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庸猫0007
楼主 (文学城)

要过年了!过年什么最重要?吃!困难时期过年也有点凭票的吃食特供。六十年代的事了,太远。回忆点近的吧!那就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初前方吃紧,什么林彪叛逃、什么批林批孔、什么...,上面下面多得眼花缭乱的乱掐恶斗。老百姓天天看也学会点,不时也掺和一下。但只在上班时,就是掐得最凶的也只在上班掐。

 

看掐斗和掺和也挺累,下班得补养补养,回到后方要紧吃。

 

七十年代处西安的供应很差,肉鱼糖等都要从北京上海带。出差的一项任务是搞物流,每天从北京上海来的火车都受到国宾般的夹道欢迎。西安也不是铁公鸡,鸡、当年的新大米和夏天的大傻西瓜也往北京上海送。所以西安发的车也是欢送外宾一样热烈。知道吗,带活鱼活鸡可要给它们灌口酒。

 

陕西人不吃鸡,这对外地来的吃货是大好事。农民兄弟经常提个篮子装着鸡和蛋到宿舍来卖,一声不吭地“陕西蹲”蹲在楼下。赶大车进城的也在车辕上挂几只,他们只吼秦腔不吼“卖鸡咧...!”。三五毛钱就能买只一两斤重的童子鸡,老母鸡贵点,也就几毛钱一斤。

南山秦岭脚下是小江南,出好吃的桂花球大米。陕西人不爱吃米而南方来的爱吃米。于是农民兄弟就把米送到城里换面粉和包谷面。开始米面对等,后来要出点血。米和包谷面不对等,一比二。老大哥吃当年的新米,农民老弟吃得到点银子或加倍的带味陈粮,皆大欢喜。进城换米的农民兄弟是大车或自行车来,在楼群间他们不吼秦腔吼“换大米咧...!”。

 

老大哥的收入也不高,1958年以后进厂的每月也就420大毛,一切要勤俭。农民送上门要赚点,要不想被坑就自己赶集或下乡买鸡换大米。

 

附近有三桥集、鱼化寨集和斗门集。集市很早,天蒙蒙亮农民就从四面八方拎鸡提蛋和推着蔬菜往集市赶,连小脚老太婆也一扭二摆地凑热闹。想好价钱就要狙击,要把农民堵在赶集的路上。堵的人多了,只好把狙击点往远挪,有时就挪到了村口。一般可以捡点便宜,一块钱可以买到五六只一窝的童子鸡。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一次买了一只大公鸡,交钱把鸡往车把一挂走人。没想到鸡腿是用稻草绊住的,一上车它就挣开飞进包谷地了。不远,人进鸡退,一个人抓不住。见个农民请他帮忙,给钱也不帮。哪能为蝇头小利去做为资本主义长尾巴的事?要赶回去上班,不要了。鸡嘛?那农民还在那里,我猜那只鸡又去赶集了。

 

集市是根据农历的初一十五的一套定的,厂休是礼拜二,平时只有赶早集。逢到厂休和集市在一起的日子就可赶远处的大集了,西到咸阳,北到草滩,南到杜曲、秦渡和户县,东南到大雁塔那边王宝钏寒窑的曲江。赶集是买鸡加郊游,秦渡的风景最美,寒窑那里的黄土深沟一点也不好看。

 

赶集有危险,要严防割资本主义的稽查队堵截和搜查。可恨,只抓买的不抓卖的。买了鸡就赶快往大口袋塞,忙中出错有时不小心把鸡倒栽葱地种在口袋里。鸡也老实,挣几下就安静了。到家一看,不用杀了。后来知道只没收活鸡,那就买了就地镇法。一次在户县买了只大公鸡马上钻进青纱帐斩立决,连宝贵的鸡血都不要了。

 

厂休碰不上赶集怎么办?老毛不是叫着要重回井冈山打游击吗?响应!厂休日西郊大厂的工人阶级,臭老九和走资派组成的自行车大军就浩浩荡荡向南山进发。车后驮着面粉包谷面,一袋、两袋、加重红旗可驮上四袋,车把还挂着空篮子。

 

有丈八沟路线,有西工大路线,最后汇合成到风雷厂的往南山的大路。真是不闻机杼声唯闻车轮叹息声。去得早的已往回了,都是买鸡换米人,互通消息交换行情和敌情。去的要行情回的要敌情。敌情比行情更重要,行情不好也就出点小血,敌情不对就全军覆没了。

 

二十七公里那里的小江南到了,游兵散勇进村后不用吆喝,看那家门开着就进那家,一讲要什么自有人到外面吆喝“收鸡的来啰...!”或“换大米的来咧...!”。跟来人讲价验米捉鸡和易手,驮着米袋提着一串装在口袋的鸡和鬼子扫荡回据点一样离开了。临走不忘问今天哪里有卡。

 

飞也似地往回逃,一路走大路绕小路,东兜西藏,目的就是躲过稽查队的封锁线。要过了丈八沟或西工大才能松口气。

 

清晨离家下午回,赶快烧水杀鸡做饭炒菜烧汤,一会儿筒子楼楼道飘香,家家户户门口的炉子上飘起鸡香桂花球香。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四十多年了,每想起这“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就兴奋,一点不觉得骑车百里是苦差事。十多年前去南山脚下,还是小江南,但已楼宇成群,再想换大米已是楼深不知处。

 

庸猫,2018年二月13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清华记忆点滴-成绩单上的饥荒 清华记忆点滴-变态 美国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 清华记忆点滴-标枪男神 从平昌冬奥会的朝鲜美女排队上厕所想起
铁甲连环马
2 楼
實實在在的好文。
z
zd3y
3 楼
记忆中农村集市从来没有断过, 不过你买的鸡也太便宜了, 活鸡一斤要4,5 毛,大米换白面,白面多少得贴些,农民精得很。

 

z
zd3y
4 楼
记忆中农村集市从来没有断过, 不过你买的鸡也太便宜了, 活鸡一斤要4,5 毛,大米换白面,白面多少得贴些,农民精得很。
欲千北
5 楼
所以割资本主义尾巴,搞文化大革命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海云之南
6 楼
上海的集市没有断过,即使在文革。不过他说的是陕西
z
zd3y
7 楼
70年代我就在西安。
铁甲连环马
8 楼
我舅舅當年從吉林插隊的地方,春節探親帶回來的雞,一塊錢一隻。
庸猫0007
9 楼
那时的小公鸡真是便宜得不行,比一个鸡蛋贵不了多少,都是西安农民认猪肉不认鸡肉害的。
大江川
10 楼
不知何为成功,谈何成功?
F
FarewellDonkey18
11 楼
还是个运输问题。要吃鸡,先修路。。。
遍野无尘
12 楼
不是农民不吃鸡,是吃不起。也不是农民不吃米,还是因为贵的原因。只好吃粗粮。
j
johniewalker
13 楼
这些文字,今天的年轻人看了都以为你是“编故事”!“怎么可能有那么荒唐的事,买卖个鸡还会被抓被罚”?
z
zd3y
14 楼
就是图粗粮 可以多换些。
z
zd3y
15 楼
70年代不记得有稽查队, 市场管理员是有的, 主要是收管理费, 卖个鸡 好像没啥限制。

60 年代文革期间有的,粮食规定不许自由买卖, 但市场买买也很多, 换大米也由此而生, 因为不违法。

z
zd3y
16 楼
70年代不记得有稽查队, 市场管理员是有的, 主要是收管理费, 卖个鸡 好像没啥限制。

60 年代文革期间有的,粮食规定不许自由买卖, 但市场买买也很多, 换大米也由此而生, 因为不违法。

方家胡同
17 楼
不一定,70年代许多北京市民骑着自行车,带着面票到郊区去和农民换大米,北方农民喜欢吃面食。
q
qi91856
18 楼
即使在文革中在自由农贸市场买鸡买鸡蛋都是很正常的事,当时的口号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W
WWTP
19 楼
陕西农民不吃鸡?第一次听说。陕西农民只是不吃鱼。
l
lwen66
20 楼
记得小时候父亲每个星期天早起骑车去找农民买鸡鸭蛋或鸡或鸭,鱼,乌龟甲鱼等不要票的东西回来给我们补充补营养
t
tellUlater
21 楼
不是北方(你这里主指北京)农民喜欢吃面多于喜欢吃大米,而是北京的农民几乎吃不到白面。国家一年只配给农民三斤白面。其他是吃农民

自己产的食品。而北京很大一部分地区的农民恰恰都不会种麦子,却会种水稻。北京以前水很丰富,运河边上到处都是京西稻,直到70年代末才不让种了。
t
tellUlater
22 楼
除了北京,全国各地都有自由市场。北京远郊也有。
庸猫0007
23 楼
七十年代中以前面粉换大米就是一斤对一斤,到七十年代末离开西安时到南郊换要贴几分钱了。换来的桂花球新鲜但有时有沙子碎石,不排除是掺

七十年代中以前面粉换大米就是一斤对一斤,到七十年代末离开西安时到南郊换要贴几分钱了。换来的桂花球新鲜但有时有沙子碎石,不排除是掺沙子加分量,但也可能是泥土场院有的。那时不怕农民在分量上坑人,那敢称称面就用那敢称称米。

q
qi91856
24 楼
农村集市的货物比城里的农贸自由市场更便宜,农村的集市不是每天都有,是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各地不一样。
踏雪无痕加拿大
25 楼
可怕的回憶
q
qi91856
26 楼
允许卖不允许买,这逻辑也只有盆子想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