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声腔板式入门(九)京剧打击乐

酒色夫
楼主 (文学城)
京剧《周仁献嫂》我很喜欢。庆幸我不是周仁他哥:))

酒色夫
三国戏里,有没有一个张绣献嫂?
宜城渔翁
《周仁献嫂》, 不是献出“自己哥哥的妻子”。其实,这样的学问可以随手拈来,只要养成习惯就可以了:

《周仁献嫂》出于昆曲《忠义烈》。早年,翁偶虹根据山西梆子改编为《驾鸯泪》。五十年代时,中国京剧院叶盛兰等,据翁本《鸳鸯泪》改编成《周仁献嫂》。 故事讲的是明朝年间,严嵩当权,谗害朝臣杜宪。又迫周仁献出杜妻,周仁归告己妻冯素蕙,冯素蕙毅然乔充杜妻前往,谋刺严未果,自刎而死。 

酒色夫
这个故事很感人。让女人出面冒险,我总觉得活着特没意思:))是我和三国故事搞混了,一直抗拒了解。
l
littleAC
我知道有个戏迷也喜欢这出,有个小生的唱段还唱的满是那么回事的
z
zd3y
这个是封建主义的糟粕, 过度鼓吹追求义举是不适当的。
l
littleAC
周仁要是冒险英勇就义了呢,估计两位女人也得牺牲

z
zd3y
我没看这个京戏, 但对秦腔这戏 很熟悉, 陕西人对秦腔 很痴迷。

这个是秦腔任哲中泰斗唱的夜逃, 任哲中是我的半同门, 辈分低, 把我叫叔。

 

z
zd3y
周仁回府这戏在陕西等红了百年了, 那个农民都会唱几句。
l
littleAC
秦腔里有,还有一个周仁瑞的?戏,忘了名字
z
zd3y
三滴血, 也很红, 久唱不衰。这个戏小时候看过, 就记得滴血认亲那段: 血在盆中不粘连,不粘连
老马识途
捧个场。
l
littleAC
对对是这出,包公戏好像也有个滴血认亲的什么
宜城渔翁

京剧的声腔板式入门()京击乐

  

人生有很多美好的第一次,人们对第一次总是记得很深刻。1962年9月,渔翁第一次走进北京玉泉路19号教学大楼,在中科大上的第一节课是王述老师的“机械制图”。对王老师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他在中科大《沙家浜》剧组中担任的“司鼓”。他既是指挥,又是导演。能把一群没有京剧基础的理工科大学生组织和训练出来,演出一台“革命现代京剧”,真是有才。只可惜位5系那位胖胖的“阿庆嫂”嗓子太差,把“风声紧”唱成“胖氏”派,有负张君秋赵燕侠和洪雪飞等大师演绎那华彩唱段的苦心。

 

    渔翁对“京击乐”,原本不甚了了。想起王述老师,很努力地编写了这一小节。努力搜索视频,颇费一番功夫。借助视频,对“研究成果”颇为自得。一方面是使自己入门,另一方面,“拿得出手”,可供戏迷参考。

   

   京剧乐队被称为“场面”, 管、弦乐器称“文场”, 打击乐器称“武场”。

   

   文场的乐器,主要有京胡(胡琴)、京二胡、月琴、弦子(小三弦)、笛、笙、唢呐、海笛子(即小喇叭)及云锣等。由于伴奏的腔调和演奏的曲牌类别的不同,这些乐器在配置上大致分为4组:

 

    1.以京胡为主的弦乐器。以伴奏二黄、西皮、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等腔调为主。皮黄戏中所用的胡琴曲牌,都由这组乐器演奏。

 

    2.以笛子为主的管乐器,包括笛和笙,用以伴奏京剧中的昆曲、吹腔及杂腔小调等。京剧中所用的细吹曲牌,都用这组乐器演奏。

 

    3.一对唢呐。在京剧中唢呐用途广泛,能吹奏曲牌,亦能为歌唱伴奏,还兼吹马嘶、鸡叫等音响效果。

 

    4.海笛子和笛子。能吹奏曲牌,也能伴奏歌唱。

 

    武场的基本乐器包括:鼓板(鼓板实为檀板、单皮鼓两件乐器,因由一人掌握,故合称为鼓板)、大锣、铙钹、小锣4件乐器。鼓板在京剧乐队中是起指挥作用的乐器。这4件乐器,通过鼓板的指挥,大致有3种不同配置方法:

 

    1.以大锣为主,铙钹、小锣为辅,因大锣音响丰满,色彩鲜明,力度强,故多用于剧中大场面活动,或表演节奏明快、情绪强烈的场合。

 

    2.不用大锣,以铙钹为主,小锣为辅,因铙钹音响闷哑,色彩暗淡,故多用于气氛低沉,情调悲抑的剧情。

 

    3.大锣、铙钹都不用,只以小锣单打,因小锣音响清淡,故多用于较为安详、平静的表演。

 

    武场还包括其它一些打击乐器,如:大小堂鼓、水钹、大铙、大小镲锅等。

 

   《中国京击乐》, 2009年由人民音出版社出版,作者刘越。

 

    在京剧这种综合艺术的形式中,“四功五法”,无论唱、念、做、打,还是手、眼、身、法、步,都离不开锣鼓的开导、配合和烘托。有短小的锣鼓(从一锣至凤点头); 大段的身段锣鼓(如冲头、长锤、闪锤、抽头); 表现特定戏剧情绪的锣鼓(如急急风、搓锤等); 干念牌子的锣鼓(如水底鱼、四边静等); 成套的程式性锣鼓(如起霸、趟马等)。

 

    演出中打击乐以节奏音响的变化带动全局,贯穿全剧,用以配合表演、歌唱的节奏韵律,渲染剧情,制造舞台气氛,推动剧情的发展,使整个舞台节奏和风格统一。

 

    “鼓套子”,有基本结构和基本程式。京剧不同唱腔,有不同的“鼓套子”。例如,[原板]鼓套子,[慢板]鼓套子;京胡曲牌鼓套子,京剧昆曲鼓套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京剧的声腔板式入门(九)京剧打击乐 京剧的声腔板式入门(八)【反二黄】流派纷呈 京剧的声腔板式入门(七)京胡的魅力 高考的恢复和重启,是挽救知识于水火,是救国图变于危亡 京剧的声腔板式入门(六)【西皮娃娃调】 听听叶派小生唱腔
酒色夫
京剧《周仁献嫂》我很喜欢。庆幸我不是周仁他哥:))

毛泽东为何不去留学
沈卫威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和一群准备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一道离开北京,14日到达上海。送走留法学生后,他于4月6日回到湖南长沙。

。他在1920年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劭西两位,他们都以为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

在长沙,毛泽东于1919年7月14日创办《湘江评论》。与此同时,胡适在北京的《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于是,胡适和毛泽东都对对方的活动产生了反应。毛泽东是如期把《湘江评论》寄给了胡适。胡适在8月24日的《每周评论》第36号上撰写有《介绍新出版物》(署名“适”),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并表示支持湖南的学生斗争。他说:“《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而这篇文章正是毛泽东写的。“民众大联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确立是在《湘江评论》时期。

9月1日,毛泽东响应胡适“多研究些问题”的号召,在湖南起草了《问题研究会章程》,寄给北京大学的邓中夏,刊发于10月23日的《北京大学日刊》。《问题研究会章程》中所列的大小144项问题(有互为兼容),是对胡适文章中所提出的问题的具体展示,思路和主旨与胡适基本一致。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是他为反对湖南督军张敬尧所领导的学生运动的具体工作。他前往北京,代表“新民学会”上书胡适,是想争取胡适对湖南学生的支持。胡适晚年对助手胡颂平回忆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毕业后到了北平,他和五个青年上书于我,——这封信,我是交给竹淼生的弟弟竹垚生保管的。在抗战期间,放在上海,竹垚生怕出事,把它烧掉了。”

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之事,胡适的日记中有记录。1920年1月15日的胡适日记中有:“毛泽东来谈湖南事。”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回湖南后,毛泽东寄给胡适一张名信片,内容如下:

适之先生:

在沪上一信达到了么?

我前天返湘。湘自张去,(新)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

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

  此颂

教安

   毛泽东寄

   寓长沙储英源楚怡小学校

胡适晚年追忆了当年他对青年毛泽东的吸引和影响。在1951年5月16-17日的日记上,胡适回忆说:“毛泽东依据了我在1920年的《一个自修大学》的讲演,拟成《湖南第一自修大学章程》,拿到我家来,要我审定改正。他说,他要回长沙去,用‘船山学社’作为‘自修大学’的地址,过了几天,他来我家取去章程改稿。不久他就回湖南了。”

胡适所说的在毛泽东给朋友的信中可得到印证。1920年2月和3月14日毛泽东在离开北京之前分别给陶毅、周世钊的信中说:

“湘事平了,回长沙,想和同志成一‘自由研究社’(或径名自修大学),预计一年或两年,必将古今中外学术的大纲,弄个清楚。好作出洋考察的工具(不然,不能考察)。”“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所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如果自修大学成了,自修有了成绩,可以看情形出一本杂志。”

1921年8月1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了《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同时他又起草了《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9月,毛泽东利用船山学社的校舍开办的自修大学开学。原船山学社的社长贺民范为校长,毛泽东任教务长。1922年4月,自修大学的校刊《新时代》创刊。11月自修大学和刊物被湖南政府勒令停办。湖南自修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后来成了共产党的干部。

  

摘自《胡适周围》

--文学城www.wenxuecity.com--