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老婆和我的银婚纪念。二十五年的风风雨雨,虽然欢笑的日子远远多过了忧愁,但是回想这走过来的路,却也颇为不易。看着自己所爱的人,稚气已渐渐褪去,依然红润的脸颊,眼角边也隐隐的添了一两道鱼尾纹,满头的青丝也爬上了几缕白发。只不过那纯真的笑容,依然如故,那反映出的,是对生活的热爱,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美满。
婚姻的最初,是她,是我,也是双方两个大家庭的融合。妻和我虽然来自截然不同的家庭,却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两个人都不会做菜做饭。我们结婚以后,一直住在大学校园里,虽然离我父母家只是举步之遥,但是既然都成家立业了,也就不好意思再去骗吃骗喝。于是一切从头开始,逛菜场,生炉子,烧火,学做菜。妻是一个亲和派,不多时就和菜场里的大姑大嫂们打成一片,甚至还有人专门帮她送菜到家。我曾经陪她去过几次,一路都会有人跟她热情地打招呼,她也很得意地向她们介绍身边的我,让大家以后有机会好照顾一下我这个呆头鹅。
妻的厨艺在这个时期突飞猛进。我们当时住在筒子楼,左邻右舍众多,热心教她做菜的人也不少,五湖四海,东南西北,各色菜系,她都有所接触。我那个时候搞工程,经济上挺宽裕,加上本身就嘴馋,更是鼓励她多试试一些上档次的菜肴。估计马屁拍的不错,她变着法儿地尝试新菜肴,挑战高难度。什么清蒸桂鱼,红烧盘鳝,炖牛蛙,土鸡汤,吃得我满嘴冒油。我们还隔三岔五的去各大餐馆扫荡,日子那是过得相当不错。
当然更开心的是娱乐生活。当时是九十年代初,筒子楼里住的都是像她这样的年轻老师,,大家教学科研的压力并不大,到了晚上,经常就开始凑班子打扑克。打得比较多的是八十分,我是个中高手,自然是随叫随到,也结交了不少朋友。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夏日的晚上,大家在露台的灯光下,一边拍着蚊子,一边大呼小叫,打得起劲。有几个较真的,还要经常复盘研讨,你争我执,其乐融融。
快乐的时光转瞬即逝,过不了几年,大家都开始经历职场的洗礼,以及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选择。就在这个时候,我下定了决心要出国读书。妻在系里本来已是未来领导的重点培养对象,听了我的想法,全力支持,并毅然放弃现有的局面,也开始准备托福,GRE的考试。
背单词,做真题,申请学校,一切还算顺利。然后就是飘洋过海,来到大洋彼岸,我们都开始了新的学生生活。当学生其实是非常快乐的一段时光,没有什么琐事,也没有什么太多烦恼,只要专注于学业,考个好成绩,就有很大的满足感。几年下来,我先毕业,开始上课做研究,一下子忙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有了小宝宝,也刚买了第一栋房子。妻也开始了工作,一边要照顾女儿,一边还在坚持读博士,很有些力不从心。我一直给她打气,鼓励她咬咬牙,拼一口气读下来,然后这一辈子就再也不用读书了,同时对女儿的将来也算是树立了一个榜样。说说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每次看到她辛苦工作了一整天回家,忙完了别的,先陪小宝宝睡着,再爬起来写论文,心里真是不忍。就这样又坚持了两年,终于答辩毕业了。妻后来跟我说,那是她这一辈子最辛苦的一段日子,我听了挺心酸,也很为她骄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完成了对她最具挑战性的这一段,来到了职场,就好像是回到了她的主场,如鱼得水。她的工作其实挑战性非常大,不仅需要极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超强的协调组织和判读能力。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层面做的中国人非常少。而她却在短短十几年里,从技术专家起步,一路升了六,七级,做到了最高的决策层。经常有她的同事到家里来玩,都对她敬佩不已。我高兴之余,也挺纳闷,这还是我的那个和和气气,慈眉顺眼的老婆吗?
她自己倒是不当回事,在家里还是当她的好妈妈,好老婆,把我们两个伺候得舒舒服服。说句良心话,我女儿从我这里学到的知识是最多的,但是谈到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妻给了她一个极好的榜样。我听她跟女儿交流得最多的,就是讲该如何做好一件事。照她的说法,一件小事情也好,一辈子的事业也好,计划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执行,以及坚持与恒心。女儿现在慢慢大了,开始也有了些她的模样,说到的就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去实现。
女儿是我们的贴心小棉袄,整天叽叽喳喳的,一会儿捣鼓着做面包,一会又要做蛋挞,我们则是她的实验对象。而她最亲的就是妈妈,叫的也最甜。我有时候不服气,但是也只有在大呼不公平,老爸爸都没人理的时候,她才会乐颠颠地跑过来,安慰性地小亲一口就跑了。
我本来打算到了银婚这一天,咬咬牙,豁出去日子不过了,到米其林三星去订个桌,一家人好好庆祝一番。谁曾想这疫情来了,我攒的私房钱完全用不上,餐馆根本就不开门。只好退而求其次,做了一顿麻辣火锅,虽然大家吃得热火朝天,但还是觉得很亏欠。
好在日子还长。我的父母早已过了金婚,是我们的好榜样。而我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准备先到了钻石婚再说。一想到这一辈子还有好几十年的幸福生活等着我们,心里就乐开了花。
我是学佛的,执念不多,只希望下一世还能和你携手,相亲相爱,在这红尘中共行。
新鲜出炉!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要看我辈立在浪尖浪一浪啦
丫根本不要
区区也住过
听说是苏联的建筑风格
显然,建筑方向学错了
在青年点的时候,人们对我的评价是:
长相问题是个路线问题,路线错了一切都错了。
可是LP有眼无珠,非说我有点像施瓦辛格和游勇。唉!可惜她那一双双眼四皮的大眼睛了,怎么就看不准呢?
不过现在还离得远呢
今年是老婆和我的银婚纪念。二十五年的风风雨雨,虽然欢笑的日子远远多过了忧愁,但是回想这走过来的路,却也颇为不易。看着自己所爱的人,稚气已渐渐褪去,依然红润的脸颊,眼角边也隐隐的添了一两道鱼尾纹,满头的青丝也爬上了几缕白发。只不过那纯真的笑容,依然如故,那反映出的,是对生活的热爱,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美满。
婚姻的最初,是她,是我,也是双方两个大家庭的融合。妻和我虽然来自截然不同的家庭,却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两个人都不会做菜做饭。我们结婚以后,一直住在大学校园里,虽然离我父母家只是举步之遥,但是既然都成家立业了,也就不好意思再去骗吃骗喝。于是一切从头开始,逛菜场,生炉子,烧火,学做菜。妻是一个亲和派,不多时就和菜场里的大姑大嫂们打成一片,甚至还有人专门帮她送菜到家。我曾经陪她去过几次,一路都会有人跟她热情地打招呼,她也很得意地向她们介绍身边的我,让大家以后有机会好照顾一下我这个呆头鹅。
妻的厨艺在这个时期突飞猛进。我们当时住在筒子楼,左邻右舍众多,热心教她做菜的人也不少,五湖四海,东南西北,各色菜系,她都有所接触。我那个时候搞工程,经济上挺宽裕,加上本身就嘴馋,更是鼓励她多试试一些上档次的菜肴。估计马屁拍的不错,她变着法儿地尝试新菜肴,挑战高难度。什么清蒸桂鱼,红烧盘鳝,炖牛蛙,土鸡汤,吃得我满嘴冒油。我们还隔三岔五的去各大餐馆扫荡,日子那是过得相当不错。
当然更开心的是娱乐生活。当时是九十年代初,筒子楼里住的都是像她这样的年轻老师,,大家教学科研的压力并不大,到了晚上,经常就开始凑班子打扑克。打得比较多的是八十分,我是个中高手,自然是随叫随到,也结交了不少朋友。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夏日的晚上,大家在露台的灯光下,一边拍着蚊子,一边大呼小叫,打得起劲。有几个较真的,还要经常复盘研讨,你争我执,其乐融融。
快乐的时光转瞬即逝,过不了几年,大家都开始经历职场的洗礼,以及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选择。就在这个时候,我下定了决心要出国读书。妻在系里本来已是未来领导的重点培养对象,听了我的想法,全力支持,并毅然放弃现有的局面,也开始准备托福,GRE的考试。
背单词,做真题,申请学校,一切还算顺利。然后就是飘洋过海,来到大洋彼岸,我们都开始了新的学生生活。当学生其实是非常快乐的一段时光,没有什么琐事,也没有什么太多烦恼,只要专注于学业,考个好成绩,就有很大的满足感。几年下来,我先毕业,开始上课做研究,一下子忙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有了小宝宝,也刚买了第一栋房子。妻也开始了工作,一边要照顾女儿,一边还在坚持读博士,很有些力不从心。我一直给她打气,鼓励她咬咬牙,拼一口气读下来,然后这一辈子就再也不用读书了,同时对女儿的将来也算是树立了一个榜样。说说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每次看到她辛苦工作了一整天回家,忙完了别的,先陪小宝宝睡着,再爬起来写论文,心里真是不忍。就这样又坚持了两年,终于答辩毕业了。妻后来跟我说,那是她这一辈子最辛苦的一段日子,我听了挺心酸,也很为她骄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完成了对她最具挑战性的这一段,来到了职场,就好像是回到了她的主场,如鱼得水。她的工作其实挑战性非常大,不仅需要极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超强的协调组织和判读能力。正因为如此,在这个层面做的中国人非常少。而她却在短短十几年里,从技术专家起步,一路升了六,七级,做到了最高的决策层。经常有她的同事到家里来玩,都对她敬佩不已。我高兴之余,也挺纳闷,这还是我的那个和和气气,慈眉顺眼的老婆吗?
她自己倒是不当回事,在家里还是当她的好妈妈,好老婆,把我们两个伺候得舒舒服服。说句良心话,我女儿从我这里学到的知识是最多的,但是谈到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妻给了她一个极好的榜样。我听她跟女儿交流得最多的,就是讲该如何做好一件事。照她的说法,一件小事情也好,一辈子的事业也好,计划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执行,以及坚持与恒心。女儿现在慢慢大了,开始也有了些她的模样,说到的就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去实现。
女儿是我们的贴心小棉袄,整天叽叽喳喳的,一会儿捣鼓着做面包,一会又要做蛋挞,我们则是她的实验对象。而她最亲的就是妈妈,叫的也最甜。我有时候不服气,但是也只有在大呼不公平,老爸爸都没人理的时候,她才会乐颠颠地跑过来,安慰性地小亲一口就跑了。
我本来打算到了银婚这一天,咬咬牙,豁出去日子不过了,到米其林三星去订个桌,一家人好好庆祝一番。谁曾想这疫情来了,我攒的私房钱完全用不上,餐馆根本就不开门。只好退而求其次,做了一顿麻辣火锅,虽然大家吃得热火朝天,但还是觉得很亏欠。
好在日子还长。我的父母早已过了金婚,是我们的好榜样。而我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准备先到了钻石婚再说。一想到这一辈子还有好几十年的幸福生活等着我们,心里就乐开了花。
我是学佛的,执念不多,只希望下一世还能和你携手,相亲相爱,在这红尘中共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我所佩服的三个半人之 — 阎润涛 绝代风华之 — 奥黛丽·赫本的时尚和典雅 银婚的纪念,金婚的未来,钻石婚的期盼 我被正能量了 美食佳肴之 — 下里巴人的毛血旺
新鲜出炉!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要看我辈立在浪尖浪一浪啦
丫根本不要
区区也住过
听说是苏联的建筑风格
显然,建筑方向学错了
在青年点的时候,人们对我的评价是:
长相问题是个路线问题,路线错了一切都错了。
可是LP有眼无珠,非说我有点像施瓦辛格和游勇。唉!可惜她那一双双眼四皮的大眼睛了,怎么就看不准呢?
不过现在还离得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