动。直到慧可整个人和大雪融为一体,也是一动不动,菩提达摩感到孺子可教。但他仍然担心慧可能否坚持修法传法,慧可手起刀落,砍断自己一支手臂,以表决心。

        想象一下,那一天,那一刻,在嵩山少林寺后山的那一场景。多年之后,我仍然为之感动。

        远渡重洋,面壁九年。得一人难,得一人足矣。而其他人呢,从皇帝到少林寺众僧,得之如不得也。

        此后,慧可随侍菩提达摩多年,形影不离。达摩祖师,将禅法倾囊相授。慧可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得之骨髓,继承了达摩祖师的衣钵,称为禅宗二祖。

        达摩祖师在洛河之畔圆寂,只在墓穴留下一只鞋子,将另一只鞋子,挂在禅杖上,只履西归,以最后一个“神迹”,为震旦传教,画上了圆满的句话。

        到中国那么多年,看似Mission Impossible,但找到那个对的人(Mr. Right),就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不过是些Jobs。

        达摩祖师嘱咐慧可,禅宗传六代即可。六代以下,就不用传了。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禅宗已经在中国开遍了花。果然,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慧能。传到六祖慧能,禅宗在中国立稳了根基,在他死后,分为南北两宗,继而形成五宗,东渡扶桑,远播欧美,时至今日,仍然生生不息。欧美人只知日本Zen,不知其来自中国的禅;中国人知达摩是禅宗初祖,不知达摩传道之艰难之艰苦;知其法来自天竺,却不知追根溯源佛陀之初“拈花一笑”。此是何意?大迦叶因何感动?你是否有此思虑。

 

 

孔雀羽
断臂求法

陶兄渊博,我的【西天大圣】之后的第二本书的书名就叫【断臂求法】。第一篇文章就是说慧可。

达摩祖师东渡, 于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摩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

乃往彼,晨夕参承。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

祖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光闻祖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祖前。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祖遂因与易名曰慧可。

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曰:“将心来,与汝安。”

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我读这一段, 心中感慨万千, 祖师求法, 真的是舍生忘死。现在的人, 不要说断臂求法, 师傅多说一两句, 就愤愤不平, 此处不留爷, 自有留爷处。我慢之心不去, 如何能得正果?佛弟子修行, 首先要修的就是忍辱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成就后, 其他才有可能。 忍辱波罗蜜的最高境界, 就是没有辱, 没有忍。

世人的心, 是变幻莫测的。 俗话说, 人心隔肚皮。慧可心未安, 是因为心中有事。可是这个变幻莫测的心在哪里? 你能找得到吗?非心, 非物, 自然安心竟。  

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时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

祖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

祖曰:“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

 

慧可礼拜, 是行世礼, 感谢师傅, 是不出。一言不发, 寂寂而立, 是不入。是故,祖曰:“汝得吾髓。”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

可曰:“请师指陈。”

祖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

听吾偈曰:吾本来磅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慧可大师, 东土禅宗第二祖。

疏影笑寒
美文 谢谢陶陶的分享
陶陶三
孔兄在此多贴了一篇中国禅宗二祖慧可的故事《断臂求法》。
陶陶三
谢谢疏影。哪天可以做一首偈哦?:-)
平等性
又看了一遍陶兄大作,深感求法之不易,真是感到非常的惋惜 。。。
风隐
明白了,你说的是心灵感应的故事:):):)
陶陶三
讲的是《中国好声音》,导师坐等九年,只等来一个弟子,雪地里跪三天后,为之转身的故事。:-)
陶陶三
求法不易,更见法之可贵。能破障者得之。
平等性
我以前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总想着自己早点开悟;这么多年下来,境界也没见怎么提高,倒是越来越希望大家能一起得道,

总觉得在一起的人多了,会更好玩一些 

陶陶三
神不如慧,秀不如能。“越来越希望大家能一起得道”,能也。平兄还说境界没提高。:-)
平等性
你这个典故我听都没听说过。我总怀疑你是不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在读书,才能有这样的文化积累 :)
爸爸的草鞋
谢谢陶大师倾情倾力传播善知识,你和司空、平等兄弟都是值得我尊敬和感恩的人,功德无量!
才歌
非常棒,,,谢谢分享!
陶陶三
书都是人写的。这些话,是我自己写的。我解释一下:

神秀不如慧能。从名字上都可以看出,不知是不是巧合。

何谓“神”?杜甫自夸“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神秀饱读经书,皓首穷经,知识之广博,可不可以用一个“神”来形容?但知广,不如心慧。慧能目不识丁,却能技压神秀?何也?因其慧也。

所以,“神不如慧”。

“秀”者,炫耀其知广也,我执也,有我也。“能”者,博施济众也,心怀他人,无我也。

所以,“秀不如能”。

昔者,平兄“总想着自己早点开悟”,有我有执有炫似神秀,今有“越来越希望大家能一起得道”之心,无我无执怀慈且在弘道似慧能也。

可以这样说吧?:-)

 

陶陶三
一个小虾米,不敢有“大师”之称谓。爱国不分早晚,悟道也不分先后。譬如背着孩子找孩子,迟早发现孩子就在背上而已。:-)
陶陶三
谢谢。经过两千多年来,前人薪火相传,智光未灭,咱现在不用断臂求法,只需以心代耳即可。
云青青
谢谢分享
陶陶三
谢谢。光入虚空。
平等性
我后来想到了你可能是用的拆字法 :)不过,万事皆有两面,慧可也叫神光哦
陶陶三
不仅是拆字,是针对人而拆。到了慧可,“神光”之神,却不是皓首穷经之神了,而是真如佛性,暂时晦暗不明而已。见达摩,即慧可。

能与可,

我想,都有传法、弘道之意。慧可,是可以传法,慧能是能非常牛逼地弘道。

平等性
牛!我今天本来挺不开心的,后来想通了。就像陶兄说的,书都是人写的,只要把道理搞懂了,我们自己也可以把它写出来,

讲清楚,说不定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陶陶三
为何不开心?
平等性
我也不记得了 :)
陶陶三
什么是佛经?

我好像听到阿难对佛陀说:

“您有权利保持沉默,但您现在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佛经。”

平等性
哈哈哈哈,还是陶兄骨骼清奇,思路开阔,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维护世界和平就靠你了 :)
陶陶三
平兄过谦了,你早已经到了。别不承认了。:-)
一灯可除千年暗
这个逗

好像世尊说的是佛经,不说的时候也在说佛经

平等性
诶,今天晚上孔雀羽不来撩妹了?我觉得他脸皮还是不够厚,要是我,才不管网友们说什么,只要没封我的ID,

我有空就来放两炮,等民愤大了就躲两天风头。所谓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游击战的干活 

陶陶三
不说的时候,说的不是经,说的是心。
陶陶三
哈哈,空空已有传人,怀中之玉已给人。抛下一堆金币,愿捡者捡,不愿捡的拉倒。:-)
一灯可除千年暗
反正佛经里也写了

比如,金刚经开始说乞食洗脚.

心和经不同吗?除了心经:)

陶陶三
当然不同。若一样,何需教外别传?沉迷文字,浩如烟海,终如歧路亡羊。心心相印,不失为一保真之法。
一灯可除千年暗
嗯,只要不沉迷,经即是心。
陶陶三
依然不是。经是手指,心似明月。神秀不能胜过慧能,就是个例子。心、经同用,不偏薄更好。不多说了。
一灯可除千年暗
什么是心?
陶陶三
现在是谁在问我?

空空前面的文章,都有解答。我就不再重复了。

陶陶三
我给你打个比方吧,然后我就洗澡睡觉了,太晚了:

话说女儿国里,所有人都没做过爱,除了第一代女王。

大家都想知道,和男人做爱是什么感觉,于是女王慈悲,根据自己的体验,写了一本《和男人做爱经》。

她用了世间最美妙最精准的文字,来描述那种性爱体验。

这本经书,成为女儿国的至宝。通过这本经书,代代相传,女人们都领悟到了,和男人做爱是什么感觉。

她们中最聪明的女子,可以把这种感觉,解释得惟妙惟肖,让听者如痴如醉。

就好像她真得做过一样。

直到一天,有个少女,偶然在外面遇到一个男人,和他做了,有了人生第一次真正的性体验。

回到女儿国。

一夜之间,她发现,其他所有人都说得不准确。但是要她自己说,她也说不出来,但她就是明白无误、十分准确地直到,和男人做爱是什么感觉。

:-)

 

 

 

 

一灯可除千年暗
陶陶晚安

一切唯心造,语言文字怎么会是例外呢?由心造的沉迷加上由心造的文字幻变为由心造的意识,反而不能明白很多由心造的种种幻象。

以后再聊 - 当然,以后和再聊还是由心造:)

桃花源主
我就看到三个字“菠萝蜜”,很想大吃一吨。就怕得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